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湘行散記讀后感10篇,供大家參閱。
湘行散記讀后感1
好久不曾坐在書房的臺燈下,擰開自來水筆的筆蓋了。是我的心太亂了嗎?差點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好在還有這本薄薄的《湘行散記》,可以讓我的心回歸到波光瀲滟、風光如畫的美好與寧靜之中。
上世紀30年代,沉浸在新婚離別無盡思念中的沈從文,踏上了沅江之中的一條小船,開啟了一段回到故鄉(xiāng)鳳凰的行程。
沅江的溫柔平和與驚濤駭浪,兩岸的青山綠樹,河街上的吊腳樓,讓人靈魂出竅的櫓歌,船工們的粗野對罵,多情水手與婦人,賣白絨線的'“翠翠”,帶有湘西北人獨有的灑脫不羈、特立獨行味道的老朋友們……那些故鄉(xiāng)的風物,那些少年時走過的山山水水,也許就是人生最難忘的吧?游子歸來,眼前的景與物、曾經(jīng)人和事交織在一起,繪成一幅湘行的長卷,舒緩有致,娓娓而來,仿佛船下靜靜流過的江水。
這其中,有對愛妻熾熱而綿密的思念,有對年少軍旅漂游歲月的回望與緬懷,有對故鄉(xiāng)的懷想與依戀。面對著那些與自然、與人生和諧相處的鄉(xiāng)野小民,沈從文先生善于挖掘出他們?nèi)诵灾械拿篮门c純真,感嘆其仿佛千百年來不曾變化的命運和處世方式。但先生的心中,其實已有了淡淡的惆悵?!耙环菪碌娜赵?,行將消滅舊的一切”?!白匀黄胶汀钡奶飯@牧歌與“支配自然”的現(xiàn)代生活,是否應該做一些調(diào)和?
從先生泛舟沅江的日子到現(xiàn)在,轉(zhuǎn)眼間又已隔了好幾十年,放眼城鄉(xiāng)天翻地覆的一切,今天的我們真不知該作何感想。想來只有潺潺江水,不管什么“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還在一成不變地默默往前流。甚至流水實際上也已經(jīng)改變了模樣,至少已不復當年那么清澈。
之所以重讀這本小冊子,除了想沉淀一下自己喧嘩而渾濁的心靈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其中頗多涉及到我工作與生活過的桃源與常德,自然更添了一份興味與親切。
文中提到了常德長堤,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在常德街上開的旅社,所坐的“桃源劃子”,白洋河文昌閣張貼的“尋媳”啟事,“龐大莊嚴”的桃源名產(chǎn)土雞,經(jīng)營者古老風俗的“后江”……都是我所熟悉的地方,在我不熟悉的過往歲月里的美麗與哀愁。
先生筆下曾經(jīng)風情萬種的常德河街,早已在歲月的風塵里湮沒。前些年,常德市決定讓沅江邊已經(jīng)消失的河街,在城中的穿紫河畔復活。盡管舊夢歸來,其實已不復當年的韻致,但我在內(nèi)心里依然是贊許的。畢竟,光“河街”兩個字,已經(jīng)寄托了太多滄桑巨變后的鄉(xiāng)愁。
這可能是最沒有用處的那種書了。不過偶然之中既已翻到了,倒不妨重讀一遍。因為,有那么一條逝去歲月里的河流,時至今日依然能夠在你心底泛起美麗的漣漪,終歸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吧!
