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2篇(《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供大家賞析。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1
“安妮,安妮”,看完《綠山墻的安妮》,我仍思緒萬千,嘴上呢喃著“安妮”的'名字,久久不能自拔,也許這就是加拿大作者蒙哥馬利的筆觸魅力。
綠山墻的馬修與馬莉拉兄妹倆想找個幫手,打算從孤兒院收養(yǎng)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的竟是一個滿頭紅發(fā)、喋喋不休的十一歲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熱情,滿腦子都是純真浪漫的思想。然而,由于酷愛想象以及“愛美之心”,安妮給自我惹來了一連串的麻煩,她不斷得闖禍,同時也不斷得在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教師的關愛中,安妮漸漸變成了綠山墻里歡樂成長的小主人。
馬克·吐溫曾高度評價這部小說,聲稱“安妮是繼不朽的艾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形象”。的確,安妮這種樂觀向上、追求幸福、渴望完美能使人從內心境不自禁得發(fā)出一種喜愛。尤其是她用樂觀應對生活的態(tài)度,令我感慨不已。她的樂觀讓我不由得想到了這么一則小故事:
兩個推銷員被派到非洲去推銷賣鞋。其中一個推銷員很悲觀,在拍回公司的電報上寫道:“立即回到。那里沒有人穿鞋?!绷硪粋€則樂觀的寫道:“絕佳機會。將能賣出一百萬雙,因為這兒還沒有人穿過鞋子?!?/p>
每件事都有兩面性,有好有壞,我們應當向好的方面去想,要豁達樂觀。蕭伯納曾說過:“人生有兩個杯具:一個是萬念俱灰,另一個是躊躇滿志?!比f念俱灰往往在困境中產生。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挫折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這時候,我們應當把握好自我的心態(tài),選擇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再給自我一次機會,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靶娜粼冢瑝艟驮?,只可是是從頭再來……”著名歌唱家劉歡的《從頭再來》中就有那么一段歌詞。失敗了大不了就從頭再來。
生命并不是一條直線,當身處逆境的時候,不妨用“塞翁失馬”的故事來開導自我,往好的方面想。要懂得看到自我的優(yōu)點,告訴自我一切還有期望。像安妮一樣,樂觀向上,便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著急趕路的時候,不妨坐下來隨時倒出鞋子里的沙子,僅有丟掉包袱,輕裝上陣,我們才能走的更快、更穩(wěn)。禍兮,福之所倚,用曠達向上的精神去應對生活,展望未來吧!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2
《綠山墻的安妮》講了馬修、瑪麗拉兄妹因為馬修患有心臟病,便想領養(yǎng)一個男孩,林德太太知道以后,大驚失色,但是兩兄妹仍然想要領養(yǎng)個男孩,最后卻陰差陽錯的領養(yǎng)了長著紅頭發(fā)、滿臉雀斑、富有想象力安妮,安妮的語言好像有一股魔力一樣,吸引著馬修,最后使瑪麗拉把安妮留下來。安妮就此在綠山墻居住了下來。安妮雖然想象力豐富,但是脾氣卻很暴躁,每當有人羞辱她的時候,她總會萬分生氣。不過卻結識了巴里太太的女兒,巴里、黛安娜,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安妮上了主日學校,吉伯斯惹怒了她,兩人從此結下了恩怨。安妮并且不上學了。在醉酒事件之后,巴里太太禁止黛安娜跟安妮玩,不過最后還是和好了。安妮又上了主日學校,他處處跟吉伯斯攀比,生怕吉伯斯超過他,兩人又同時考入女王學院并且在一年的時間里面得到了一級教育證書,可以去雷德蒙德深造,但是,馬修卻因為心臟病死亡,而瑪麗拉如果再做針線活的話,眼睛就會失明,安妮因此決定在附近教書,但是吉伯斯卻已經準備教書了,最后,吉伯斯把教書的位置讓給安妮,自己卻要出好多錢,最好,他們兩和解了,成為了朋友。
安妮的樂觀令我十分佩服。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哭哭鬧鬧,而是勇敢的面對,而且還經常去想象某些事情,讓自己不再變得膽怯,還會用自己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某些東西,雖然有的時候很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安妮的想象力和樂觀都令我所折服。我卻不像他這樣。
遇到不會做的奧數(shù)題的時候,我左思右想,怎么想也想不出來的時候,我就會叫老爸幫忙,然后還會說到:“這道題太難了呀!,老爸,這道題怎么做呀,我一點兒也不會做呀!”有時候,老爸就會跟我一起想,還有的時候,老爸就會說到:“既然很難,那就明天再做吧!那個時候,我的心里面就會暗暗歡呼,如是要是安妮的話,他就會想像,自己如果做出來的話,會怎么怎么樣,會得到什么夸獎,
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綠山墻安妮是我的那輪金太陽。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2篇(《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相關文章:
★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12篇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1000字
★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12篇(《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300字_讀后感)
★ 《綠山墻的安妮》讀書心得12篇(綠山墻的安妮,讀書心得)
★ 綠山墻的安妮讀書筆記12篇(《綠山墻的安妮》 讀書筆記)
★ 綠山墻的安妮第七章經典讀后感優(yōu)秀3篇 《綠山墻的安妮》第七章讀后感
★ 《綠山墻的安妮》讀書筆記優(yōu)秀書評3篇(綠山墻的安妮讀書筆記閱讀感想)
★ 綠山墻的安妮小學讀后感3篇(《綠山墻的安妮》讀后感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