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1
呼蘭河是蕭紅長大的地方,經(jīng)過蕭紅回憶式的描寫,我的眼前仿佛也呈現(xiàn)了一個同樣美麗的故鄉(xiāng),呼蘭河竟讓我心馳神往了。書中的語言干凈明朗,清新自然,捧讀時,有如在山野中綴飲一杯菊花茶,其清香一直繚繞不去。
我喜歡蕭紅的敘事風格,也被她筆下的呼和蘭所感染。
蕭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小說的七個章節(jié)中,分別描繪了小城風情、家中的親疏人物,以及獨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雖說儼然一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把我?guī)肓松鲜兰o二三十年代家鄉(xiāng)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純樸的同時也再現(xiàn)當?shù)厝藗兤椒猜浜蟮纳瞵F(xiàn)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
在大山里生活的人們,外來思想無法傳入,人們還是信著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套教條,靠著土地和老天過日子,有病有事求神靈,甚至連談婚論嫁也要過了神靈這關(guān)。在"團圓媳婦"這一章,就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神靈對小女孩身心殘酷的剝奪和人格的褻瀆。人們在封建社會的愚昧無知,在生活中所鬧出的笑話與無奈,一生只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計著的也無外乎"柴米油鹽".我覺得可笑又可悲。當下我們與過去的他們有哪些差別,弊益又在哪?我們又在重復些什么?
"呼和蘭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七十了……"
蕭紅語言自然,天然去雕飾。我認識了那個高大而慈愛的祖父,我仿佛看見了,小蕭紅拉著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園的路上。在燭光掩映的房間里,蕭紅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學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夕陽的余暉中,他們相視笑著,走到歲月深處。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2
一本書,讓人印象深刻;一本書,讓人回味無窮。一本好書,更是讓人受益匪淺。最近,我就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呼蘭河傳》,是一位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
在書中,蕭紅曾多次提到自己與祖父在園子里快樂玩耍的故事。有一次,蕭紅在院子里采了一大把玫瑰,在祖父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把玫瑰茶在祖父的草帽,祖父絲毫沒有察覺,還說:“這玫瑰真香?。 笔捈t在旁邊哈哈大笑,他們回家后,家人也笑了起來。
有的時候,祖父會說:“看,家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地方,在偷偷地把孩子的草帽藏起來,孩子們回過神,就去扯祖父的袖子,直到把草帽找出來為止。
我為蕭紅感到高興,因為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一個疼愛他的祖父。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他早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
這本《呼蘭河傳》讀完了,那淘氣的小女孩還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本書用輕快的語調(diào)描繪了蕭紅的童年時光。難怪著名作家矛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我的心還沉浸在祖父的園子中,久久無法自拔。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3
轉(zhuǎn)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讀了一本蕭紅的長篇小說,名字叫《呼蘭河傳》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長篇小說?!逗籼m河傳》講的是蕭紅小時候在哈爾濱市的真實故事,一個個故事都讓我感動不已。
最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的祖父。她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60多歲了。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她和祖父經(jīng)常在這個花園里玩,花園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蕭紅的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和孩子一樣,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里喜歡拿個手杖,遇到了小孩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家雀。"趁孩子往天空上一看,伸出手把那個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面,有的時候放在袖口里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們都知道祖父有這么一手了,并不以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子放在同一個地方,總是放在袖口,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沒有一次不是他在他袖口里把帽子拿出來的。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這,你來找吧?。?/p>
他的祖父是多么慈祥呀!他的祖父是多么有童心童趣呀!他的祖父是多么和藹可親??!希望我也有一個這樣的祖父,那我是多么的幸福啊!可以安慰我,可以陪我玩,可以帶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4
《呼蘭河傳》是寂寞的,而蕭紅也是。
蕭紅的《呼蘭河傳》記錄她童年時的歷程,一個小女孩,解事頗早,她的身邊有外祖父,后花園老胡家的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她理解一切,又不理解一切。她似乎是有許多伙伴的,但她依然感到寂寞,因而我們也覺得寂寞。
當我看到尾聲時,心好像被什么捆住了,前面,蕭紅正寫馮歪嘴子的孩子,似乎意猶未盡,似乎還有好多好多故事未寫。但到這里,戛然而止,回到了現(xiàn)在。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奥犝f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著年紀也不小了”。尾聲不是華麗的,也不是總結(jié),讀起來,讓人感到滄桑,好像蕭紅在伸手想抓住什么,卻又來不及而產(chǎn)生的嘆息。這不是別的,這是寂寞啊!