湘行散記讀后感2
“三三,船已經(jīng)到關上了,我半點鐘就會上岸的”?!叭埌堰@封信用你那體面溫和眼睛多吻幾次”。
清澈的“湘”流了過去,活潑有趣勇敢耐勞的水手奔了過去,一封滿載念想無比溫柔的家書寄了過去,從“老伴”到“騰回生堂”的今昔,戰(zhàn)亂無序,轉(zhuǎn)徙漂泊,短短的廿天,浮于表面的平靜下,是歷史的洪流、人生的縮影,文字雖如水,過而無痕,但沉淀的卻是無盡的哲思與嘆息……
這船上的時光好似度日如年,好似可以飽覽天下事,沈從文將這些事一一譜出,看似,這一切都是如此淡泊、美麗,但這恬淡樸實的一切所展現(xiàn)的其實是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社會上層”的一種生活與享受自由的差距,實際上是十分沉重的,只是沈從文始終抱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活著,以至于他所傳遞也是褪去了灰色塵埃的又一抹天地。他只是純粹的將那抹溫暖放大化,那抹溫情具像化。因為他明白,他并沒有資格評判他人的生活與命運,也沒有力量去改變什么,他能做到的,只是靜靜地看著,就如同書中寫道的,“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憐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因為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你瞧,這并不是遠離世俗,不染塵世,他對家的愛,對故鄉(xiāng)的.愛,對祖國的愛只不過些許含蓄,只不過做到了肆意笑談,不去深究,只不過是大愛無言。
這短短的廿天里,他坐在船頭,一邊欣賞沿岸的風光,一邊寄去搖曳在風雨里的家鄉(xiāng),無故增添了多少愁緒,詮釋著絕對的自由和放蕩的淡泊。
這短短的廿天里,作者行過了一條道路……雖說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但在途中一路上的風光都是極有趣的,值得我們?nèi)ヨb賞、去思索,這一路上自然是有許多的苦難與艱辛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閉著眼,朦朧一生,那樣你就始終看不到這世界了。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他孤身浸沒在黑暗里,漂泊著、漂泊著,他不斷的向前去,劃出一圈圈漣渏,殘余著對故土、對社會的綿綿思緒和側(cè)畔輕呢。這零零散散的書信,白紙黑字,未能成片,短短的廿天里,到底是譜出的歷史的自由亦或是人性的悲哀?
在我看來,如此一位被政治邊緣化的人,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由,而這自由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以及未來期望的預兆,是一份純真的希望,飽含著的,是一顆赤誠之心。
湘行散記讀后感3
讀著名小說《湘》你會發(fā)現(xiàn),你情感會隨著沈一樣流淌,到最后儼然如那一派清波毫無渣滓。雖然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窮苦人們的悲慘命運和容易被“社會上層”漠視的生活哀樂,但他沒有將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沒去無邊無際的同情,也沒有給人消沉灰暗的情緒。一以貫之的是對河水、對拉船人同船、對那片流域溫暖的愛。因為他知道,對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們這些讀書人是不配說同情的,對這些人的命運他也無力去做什么。想到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書中的文字,寫道:
三三……,我先前一時不是還提到過這些人可伶的生,無所謂的生嗎,不,三三,我錯了。這些人不需要我來可憐,我們應當尊敬來愛。他們那么莊嚴忠實的生,卻在自然上各擔負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樣的生活,卻從不逃避為了活著而應有的一份努力。他們在他們那份習慣生活里,命運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對于寒暑的來臨,更該感覺到這四時交遞的嚴肅。三三,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感動得很!我希望活的長一點,同時把生活完全發(fā)展到我自己這份工作上來。我會用我自己的力量,為所謂人生,解釋得比任何人皆莊嚴些與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從水里的石頭得到一點平時好像不能得到的東西,對于人生,對于愛憎,仿佛全與人不同了。
我覺得惆悵的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這時節(jié)我軟弱得很,因為我愛了世界,愛了人類。……
每次讀時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是什么。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富士康的“跳樓事件”,以及那些千千萬萬來自基層的群體,而這其中也應當包含一個我。
每次在緊張忙碌的車間,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總是看到每張年輕面孔后面單調(diào)、機械、無趣的工作,以及還并不可觀的收入,再想遠一點,是一個個極易敲碎的夢想。我吧,又或許多少比他們強一點,在這個異地他鄉(xiāng)耕織自己的夢想。
我想,先前我也錯了,正如沈所說的,我們并不是可憐的生,也不是無所謂的生,無論是在自然上,還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擔負有各自的一份責任的`。雖然面對生活的“寒暑”的來臨,我們比某些人更感覺嚴厲,但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就逃避生活,也不應該因為這樣就放棄為兒女,為父母,為命運夢想所作的應有的一份努力。
