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初中讀后感3篇(讀了呼蘭河傳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呼蘭河傳初中讀后感1
放假了,抱著從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里,記憶中腦海里仍然浮現(xiàn)著《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diào)皮可愛,一向想去認(rèn)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jì)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在故事發(fā)生的小村莊里,到處都顯得那么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里,到處可見由于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fā)的一場又一場的災(zāi)難,人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xiàn),讓我不明白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zāi)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歡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們能夠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能夠在三月春風(fēng)的吹拂下去放風(fēng)箏;夏天,我們能夠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能夠品嘗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能夠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我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我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童年,在我們眼中,它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么覺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后的生活現(xiàn)狀,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zhèn)。
假期里,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jīng)過幾次大變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tuán)圓媳婦舉辦各種驅(qū)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
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眾多鮮活的人物當(dāng)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tuán)圓媳婦。
小團(tuán)圓媳婦是她后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墒牵牌糯懿缓茫毫R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zhèn)上的人們幫忙。呼蘭河鎮(zhèn)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醫(yī);但鎮(zhèn)里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qū)鬼、扎彩人附魂?;钌囊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后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yuǎn)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脫落后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jié)局是凄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里了?;疑氖澜?,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后的生活現(xiàn)狀,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zhèn)。
呼蘭河傳初中讀后感2
女兒五年級,學(xué)校給列出的書目里,有《呼蘭河傳》。她艱難地看了幾個晚上,翻了幾頁,頗為煩惱地對我說:“看不懂呢。讀不下去了?!?/p>
我說:“讀不下去就放放吧,等過兩年再拿起來讀,說不定就喜歡了。”
我第一次讀《呼蘭河傳》是十六七歲,除了“灰暗暗”、“瑣碎碎”、祖父園子的的一抹亮色與小團(tuán)圓媳婦死亡的恐懼,沒有留下更多印象。
對女兒說完這番話,我抓起這本書,晚上睡前重讀了一遍。完全全新的感覺,一口氣讀完,嘆了一口氣。
這嘆氣,是因為印證了我對女兒所說的那句話——一本好書所記述的,不是文字,而是人生。當(dāng)我們小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足夠長、足夠豐富的人生讓我們理解他人的人生,理解作者寄予這些文字中的愛與恨、悵與怨。直至中年以后,你自己經(jīng)歷了一些風(fēng)雨,有過執(zhí)拗的愛與怨,慢慢地,才能夠讀懂,才可以理解。
當(dāng)然,我也還記得少年讀書時心中曾有過的震驚與傲慢。那時,我認(rèn)為人不必經(jīng)歷上幾十年,只在書中,是的,僅只在書中,我已走遍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現(xiàn)在的我并不否定那時的感覺,因為在彼時那是真切的。
就如同今日,這另一種感覺的真切——你只有經(jīng)歷了人生,才能夠“真正”讀懂一些書。
就如我讀《平凡的世界》,十幾歲時一種感覺,二十幾歲時看到另外一些東西,三十幾歲時又有不同。
就如同我讀老舍的書,年幼時沒有感覺,讀懂后處處驚心。那種驚心就是倘若老舍站在面前,我都怕不敢與他對望,生怕他掘到你的骨子里,挖出你人性中最不可看的東西來。(倘若時代、歷史都是一個人的話,也會有這種驚心到不敢與其對視的感覺吧。)這不可看的東西,于作家而言,是對他作品的滋養(yǎng);于凡人而言,便是“生之為人,我很遺憾”的那種絕望而不可脫吧。
之所以讀蕭紅會想到老舍,是因為他們的描述都給我一種感覺,那就是“不厭其煩”。那裱糊的物件兒、廟會的細(xì)節(jié)、或是某一處的景色,他們都用那樣細(xì)致的筆、細(xì)致的心去描繪。我有時不由得想:難怪說“市井間難出大家”,市聲攪擾,人哪里會靜下心來去觀察一朵云、一只蟲、一個人。而在鄉(xiāng)野間,一切貧乏,只有靜,靜至沒有任何其他,靜至讓人有點害怕,靜至只有你的心,心是自由的,變形、擴展,無窮、無盡,變成碩大的青天上的云,又與大地聯(lián)接,生出慧根來。
我讀老舍,讀到他的大時代、他的小環(huán)境、他的人生與命運,他的愛與傷痛。讀蕭紅,也讀到她的大時代、她的小環(huán)境、她的人生與命運,她的愛與傷痛。
