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4篇(老王文章的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1
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人無不被悲苦不幸卻善良真誠的老王深深打動。老王的感恩之心是平凡的,卻是最真摯的。時刻敲擊著我。
老王,底層的人力車夫,常常有“失群落伍”之感,沒有親人,“沒出息”,有一只田螺眼,住在破敗的小屋里。但就是這樣“卑微”的人,卻有著自己高尚的靈魂。“他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車費減半”,特別在默存去醫(yī)院時他堅決不肯拿錢,啞著嗓子悄悄問我還有錢嗎?一個“悄悄”,一個“啞”寫出了老王的善良,他怕丟了楊絳面子。可楊絳對老王的情感,對老王這種心態(tài),有點像現(xiàn)在的人對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勞動的建筑工人一樣。他們感激建筑工人給城市帶來的變化,同情他們的辛勞,但他們從來只把他們當作民工,當作下層人民,甚至時時刻刻提防他們,怕他們給自己帶來麻煩,給城市帶來不安。
楊絳對老王付出的情感頂多是同情,同情他的苦,同情他的殘疾,同情他的貧困。老王對楊絳是親人般的愛,而楊絳付出的頂多是憐憫。
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香油和雞蛋是奢侈品,老王花了多少時間積攢下一桶油,他不給同院的窮哥們,不給他的侄子,只是因為在那荒涼的年代,在那勢利的年代,他沒有知音,沒有親情,他在這人世間唯一覺得給他溫暖記憶的是楊絳一家人。他覺得楊絳尊重他,理解他,以至他要在生命的回光返照的時候,去感謝她。去和他這一輩子最親的人告別,或許他希望得到心里安慰,或許他希望得到臨終關懷。
當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的,楊絳解釋說:“我知道,我知道?!逼鋵嵥⒉恢溃谀且凰查g她只知道用物質交換精神,她把人世間的東西看得太狹隘,太復雜。老王需要的只是一點臨終關懷就那么簡單,她卻本能地拒絕了,幾年過后,她才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托爾斯泰說過:“理解是愛的別名?!睏罱{不理解這種大愛,她本能地拒絕了和他不是同一階層的底層人。知識分子的清高讓她看不到老王人性的魅力,人性的光輝。
因為字里行間讓人看不到楊絳溫暖的心腸,“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面如死灰,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棚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泵鎸θ绱颂撊醯睦贤酰麤]有一句問候,沒有請他進屋,沒有送他下樓,她不知什么疾病,也不了解用什么藥,老王去世十多天后竟然才從老李那里順便知道,竟也不問葬在哪里。
楊絳對自己的冷漠僅僅用“我不懂,沒多問”來為自己開脫。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冷冰冰的俯視,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紀伯倫說過:“別人請求,我們給予,這是美好的;別人沒有請求,我們給予,這是更美好的事?!钡珬罱{在此時做的,沒有讓我們感受到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平等,不同階層之間的隔膜。她不主動示好,她僅僅站在心靈的高處,偶爾以一種憐憫之心去伸出援助之手,她沒有做到以心換心,用平等心、真誠心、關愛心去交換一顆老實心、善良心、厚道心。
現(xiàn)代生活中是否還存在老王?但愿他像老王卻又不是老王!
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2
從課文寫《老王》的生活片斷可以看出,老王窮苦卑微卻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運動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fā)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愿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作者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視而是本著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去關心、愛護他。知道老王有夜盲癥,就送給他大瓶魚肝油。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xiàn):愿意給我們帶送冰決,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xiàn)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于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3
這個雙休日,姜老大讓我們讀一篇文章——《老王》,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使我印象深刻,看似無道理,其實隱藏著許多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我”時常坐老王的三輪,他幾乎沒有親人,有一只眼是瞎的,因為這個,所以乘客不愿乘他的車,但是在“我們”熟識的當中,他是最老實的,而且他樂于助人。后來老王得了病,“我們”送錢給他,他卻堅決不要,千言萬語他終于拿了錢可還不大放心。后來他病越來越嚴重,老王在自己生病的情況下,把新鮮的雞蛋和香油送給了“我們”,卻沒有告訴我們病情,也許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所以要在生活的最后時刻來感謝曾經一直關心和照顧他的人吧。
記得其中有一句“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其實不是雞蛋數不玩,而是因為老王沉甸甸的情誼數不清哪!
文章不僅是為了表現(xiàn)出老王的無私和善良,其實真正要體現(xiàn)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啊!
老王是一個不幸者,可是也是人哪!可憐他就等于是侮辱他,歧視他呀!文中就有一句話:“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边@句話就是整篇文章的理解!
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4
楊絳先生的《老王》,我很早就已經讀過。
第一遍是粗略的看過,滿心的感覺就是一個“好”,但究竟好在哪里,我卻說不出來,那時的感覺真的就像性急的豬八戒狂吃人參果,大嚼大咽,還來不及細品其中的滋味。
第二遍是聽說有人要用此文來上公開課,翻開借來的課本,細細地讀了一遍,然后洗耳恭聽。不能說別人上的不好,但當上課人充滿激情地說,“楊絳先生對勞苦百姓的同情……”,心里卻總覺得有什么不對勁。“同情”是什么意思?同情往往是居高臨下的,帶有某種先天的心理優(yōu)越感,說句不中聽的的,是一種施舍的情感。楊絳是何許人也?她會用這樣的情感來對待別人嗎?
第三遍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夜深人靜之時,又一次翻開這篇文章,用心地品味了一遍。也許是寂靜的夜終于沉淀了紛亂的思緒,心弦被悄悄地撥動了。一個問題泛上心頭:“楊絳先生為什么要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個“愧怍”從何談起?回想公開課上,授課老師也提及這一句,并由此引申出了對主題的探討:“對普通勞苦民眾的同情”。我卻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這一句的確是理解此文的關鍵句。但引申的具體內容我不能同意。這種“愧怍”并不是源自于“同情”!
那么到底是源自于什么?心頭似乎一瞬間涌現(xiàn)了千言萬語,待要捕捉,卻又在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到底是什么呢?我長長地嘆了口氣,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什么楊絳先生會感到愧怍?愧怍就是慚愧,她為什么會慚愧?不可否認的是,老王的苦難、不幸與她并無關系,況且她自己也并不是一個“幸運”兒!苦思之下,突然一個詞躍入腦?!盁o辜負疚”!就是它了!
經典小說老王讀后感4篇(老王文章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 心田上的百合花讀后感范文3篇 讀了心田上的百合花談談你的感受
★ 四年級寫夏洛的網讀后感范文3篇 小學四年級《夏洛的網》讀后感
★ 小王子學生的讀后感作文3篇(小王子學生的讀后感作文英語)
★ 《藍色的海豚島》讀后感最新范文3篇(藍色的海豚島,讀后感)
★ 四年級《夏洛的網》讀后感范文7篇 讀《夏洛的網》讀后感作文
★ 瑪蒂娜漫游奇境記讀后感3篇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主要內容讀后感
相關熱詞搜索:老王讀后感 老王感想 老王 小說 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