而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在自己,是應當感覺莊嚴自豪的,在別人,應當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寬廣些,或許我們只是歷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愛、去吃、去喝,像生命無法把握的水手,永遠勇敢有力,像淪落風塵的婦人,永遠保留那份純真的希望。
湘行散記讀后感4
說實話,看這本書看得云里霧里的,正讀其間仿佛還能看到作者所描繪的那片段場面,放下書腦袋里即刻空空一片心理學入門,實在難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心理學入門境和感情,頓時會覺得書讀起來有些枯燥無味。直到后來“偶感懷人”部分,心里才有了些許與作者的共鳴,再徑自往前翻看,也許能略懂作者萬分之一。
書中作者多次提到“吊腳樓”,我就想象著難道是把樓房吊起來在半空中?隨即百度,果不其然,結構美心理學入門麗悅目,飛樓高閣懸在半山心理學入門中,倒影重重映入碧水里,真是美麗湘江水中樓!怎能不讓人感嘆?何況此一行,沈先生是歸去故里,這一路的人和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不被觸動不生情愫!無論樓閣中是住著什么人,都必是有著純潔靈魂的,散發(fā)著與自然溶為一體的特有味道的,那里的水手踏實質(zhì)樸,勇敢耐勞,幾十年行船,劃過多少灘,走過多少潭。多心理學入門情水手與吊腳樓中溫暖的女人發(fā)生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了,正如沈先生的話“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一點‘人生’的苦味。我覺得他們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的命運里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份應有的哀樂”。
櫓歌聲聲,灘聲長流,作者再回湘西,一下子就踏進了十幾年前的歷史中,“過去的,有誰人能攔住不讓它過去,又有誰能制止不許它再來?”看到曾經(jīng)一起釣蛤蟆的老伴,沈先生竟被“時間”猛烈地摑了一巴掌,他沒有上前與之相認,是不敢?不愿?還是害怕?我想那時那景那身份還有分別多年的境遇都無法使作者走向前吧,那感覺可能就像一根魚刺卡在喉嚨里。
“時間使我的心在各種變動人事上感受了點分量不同的'壓力,我得沉默,得忍受。”有很多東西和人事都會在時間的沖刷下悄然改變,前些天尋到了多年的同學,當時激動的心情彷佛回到童年的沒心沒肺,馬上聯(lián)系加了微信,寒暄了現(xiàn)狀,回顧了過往,過程中竟幾次無語。讀后心理學入門感·是的,時間已經(jīng)讓我們的友誼永遠停留在了那個時候,到今天,中間的這段人生我們不曾參與彼此,又如何懂其悲喜?只是再見面時如何不教人感懷時間都去哪了?沈先生說,“十個月內(nèi)死了四個最熟的朋友,這些人的死去值得紀念,紀念的方法應該不是眼淚,不是儀式,也不是言語。”友誼如此,人生如此,時間亦是如此。
這篇散文集,讓我讀起來感覺筆觸自由,文字鮮美,通過很多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故地重來的感慨,也通過信札和回憶來嘆息物是人非,仔細品讀,彷佛也理解了作者的部分情感,那就是對生活和時間的感悟吧?!昂土硗猸h(huán)境背景中的熟人談談過去,和陌生朋友談談未來,當前的生活一與過去未來連接時,生命便若重新獲得一種深刻而豐富的意義?!?/p>
湘行散記讀后感5
讀完之后,是應該寫點東西的。
想讀著名小說《湘行散記》,是從逐漸了解沈從文開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輾轉(zhuǎn)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閱盡了社會的黑暗。
心生厭倦后,即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梢哉f從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過小學,但卻憑著對文學的愛好,以及自己對社會人事的切膚體驗和深刻觀察,寫出了當時社會喜愛的文字,從而躋身當時的“中層社會”??墒撬麖膩矶甲苑Q是是一個“鄉(xiāng)下人”,無時不感覺到,呆在這個群體里愈是長久,愈是感覺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深覺自己和周圍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樣,因此常常陷于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痛苦。對此,沈曾在著名小說《湘行散記》里寫道:“三三……,我覺得惆悵得很,我總像看得太深太遠,對于我自己,便成為了受難者了。……”
讀著名小說《湘行散記》你會發(fā)現(xiàn),她名雖似游行志記,卻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記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鄉(xiāng)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其說她是一本回鄉(xiāng)散記,倒不于說是沈?qū)Ξ敃r社會基層民眾的忠實敘述,以及對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們深摯而真誠的愛。
