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邊城讀后感8篇,供大家閱讀。
邊城讀后感1
原來讀書也是要心境的。有時候,一本書可以拯救自己,比如在我最困惑的時候讀到了與我心境一致的《逃離》。但有時候,即使一本大眾眼中很值得一讀的書,也不能吸引自己,比如這本《邊城》。
《邊城》這本書中,有許多篇,有些極愛。比如《邊城》,是很喜歡的一篇,喜歡里面讓人心靜的鄉(xiāng)間小景。比如《貴生》,喜歡里面很努力認(rèn)真生活的貴生。比如《虎雛》,喜歡沈先生簡簡單單幾句對話就讓我了解了整個人物。還有一些,極討厭。比如《逃的前一天》,開篇我就不喜歡,討厭底層軍隊粗鄙的話語。比如《丈夫》,討厭沈先生筆下的河邊紅燈小樓。
在序言中,沈先生說,這本書不是寫給批評家、也不是寫給大眾的。我得承認(rèn),我屬于大眾一員,這本書,的確不符合我的胃口。
首先,沈先生筆下,有太多描寫河邊紅燈小樓,似乎在他那個時代的所有階層的人物,都離不開這個。筆下的她們,觀念似乎比現(xiàn)在還要開放許多,我不禁時空錯亂,再想是不是我太過傳統(tǒng)?!雖然沈先生都是為她們洗白的,比如她們的三觀都是極為簡單的,生活也是極為簡單的。我理解這樣的存在,但是讀的過多了,總覺得有種對女性不尊重的感覺,接受無能。
河邊紅燈小樓中的女性是一種極端。鄉(xiāng)間的小姑娘又是另一種極端。比如《邊城》里的翠翠,過于矜持,過于懵懂,最終還是錯失了自己的'愛情。當(dāng)然這種矜持和懵懂很正常,畢竟翠翠是從小失了母親、由祖父撫養(yǎng)長大的。在《三三》中,女主角三三也是一樣的性格,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甚至在《貴生》里,由于貴生猶疑不決,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女人嫁進(jìn)了圍子,自己落得悲慘下場……淳樸鄉(xiāng)風(fēng)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這樣倒是很讓人理解,但是在我讀來,著實太讓人太著急了。
沈先生的《邊城》中,多喜歡用主人公的名字作為文章標(biāo)題,描寫人物的愛情、親情。但吸引我的多是鄉(xiāng)間的風(fēng)土人情,還有沈先生的語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虎雛》,沒有任何的性格描寫或是外貌描寫,僅僅通過一些對話,就把人物塑造得很立體、很形象。
沈先生的文章風(fēng)格很一致,讀得多了,覺得有些沒有味道。即使是最喜歡的一道菜,吃的多了,也會覺得有些膩了。何況我本身還不是很喜歡這道菜。所以在此略發(fā)表一些淺薄的想法,希望沈先生見諒。
邊城讀后感2
放寒假了,我手捧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一口氣讀完了,受益匪淺,讓人浮想聯(lián)翩。
《邊城》這部小說,是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展開的。小說描繪了湘西美麗的桃源世界:茶峒的小山城中,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這便是故事的開頭。
小山城中的人家三三二二,都依山傍水,房前屋后掩映著桃花、梨花……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兩岸的翠竹也是綠的,小女孩的名字就由兩岸的翠竹的顏色而取名為翠翠。青山綠水養(yǎng)育了她,也養(yǎng)了她清澈純凈的性格。讀著讀著,翠翠這一人物形象立刻讓我聯(lián)想到電影《少林寺》的插曲《牧羊曲》中優(yōu)美畫面:桃花源處的人家,小溪流水潺潺,阿黃狗通曉人性……
《邊城》這部小說中的人物,融入了作者的理想:老船夫?qū)ι畹臐M足、對于人的厚道;天保的豁達(dá)大度;儺送的篤情專情……當(dāng)然湘西淳樸的民風(fēng)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爺爺擺渡不肯收錢,甚至到了撒錢丟地上相背而行的地步,小說中爺爺買豬肉互相推錢的情景描寫也是如此。即使是城中最有錢的順順,也是一個十分不在意錢的人。總之這是一個沒有功利性的邊城,人人重義輕利。這又讓我想起童年在農(nóng)村生活:你家送我河塘里捉的魚,我家送你雞下的蛋;小伙伴們在別人家的花草田里打滾,上樹掏鳥窩、摘桑椹,下地里摘別人家的黃瓜;小時候當(dāng)放牛娃,小河邊捉魚蝦……
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翠翠。天保在求愛無望后退出,后駕船闖灘而死,儺送因為家庭的阻力,舍棄翠翠下桃源而去,而翠翠仍與黃狗堅守渡口……
如果說這個愛情故事是個悲劇,倒不如說它是一種無奈。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人生誰能說都如人所愿?我曾經(jīng)也時常繞著校園的圍墻獨步,常想起魯迅在《少年閏土》中寫的那句話:“只看見院子里的高墻上四角的天空”,心中的不如意、心中的無奈與煩惱怎好向園外人訴說?
