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3篇(《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歡迎參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1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多克·弗蘭克爾,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苦難與死亡對于生命的意義,提出了心理學上的'“著眼于未來”的意義療法。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事業(yè)時育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p>
面對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極,決定權在你手中,決定的不同,也決定了你最終的結果與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后不但活著逃出了魔掌,變不利為有利。“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huán)境中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為放任?!熬窠】涤匈囉谝欢ǔ潭鹊木o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者是當下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薄叭藢嶋H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tài),而是為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斗。它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
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氣,會導致死亡”。環(huán)境對人有影響,但最終都是自主決策的結果。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一是創(chuàng)造或從事某種工作;二是經歷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就是不僅能從工作中也能從愛中找到意義;最重要的是:即使出于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變自己,把個人悲劇轉化為勝利。痛苦如果是能夠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義的事,因為遭受不必要地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這就是說,要發(fā)現生命的意義,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義為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群”,比如,失業(yè)不等于沒用,沒用不等于生活沒有意義。冷漠、遲鈍、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囚徒的狀況,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只能慢慢培養(yǎng)。”“存在之虛主要表現的是厭倦,這比焦慮帶來的問題要來的多,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更加努力的去改變這種焦慮感,而厭倦就不同了,表現出來的是消極的情緒。”
珍惜并享受生活提供給你的各種際遇吧,Let it go free。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2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是二戰(zhàn)納粹集中營的待決囚徒維克多·弗蘭克爾先生。他通過那段非人的經歷,找出生命絕處逢生的意義,把煉獄般的痛苦譜寫成愛與希望的樂章。不過200余頁的小開本,是弗蘭克爾生命的奉獻,字字閃爍著人類大師的智慧,句句能夠觸動人類的靈魂。
一口氣讀完此書后便開始摘抄,抄寫了近40頁讀書筆記仍不舍得擱筆,恨不得抄完整本書。真心覺得每個人都值得讀讀此書,可能你我的收獲并不相同,但是,相信看完此書你一定會有收獲,收獲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力量。
在閱讀此書前已經多次聽說過弗蘭克爾,我一直很想知道,作者如何能夠在集中營里得以僥幸生存?
在集中營里生存下來的人是二十八分之一,不足4%!而存活下來的人中,很多是那些掌握一定權力和資源的囚頭,就是同為囚徒卻被挑選負責看管囚徒的人,這些人的生活甚至比入獄前更好,而這些人的殘忍甚至超過了看守。作為一般囚徒,很多人被焚燒爐吞噬,很多人身染惡疾喪命,但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失去了生命的意義,無力支撐自己活下去,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能夠生存下來,確實有太多僥幸。作者在回顧集中營生活時,也細數了哪些命懸一線的事情,讀來印象特別深的有四次僥幸。
僥幸之一:挺直腰板救了他的命。
在到達集中營后從火車上下來,囚犯們便被分成左右兩路,在囚犯并不知情的情況下,黨衛(wèi)軍憑感覺挑選相對年輕力壯的人,右側一路去勞動,而左側一路直接去了焚燒爐。因為怕黨衛(wèi)軍查出自己身上藏匿的背包,作者使勁挺直了腰板,恰恰是這個動作救了他一命,之前正在猶豫的黨衛(wèi)軍軍官最終確定讓他進入了右側的隊伍。
僥幸之二:傾聽博得了囚頭的好感。
在去往工地干活的路途中,作者認真地傾聽了大囚頭的愛情故事和婚姻煩惱。作者以專業(yè)的視角對他的性格進行了診斷,并給與他基于精神療法的建議,以此給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甚至博得了他的感激。在生活中得到了大囚頭的不少關照,比如可以睡在前五排,可以逃過恐怖任務,甚至能夠得到一碗有豌豆的湯,這都有助于作者保全自己的生命。可見有一技之長關鍵的時候能救命。
僥幸之三:順其自然讓其逃脫了死神。
運送病號去休息營往往是去了焚尸爐,當作者被安排執(zhí)行這樣的任務后,擔任主任醫(yī)生的獄友要幫他換下來,這樣做意味著有人替他送命。作者不希望這樣做,希望一切都順其自然,哪怕是赴死。他跟朋友們認真做了告別,給家人留下了遺言。但幸運的是,這次運送真的是去了休息營,而留在原集中營的獄友們卻因為饑荒幾乎全部喪生。