讀著名小說《湘》你會發(fā)現(xiàn),那里有清澈毫無渣滓的河水,有聽過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說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質(zhì)樸卻淪為**的婦人。但遠不止這些,從“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會了解到,在那個戰(zhàn)亂且無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視角范圍里,就有那么多轉(zhuǎn)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戰(zhàn)亂里平靜的死去,然后不為親人知曉;有那么多妻離子別,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運的夾縫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個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然而不再相識。初讀時,以為是在讀著名小說,仔細斟酌,才發(fā)現(xiàn)是沈人生經(jīng)歷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縮影,細細體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但遠不止這些,再往后,從“一個多情的水手與一個多情的婦人”到“歷史是一條河”,你會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著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干著辛苦且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行船行當。
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險時照樣往下跳,行船過程中,船遇上險灘,河水再兇猛也得冒著生命危險下水護船,十年如一日。
而即使這樣,這些水手和拉船人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而吊腳樓上婦人,多半因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計的原因淪落為**,而即使這樣,她們依舊不失去那一份質(zhì)樸和可愛,以及那一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
湘行散記讀后感6
第一次讀沈老的作品是他的小說《邊城》,那如抒情詩般行云流水的文字深深地鐫刻在我的心底。時隔三年,我再度捧起沈老的作品《湘行散記》。剛讀幾頁,一種莫名的喜悅之情便油然而生。是的,是那種故友重逢的欣喜與感動!還有誰能像沈老這般筆觸柔軟地如春天里盛開的第一朵桃花,如云氣氤氳下蜿蜒流淌的河水?林語堂說過,沒有什么目的心的閱讀最快樂。沈老的這本書恰如一副裝幀精美,引人入勝的水墨畫,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引領著我們進入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中去,忘情欣賞并不自覺地陶醉其中。不會帶有任何的功利色彩,一切都是那么地自然,生動。
沈老筆下的巖壁、石窟、碼頭、河流、水手、小船、落日、云影都微微地敷上一層閑適淡然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紙上行走。僅有黑白兩種主色,卻暈染出多層次的質(zhì)感。墨黑紙白,畫面澄明清澈,簡潔美麗。景物靈動,俊秀輕盈,宛如走入畫中,但又是那么真實。
在《桃源與沅州》中,桃花、竹林、蘭芷、女子、游客、水手皆一一入得畫來??绰浠w散水月旁,人世幾多滄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頭望。沈老在淡墨輕描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自己的悲憫和反思??此铺幪幱兄?,卻又處處不留痕跡。任人目光在畫卷流離,思緒兀自在“留白”的藝術下慢慢沉淀。
蜿蜒流淌的河水是這副畫卷的主旋律。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而嗰絿囊埂分心切镑焐缥莸拇笫^”“高大壁立的山”“山頭上的小小竹子”“兩山剩余一抹深黑,賴天空微明為畫出一個輪廓”以及“兩岸高處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腳樓”,為我們展現(xiàn)一副月半彎,云墨染,竹枝流水相繾綣的美麗畫面。綠波粼粼青山高,船簾靜處歌聲輕,這不正是南唐畫家董源筆下的《江堤晚景》嗎?畫面清麗動人,使人“仿佛觸著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兑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鮮活動人的形象。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文中牛保和吊腳樓上的婦人,形象鮮明卻非虛非實,讓人沉醉在愛情的憧憬里仍對愛情有絲絲的隱憂。文末,“我站在河邊寒風中癡許久”,讓我覺得此情此景與豐子愷的那幅《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刻,一個背影,一彎新月,一曲飄蕩在風中的小曲兒便是十分心情。彼時,月光如水,天如水,人亦如水。
伴隨著畫卷的徐徐展開,幽幽墨香也陣陣升騰。這幅畫卷的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片段都猶如一顆晶瑩透亮的珍珠,閃爍著熠熠的光芒。連接起來則是一串精美異常的項鏈,光彩奪目。打開又合上的是這本如畫卷般淡墨青嵐為一體的書集,打開卻合不上的是恣意馳騁的心緒!
