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篇(讀論語的心得和體會),歡迎參閱。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1
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條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愿作這只孤獨的小船,隨著碧波蕩漾在沉靜的大海中,寵辱不驚,朝著前方行駛,感受著陽光的溫暖。
高中時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明理。我們已不是懵懂的小孩,我們學(xué)會了孤獨,學(xué)會了與自己相處,學(xué)會了思考,學(xué)會了化解。我們接觸了更多的人情世故,體會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心智也更加成熟?;叵霃那懊咳账妓?,不禁好笑。一個從未經(jīng)歷過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乳臭小兒,整天沉浸在自己所設(shè)定的悲傷情境中,為各種瑣事煩心,現(xiàn)在看來,不過是些無病呻吟、自憐自哀的笑話罷了。如今的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體貼那些是非冷暖,我想,這并不是虛偽,而是更加溫親地與這個世界相處。
如今的我們,再也沒有了一個人的不知所措。我們慢慢沉溺于一個人的世界,學(xué)會了面對繁華喧囂過后的清冷,學(xué)會了忍受孤獨與寂寞,就像那只孤獨的小船,內(nèi)心似一片深海,鐵馬冰河,波瀾不驚,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如今的我們,再也沒有了對人情冷暖的過多傷感。我們慢慢習慣于客套和僵硬,卻仍保持那顆溫暖的心,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值得付出的朋友,用溫暖的心去認知社會,感悟世界,將那些瑣碎、無所謂、負面的東西過濾。
如今的我們,更加感激生命的偉大,更加珍惜生命的時光,更加向往未知的世界。隨時光流逝,看著身邊的生老病死,我們不禁感動于生命的神奇,感慨于生命的脆弱。于是,我們在努力著,努力讓自己的生命不留遺憾。我們在向往著,向往未知的國度、不同的文化,向往世界的無邊與奧妙。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運轉(zhuǎn),生命在不停消逝,我們也在不停成長。被歲月拔節(jié),我們學(xué)會了感恩,學(xué)會了淡然,學(xué)會了懷著一顆敬畏天地、敬畏生命的心,在這個迷蒙慌亂的時代里,為自己的未來奔騰!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2
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彼褪潜焕羁喽U大師贊為“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墩撜Z》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兩千多年里,以前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nèi)粘UZ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墩撜Z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的教學(xué)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
似乎很久,沒有放下手機,好好的運用一絲時光去潛心閱讀;似乎很久,沒有在意遠方家園父母的關(guān)心和問候,淡卻了慈母游線和臨行密語;似乎很久,沒有再放下身邊的事務(wù),選取一個陽光適宜的日子,去好好貼近山川田野,感受天蒼與野茫。
似乎很久,這是一個半命題。半命題總是給人一種遐想的空間,不同與無命題與命題。因為它既給你限定了范圍,又給了你發(fā)揮的余地。
有時,當你拿起一本泛著歲月年輪的老書,靜靜的回想。人生不就恰好處于這半命題的狀態(tài)下么于是乎,我們每個人承載著生命的最初的起承,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夢想的路途上經(jīng)歷著一系列的轉(zhuǎn)變,最后在肆意揮灑的畫卷落款上,重重地刻下一筆屬于自己的“合”。
在這一切的過程中,無論我們的出發(fā)和落腳,我們靈魂深處的那種文化傳承,自始至終都陪伴我們左右。在我們犯錯誤時告誡我們何為對,何為錯。在我們正確的時候,告訴我們要不急躁,不驕傲。我們往往都很難想象,這些文化力量對我們的潛移默化是深刻而又巨大的。因為我們都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以根為精神氣源,我們才能在這一條條追求理想,追求“中國夢”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始終如一。
中國文脈,潛流暗涌。諸子百家,燦若群星。要找到中華文化的根,就務(wù)必要回到幾千年前的那個“軸心時代”,而軸心時代之一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之上正在上演的是人類禮貌發(fā)展史上一個光輝的圖景,后人稱之為“百家爭鳴”。說到那里,也就不得不提那個被稱當時兩大顯學(xué)之一的“儒家”,而儒家文化也是中國此后幾千年來的文化主流,也是在不斷吸收各家思想最后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國學(xué),自此始也。
也是似乎很久,不曾拿起那本被北宋名相趙普稱為“半部即可治天下”的儒家經(jīng)典。這本書,記載了孔子的言行以及他的學(xué)生弟子的言語行事。是四書五經(jīng)之一,我想,若想尋找那儒家文化自身的秉性氣息,也不外乎從此尋覓吧。事實上,我們個人從小就接觸《論語》,“子曰:學(xué)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吾日三省吾身”等名篇名句,都已經(jīng)是國人耳熟能詳?shù)南荣t教誨。然而,誦讀,閱讀,精讀卻不是一個意思。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本書,一本經(jīng)典,每一次的品析,每一次的領(lǐng)會都不盡相同。楊伯峻先生版的《論語譯注》在民眾,和學(xué)術(shù)界都備受好評,楊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學(xué)語言學(xué)功底,在他多年的考據(jù)和修正下,他的譯注自當是初學(xué)者們研習經(jīng)典讀物的不二之選。
翻讀《論語譯注》之后,以前閱讀原著經(jīng)典時許多不解之處都有所明了,在通假與諧音之處的糾結(jié)也漸漸被理清。文有神,書有魂。閱讀的越多,越能感受到一本書,一部經(jīng)典,便有一個自然的魂魄在與讀者的精神思維進行著對話,盡管時光荏苒,文字傳承著思想?yún)s不曾被歲月消弭,千年前的家園景象,學(xué)者間的你來我往,諸侯國間的兼并之戰(zhàn),稷下學(xué)宮的王霸之辯等等都似乎歷歷在目。要談起論語,我覺得應(yīng)當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說起最為搞笑。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故事是這樣的: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的,就不敢在我面前說話了。你們經(jīng)常說:'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請你們從政,那么你們采用什么措施呢"子路急忙回答道:"一個擁有千輛戰(zhàn)車的中等國家,夾處在幾個大國之間,別國把戰(zhàn)爭強加給它,上天又在兵災(zāi)之后降給它饑荒之災(zāi),如果讓我來治理這個國家,等到過了三年,能夠使人民個個都有勇氣,并且明白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又問:"冉求,你怎樣樣"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來治理這個國家,等到過了三年,能夠讓這個國家的百姓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禮樂只能等待賢人君子來干。"
孔子又問公西華:"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我能夠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愿意學(xué)著做好某件事。不論是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論是諸候會盟、朝見天子的事,我期望能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作贊禮和司儀的人。"
孔子又問曾晢:"點,你的志向怎樣樣呢?"