冬日讀《邊城》猶如暖陽照射人心,讓人有凈化心靈之感?!哆叧恰返娜松羌儩嵉模浯渚褪钦嫔泼赖幕?,她做擺渡人默默付出卻不貪圖虛榮,她心中有所愛有所求,卻并不為此掙扎。從某種角度可不可以這樣說呢,學(xué)校這方凈土可不可以算作是沈從文理想的“邊城”甘做“擺渡人”,是不是還要有精神層面上更高的追求?我是不是應(yīng)該在心靈的高處,修座純潔的白塔?
邊城讀后感3
蜿蜒曲折的河水,清澈明凈,秀麗的群山環(huán)抱著一個淳樸的山村——茶峒。在這個茶峒后面,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
潺潺的溪水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人家。家里有一位慈祥善良的擺渡老人,老人和他乖巧伶俐的孫女以及一只小黃狗相依為命。
這一個家原本也是一個美滿溫馨的家庭,可是在父母相繼不得志而前后離世的情況下,女孩翠翠很小就跟著爺爺靠擺渡為生。即使如此,她并沒有抱怨自己的出身卑微,相反,她對爺爺體貼入微,愉快地承擔(dān)著家里的生活重?fù)?dān),還常常幫爺爺劃船渡人。
日子一天天過去,她也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jì),終于有一天在黯黯的江畔上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儺送。就如一粒石子落入潭中,激起了圈圈漣漪,她平靜的生活從此被打破了。然而,造化弄人,天保和儺送兩兄弟都愛上了翠翠。兄弟倆沒有勾心斗角,更沒有反目成仇,而是彼此鼓勵,彼此謙讓?,F(xiàn)在的人如果碰到這樣的事又會做出什么沖動的事來。是嫉恨?是威脅?還是會爭搶?他們會像天保和儺送倆兄弟一樣嗎?很難想象,如果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一切的人,還配得到愛情嗎?這些人若和天保和儺送倆兄弟相比,應(yīng)該自慚形穢吧?
剛剛體會到甜蜜愛情的翠翠,卻又一次被命運捉弄。哥哥天保為成全弟弟儺送而出船送貨,不料在途中不幸身亡。儺送傷心欲絕,也離開了家鄉(xiāng)。只剩下翠翠獨自在江畔等待。他還會回來嗎?翠翠一直等待著,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回來的儺送。矢志不渝地一直等待著。
厄運再次向翠翠襲來,一個雷電交集的`夜晚。
夜間下起了大雨,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帶來了訇的一個炸雷。爺爺在睡夢中,帶著憂郁和期待撒手西去,爺爺走了,永遠(yuǎn)地走了。和那倒塌的白塔一起走了。碧溪上的渡船上一個清寂的身影,卻依然在守望者,守望者。
因為愛,爺爺操勞了一生,當(dāng)生命結(jié)束時,心中仍充滿牽掛;因為愛,翠翠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份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一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翠翠從此守著渡船,守著她心中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人……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了繁華,卻看不到穿繁華后的凄涼;經(jīng)歷了喧嘩,卻沒有想過曲終人散后寂寞是否也會升華。
生命如同一條河流,激流曲折,卻永遠(yuǎn)也回不了頭。
邊城讀后感4
第二年端午,他又去了茶峒,這次她沒有見到儺送,卻見到了儺送的大哥天保,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翠翠的命運從此與天保儺送兩兄弟的命運相聯(lián)系了!
