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讀后感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他讓我久久難以平靜。這本書的名字叫《父與子》。
他講的是一個父親和一個兒子發(fā)生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很搞笑,父親在故事中很愛兒子,而兒子機(jī)智聰明。他們因為一種原因而住進(jìn)了一座宮殿。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雪人的反擊,一個早上,父與子辛苦的堆了一個雪人,那個雪人有著圓圓的頭,一定白里透紅的小帽子。還有一個用蘿卜做的鼻子,十分逼真。在晚上,一個搗蛋鬼覺得很有趣,就把雪人推到了。第二天兒子看見了十分傷心,父親想:這個搗蛋鬼今天晚上他一定也會來,我有辦法教訓(xùn)他。父親做了一套雪人的衣服自己穿上,到了晚上,那個搗蛋鬼果然又來推雪人了。在他推時父親猛的一踢,搗蛋鬼想:難道雪人活了?
讀了這本書我被深深感動,我明白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無法衡量的,父親可以為兒子做一切。
《父與子》讀后感 篇2
這一期的《朗讀者》請來的嘉賓們帶給我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動。
長大成人后知曉人情世故的我們仿佛已經(jīng)很少被感動,即使被感動也會讓它戛然而止,因為怕受傷。長大后,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稀薄,也越來越珍貴,不肯也不敢輕易付出,也不再期待收獲。也往往少了對某些事某些人的執(zhí)著。缺失了感動與執(zhí)著的長大,是否真的快樂。
喜歡董卿在節(jié)目里念的一首孤城的詩:“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边@句詩讓我想起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里的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占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應(yīng)該是,我們兩個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的人間。
我想這就是兩個人陪伴最好的姿態(tài)吧!
《父與子》讀后感 篇3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
這篇文章記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地震后,一位年輕的父親與他兒子的故事。父親跑到兒子的學(xué)校,看到一片廢墟的時候,他沒有放棄,堅持要從廢墟中救自我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廢墟時都悲觀失望地走了,走過的人見到他在廢墟中不停的挖,不僅僅沒有幫忙他,還勸阻他,甚至以為他瘋了。可他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堅持不懈地挖掘,最終創(chuàng)造了奇跡,救出了兒子和14名同學(xué)。
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都會和你在一齊?!边@是一句多么樸實、真摯的話!它表達(dá)了父親對兒子的至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信任。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天崩地裂,強(qiáng)烈的父愛給了父親極大的勇氣使他和兒子生死不離、永不放棄!這種愛,就是一種承諾,一種職責(zé)!我從這對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后發(fā)生后無數(shù)的感人故事!多少父親、母親在地震那一瞬間用身軀擋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們用自我的行動告訴我們:愛需要勇氣,勇氣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愛!
從這篇文章,我還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上星期,我生病了,不停地拉肚子。爸爸媽媽一晚上都沒睡覺,一向守在我的身邊。半夜時,每當(dāng)我睜開眼睛,總看見他們在我身邊,怕我脫水,我一醒就給我喂生理鹽水。在他們的精心照顧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父親母親對我的愛雖然不驚天動地,但平平淡淡的愛更令人難忘。
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chǎn)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chuàng)造奇跡!有愛的世界真好!我要像爸爸媽媽愛我一樣的去愛他們,像教師愛我一樣的去愛教師,像同學(xué)愛我一樣的去愛同學(xué)!用愛去關(guān)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把這種愛傳遞下去。我要實現(xiàn)我的諾言!
《父與子》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父與子》一書,這本書沒有文字,只有讓人目瞪口呆的圖畫。一幅幅幽默有趣的畫面,蘊含著一個個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的哲理。
父親是一個胖乎乎的人,禿著頭,慈愛而親切;兒子長著刺猬頭,調(diào)皮而可愛。
父親是一個像小孩子一樣的人,兒子讓他做狗,他就做狗,讓他爬,他就爬。有一次,兒子為了節(jié)前的秘密不讓父親發(fā)現(xiàn),就把門鎖上了,可父親偷偷從門縫里望進(jìn)去,兒子見了,忙在畫板上畫了一個父親,畫了一扇門,上面寫著“不許偷看!”父親愛兒子,但有時候父親愛的方式有一點愚蠢,他看到兒子不會做作業(yè),就代替兒子做,第二天,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就被老師狠狠批評了一頓。兒子也愛父親,雖然他沒有聰明的頭腦,沒有乖巧的性格,沒有淵博的知識。但他卻有調(diào)皮、淘氣的性格。他還有一點兒小聰明,卻常常壞事。有一次,父親在抽煙,兒子以為失火了,然后拿來一桶水往房子里倒,父親拿著煙說:“我在抽煙!”真讓人啼笑皆非。