湘行散記讀后感7
說實話,看這本書看得云里霧里的,正讀其間仿佛還能看到作者所描繪的那片段場面,放下書腦袋里即刻空空一片,實在難以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感情,頓時會覺得書讀起來有些枯燥無味。直到后來“偶感懷人”部分,心里才有了些許與作者的共鳴,再徑自往前翻看,也許能略懂作者萬分之一。
書中作者多次提到“吊腳樓”,我就想象著難道是把樓房吊起來在半空中?隨即百度,果不其然,結構美麗悅目,飛樓高閣懸在半山中,倒影重重映入碧水里,真是美麗湘江水中樓!怎能不讓人感嘆?何況此一行,沈先生是歸去故里,這一路的人和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不被觸動不生情愫!無論樓閣中是住著什么人,都必是有著純潔靈魂的,散發(fā)著與自然溶為一體的特有味道的,那里的水手踏實質(zhì)樸,勇敢耐勞,幾十年行船,劃過多少灘,走過多少潭。多情水手與吊腳樓中溫暖的女人發(fā)生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了,正如沈先生的話“我在沉默中體會到一點‘人生’的苦味。我覺得他們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的命運里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份應有的哀樂”。
櫓歌聲聲,灘聲長流,作者再回湘西,一下子就踏進了十幾年前的歷史中,“過去的,有誰人能攔住不讓它過去,又有誰能制止不許它再來?”看到曾經(jīng)一起釣蛤蟆的老伴,沈先生竟被“時間”猛烈地摑了一巴掌,他沒有上前與之相認,是不敢?不愿?還是害怕?我想那時那景那身份還有分別多年的境遇都無法使作者走向前吧,那感覺可能就像一根魚刺卡在喉嚨里。
“時間使我的心在各種變動人事上感受了點分量不同的壓力,我得沉默,得忍受?!庇泻芏鄸|西和人事都會在時間的沖刷下悄然改變,前些天尋到了多年的同學,當時激動的心情彷佛回到童年的沒心沒肺,馬上聯(lián)系加了微信,寒暄了現(xiàn)狀,回顧了過往,過程中竟幾次無語。讀后感·是的',時間已經(jīng)讓我們的友誼永遠停留在了那個時候,到今天,中間的這段人生我們不曾參與彼此,又如何懂其悲喜?只是再見面時如何不教人感懷時間都去哪了?沈先生說,“十個月內(nèi)死了四個最熟的朋友,這些人的死去值得紀念,紀念的方法應該不是眼淚,不是儀式,也不是言語?!庇颜x如此,人生如此,時間亦是如此。
這篇散文集,讓我讀起來感覺筆觸自由,文字鮮美,通過很多對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故地重來的感慨,也通過信札和回憶來嘆息物是人非,仔細品讀,彷佛也理解了作者的部分情感,那就是對生活和時間的感悟吧?!昂土硗猸h(huán)境背景中的熟人談談過去,和陌生朋友談談未來,當前的生活一與過去未來連接時,生命便若重新獲得一種深刻而豐富的意義?!?/p>
湘行散記讀后感8
我最初是在喜馬拉雅聽到這本書的,由于朗讀者是位女聲,加上那篇文章文筆比較細膩,讓我誤以為是位女作者寫的呢。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沈從文的作品,因為以前看過《邊城》,所以頓時對這本書也產(chǎn)生了興致。
還是先購買的電子版,不過看完之后決定再買一本紙質(zhì)版的,因為覺得這本書日后還有再翻閱的價值,而想要圈閱或批注點什么的話,電子版就不如紙質(zhì)版擁有這個樂趣了。
前面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書信我就不評論了,他們的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搜索,我這里重點想談的是對于散文的幾點看法。
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感興趣,一是因為作者文筆比較有趣味,讀起來比較輕快,作為消遣來說,比較不會發(fā)悶。二是籍此可以了解湘西的民風民俗,那個時代、那些個普通人物的.生活質(zhì)樸而又真實,讓這本書成為最真實的記憶。最重要的是作者懷有一顆平和、尊重、敬畏的心,這才是本書最大的閃光點!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為了炫藝,也不僅僅是為了直抒自己胸臆,而只是用藝術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對這個大千世界的真實感悟并分享給大家。所以作為一名藝術家首先自己要有一顆悲憫之心,感情一定要真誠,其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感動別人。
《湘行散記》書中描述的如畫風景,讓我看了都想要跟隨作者的足跡去一一探尋,那淳樸的市井生活、好聽的櫓歌,讓我也想去好好領略一回。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即便再卑微也努力生存著的生命讓人感動。原來每個生命都生而不凡,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敬重!