翠翠依然記得那年端午節(jié)遇到的儺送,和那天發(fā)生的事情,又過了一年,新的端午節(jié)到了,翠翠在渡船的時候遇到了團(tuán)總的女兒,準(zhǔn)備給儺送做媒的。儺送二老,派人來替他們,接他們二位去茶峒看賽龍舟,他們到了茶峒,翠翠恰巧和那個女孩子坐一起,很多人都來看那個女孩子,翠翠覺得無聊,下樓,卻又聽到了樓上的女孩子準(zhǔn)備用一座碾坊來作陪嫁,給儺送做媒,同時也聽說了,二老要渡船,不要碾坊。翠翠心中的失落從這里開始,卻又不帶有一絲的喜悅。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覺很真實,當(dāng)二老的長工告訴爺爺,二老安排翠翠和爺爺坐在樓上,爺爺問翠翠你去嗎,翠翠說我不去,我愿意陪爺爺去。感覺特醇厚。
大老天保來渡船,對爺爺夸起翠翠。然后托人在端午節(jié)時向爺爺提起了他想娶翠翠的事情了,爺爺很高興得回去給翠翠開玩笑的說,天保大老要娶她做老婆,翠翠不知道該怎么做,裝作生氣,爺爺也沒敢再問下去,這事情放下了,儺送明白了哥哥的想法,同時也讓哥哥,他不要碾坊,而是要渡船的,但是兄弟兩個卻又不能向其他情敵那樣決斗,他們只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他們約定為翠翠唱情歌,可是一開始唱歌時,哥哥天保就認(rèn)定自己輸給了儺送,于是決定離開了茶峒。
不巧,當(dāng)天保離開茶峒之后,在一次行船中,他在水中死去了,一個水中生水中長的漢子就這樣死了,儺送前去尋找哥哥的尸體,但是毫無進(jìn)展,途中,遇到了爺爺,爺爺含蓄的一問一答,讓儺送誤會爺爺不愿意讓翠翠嫁給他,儺送在回到家之后與父親因為是要碾坊還是要渡船吵了一架,離開了家,而爺爺去船總順順家,順順由于大兒子天保的去世,對爺爺?shù)膽B(tài)度極其不好,爺爺由于擔(dān)心翠翠的`將來,在憂郁中死去,他死去的那天,天下雨,雷聲很大,第二天,爺爺死了,屋后的白塔也倒了,可憐的爺爺,可憐的翠翠。
楊馬兵來照顧翠翠,船總順順也來了,并準(zhǔn)備迎娶翠翠過門,搬過去住,但是楊馬兵認(rèn)為不成樣子,要等儺送回來,但是儺送卻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翠翠阿,你知道么,你所等待的儺送還能不能回來呢!
平實的語言卻飽含真情,很喜歡。
邊城讀后感5
一個質(zhì)樸的小城,幾位尋常人物,上演了一段淡淡的憂傷的凄美故事。 那從一開始就直擊人靈魂深處的美難以掩飾那緩緩流淌出的憂傷基調(diào)。正如 月光下平緩的鋼琴曲給人以說不出的撞擊人心靈的美的體驗。
有人曾說過悲劇本身就是一種美。更何況是發(fā)生在這邊城小鎮(zhèn),發(fā)生在 這被時光遺忘的邊遠(yuǎn)角落。時光的凝滯,地勢的偏遠(yuǎn),尚未被商業(yè)文明的銅 臭所污染;質(zhì)樸的人民,古老浪漫的民風(fēng)民俗,依舊保留著田園牧歌式的生 活方式;這種種的一切讓這個小城鎮(zhèn)猶如被遺失在遙遠(yuǎn)的`光年之外,或許它 就存在于我們這世界的某個角落,或許它正向桃源對于陶淵明一般只存在于 “邊城圣手”沈從文的心中。是可謂之于“邊城”,可望而不可及!
平凡的愛情故事因幾個質(zhì)樸善良的年輕人的演繹更是浸溢出一種淡淡的 憂傷與隱隱的惆悵。大老的不幸,二老的出走,或許還有溪邊翠翠執(zhí)著的守 候,小說在這一種憂傷與不明晰的氛圍中緩緩拉下帷幕?!澳莻€人也許明天 就回來?!毕﹃柕挠鄷熎蚕麓浯涔陋殕伪〉挠白樱叺奈L(fēng)吹動著翠翠不 在烏黑的發(fā)絲,山腰的白塔見證了翠翠日復(fù)一日的堅守。也許就在某個夕陽 將沉的黃昏,同樣不再年輕的聲音會喚起翠翠花季青澀的回憶?!斑^渡—— ”那一聲悠揚的調(diào)子,將穿越幾十年的封塵,將兩顆逐漸平靜的心重新喚醒 ,幾十年的苦苦堅守有了回報,千萬夜離家出走的自責(zé)在那一刻得到了宣泄 。青春已逝的容顏在對方眼中依舊那么美麗動人。只是有如生死兩隔的那些 年已將兩人變得生疏,不會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感情噴涌,有 的只是相見有如夢幻般的短暫沉默后的彼此問候,“這些年來,一切都還好 吧?”“嗯,——”。
時間的刻刀削平了青春的棱棱角角,人至暮年的生命歷程將兩顆心鍛造 的成熟而又厚重。錯過的,終究不會重來,正如那溪中的流水日日夜夜奔流 向前,不曾流回。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強(qiáng)求!