我合上書,結(jié)束了這次漫畫之旅,但這一對快樂的父子,幽默的父子,淘氣的父子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父與子》讀后感 篇5
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父與子》,這本書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它的內(nèi)容非常有趣易懂。
“可疑的螺旋形”是《父與子》這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講述了兒子和父親去動物園玩,兒子把小象的鼻子卷成螺旋形了,站在遠(yuǎn)方的父親看到了這一幕很生氣,去追打兒子。這時小象痛苦的叫了幾聲,父親回過頭來輕輕將小象的鼻子還原。這時兒子在“螺角山羊”旁玩耍,父親趕到時發(fā)現(xiàn)山羊的角是螺旋形的,破口大罵。
如果我是兒子,已經(jīng)將小象的鼻子卷成螺旋,又看見了螺角山羊,父親又罵我不懂事時,我會說:“爸爸,這不是我做的,你看,‘螺角山羊’它的角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果我是父親,在兒子已經(jīng)將小象的鼻子卷起來,又看到了螺角山羊,我會想:兒子不會做這事吧,山羊角也是山羊無法支配的。
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前要了解情況才能入手,不要冒然行動,不然會造成笑話。
比如有一次我?guī)蛬寢尩顾崮??!笆鏁D,幫媽媽倒碗酸奶,左邊第一個碟子里是白糖,不要把鹽當(dāng)做糖放,再加一些蜂蜜……”,真啰嗦,我心想。我把酸奶做好后,勺了一碗給媽媽,放了三勺糖。然后拿給媽媽來品嘗,“難吃,舒旸,你把鹽當(dāng)糖用了吧,都說過多少遍了!”媽媽皺了皺眉頭。你看,因為我自以為都知道,不認(rèn)真聽媽媽講話,最后白白浪費了十八元牛奶錢。
我要謝謝這位德國作家卜勞恩:“是您帶領(lǐng)我們走進(jìn)知識的世界,告訴我們做事之前先想一想?!?/p>
《父與子》讀后感 篇6
看了《父與子》之后,我覺得作者雖然創(chuàng)作的是漫畫,但是這本書卻有著很深刻的含義。
《父與子》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1903年出生于德國富格蘭特山區(qū)的翁特蓋格林村,1907年全家遷到了首府卜勞恩市。處于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離開了工廠,來到萊比錫繪畫藝術(shù)學(xué)院深造。
我原來以為《父與子》只是一本普通的漫畫書,并沒有什么含義,但是讀過之后我認(rèn)為,這是一本繪畫水平非常好的漫畫書,而且還能讓人旁若無人地微笑或者難過。那位胖胖的、謝頂、平凡而可愛的父親,從來不用長篇大論來教育兒子,而是身體力行地和兒子做朋友。盡管他又缺點,并不完美,可是他卻那么富有童心、愛心。
看到這本書,我想到了我的爸爸:我們一起去釣魚,等了一天卻一無所獲,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打乒乓球,我總希望我能打敗爸爸,可是球每次都不聽我的話,讓我輸給爸爸。
雖然我的爸爸很年輕,很英俊,可是沒有書上那位爸爸那么幽默,那么有童心。這又讓想起一部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那里面的爸爸也富有童心。
當(dāng)然,我也想到了平常爸爸給我的愛:給我倒水喝,接我上下學(xué),陪我玩耍,為我做飯……這些,都是父親對我的愛。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只有平凡而真誠的愛才能打動人心——這就是不朽的父愛!
《父與子》讀后感 篇7
暑假里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叫《父與子》的書。一看到書的標(biāo)題我心里很納悶,是不是老師弄錯書名了,平時老師都叫我們看的都是名著或散文這一類的。這次破天荒怎么叫我們看一本漫畫書。但轉(zhuǎn)眼又暗喜,還真的謝謝老師推薦這么好的書。因為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漫畫書。它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卜勞恩之手。
一拿到書后我被書的畫面深深吸引了。雖然里面沒有文字表達(dá),但那一幅幅有趣的畫面,讓我更了解里面的內(nèi)容。
書中描寫了一個頭發(fā)短胡子長幽默搞笑的父親和一個長頭發(fā)喜歡搞惡作劇淘氣可愛的兒子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
父親非常幽默,也有一點嚴(yán)格,偶爾也有一點傻傻的。兒子即淘氣又可愛的有時很聰明。比如有一次兒子的作業(yè)上課時不認(rèn)真聽,于是作業(yè)就全部寫錯。之后老師就讓全體家長簽字,簽字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知道兒子在學(xué)校的學(xué)習(xí)情況。但聰明的兒子知道如果作業(yè)拿去讓父親簽名的話,肯定會被父親罵的。于是他想了一個和父親玩簽字的游戲。 規(guī)則先讓對方蒙著眼睛簽字,于是兒子就趁父親簽字的時侯把作業(yè)打開,這樣他父親名字就不自不覺的簽在了作業(yè)本上了。而兒子也過了“家長簽字鬼門關(guān)”。
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他們很勇敢。一天晚上,他們剛剛要睡覺,結(jié)果就碰見了一個圓頭鬼,鬼一看到父子倆就想去嚇?biāo)麄?。可他們并沒有被嚇倒。兒子反而沖了上去,把那個鬼的踢飛了。鬼立馬撿起頭,然后慘敗而逃。
可對我而言我就膽小多了。記得有一次我去宋城,興沖沖的來到“鬼屋”,但在門口排了整整排了一個多小時,當(dāng)輪到我進(jìn)去時,我的腳好像被什么東西拴住了似的挪也梛不開。由此可見我是一個多么膽小的人。
看了這本書,我也很想做一回書中的小主人公,因為這樣可以無憂無慮的和父親玩耍還有不被因為有太多作業(yè)所困繞。而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父與子》讀后感7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