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關(guān)于《自卑與超越》讀后感范文精選(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供大家閱讀。
當(dāng)你認真讀完一本書后,你一定收獲了很多人生道路上的建議,那么相關(guān)的讀后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職場范文網(wǎng)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自卑與超越》讀后感范文精選,以供參考。
iamcotent分割線阿德勒的這本《自卑與超越》著力描寫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其本人性格、心理所產(chǎn)生的影響。阿德勒認為,在每個人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間,個人生活的典型樣式就已經(jīng)基本形成了。孩子在最開始的幾年時間與父母接觸最多,故其對孩子的影響極其重要,很多人成年后表現(xiàn)出來的諸多心理問題,尋本溯源,都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緣由。
阿德勒認為當(dāng)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yīng)對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xiàn)的情緒便是自卑情緒。而自卑感總會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yōu)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xiàn),那么擁有自卑情緒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獲取優(yōu)越感。包括問題少年、罪犯者、酗酒者等都是如此。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有以下幾點:
1.原生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重要性依舊沒有引起現(xiàn)在社會的重視,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矛盾的犧牲者,單親、被虐待、被遺棄等兒童不得不為大人們隨心所欲的行為而買單。中國人講風(fēng)水、講因果,我覺得一個和諧的家庭就是好風(fēng)水,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心理健康,能夠較快融入社會,相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家庭中出身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問題,他的行為古怪,性格偏執(zhí),對生活喪失興趣,很難融進社會。
2.大部分孩子智力差距不明顯,但成年之后出現(xiàn)越來越大的能力差距,根本原因是在兒童時期的教育引導(dǎo)上。我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明明可以成為國家棟梁,卻因為孩提時父母或者任何人一句隨意說出的話而徹底改變了命運。
3.解決心理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與他人合作獲得認同感,但前提是有正確的`引導(dǎo)。
4.孩子是敏感的,是脆弱的,是希望得到更多關(guān)注的,所以愿天下的父母多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句鼓勵的話遠遠勝過零食和玩具。
5.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小學(xué)建立心理顧問或者心理課堂,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比任何文化課都重要,希望所有教師都能得到正規(guī)的心理培訓(xùn),懂得如何查找問題,對癥下藥,這樣問題少年就不會再出現(xiàn),《少年的你》的故事也不會再次上演。
6.建議正在為人父母、做人師長的人讀一讀這本書,受益良多。
iamcotent分割線
作者是現(xiàn)代個體心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物,核心理論是“萬事賴童年”。
個體在童年時期形成的生活模式,對其一生有相當(dāng)大的影響力,直接影響了他對職業(yè)、友誼和愛情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決定了他與社會的合作能力。因此,為了提高個體與社會的合作能力,就要重視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的家庭教育、學(xué)校教育,了解母親、父親、兄弟姐妹、老師在個體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對我們兒童教育中習(xí)慣的誤區(qū)和盲區(qū)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
如果一個個體無法很好的融入社會,我們需要從他兒童時期形成的生活模式上去進行根本性的了解和糾正,早期記憶和夢是我們了解一個人早期生活模式的重要途經(jīng)。
作為一本經(jīng)典理論,全書并沒有對該理論進行詳細的論證,對于每一個論點,論述過程中也比較散亂、不完整,舉的案例比較隨意,因此只能作為一本通俗讀物來了解一下。
個體在與社會合作中不順利時,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為了獲得優(yōu)越感也是個體與社會進行合作的動機和目的。自卑與超越只是全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甚至還不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自卑與超越》作為書名相當(dāng)糟糕,完全不能概括全書的意義;原著的標(biāo)題是《生命對你意味著什么》。
用弗洛姆對這本書的一個點評來評價這本書,很不錯:
一個人的歷史最終將證明他是否走過了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在許多體面的葬禮上,死者的功績被人一一歷數(shù),但并不能使我們逃避一個冷酷的問題:我們曾經(jīng)活過嗎?我們現(xiàn)在活著嗎?我們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還是按照什么人給我們規(guī)定的方式生活?——弗洛姆
iamcotent分割線
這兩天在讀奧地利著名心理學(xué)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與超越》,快讀完了,感觸頗深,引人深思,怕邊讀邊忘,速速記下,日后勉之!
我們一生都走在自我追求路上,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尤其那些被自己定義為失敗者的人們,皆是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自我修繕。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問題“兒童”,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已經(jīng)在逐漸地了解到自身從原生家庭中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延伸到后來的校園生涯,再延伸到社會,接著又延伸到婚姻……有了這種漸漸深入的自我了解,可謂是細思極恐!我渴望自我修繕,在自我修繕的過程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想想在這之前我是多么的幼稚,拿婚姻舉例,我不斷試圖改變丈夫來適應(yīng)我自己,并認為這樣我的生活才會不那么糟糕,我的失落,我的傷心,我一切不好的情緒都與那個讓我不滿意的丈夫脫不了干系。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在沒有得到自我修繕的前提下,可能我的觀點都是有誤的,無論我怎樣從外界改變生活也不會走向正軌,就算我換一位丈夫,或者不婚,我想生活也依然不會讓我滿意。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都是雙向的,只有自身是健康的,那反饋回來的才有可能是正確的。反之將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想要改變身邊人、改變生活,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想要改變自己就要認識自我,個人認為“認識自我”是人生塔樓的基石,它會影響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影響整個人生道路的方向,它會指引我們走向救贖或是滅亡。
關(guān)于《自卑與超越》讀后感范文精選(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自卑與超越讀后感2000字 自卑與超越第六章簡單讀后感 自卑與超越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