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扶貧下鄉(xiāng)日記3篇(下鄉(xiāng)扶貧日記簡短),歡迎參閱。
扶貧下鄉(xiāng)日記1
一套領導精心安排的辦公設備、一副妻子細心準備的生活行囊、兩個經驗豐富的公益志愿者陪著我?guī)е形?、市政府和部領導對扶貧攻堅工作的殷殷囑托,我來到聚寶鄉(xiāng)黑頂村開始履行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
高高的黑頂山連綿起伏,世代守望著勤勞、淳樸的黑頂山人民;粗壯的大柳樹枝繁葉茂,時刻陪伴著熱情、奔放的黑頂山兒女。
沒有迎來送往的客套寒暄,支部書記調集一切可利用資源配合我們工作的開展;沒有鄉(xiāng)村市里的生分疏遠,村委會主任默默的解決生活的各項困難。
打掃村部衛(wèi)生、組裝辦公設備,用最高的效率掃清工作的障礙。
15戶貧困戶、34口人,拍照片、填調查表、嘮家常,我們用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的語言拉近了黨和人民的距離。
匯總材料、美化照片,建檔立卡為扶貧攻堅打下堅實的基礎。
扶貧攻堅,累并快樂著!
扶貧下鄉(xiāng)日記2
在做好精準扶貧回頭看工作的基礎上,今天我們水月寺鎮(zhèn)白果園村精準扶貧小分隊再次出擊。
我結對幫扶的1戶在村委會附近,交通比較方便,我們步行而去,在路上我聽村干部介紹了溫成知的家庭情況:家中四口人,妻子在水月寺專心照顧女兒讀書沒有工作,他留在家照顧老人,閑暇時間出門做電焊工。這樣的家庭,在我看來是非常有潛力脫貧的。當我來到一處石頭和泥土混合建成的屋子前,村干部告訴我,溫成知的家就在這里。
踏進大門,我看到的是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堂屋中大多數(shù)擺放的是溫成知的勞動工具,唯一的電器是一臺早就不能工作的洗衣機。
他的臥室更是簡陋,木架床上幾床破舊單薄的棉絮、幾個多年失修的老木柜,其他的也還是擺放的一些農具。
白果園村老百姓一般都種了很多茶葉,我問他茶葉收入怎樣。他說家里的茶園都荒了,一是沒有足夠的時間收也請不到小工,二是茶廠太遠,來去成本太高。這時周圍的老百姓都圍了過來,希望在村委會附近辦個茶廠。原來白果園村委會以前有個茶廠,老百姓來送茶葉非常方便。后來茶廠搬到了其他地方,非常遠,在采茶的季節(jié),他們要提前一兩個小時去送茶葉,這樣一天下來,利潤太低。我提議能不能成立一個合作社,老百姓又反映茶葉不好賣的問題,我沒有回答他們,因為我暫時還沒想出一個好的點子使農戶和賣家牽手。
在談話中,溫成知透露他自己想發(fā)展養(yǎng)豬,我便向他們宣傳養(yǎng)種豬的政策,溫成知聽了后非常開心,說自己有一塊地方可以蓋個小型養(yǎng)豬場,我問他周圍農戶多不多,對別人有什么影響,會不會污染水源。大家都說那個地方挺適合建養(yǎng)豬場。聽到這,我松了一口氣。
他妻子可以做些什么,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一對正值盛年的夫妻,不應該淪落成為貧困戶。在路上,我看到有農戶在秀鞋墊,非常精致好看。他妻子能不能在照顧小孩之余做些手工活?水月寺鎮(zhèn)集鎮(zhèn)上那么多的專職照顧學生的媽媽們能不能聯(lián)合起來秀鞋墊搞產業(yè)?
困擾我的問題好多好多。今年我24歲,參加工作一年多,知識太少,閱歷太少,但想著老百姓還是那么信任我,我有些力不從心。壓力大,任務重,但是我充滿信心。向上吧,少年!
扶貧下鄉(xiāng)日記3
朋友,當你享受交通的方便快捷;品嘗美食的獨特風味;住著舒適的庭院房屋;穿著變幻著四季的顏色;即使生病了,也有高效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
這一切,你是否習以為常。
然而,在宜良竹山,有這樣一個地方,這里交通閉塞,一條不足四米的水泥路年初剛剛聯(lián)通村委會,遇到兩車交會時常常讓司機頭痛,乘客膽寒;這里土地貧瘠,年輕人出門打工,老年人勞動力缺乏,生產資源匱乏,生產方式落后,經濟貧窮;這里缺醫(yī)少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仍有發(fā)生。
同時,這里又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置身大山之中,滿目青翠,空氣清新,純天然的大氧吧;核桃,板栗,臭參,特色經濟作物點綴著片片山林;水牛,山羊,土雞,土產味美價廉;路路通,百業(yè)通,一條致富的大路正深入大山的各個角落。
這里就是宜良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在縣委“掛包幫,轉走訪,脫貧致富”工作安排下結對幫扶的地方----竹山鎮(zhèn)烏舊村委會。
10月16日,在王文麗院長、黃冬書記的帶領下,宜良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各科室一行12人來到竹山鎮(zhèn)烏舊村委會。入戶走訪14戶貧困戶,深入了解每戶的實際情況,面臨困境,尋求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方法和工作思路。
烏舊村下轄13個自然村,共有396戶1543人,林地面積5640畝,耕地面積1565畝,主產玉米、馬鈴薯。部分村落只通毛石路,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傳統(tǒng)種植業(yè)產量低,收入少。特色經濟作物
銷路困難。養(yǎng)殖業(yè)急需規(guī)?;?,規(guī)范化。
大家不怕烈日當空,不怕山高路遙,翻山越嶺,走村進戶,通過走訪,14戶貧困戶各有其困難原因。有的高齡雙目失明,兒女外出,無人照管;有的常年生病,因病致貧;有的身體殘疾,勞力不足,生產低下;有的上有老,貧病交加,下有小,教育要錢;有幾戶人家身居危房,家徒四壁,身無長物。他們迫切需要有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新方法。有的需要定期錢物幫扶,如高齡無人照顧者;有的要解決病痛,減免醫(yī)療費用;有的要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需小額貸款,資金幫扶;有的要技術幫扶,學習一門實用技術„„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視,是無視。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宜良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找到一條幫扶的“康莊大道”,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正視困難,扎實工作,為這十四戶貧困農戶找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為他們的生產、生活注入生機與活力。為這山,這水增添新的色彩。
扶貧下鄉(xiāng)日記3篇(下鄉(xiāng)扶貧日記簡短)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