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西游記學(xué)生讀后感3篇 學(xué)生版西游記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西游記學(xué)生讀后感1
“剛降住了幾個妖,有抓住了幾個魔,這世間妖怪怎么就這么多。嘿嘿、吃俺老孫一棒…… ”聽見這首歌,你一定回想起那《西游記》的片子吧!你讀過《西游記》這本書嗎?沒讀過吧!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想聽嗎?那就往下讀吧!
想要讀書讀的好,首先作者要認(rèn)得準(zhǔn)。《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他于1501年出生,1582年過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區(qū)人),是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他自幼聰慧,才藝雙全,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故事。他剛正不阿,隨著奇聞軼事越積越多,他開始將耳所聞、目所讀,心所想整合成一個故事,《西游記》便出世了。
在西游記中,令我最佩服的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有一身的本領(lǐng):在打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成了火眼金睛,銅頭鐵臂。會七十二般變化。他的眼睛可以分辨人、妖。孫悟空善于降妖抓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jīng)立下了汗馬功勞。金箍棒一揮,碰著就死,挨著便亡。他智勇雙全,力大無比,是我心中的英雄。
有一集里面寫的是:唐僧被一陣陰風(fēng)抓走了,他來到一個地方,被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攔下,五人一起談起詩歌來。這時,一位美麗女子來了,她叫杏仙??匆娞粕?,心里很歡喜。讓女童倒茶,親自給唐僧送上,孤直公看出杏仙對唐僧起了愛慕之心,想讓他們倆成就一段姻緣,還好孫悟空及時趕來。那些人一下子都不見了。只是多了幾棵樹。悟空看了出來:十八公是松樹、孤直公是柏樹、凌空子是檜樹、拂云叟是老竹;杏仙是杏樹。看到這里,我一下子明白了,哦,原來是猜字謎呀!“十八公”三個字組成的是一個松字。我不禁為孫悟空的聰明才智豎起了大拇指。
師徒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dá)了靈山,取回了真經(jīng),修成了正果,一路上的艱難險阻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但他們面對困難時從不退縮,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理想,他們團結(jié)一致,眾志成城,努力向前。俗語說:“人心齊,泰山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最終完成了取經(jīng)大業(yè),成就不朽的功績。只要我們在實現(xiàn)理想的路上努力前進(jìn),永不放棄,就能取得生活的“真經(jīng)”。
西游記學(xué)生讀后感2
老話說:從小看西游記長大了不成器,但是好像從小我就不認(rèn)同這句話,一直很喜歡,不過是電視還是書一如既往。后來隨著時間的變化,自己的成長,每一次的欣賞好像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都有不一樣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古代文學(xué)中享有盛譽的四部巨著《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當(dāng)然,還有我最記憶尤深也最為熟悉喜歡的《西游記》。
這是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古典文學(xué)小說。改編或者可以說取材于真實歷史故事,那就是唐貞觀年間玄奘遠(yuǎn)出西域取經(jīng)的歷史事件,而又由玄奘取經(jīng)路途中經(jīng)歷的磨難艱辛還有些許的奇幻遭遇,引發(fā)了后人的想像。隨著取經(jīng)故事的口口相傳,其中魔幻的色彩也越來越濃重,最終形成了吳承恩筆下的《西游記》。
《西游記》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種種緣由保護(hù)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途中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終得真經(jīng),修得成佛的故事。
其中三打白骨精中,文中對白骨精變幻成的村姑之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柳眉舒翠黛,杏眼閃銀星。
月樣容儀悄,天然性格清。
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好似一位耀眼的絕色佳人活生生放在了你的眼前,卻不忍以世俗眼光看之,只留下腦海里對這位佳人的無盡想象。而本回的結(jié)尾更是引人入勝,發(fā)人遐想,受到白骨精幻化誤以為悟空肆意行兇殺人,違反戒律的唐僧能否取得真經(jīng)?而被千般誤解,甚至被唐僧趕回花果山的悟空將何去何從?一句句且聽下回分解,將我?guī)нM(jìn)了二十八回,二十九回……
《西游記》中活靈活現(xiàn)的塑造的四個性格迥異,各有特色的人物:向往自由,桀驁不訓(xùn),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大師兄孫悟空、沉穩(wěn)莊重,任勞任怨,憨厚老實的沙僧、性格溫和,好吃懶做,貪戀女色的八戒、慈悲善良,意志堅定,有時也昏庸頑固,是非不分的唐僧。師徒四人在書中的神態(tài)語言方面的描寫可不謂是不深刻,故事情節(jié)各種精彩紛呈引人入勝。
《西游記》電視與書好似是兩個故事一般,筆拙的我寫不出來具體區(qū)別,也就不妄自評論。我喜歡書本喜歡文學(xué),那就用一句書本里看到的喜歡的話,自此作為讀西游記有感的結(jié)尾。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栗,書中自有顏如玉?!?/p>
西游記學(xué)生讀后感3
妖,可以代表正義嗎?妖,可以作為英雄嗎?其實,于我而言,是可以的,孫悟空便是其中之一。曾有這樣一句話:“《西游記》本身屬于佛學(xué),眾生平等,妖精和凡人又有何必然的善惡之分呢?”