寂寞是什么?是孤單嗎?不是的。寂寞不是身邊無一人陪伴你而感到的失落。相反,是身邊有很多人,卻沒有一個與你心境相通。你想說點什么,卻又無一人能與你溝通。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縱然有許許多多的鄰居,但她不能與他們達成共識。她的鄰居都是受著舊傳統(tǒng)意識的`束縛,而她不甘。她渴望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里尋求一絲生機。寂寞的心靈是恐怖的,但蕭紅并不完全寂寞,她在后花園捕蜂捉蝶時,她無憂無慮地快樂著,當小團圓媳婦來到了胡家時,她便不寂寞了,因為團圓媳婦和她一樣,不甘于傳統(tǒng)意識的束縛,她抗爭著,但她還是被龐大的、黑暗的傳統(tǒng)意識壓倒了。于是,蕭紅的心又重回寂寞,一直到她死去。一直到她死去,她的寂寞,不僅在她的身體里流的,還在她所處的社會中肆虐黑暗的統(tǒng)治,令人麻術(shù),戰(zhàn)亂不斷的年代里有的與沒有的,灰飛煙飛。臨終前,她虛弱地說:“我將與藍天碧海共處,身先死,不甘,不甘——她至死都不忘要尋求光明。她心中的“藍天碧海”是新中國的誕生,舊中國的湮滅,她帶著寂寞而去。她用她的一生啟示人們拯救心靈,拯救社會。
茅盾說,《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的詩,因為它帶著詩的凄美;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因為它反映出了呼蘭河的風情;是一串凄婉的歌謠,因為它永遠被傳誦著。
我們誦著這首詩,賞著這幅畫,聽著這串歌,走進呼蘭河,走進蕭紅,走近寂寞。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5
呼蘭河是蕭紅長大的地方,經(jīng)過蕭紅回憶式的描寫,我的眼前仿佛也呈現(xiàn)了一個同樣美麗的故鄉(xiāng),呼蘭河竟讓我心馳神往了。書中的語言干凈明朗,清新自然,捧讀時,有如在山野中綴飲一杯菊花茶,其清香一直繚繞不去。
我喜歡蕭紅的敘事風格,也被她筆下的呼和蘭所感染。
蕭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小說的七個章節(jié)中,分別描繪了小城風情、家中的親疏人物,以及獨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雖說儼然一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把我?guī)肓松鲜兰o二三十年代家鄉(xiāng)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純樸的同時也再現(xiàn)當?shù)厝藗兤椒猜浜蟮纳瞵F(xiàn)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tài)。
在大山里生活的人們,外來思想無法傳入,人們還是信著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套教條,靠著土地和老天過日子,有病有事求神靈,甚至連談婚論嫁也要過了神靈這關(guān)。在"團圓媳婦"這一章,就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神靈對小女孩身心殘酷的剝奪和人格的褻瀆。人們在封建社會的愚昧無知,在生活中所鬧出的笑話與無奈,一生只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計著的也無外乎"柴米油鹽".我覺得可笑又可悲。當下我們與過去的他們有哪些差別,弊益又在哪?我們又在重復些什么?
"呼和蘭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七十了……"
蕭紅語言自然,天然去雕飾。我認識了那個高大而慈愛的祖父,我仿佛看見了,小蕭紅拉著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園的路上。在燭光掩映的房間里,蕭紅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學著"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夕陽的余暉中,他們相視笑著,走到歲月深處。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6
《呼蘭河傳》是一部記述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的童年。蕭紅的童年是蕭紅一生中唯一快樂的。至少,在她的童年,有唯一疼愛她的祖父,祖父就像一縷淡淡的陽光,輕輕的撥開她人生中的陰影······
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的五章敘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的折磨死的悲慘而荒唐的故事。這件事簡直是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愚昧而丑陋的靈魂的展現(xiàn)和證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竟然把小團圓媳婦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她,還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小團圓媳婦的腳心。對于一個12歲的女孩子,竟然如此狠毒,讀到這里,我十分氣憤,又為小團圓媳婦的死而感到悲哀。
可見,蕭紅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里,人們迷信,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和蕭紅比起來,我們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但我們每天還在抱怨:父母不給零花錢了,父母不買新衣服了,父母不買零食了······但蕭紅,不管生活有多艱苦,但她依然樂觀,不抱怨,我們應該向她學習。
文學巨匠矛盾曾評價過蕭紅的藝術(shù)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本書讓我看清了舊社會的真面目,讓我更加了解蕭紅。我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7
讀了《呼蘭河傳》,心中生出幾多感悟。