曾晢彈瑟的聲音漸漸弱了下來,"鏗"地一聲停了。他把瑟放下,挺腰直跪,回答孔子說:"我的志向跟他們?nèi)徽f的不同。"
孔子問道:"有什么妨礙?但是成是各人談?wù)勛约旱闹鞠虬。?quot;曾晢回答說:"暮春的時候,夾衣已經(jīng)穿得住了。我愿意和五六個成年男子,六七個少年。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了一口氣,說道:"我贊成曾晢的志向啊!"
曾皙的這段話,因為深得孔子的贊賞,所以古今學(xué)者也都甚感興趣,并且給予了各種各樣的解讀。有于丹版,有南懷瑾先生版,此處引用楊伯峻先生版?,F(xiàn)代許多學(xué)者,熱愛國學(xué)期望振興中華文化的研究者往往都采用的新時代的新語言對此篇,《論語》全書,以及其他經(jīng)典名著進行解讀,讀者看來往往都生動精彩,立意高深,仿佛從經(jīng)典中讀出了新的感悟與道理。比如,有學(xué)者認為孔子認同曾皙“恬淡”、“寧靜”的人生追求,是一種灑脫且富有詩意的情懷。但是,辯證法也告誡我們讀書,也要辯證的讀。不少老師此刻也推薦學(xué)生們在課后閱讀國學(xué)經(jīng)典時,盡量不要看名家解注、評論諸如此類的書,最好是要看經(jīng)典,或者是經(jīng)典的簡單譯注版本,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在我們閱讀傳承多載的古書名著時最怕的就是出現(xiàn)誤讀,而非“己讀”。古今注解論語者,多如繁星。而誤讀者因因相襲,比比皆是,或固守成見,或依文衍義,或妄發(fā)新義。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說,《論語》的詞句,幾乎每一章節(jié)都有兩種以至十多種不同的講解。一方面,是由于古今人物引用《論語》者“斷章取義”的結(jié)果,另一方面,更有許多是由于解釋《論語》者“立意求高”的結(jié)果。楊先生還指出,我們不必去反對“斷章取義”的做法(這實在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不要認為其斷章之義就是《論語》的本義。
解讀經(jīng)典,辦法是將前人的理解或觀點拿來予以析理,因為那里更接近事實真相的源頭,更可靠些。所以我們讀《論語》當然要借用古人之思維,加之以其歷史背景,從而探求古仁人之道。所以對于上文的理解,我們要從儒家的核心思想做解讀,孔子一生追求復(fù)古周禮,崇尚禮制。他對曾點的認可實際是對曾點遵循禮儀生活的認同。
當然,我們后代閱讀這部孔子言行之書時,會對孔子的保守,倒退做出質(zhì)疑。但是我們?nèi)f萬不能否認的便是孔子帶給我們的震撼——一個中國第一代圣哲的精神背影。孔子是最早的行動派,他一向“在路上”。周游列國,風燭殘年之軀卻也要步步前行,去宣揚自己的學(xué)說,也去求學(xué)于飽學(xué)之士充實自己的理論,完善自己的學(xué)說。閱讀完論語,我們更可能的喜歡上的便是這樣一個“孔子”的形象。至善、寬厚、優(yōu)雅、快樂、他在自己一路的苦旅中,讓我們永遠感覺到這個老人的溫暖與真切,讓君子充滿著魅力。
閱讀《論語》能夠說是閱讀一代宗師的言行一生,也能夠說是閱讀一個影響中華文脈與精神氣脈的學(xué)派起源。“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睙o論何時,那位耄耋老人的諄諄教誨至今仍回蕩在孩童的朗朗讀書聲里,沉積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立志向前的道路里,在筆墨氤氳之間,山水相映,讓我們始終有一個精神的指引,在芳華里書寫剎那而又恒久的奇跡。
抿一口茶,滌蕩兩三縷思緒。是啊,似乎很久,沒有再去好好讀書了。還記得《中庸》里的那句箴言么?“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睆V泛的獵取,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并包,使為學(xué)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進而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學(xué)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xué)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xué),使所學(xué)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
書籍,經(jīng)典,必當是應(yīng)長久地去翻閱與誦讀。在讀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讀書之法。合上《論語》,已然是一個時代,再次翻開,嘴角微揚,又會是一個新的篇章。
論語讀書心得體會3篇(讀論語的心得和體會)相關(guān)文章:
★ 小學(xué)6年級讀書心得體會3篇(讀書心得怎么寫6年級)
★ 三國演義最新讀書心得體會3篇 關(guān)于《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
★ 2022論語閱讀個人心得體會_最新論語閱讀個人心得體會范文3篇(論語心得在線閱讀)
★ 二年級讀書心得體會大全3篇 小學(xué)二年級讀書心得
★ 小學(xué)生讀書心得體會大全3篇(讀書心得體會小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