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孩子的宇宙》讀后感2篇(孩子的宇宙第一章讀后感),供大家賞析。
《孩子的宇宙》讀后感1
20xx年對我來說是與眾不同的一年,因為成為一位"大人"之后,我仿佛每一年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生活得很平靜。但是這一年不同,這一年我有了自己的小寶寶,他的到來讓我開始思考,我要成為一個怎么樣的"大人"。
在后來,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成為一個"大人",我做著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還是得不到內(nèi)心的實在感,后來我在想,做"大人"應(yīng)該要先做自己吧,這應(yīng)該是我要學習的。
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樊局長推薦的這本書——《孩子的宇宙》,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遇見自己的過程,在書中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時候的自己。
"在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都存在一個宇宙,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著。""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卻了這一廣闊的宇宙。大人們急于讓小小的孩子長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內(nèi)心廣闊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壞的無法復(fù)原。"
看到書中的這些話,心頭一震,尤其是這一句"一想到這種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稱的‘教育’、‘指導(dǎo)’和‘善意’的名義下進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無法接受",看到這句話我趕緊想我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答案是肯定的,當我的學生帶著小秘密來找我分享的時候,我和她站在一起去感受這秘密的美好了嗎?當孩子們帶著自己不同的小問題來到我身邊的時候,我還是沉浸在他們寫錯的字、做錯的題中,甚至有時候還會反問一句"作業(yè)完成了沒有?",現(xiàn)在想來,孩子們也曾伸出手想要把我從這"毫無生氣"的趙老師身邊拉開,我卻假裝看不見他們的手。
一、遇見自己
所以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斷地遇見了自己。當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老公看到了書名說:"孩子的宇宙?一個連世界都不知道多大的人,竟然在研究宇宙!"很顯然,他在開我的玩笑,這個場景我是從我姑姑那里聽說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姑姑一起看電視,當時新聞在說全世界怎么怎么樣,我扭頭問我姑姑:"全世界就是上坡、下坡還有立羊河?"我姑姑說:"對,還有將軍墓。"我說的那三個名字是我們村和鄰村的村名。當我第一次聽到小時候的我問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有些佩服小時候的自己,能問出思考全世界的問題,而長大后的我還是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卻沒有再問過思考過。也許在小時候的我的內(nèi)心中也有這樣的宇宙,正如書中所說"孩子們清澈的目光,凝望著這個宇宙,每天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我又不斷地遇見了小時候的自己,那個曾想要離家出走的我,那個有著秘密基地的我,那個埋葬小貓的我……而現(xiàn)在成為"大人"的我,卻幾乎忘了小時候的我是什么樣的,忘了小時候的我有著這樣的宇宙,而現(xiàn)在我卻已經(jīng)丟失了。
二、秘密
秘密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在書中已經(jīng)論述過,孩子們都有著大大小小的秘密,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他們保守和培育秘密,有的也掙扎在想要分享秘密卻又怕破壞了秘密的神秘感中糾結(jié),所以保守秘密和接觸秘密都是至關(guān)重要。書中提到"有時,秘密就像是侵入身體的異物,不把它排出體外就無法忍受。"這讓我想到了《我不敢說,我怕被罵》這一繪本,小女孩莫伊拉有著自己的小秘密:弄壞的褲襪,丟進垃圾桶里的梨,弄臟的媽媽的婚紗……她的小秘密憋了一肚子,難受極了,所以說出來的那一刻無比的輕松??偠灾?,秘密很重要,如何處理也很重要。
當然,這本書也勾起了我更多的閱讀的興趣,作者在分享事例的時候,總是能保留著讀者的好奇心?,F(xiàn)在作為一個"大人",我離孩子們的宇宙越來越遠,但我始終會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
《孩子的宇宙》讀后感2
初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上海,從李秋校長手里“搶過來的”。當我看到作者河合隼雄的名字時,我又搜索了一下作者簡介:臨床心理學者、心理治療師。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因為《繪本之力》的作者之一也是河合隼雄,當時那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們一生有三次機會可以接觸繪本—當我們年幼時,當我們的孩子年幼時,當我們年老時。書的內(nèi)容說的很接地氣。所以,拿起《孩子的宇宙》這本書時,我也就開始認真的讀起來。
整本書是心理案例,探討了孩子與家人、秘密、動物、時空、老人、死亡和異性的關(guān)系問題,去引導(dǎo)大人怎樣接近孩子心中的那片宇宙。書中一開始也說到:孩子們存在于這個宇宙之中,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在每個孩子的內(nèi)心,都存在一個宇宙呢?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著。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卻了這一廣闊的宇宙。大人們急于讓小小的孩子長大,以至于歪曲了孩子內(nèi)心廣闊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壞的無法復(fù)原。這段話我也反復(fù)讀了好幾遍,就是想進一步的理解其義。其實一想到這種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稱的“教育”、“指導(dǎo)”和“善意”的名義下進行的,不由得更加令人無法接受。
孩子們每天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但是不一定都會向大人訴說。本書在“孩子與秘密”中也體現(xiàn)了這方面,而且也讓我們成人認識到:孩子的成長中會存在一些屬于孩子內(nèi)心的秘密,而這些秘密對于孩子來說又很重要,甚至對孩子健康成長都會有很大幫助。這使我想起自己的孩子上班后給我說了一件事,當然是半開玩笑著說:媽媽,我的愛好都被你現(xiàn)實的扼殺了。當時聽到這句話時,內(nèi)心真的一怔,我沒想到孩子上班后還這樣說。而且也在后期細細反思。因為我也知道兒子想表達的是什么。因為從上幼兒園孩子畫畫表演都很好,每一幅畫的構(gòu)圖和顏色的搭配讓人看了都很舒服。長大后他也特別喜歡,上學后也常參加學校組織的文藝活動,也曾想上這一類的專業(yè)。只是受我的所謂的種種想法和干涉而未能如愿。但可以肯定的是兒子的心理是健康的,一直也很陽光,對現(xiàn)在的工作也算滿意。長大了給我說這件事也算是一種內(nèi)心秘密的釋放和釋懷吧!而我現(xiàn)在給孩子的只能是鼓勵和工作上的一些肯定,使的工作上有不一樣的收獲。
在“孩子與家人”的案例中,對孩子的心理世界做了一些解讀,談到了孩子內(nèi)心的“自理意識”而產(chǎn)生的“離家出走”的行為,孩子們也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并不是本身想象的那樣平和,也就是無法支撐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下去。大家都很熟悉的繪本《菲菲生氣了》也是一則關(guān)于心理案例的故事,雖然文字上沒有過多的表述,但和現(xiàn)實中孩子的表現(xiàn)有相似之處。繪本故事的巧妙之處在于將孩子的宇宙和大自然相融合,用一則看似短小的故事呈現(xiàn)了孩子的自我管控方面的內(nèi)容。種種的這些方面同時也暗示我們成人,很多事情上也要把孩子當成一個重要的成員,要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孩子的宇宙》整本書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的,雖然有些地方我還沒能讀懂,但是,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大感悟,不能將自己所謂的愛強加于孩子,我們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無非就是要起到一種連接孩子內(nèi)心和外界的作用。學齡前兒童也是一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也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張白紙,很多時候就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很多時候可以靜靜的和孩子坐在一起,甚至不用過多講話。對于孩子的宇宙還是要多加關(guān)注,做孩子心靈的.導(dǎo)游。學會試著轉(zhuǎn)換做法和說法,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孩子的宇宙》讀后感2篇(孩子的宇宙第一章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