青春那萌動的愛情早已在二人心中釀成了一壺濃郁的酒。也許哪一天, 瓶口被輕輕啟開,那芳香的味道會飄遍他們整個的生命,為他們平凡而非平 庸,帶有遺憾卻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人生畫上最后一個句號。
這也許是翠翠與二老最好的歸宿!翠翠終生未嫁,二老一輩子沒娶,但 他們卻不乏唯美的愛情;翠翠日復(fù)一日單調(diào),但心中仍不乏美好的期許;二 老年復(fù)一年孤寂,但心中仍不乏最柔軟的牽掛。
或許吧,在某個有月的晚上,生命將近的翠翠仍會聽到遙遙的遠(yuǎn)方傳來 不在年少的情歌——
邊城至此,美也就到了極致吧!
邊城讀后感6
中時第一次讀《邊城》,急匆匆地,有點心焦,只顧著在書中找尋翠翠的愛情命運,讀完之后大發(fā)感慨、嘆息、傷感。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開始我對于翠翠在那美麗的黃昏所感覺到的“薄薄的凄涼的味道”很不理解,想了許久,似乎有了點模模糊糊的感受。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一直記得那種感覺。
第二次讀《邊城》,我已是大學(xué)一年級學(xué)生。在文學(xué)院接受了點文學(xué)熏陶,于是不再急于情節(jié),細(xì)細(xì)讀來??吹降牟辉賰H僅是翠翠、儺送以及天保的愛情故事,而把更多關(guān)注的目光放在了書中描繪的寧靜、美麗的世界里,品味那淳樸、善良、真摯的人性之美。讀完之后還閱讀了沈從文的傳記和一些賞析文章,知道了沈從文對那片土地的特殊感情,知道了他的古樸的寫作語言精煉生動而又貼近生活。這以后再回顧《邊城》,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今天三讀《邊城》,即將大學(xué)畢業(yè)的我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文學(xué)理論知識,但我卻只能默默無言。心靜如水地讀完,依然有一種淡淡的心酸繚繞心間,久久不能釋懷。“美麗會讓人心變得脆弱”,我忽然想起這么一句話,頓覺深有同感。
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題記》中寫道:“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某種文學(xué)理論相符合,批評家便加以各種贊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并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說明這個作品的得失——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jìn)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于營養(yǎng)不足所產(chǎn)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這才明白對于我來說,默默無言是對的?!斑@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又豈是我所能把握。對于《邊城》,我沒有妄加評論的權(quán)利。雖有溢美之詞藏于心里,欲開口言說,才發(fā)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言辭來表達(dá)。用沈老先生的話來說,這種贊美“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我想受侮辱的不僅是作者,還有《邊城》?;蛟S《邊城》本身就是《邊城》的最好詮釋和概括,除此之外,任何的對《邊城》的評論都是拙劣的。在《邊城》這樣的作品面前,只要安靜地欣賞,細(xì)細(xì)品讀就好。
去年電視劇《血色湘西》熱播,我也曾癡癡守候觀看。電視畫面唯美,情節(jié)跌宕起伏,愛恨情仇,生生死死,可謂精彩動人。當(dāng)時一直覺得《血色湘西》是根據(jù)《邊城》改編的,二者很有相似之處。今三讀《邊城》,不以為然。
我想《邊城》不僅是沈從文的故鄉(xiāng),而且是你的、我的、所有人的故鄉(xiāng)。
邊城讀后感7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沈從文所寫的《邊城》一書,書中寫了擺渡老人的孫女翠翠與掌水碼頭的兒子老大天保、老二儺送之間凄慘的愛情故事,讓我對這個由湘江山水孕育出來的精靈有了更多的感觸。
小說《邊城》的故事發(fā)生在湘西上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喜歡上了城邊碧溪老船夫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里喜歡的是儺送而老。當(dāng)天保大老意識到這一點后,決定退出競爭,駕船下州,想要去那里,忘記茶峒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卻不幸在中途遇難而亡。儺送二老雖然十分喜歡翠翠,但一想到自己大哥的'死亡或多或少都與翠翠有一定的關(guān)系,就始終釋懷不了,加上自己對老船夫有所誤會,因而也在痛苦和掙扎中離開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而與此同時,翠翠的祖父在對翠翠終身大事的擔(dān)心、憂慮和少許的期盼中離她遠(yuǎn)去,長眠地下。幾乎是同一時間,翠翠失去了自己愛的儺送二老,又失去了世間最愛自己的祖父,所有的痛苦全部由她一人來承受,她也只能自己孤身一人,一邊默默地承受著所有的痛苦,一邊在江邊擺渡,漫無目的的等待那一人,也許是一天、兩天,也有可能是一年、兩年,更有可能她窮盡一生也等不回來那個人。