無論身處何種險境,永遠勇敢面對,無論身處何種黑暗,永遠心懷希望!懂得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日子、懂得感恩目前所擁有的一切,知足常樂,用愛擁抱世界,這難道不是我們現(xiàn)在也非常需要的一種精神嗎?生命無常,活著不易,人生百年,還有什么是不能看開的呢?
亙古的時間長河,多少生命輪回其中,滄桑歲月,不同的人物在相同的場景演繹著相似的生活?!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我們或許無力改變些什么,卻可以好好銘記他們同時深深反思自我。
這本書最妙的地方在于作者比較接地氣,沒有居高臨下的感覺,作品流露的思想悲憫而不頹廢,處處透露出對這方山水和淳樸生活的真正熱愛。我驚訝于作者在這個年紀怎能如此通透,心里不禁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也好奇起來。
我原以為沈從文只是一介書生,后來才得知他小學畢業(yè)15歲就從過軍,童年過早的見識了太多的殺戮,所以早早的就體會了生命的無常。早熟早慧的他不認命,19歲就獨自北漂去了京城,從此在那里開啟了自己另一番精彩人生。很多時候作品源于生活,一個有著豐富經(jīng)歷、生性堅韌而又淡然的人,其人生本就是一本精彩絕倫的書吧。
湘行散記讀后感9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恰是一個陰雨蒙蒙的下午,手邊盡是云氣,起初倒的熱水已經(jīng)涼了,而我,好似做了一場黃粱夢。
沈從文老先生,別人言說他是赤子其人,星斗其文。誠如是??赐赀@本《湘行散記》已然是循著沈先生的腳步,細細賞過他的故鄉(xiāng)。艄公的櫓歌還在湘西霧蒙蒙的水面上回響,吊腳樓上隱隱約約有姑娘清脆的笑聲,太陽落盡,暈出半邊夕燒的天,我行過山,行過水,去偷窺了一場夢。
說來有趣,沈從文,一個當過土匪的苗疆漢子,在這本書里倒是對湘西的山水傾盡了一切溫柔,他從新婚燕爾中抽身,大抵是把眼前的黛山碧水都當做了張兆和的'黛眉,杏目,于是這山這水,都成了他的情書,或許是給他的小妻子三三,又或許是給養(yǎng)育他的秀美湘西。身心都懷著愛意的男人,對于一切都包含著溫柔和孩子的天真。
他寫**,**,船手,沒有貶低沒有陌生。好的故事都是從生活里來,每一個人是都鮮活的,真實輕快的鮮活。像周圍的姑姑,叔伯,姊妹,兄弟。翻過紙張,還能看到他們和你輕快地打招呼,隔壁阿姊要下河浣衣,前院的小哥要跟船遠航。
世務艱難,歌聲未歇,從《湘行散記》中,我能看到最為真實的中國人形象,在砥礪前行中輕快地活著。而我始終堅信,能從如此溫柔的人文角度來寫人的,其內(nèi)心一定是慈悲的。湘西的粗魯野蠻他看見,但卻并非鄙夷,他用苗疆特有的爽朗和赤子般的溫厚尊重這些的存在,尊重每一個認真活著的生命。他從船上下來,走到土埂上,同湘西妹子唱著山歌,和年輕的纖夫親親熱熱地哼著粗蠻的小調(diào),亦或是像豹子似的去找婦人。呵呦,多歡樂!