許多作家描寫自己的童年,描繪一個光明燦爛的童真世界,或許他們忘了,只要是紀實,便沒有完美生活,縱使孩子,也會有屬于自己的灰暗的哥特風。蕭紅兒時的那個階段,那是一個沉重甚至沉痛的社會。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社會在她眼里是怎樣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會是什么樣的姿態(tài),的確很難想象。把人物融入背景中,這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擾的難題。這本書中,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把那些愚昧與無奈不著痕跡地烙進故事里,給予這段往事足夠的尊重,卻又不會使人感到厚重。讀來是一個有質(zhì)感的年代,每一個人物都充滿張力,每一個故事都濃縮著一段歷史,所有的見解都源于一個孩子的敏銳、無知,諷刺、批判、贊揚、歌頌,這些歷來對封建的評頭論足都與這本書沒有干系,平淡的敘事,如同中國水墨的留白,別有一番韻味。
《呼蘭河傳》最入人心的是它的意境。開篇,文字帶著利刃劃出嚴冬干冷的刺痛,字里行間舊社會市井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寥寥幾人的勾畫,仿佛耳畔就響起了清冷小鎮(zhèn)上的幾聲嘈雜。我讀時動筆批注,卻無從評談,似乎哪里多了或者少了,都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有了意境,文字才有了深入的可能。這是這本書獨有的意境,通篇都是這樣,極具渲染力,每一句都是陳述,每一句都是詩。
同樣令人稱嘆的是書中的人物。這是一部沒有“神”的小說。無論歷史、文學,我們習慣了絕對,美好與丑惡在不同人身上分辨的如此清晰;厭倦了完全正面的“神”,厭倦了“萬惡”。在呼蘭河畔的那個小鎮(zhèn),那些凡之又凡的平民,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封建落后的影子,每個人又都有人性不可泯滅的良知,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是非認知,他們不完美,但他們是完全的、活生生的,在書中哭笑悲歡。
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小城,一段漸漸為人遺忘的歷史,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一個無法觸及的世界。
這就是《呼蘭河傳》的全部,這就足夠了。讀文學作品,讀的無非是一種感覺。把瑣碎的往事收集起來,用平實的語調(diào)講述一個明媚而滄桑的故事,讀書人放下書后意猶未盡,一口氣想嘆吁卻最終淺笑著呼出。透過一本書,可以領(lǐng)略到呼蘭河畔的世界,碰觸到蕭紅的寂寞,仿佛她就在嘆息,這對于一本小說,是最大的價值。
幾多感悟,結(jié)為一談。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8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不是一本很厚的書,但寫了很多事。這本書不光講述了蕭紅小時候的事,還真實的反映了舊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她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舊社會老百姓。
蕭紅來自東北,正在她來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塊的時候,她遇到了魯迅,魯迅的慈祥讓蕭紅心中的冰塊逐漸融化了,并且使蕭紅拿起了筆寫作,終于,蕭紅寫出了《呼蘭河傳》。
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火燒云》和《祖父的園子》都是出自于《呼蘭河傳》。
但是,看完全書之后,我才明白舊社會的黑暗,呼蘭河的人是善良的,但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們的習俗害了他們。
當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婆婆愿意花錢去請道士來“治病”,這當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們知道,道士做法又怎么能治病呢?最后,小團圓媳婦,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魯迅先生所處那個年代,是動蕩不安的,但是人們依舊是善良的,可是,善良的人們依舊擺脫不了封建的.枷鎖,依舊不能拋開那些沒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方法”。
在這種社會中長大的蕭紅是寂寞的,媽媽對她是惡言惡氣的,爸爸對她是冷淡的,奶奶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拿針扎她的手指,只有爺爺對她是慈祥的。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是十分明顯的,生個男孩,家人會歡天喜地,生個女孩,家人會一臉嫌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蕭紅是孤獨的。
這本書也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多么幸福,更讓我珍惜我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讓我感受到了不用擔心溫飽是多么幸福,而且不能相信封建迷信,這樣只能害了自己。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9
已經(jīng)很久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了,一本非功利性、純粹是為了讀書而讀的書了。
越長大而離文學越發(fā)地遠,從前孩子式特有的好奇和打量世界的目光都快記不清、學不來了。
想到之前看《蘇菲的世界》,雖然只看了寥寥幾章,但是確實有一種仿若當頭一棒、大夢初醒了的被驚異了的感覺。它說,當我們逐漸長大,學會如何得體講話,如何成熟思考時,意味著我們早已習慣這個世界,也就意味著不再時刻好奇而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了。用書里的話說, a pity thing 。