《呼蘭河傳》時而被劃歸小說類,時而被劃歸自傳類。我個人更偏向于后一種,更愿意相信那就是她童年生活與環(huán)境的再現(xiàn),即便作品不可避免地會包含著一些藝術(shù)的夸張與想像。
她在那一角里的生活,既如同開篇的那個大泥坑一樣,讓人感到一種被湮沒的絕望,又如同祖父的后園,萌發(fā)著鄉(xiāng)野自然的純樸綠芽。這是她關(guān)于童年的記錄,有灰暗,也有明亮。祖父的后園是這里最亮的文字。我在無數(shù)作品中讀到過無數(shù)作者的無數(shù)的對于童年生活中“大自然之美”的贊頌文字,其頌越深,越讓我覺得悲切,“那只是因為,除了大自然,再沒有更多其他可贊頌了吧”,這句話總是這樣從我的腦袋里冒出來,帶著灰暗的哀傷。
蕭紅死于1942年初。這部記憶童年的作品,寫于1940年末。人在心知死之將至?xí)r,心中最常憶的,便是童年吧——那是我們一切一切的根,全部的恨與愛的源——童年。
呼蘭河傳初中讀后感3
讀的是蕭紅的小說集子,不過她最出名的應(yīng)該就是《呼蘭河傳》了。還記得小的時候,讀過張愛玲的小說,相比之下,我可能是更偏愛蕭紅的小說的。張愛玲的小說,顯得更加的細(xì)膩,也許形容的并不太恰當(dāng),是那種女性的細(xì)膩,而蕭紅多了分男人的冷靜,即使在她的作品中依舊滿滿裹著獨屬于女性的那種淡淡的哀傷。
上面也提到了,蕭紅的作品中,到處裹挾著哀傷的味道。并不是特別強烈,僅僅是淡淡的,不過完全能讓人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當(dāng)然了,這跟時代的背景是有聯(lián)系的,能看出來,蕭紅是支持革命的,但是對生命的,尤其是廣大平民的生命的逝去感到悲傷。這個,不細(xì)談。
說說情節(jié)吧,小時候,總是老師讓我們分析什么文章之類的。記得初中的時候,讀的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周樹人老先生了吧。犀利的筆鋒,卻把某些東西描述的太過于,過于黑暗了。而在蕭紅的小說里,是能看到人性的光輝的。尤其是,憨憨的馮歪嘴子,可能是除了祖父之外最讓我感到親切的角色了。因為,畢竟祖父是個讀書人,而馮歪嘴子只是一介磨倌。從小說的細(xì)節(jié)處,可以發(fā)現(xiàn),蕭紅的筆下,將馮歪嘴子營造成了一個,帶點啰嗦,待人溫柔,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形象。最是令人驚訝的估計是他身上的那份拋棄世俗的態(tài)度了,在所謂的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他不顧眾人的眼光,和妻子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碎嘴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像一把銳利的矛,即使是勇士的巨盾般堅強的內(nèi)心也會被輕易擊穿,正如很久前看過的一篇小說《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流言蜚語,真是可怕的怪物,所以我是有點崇拜馮歪嘴子的。我本人是一個挺軟弱的人,看似裝作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可是,我知道的,別人的刻薄、蔑視、譏諷等等,都會讓我不舒服。歐美新秀洛兒,在粉絲對她男友長得太丑而表示不滿的事件中是這么回應(yīng)的:我不在乎這些世俗的眼光,我們兩個人在一起很快樂,這就夠了,管別人怎么說呢?對此,我也是羨慕的。俗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能做到的能有幾個?或許夠格者中不乏是傲視他人,唯我獨尊者??晌医K究還是羨慕的,能夠在別人的話語中毫無動搖的堅持己見本來就非易事。
回到之前的話題,講完了那一絲光亮,剩下的自然也只有陰暗。首先從團(tuán)圓媳婦兒講起吧,一個健康的不能再健康的丫頭,被所謂的迷信活活折騰去了陰間,最可笑的是,就因為她長得比同齡人壯實?那也只是作為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罷了。老胡一家也是倍感委屈的,花了那么多銀子買來的小媳婦兒,打幾下怎么了?大家都打,憑啥我家不打?生了病又不是沒治,能買多少雞、豬、豆腐的吊錢都花了個遍,又不是不心疼,人最后還是沒保住,也只能是天意了。那么,到底錯的是誰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能確定的是,那個云游道人心里絕對是樂呵的,“知識”的確是能致富的。就算是現(xiàn)在,我老家的算命先生,聽我爸講,小洋房都飄到三層了。不多說了,免得風(fēng)水學(xué)的信徒又要罵道:你這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至于,祖父這個形象,不用多說,待人謙和,又有學(xué)問,的確是挺好的一個人。我想,在蕭紅心中,還是覺得接受教育的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吧,至少不會變的愚昧。我十分地贊同蕭先生的想法,書的確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通過書,你可以去傾聽別的思考者的心聲,去感受別人靈魂的旋律。我的母親,從小對我的教育方針就是自由放牧型的。但是,我很感激,她買了許多的書給我看,讓我從小就喜歡看書。
恍然間,我才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喜歡讀書的越來越少了。大學(xué),我加入了所謂的文學(xué)社,剛加入的時候,是帶著一些天真的幻想的。即使我當(dāng)上了部長,我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文學(xué)社也只不過是某些有心計的家伙為了讓自己更快地踏上仕途之旅而縫制的外衣罷了。除了名字帶有文學(xué)二字之外,絲毫感受不到一點點文學(xué)的溫度。想到這兒,我發(fā)覺之前說的錯了,蕭先生所希望的,是多讀書,讀書和接受教育應(yīng)該是不等的吧。我認(rèn)識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家伙,雖然他初中就不上了,但是和他交流,我是快樂的。我身邊也有許多的人,上過大學(xué)又怎么樣呢?對此,我并不想多費口舌,說多了,就會把我骯臟的一面露出來了,沒有人喜歡把自己的陰暗面展現(xiàn)給別人看。
說到底,蕭先生感到惋惜的幾件事情。時代雖然變了,可惜本質(zhì)似乎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魯迅的書是上學(xué)必看的,因為結(jié)結(jié)實實地印刷在課本上。有多少人記得姑且不談,可是蕭先生的碎碎念能有幾人去拿張凳子,坐下來好好聽聽呢?也只有我這種怪胎了吧,因為,還是時文對聰明人的吸引力更大些罷。
呼蘭河傳初中讀后感3篇(讀了呼蘭河傳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范文3篇 呼蘭河傳讀后感滿分作文網(wǎng)
★ 老殘游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初中生4篇(初中課文老殘游記)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初中模板4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初中生
★ 初中《傅雷家書》讀后感3篇(傅雷家書的讀后感怎么寫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