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活著》讀后感名著書評3篇(書籍活著讀后感),以供參考。
《活著》讀后感名著書評1
人活著,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與他人無關(guān)。
曾經(jīng)有人問我,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既然來到人世間,嘗遍了該有的苦楚,流過數(shù)不清次數(shù)的眼淚,生活依舊過得不好,那活著到底還有什么意義了?我仔細回憶過往,似乎還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
少年福貴敗光家產(chǎn)后,他的父親也離他而去,少年福貴還沒從“少爺”這個身份里轉(zhuǎn)換出來,就迫不得已要接過父親的擔(dān)子,扛起這一大家庭的責(zé)任。正是這一人生的第一個大變故,使得他認識了作為一個丈夫,學(xué)會支持起整個家庭。
在毛草屋里生活,妻子家珍的不離不棄,為他生下有慶,盡管丈夫曾經(jīng)的糊涂,但毅然然用生命奏響了愛與責(zé)任,理解與寬容。福貴遠去里尋醫(yī),卻被拉為壯丁。兩年的顛沛流離,在戰(zhàn)火的洗禮中,漸漸明白了生存的含義:家鄉(xiāng)有自己的親人,只要活著,就能見到他們。
幾年后回來,母親已經(jīng)去世,女兒也因一場高燒不會講話,但好歹四人團聚了。又因饑荒,被迫無奈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了家,他們再也狠不下心了。先是妻子病倒了,后來兒子又因獻血過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勤懇的女婿,女兒又因難產(chǎn)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外孫。
本還可勉強過上好日子,女婿卻因工地失誤丟了性命。福貴拉扯著外孫長大,卻因為一個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失誤——豆子煮多了——外孫被吃撐死了。
就這樣,親人接二連三地去世,這樣的遭遇,苦不堪言。他沉浸在痛苦中遲遲不肯走出,淚水浸濕了衣襟。
福貴經(jīng)歷人生最大的痛苦,當(dāng)他看著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里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的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跡般地挺了過來。還比往日活得更加灑脫與堅強。
人活著,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
《活著》讀后感名著書評2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簽的書,對于想養(yǎng)成讀書習(xí)慣的人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余華談到了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切,創(chuàng)造了生離死別,創(chuàng)造了酸甜苦辣,并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于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懂。就像對于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初中和現(xiàn)在相差深遠。而現(xiàn)在當(dāng)我讀完《活著》的這本書時,感觸并不是很深,并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么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于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后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么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dāng)時能給他一只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夸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nèi)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吧;鳳霞因為難產(chǎn)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tài)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游動著,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著自己。
《活著》讀后感名著書評3
余華這么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p>
拿到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是欣喜的,畢竟這本書足足讓我等了一月有余。之前沒有了解過這本書,也不知道是散文、小說,還是什么,買它只是因為聽說過它,知道它是余華寫的,它是讓我在疫情期間消磨時間的一本書。所以,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讀完之后,讓我長嘆口氣,雖為活著,但卻讓我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緊湊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因為福貴的吃喝嫖賭敗壞家業(yè),氣死了老爹,老母隨之病死、兒子因救縣長夫人抽血而死、女兒難產(chǎn)而死、妻子也隨之而去、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最后唯一的外孫竟在那個饑餓的噎死了。真不知道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看完的,本來所有的事情因他而起,他如果不吃喝嫖賭,結(jié)局是不是又不一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用不滿老繭、粗擦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和內(nèi)心的傷痛,卻還得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大概就應(yīng)了中國那句老話,好死不如賴活著??赐曛笪以谙耄澜缟险娴拇嬖谶@樣悲慘的人和事兒嗎?
福貴到最后只剩下人生存的唯一理由——活著。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活著的,只是再想起這本書時,也許剛好在疫情期間,每天能看到很多生死別離的新聞,內(nèi)心有了些許的平靜?,F(xiàn)實生活的無情,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而活著,就要擔(dān)當(dāng)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這是對生命最后的敬畏,也是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秉性——活著。我讀《活著》。
《活著》讀后感名著書評3篇(書籍活著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閱讀國外名著《茶花女》讀后感合集6篇(《茶花女》的讀后感)
★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讀后感作文模板3篇(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并寫讀后感)
★ 鋼鐵是怎樣煉成世界名著讀后感例文6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后感600)
★ 四大名著讀后感六年級范文3篇 小學(xué)六年級名著讀后感
★ 近代名著《朝花夕拾》讀后感參照2022【3篇】(朝花夕拾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