當時讀完覺得似醍醐灌頂,但又有幾分落不著邊。現(xiàn)在看完《呼蘭河傳》,倒是有所感卻覺得難過。
書中關(guān)于植物的、氣象的、細節(jié)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么讓我覺得耳目一新,要么讓我不知所云。因為我早不用好奇的、細心的眼光觀察世界了。我不知道黃瓜如何長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么形態(tài);我不會想到書里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紅天,八月則空蕩蕩一片;原來下雨了會有煙冒出樹頂,冬天大地被凍裂了。
早遠離了真正的文學,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動人的話都看不見了。能造成美的修辭,我眼里的樣子卻只能是幼稚的寫作方法,狹隘不堪。用那么多的事物搭配上顏色,看到“黃金的太陽,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覺得很好,只能讓我害怕驚懼。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棄了的。之前學古代漢語,就慶幸自己是個南方人,現(xiàn)在讀完呼蘭河,也更覺如此。方言是個多幽默、多親切,又多么貼切的東西。
最后慨嘆一下蕭紅真的很厲害,過去看到這個名字只想到那些后人給加的名頭和風傳的情事,真正靜下來讀她之后,只覺得她是一本真該讀的書。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10
《呼蘭河傳》是蕭紅在自己人生的后半期完成的著作,是她小說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文中主要是對童年自己的家鄉(xiāng)呼蘭河的人、事、景的描述,“因為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那里了?!?/p>
茅盾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毙≌f是對當時蕭紅心境的真實體現(xiàn),蕭紅的一生是顛沛流離的一生,她的人生有許多不解之謎,感情的曲折歷程、自己的流離生涯,和當時的時代與歷史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等到之后,她越感到人生的荒涼、內(nèi)心的寂寞,所以在小說中總是強調(diào)“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蓖晔俏覀円簧凶顭o憂、最無慮的完美時光,對這一段的記憶是我們最值得回憶的,是難以忘卻的。蕭紅用此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中國東北小縣城的獨特風俗。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中國東北一座小縣城的風俗往事。它如一幅畫,色彩單純,用最樸素的筆墨描繪了一個縣城獨一無二的美麗。讀后發(fā)現(xiàn):原先生活能夠如此平靜、如此簡單;人生能夠如此平凡而又滿足,少了許多人世間的紛爭,滿眼都是純粹的風情,單調(diào)中不失內(nèi)涵,簡單中充滿了人生常態(tài)?!?/p>
蕭紅把生老病死寫的十分簡單,”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就算了。老,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還有什么辦法,誰老誰活該。病,人吃五谷雜糧,誰不生病呢死,是悲哀的事情,哭完之后把人埋了,活著的依舊還得回家過日子?!耙磺许樒渥匀弧?/p>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 篇11
《呼蘭河傳》是民國才女蕭紅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描寫的是在松花江和呼蘭河邊一座叫做呼蘭的小城里發(fā)生的故事。作者描寫了很多當?shù)氐纳鐣鐣L貌和人文風俗,有歡樂也有苦痛,既有對封建社會里的惡習和體制的控訴,也有對國家和人民未來的出路和希望的思考,用自己的筆大家了封建統(tǒng)治者。很明顯,她是一位愛國的作家,因此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鼓勵和支持!
書中的呼蘭河小城,人們對生活已經(jīng)沒有抱任何希望,他們沒有理想,對生活也沒有熱情,似乎在封建統(tǒng)治階層的壓迫和剝削下,已經(jīng)變得麻木不仁,對遭受苦難的勞動人民也變得冷漠不關(guān)心,這種心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對于我們的國家來說簡直是災難。而即便是生活在苦難中,他們對封建迷信卻十分篤信,他們對這一世的生活的失望,而將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期望都放到來世,我們可以說他們非常無知,但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也反應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蕭紅在書中也描寫了一些傳統(tǒng)風俗給童年生活帶來的快樂,例如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等等,而這些優(yōu)秀的民俗其實是對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卻并沒有被我們后人好好的繼承,也是非??上У摹?/p>
讀了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才情打動了,她的文字雖然寫得看似平淡,描寫了呼蘭河小城里普普通通天的人和他們的生活,但樁樁件件都是對封建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控訴和痛斥,對于人們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
我們要珍惜今天的明主社會,享受著前人無法獲得的幸福生活!
初中《呼蘭河傳》讀后感600字(精選11篇)相關(guān)文章:
★ 《呼蘭河傳》讀后感經(jīng)典5篇(呼蘭河傳讀后感)
★ 呼蘭河傳讀后感必備8篇(《呼蘭河傳》讀后感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