一盞臺燈,幾支黑筆,伏案于桌前,重溫《西游》,兒時情節(jié)再現(xiàn)眼前。
所謂神、妖、佛,本就是人定的,沒有人指定神必善,妖必惡。在第十七回中,曾有這樣一句話:“菩薩,妖精,總歸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奔热绱耍憧膳c之不同。在《西游記》中,三只妖及一神護(hù)一人西天取經(jīng)。其中,身為妖的孫悟空功不可沒,神通廣大,而他,亦英雄。
我認(rèn)為,孫悟空為妖,卻從自小的不同開始。他由天地之精華所孕育,仙石迸出,驚動四方。為學(xué)習(xí)本領(lǐng),他克制住妖怪殘暴,好斗的本能,混入眾弟子中與菩提祖師學(xué)藝,甚至連天蓬元帥等一路神仙都不如他修煉得道練成的那一口清氣,單憑這一點,他足以為仙。
他重義,當(dāng)年他結(jié)拜眾妖,但在取經(jīng)路上,為了那一口唐僧肉,牛魔王、紅孩兒還是與他打斗。然,他念及舊情,不愿傷其性命。尊師,菩提老祖趕他走,他這才哭著離開,并牢記老祖的警告,至死也未報師門。在得知小妖被抓時,他不顧對方強與弱,迢迢相救。雖被唐僧驅(qū)逐過,可一知師傅遇難,便千里救援。明明已將功抵過,恩斷義絕,卻依舊不離不棄。
或為修成正果,或為私心,但,這九九八十一難,哪一難少得了他?既在這苦難昏庸的世道,那便奮起反抗,為世人爭個幸福安康的生活。
他藐視權(quán)威,站于百姓這一端,非人,又有大丈夫之風(fēng),比起懦弱,他更加勇敢,八十一難,磨煉了他的品格與意志,不屈與無畏。
是以,妖可為善、忠、義,既這般,又何不能皈依佛門?天道酬勤,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至九九八十一難,他救百姓,渡蒼生,老天有眼,他終修正果,斗戰(zhàn)勝佛,妖,何不能為善,為英雄?
書畢,耳邊仿佛又響起一句句真情實意的話語“師傅莫怕,老孫來也.”“妖怪,哪里逃?”他或許并不懂得表達(dá),但卻將赤膽忠心藏在行動中。這樣的他,更加真實,心中有善,何論妖佛,皆得正果!
普天眾生,亦不過一本《西游》,天下丈夫,亦不過一孫悟空!
西游記學(xué)生讀后感3篇 學(xué)生版西游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紅樓夢小學(xué)生優(yōu)秀的讀后感3篇 小學(xué)生紅樓夢讀后感評語
★ 大學(xué)生平凡的世界讀后感3篇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大學(xué)
★ 高一學(xué)生閱讀中外名著讀后感3篇(中外名著讀后感高中)
★ 五年級語文讀后感西游記范文3篇(西游記讀后感五年級下冊)
★ 2023昆蟲記的學(xué)生精選讀后感3篇 昆蟲記22-24章讀后感
★ 邊城學(xué)生讀后感3篇(大學(xué)生對讀邊城的讀后感)
★ 外國名著大學(xué)生的讀后感年3篇 讀外國名著讀后感
★ 史記大學(xué)生的讀后感作文年3篇 讀史記有感小學(xué)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