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 愛和自由的讀后感,供大家品鑒。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1
這學期,我有幸讀了《愛和自由》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在孩子早教上有了很大的認識。這本書強調(diào)要給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自由,才會培養(yǎng)出更加獨立的孩子。
兒童對所有東西的熱愛應(yīng)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是一種熏陶,我們不強迫,但是我們不能不讓她接觸,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不都是從她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感知到的,在我們讀給兒童聽故事的時候,不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嗎,不是聽覺的一種享受嗎?
我們更多一定要關(guān)注的是孩子的每個敏感期,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兒童在愛和自由中成長!兒童只有依靠愛和自由,才能獲得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這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一句話:“以愛的情感激發(fā)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
我們不能為了灌輸式的學習而給孩子帶來很多外界的內(nèi)容和認知,孩子的學習各個階段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都不一樣,比如重復做一件事,重復聽一個故事,孩子會從反復聽故事中吸收理解內(nèi)容,首先是邏輯,然后是情節(jié),最后是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細選書,讓孩子吸收好的東西。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智力真正的內(nèi)涵,或許我們就會走上長輩們的老路,以為成績衡量一切,而忽略了高貴的品質(zhì),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而做好這一部分,0—6歲是關(guān)鍵的時期。
愛,獨立,這兩個概念是相互相通的,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也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生活在壓抑,因為怕犯錯而察言觀色,謹小慎微的狀態(tài)下,這樣更容易喪失自我。所以從愛走到獨立,父母要有很大的勇氣,很多時候要學會放手。同時也不可限定孩子的思維,不可“教”孩子一些影響到他創(chuàng)造力的內(nèi)容,而是讓他自己去感知,去發(fā)現(xiàn)。
理解孩子,就是要讓孩子有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特別是效果上。就像蒙托梭利教育學校不會強迫剛送來的孩子馬上進教室工作學習一樣,孩子都會有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慢慢接受的過程,只要給予的方法正確,里面還有愛和自由,這就足夠讓這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正常起來。這里面也涉及到紀律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專注力的問題,孩子都很喜歡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反復的做,在長久的專注過程中他才能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這樣他就愿意遵守紀律,并且有了自我控制力。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2
對蒙特梭利教育了解得不多,暑假里,翻閱了《愛和自由》,才對其教育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蒙特梭利說:“兒童只有依靠愛和自由,才能獲得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边@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一句話:“以愛的情感激發(fā)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自我意識的主動性……”
在蒙氏教育,需要孩子們遵循的“規(guī)則”特別少,比較主要的三條:第一,不傷害自己;第二,不傷害他人;第三,不傷害環(huán)境。孩子們在遵守這三條基本規(guī)則的前提下,他們有權(quán)利為自己做決定,他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每一個生命的發(fā)展都不一樣。就拿敏感期來說,蒙氏教育講究要在兒童敏感期來臨時,抓住這個敏感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孩子6歲才出現(xiàn)數(shù)學邏輯的敏感期,但這并不說明他要比5歲就出現(xiàn)數(shù)學敏感期孩子笨,只不過他的數(shù)學敏感期來的晚而已。一個孩子要畫畫到凌晨,也不要打擾他,因為他正是處于繪畫的敏感期。他要通過持續(xù)、反復的操作來達到認知和發(fā)展的目的。但如果在孩子童年時期沒有足夠的自由來發(fā)展他的敏感期,那孩子有可能喪失了這么一次發(fā)展的機會。有可能他終生不再繪畫,終生都不能感受到繪畫的美。
孩子在一個充分自由與愛的環(huán)境里,發(fā)展的是心智,認知的是真理,而不是在控制和壓抑下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是不可能幸福的。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
看完這本書,會讓你覺得心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那樣,真的,很沉重。 書的作者是一位長期從事蒙氏教育的工作者,她的理念、她的思想,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讓你,尤其是為人母的你、為人師的你感慨萬分。到底,我們都對孩子做了什么!我們真的是在愛孩子嗎?或許,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我們更愛的是我們自己?
說到愛孩子,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或許都會拍著胸脯肯定自己,但是如果是問給孩子自由了嗎?很多爸爸媽媽們都不敢出聲了。我們老師呢?對孩子,我們又給了他們足夠的自由嗎?答案是:沒有。
在我們傳統(tǒng)的思維里,自由代表的就是放縱,就是不聞不問。所以,我們掛著“愛”的旗號,包辦了孩子的一切。怕孩子摔疼,我們始終牽著他們的手不肯放開;怕孩子弄臟,嫌他們慢,我們堅持喂飯、幫他們穿衣、穿鞋襪;為了孩子“好”,我們幫他們做好了所有的選擇,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玩什么,而且還幫他們安排好了時間。孩子們什么都不用考慮,按著我們?yōu)樗麄儼才藕玫穆肪€一步一步的走著,如果偏離了這條路線,就是不聽話……
天啊!多么可怕,這就是我們給孩子的愛么?
我非常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因為我從中明白了孩子他一生下來就蘊涵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將按照內(nèi)在的成長規(guī)律成長!
那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什么呢?是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愛,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并讓孩子感知到您的愛,為孩子的發(fā)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提供條件和幫助。而這些必須建立在你對孩子生命發(fā)展了解的基礎(chǔ)上。有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一無所知,他總是從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或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從不知從孩子的利益出發(fā)。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fā)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說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比較小、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快樂無比。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讓孩子從愛走向獨立。因為孩子是靠愛而走向成長、走向獨立、走向充滿幸福的人生。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jié)果。所以當媽媽很“倒霉”,你必須多愛孩子,不能多愛自己。那為什么我們大多數(shù)的成人做不到這一點呢?因為我們也沒有長大,也在渴求愛,也在走向獨立的途中。
是的,當我們有了孩子的時候,我們想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比我們成長得更好,但我們卻做不到。因為我們的童年大都成長得不好,那些不好的東西已經(jīng)作為潛意識積淀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在用這些東西對待孩子。
所以,要更好的愛我們的孩子,首先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任何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能尋找到一個愛你的人,先讓自己長大、獨立,讓自己內(nèi)心充滿愛!
讓我們期待:孩子因為愛而愿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 愛和自由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教育書籍《愛和自由》讀后感合集6篇(《愛和自由》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