在我看來,《邊城》這一小說實際上是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由湘江山水所孕育出來的精靈,落入凡間,與一名人家男子相識、相戀的過程,這本應(yīng)是世間最美好、最淳樸的愛情卻因命運弄人,將這一點戀人生生分離開來。初讀此書,我認(rèn)為書中老船夫不要過渡人給的那一段寫得生動精彩,將老船夫淳樸的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書中翠翠與儺送二老初見的那一夜就奠定了他們?nèi)蘸蟮膽偾椤5矣袝r候也為老船夫的“不通人意”“急躁”感到擔(dān)憂:明明是儺送二老唱的山歌,可他卻當(dāng)成了天保大老唱的山歌,還到天保大老面前夸山歌唱得好聽,也無怪天保大老遠(yuǎn)走他鄉(xiāng)了。初讀時,我始終對順順和儺送二老將天保大老遇難一事歸咎于翠翠而感到憤懣、不平,但更多的卻是疑惑、不解。再回首時,驀然明白了些:他們只是因天保大老遇難一事找不到合理的理由來解釋,就只好將這一切算在了無辜的翠翠身上。我不禁想,若他們明理些,是否就不會造成儺送二老遠(yuǎn)走他鄉(xiāng),與翠翠分隔兩地的愛情悲???老船夫也不會與翠翠陰陽兩隔,而是幸福地看著自己的孫女穿上嫁衣,嫁給自己喜歡的人,最終在快樂中離開這個淳樸的家鄉(xiāng),不留一點遺憾?我不知道,我也只能猜測。
《邊城》是一部經(jīng)典,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會讓這本好書一路伴我行。
邊城讀后感8
《邊城》蘊含著詩一般意境和韻味,作者不僅僅創(chuàng)造了詩一樣意境而且賦予作品中人物與景物以深厚象征意味,集中了湘西秀美山水和淳樸情致。
《邊城》里人情亦如水,卻不就是如水樣淡薄,而就是一如湘西河川明澈純凈。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齊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guān)懷,他就是古代勞動人民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于職守,他對外孫女無私關(guān)愛,炎黃子孫得以繁衍血緣紐帶,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人性之美。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凈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后,便矢志不移,執(zhí)著地追求感情,癡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yuǎn)望的身影,就是如此的嬌艷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后讓一個人的杯具變成了三個人的杯具!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币淮缦嗨家淮缁?,翠翠的感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沖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期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感情,就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資料來自天下文學(xué)網(wǎng)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dá)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zhì)樸的楊馬兵……他們都就是完美道德品性的象征,都體現(xiàn)了理想人生的內(nèi)涵。那里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就是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fēng);“即便就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欲橫流、紛繁復(fù)雜的社會,那里儼然就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然而,《邊城》對于我,除了心靈和人性的回歸感,更多的卻就是,它將我?guī)Щ氐酵甑年柟饫锶ァD抢镉形业臓敔?,他給予我的愛濃的化不開也忘不掉,于就是記憶當(dāng)中,永遠(yuǎn)抹不去的,那暖暖的感覺,隨著翠翠的一聲聲“爺爺”被觸動著。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名族和整個中華民族完美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yuǎn)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zhì)樸的百姓以及這完美的邊城所發(fā)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yuǎn)在我心中閃耀完美的人性光輝。
邊城讀后感8篇相關(guān)文章:
★ 邊城讀后感10篇
★ 邊城讀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