僥幸之四:解放的前一晚被死神遺忘。
被解放的前一天,國際紅十字會趕到集中營,囚犯們終于盼到了解放。黨衛(wèi)軍一下子變得那么友好,還安排卡車要把他們送往瑞士交換戰(zhàn)俘,犯人們開心地坐上了卡車,奔向自由。而作者和其他幾個人卻被遺忘,沒能擠上離開的卡車,絕望的幾個人在集中營度過了最后一夜。過后才知道,命運跟犯人們又開了個玩笑,坐上卡車的獄友全部被納粹焚燒,作者再次僥幸與死神擦肩而過。
作者遭遇的僥幸是能夠生存的必要和前提條件,但要想活下來,最重要的自身有愛、保持幽默和生命的意義。
對妻子的愛是生命最重要的支撐。不管經受身體的疼痛還是看守的折磨,不管是在清晨的霞光中,還是在漆黑的冬夜,作者始終在思念著自己的妻子,思想停留在妻子的身影上,想象中妻子會回應他的話,讓他真切感悟到: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
藝術和幽默給生命注入了活力。在作者妻子24歲生日那天深夜,一曲小提琴奏出的舞曲,將昏睡中的作者喚醒,喚醒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他的靈魂。除此之外,幽默是靈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幽默能夠減輕了磨難帶來的傷害,使人漠視困苦,超脫于悲慘境遇??赡苡腥擞X得在集中營還能有幽默?作者通過他的經歷和視角,給我們呈現了有價值的幽默。作者與獄友約定,每天都要給對方編至少一個好笑的故事。比如,預測人們離開集中營后的一次聚餐中,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在女主人分湯的時候央求女主人能否“從鍋底給舀一勺”。作者通過這些自編的幽默故事讓自己保持了快樂起來的能力。
感恩沖淡了痛苦的濃度。在充滿磨難的集中營有何恩可感?正因為生活中充滿痛苦,所以一件很瑣屑的小事也會給囚犯們帶來快樂,甚至是人生極大的快樂。作者記錄了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轉往另一個集中營的經歷:在轉往其它集中營的火車上,有人發(fā)現火車正在去往毛特豪斯集中營的橋上,這是個死亡集中營,但是火車并未停靠而是直奔達豪集中營,一個沒有“爐子”的集中營,囚犯們因此在車廂里跳起歡樂的舞蹈。還有一個場面是人們在掛著冰柱的棚屋里捉虱子,因為燈還亮著,人們就感激不盡。
生命的意義給了他挑戰(zhàn)的力量。作者在被關押期間,一直在思考如何從磨難中獲得的意義,經常想象給學生們介紹囚犯心理學,也利用自己的所思所想救助過獄友。當他的《醫(yī)生與靈魂:意義療法導論》手稿被沒收后,重寫這本書的渴望幫其戰(zhàn)勝了各種極限磨難。作者確信,在巴伐利亞集中營那漆黑的獄中重寫那部被沒收的書,幫他避免了傷寒熱可能帶來的心血管衰竭的危險。
作者并未過多著墨于磨難,但我們透過作者的片段回憶,依然能感受到磨難的觸目驚心,而作者居然能夠在這樣的磨難中保留自己選擇的權力,這是多么強大的生命力?。?/p>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3
最近一直在很認真的讀書,因為覺得生活的很虛無,毫無意義,希望在書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看到推薦里有寫到這本書可以幫助那些迷茫的人,于是就買了一本,用了三天總算把它讀完啦。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不會讀書,總之是沒有從這本書里得到我想要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本好書,它一語中的的指出了現在人感覺生活毫無意義的緣由——存在之虛無。
由于傳統(tǒng)的改變,現在沒有可以指導人們行為的準則,于是就沒有了方向, 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樣做,工作了一周之后,周末的無所事事,開始變得煩躁不安就是最好的證明,而要擺脫這種虛無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生命的意義。
而找到生命的意義的方式是給自己一個目標,然后努力達成嗎?弗蘭克爾認為顯然不是,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命的動力,人類存在之本質是負責任。生命的意義沒辦法用一句話概括,也沒有所謂的葵花寶典,它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環(huán)境而不同,就像下棋,你沒辦法說那一步是好的,在沒開始之前可以說沒有一步是好的,又像作者那樣,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在毫無人性的條件下,下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將身在何處,是否還會活著,沒有計劃,沒有方向和目標,可是弗蘭克爾還是努力的活了下來,支撐他的就是他的責任:自己的家人和未竟的事業(yè)。
弗蘭克爾說發(fā)現生命的意義可以用三種方式: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就是成就或者成功。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就是要愛莫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對于第一種應該很好理解,因為這是普遍所認同的生命的意義:取得的成功,不管是從財富上還是從名譽地位上。對于第二種完全是從個體角度來看,也許就因為有某個人的愛或者是愛著莫個人而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第三種并不是鼓吹大家要找苦難去承受,那樣叫自虐,相反而應該自動的創(chuàng)造條件遠離苦難,只是很多時候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在面對困難時應該采取的為積極的態(tài)度,即悲劇的樂觀主義,在苦難面前升華自己。
現在有太多人將自己生命的意義全然歸結為第一種,而取得自己預期效果的寥寥無幾,即使有人取得了在外人眼里的成功,還是會有莫名的空虛與煩躁不安。
讀完后在翻閱這本書,雖然自己似懂非懂,但是感覺是句句真言,只是自己的思想還沒有到那個層次,還沒辦法理解其深層次的意思,后面有時間還會在讀一遍,希望下次可以由更多的收貨,雖然不相信讀一本書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相信讀一本書可以點透自己的某些想法,某些疑惑。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范文3篇(《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