一河一船一書生。他行在湘西山水里,路過別人的故事,呵手提筆,寫給情人。古人說詩詞上乘講究的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沈從文的文字三分隨意三分靈氣,其余下的盡是對故鄉(xiāng)山水色的傾懷柔情,而作起文章來,反倒像在作畫,所有遺憾都在輕描中繪上了憐憫和惋惜。他是通透的清楚的,也是樸實的溫厚的,人行走在這大千世界,總有著無數(shù)招搖,無數(shù)光怪陸離,在寧靜里取熱鬧,想來也是先生赤子之心的原因。
《湘行散記》字里行間都透露著這個中國文人的人性關懷,在漿聲櫓影里,他聽著艄公煎魚的聲響,為我們構造了一個有唐以來都欣然往之的桃花源。
史鐵生說過,寫作,就是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輕輕抹去。而沈先生筆下清淺的湘西,隨著社會改變已然星移物換,但文章永恒,或許某一天,你內(nèi)心滂沱大雨,無處躲避,可以去看看沈先生走過的山水,聽聽船艙下潺潺流水,和我一樣去偷窺一場夢吧。
湘行散記讀后感10
《湘行散記》的前半部分是沈從文與妻張兆和的書信,多沈從文寫的。后半部分是他的散文,記載了他1934年返回故里的一路見聞,看著曾經(jīng)美好的故鄉(xiāng)變的滿目瘡痍,他心生悲意,繼而引發(fā)了他對童年時期、年輕時期的回憶以及沿途湘西人文風情和自然風光的記錄。
靠岸停泊時正當傍晚,紫絳山頭為落日鍍上一層金色,乳色薄霧在河面流動。船只攏岸時搖船人照例促櫓長歌,那歌聲糅合了莊嚴與瑰麗,在當前景象中,真是一曲不可形容的音樂。
他對于景色的描寫,自己卻總說覺得人類的語言太貧乏了寫不出這自然的壯闊。
躺在尚有些微余熱的泥土上,身貼大地,仰面向天,看尾部閃放寶藍色光輝的螢火蟲匆匆促促飛過頭頂。沿河是細碎人語聲、蒲扇拍打聲,與煙桿剝剝的敲著船舷聲。半夜后天空有流星曳了長長的光明下墜。灘聲長流,如對歷史有所陳訴埋怨。這一種夜景,實在為我終身不能忘掉的.夜景!
他們之間的書信被稱為民國四大情書之一。這部分書信是沈從文在得知母親生病,從北京沿水路回家的途中寫給三姐兆和(張兆和在家排老三,所以沈從文會親切的喊她“三三”)的信,他把一路的見聞包括對三三的思念悉數(shù)寫下。筆下的湘西,好似世外桃源一般躍然紙上,清新自然,活潑可人。如果要去湘西玩,這本書也可以做半本旅行指導了。
沈從文追求張兆和的時候,每天寫情書,寫到最后張兆和也心軟了,只能感慨“是因為他的信寫的太好了!”
日中太陽既好,景致又復柔和不少,我念你的心也由熱情而變成溫柔的愛!
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么總想到你。
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樂,就想應當同你快樂,我悶,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悶。我同船老板吃飯,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飯。
有了你在我心上,我不拘做什么皆不嚇怕了。
我希望夢到你,但同時還希望夢中的你比本來的你更溫柔些。
我知道對我這人不宜太好,到你身邊,我有時真會使你皺眉。我疏忽了你,使我疏忽的原因便只是你待我太好,縱容了我。
三三,我今天離開你一個禮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來真不快,因為這一禮拜來,我不為車子所苦,不為寒冷所苦,不為飲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什么都不辛苦,可是想你太苦了。還有非常非常多的想念??傊褪窃娇丛脚肮?,也越看越幸福。他真的寫的太好了!
至于他們感情的后話,至少在合適的年紀,愛了最合適的人,給了彼此一段五彩斑斕的時光?!断嫘猩⒂洝分档迷龠^些年讀,慢慢的讀,回歸到那個時代去,又苦澀又甜蜜的日子。
湘行散記讀后感10篇相關文章:
★ 湘行散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例3篇 《湘行散記》 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