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麥克白寒假讀后感3篇(《麥克白》讀后感),供大家賞析。
麥克白寒假讀后感1
這些天,我讀了《麥克白》這本書,她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該劇借一個弒君篡權(quán)的宮廷故事,揭露了英國腐朽的封建制度,同時也從深層次剖析了貪婪的人性。
蘇格蘭的鄧肯國王治理國家井井有條,葛萊密斯爵士麥克白是他最欣賞的一個大臣,在一次平定叛亂回朝的途中,碰到了三個女巫,她們分別向他祝福,而也就是這些祝福使得他的人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一個說:“祝福你,葛萊密斯爵士!”一個說:“祝福你,考特爵士!”還有一個說:“祝福你,未來的君王!”她們預(yù)言他將當(dāng)上考特爵士,以及君王,班柯的后代也將當(dāng)上蘇格蘭的國王,沒想到,第一個預(yù)言成功了,他當(dāng)上了考特爵士,這件事后使他想入非非,回家后,將預(yù)言告訴了妻子,妻子也是野心很大的人,她簇擁麥克白殺害國王,可麥克白很矛盾,但在妻子百般唆使下殺害了國王,自己當(dāng)上了國王,他還殺害了班柯父子,沒想到,班柯的兒子逃到英國去了,之后,女巫為懲罰麥克白,布置了一些幻影,給了三個警告,最終麥克白被麥克得夫所殺,這就是野心造成的性格悲劇。
野心和欲望真的有錯嗎?其實只要正確對待野心和欲望就不會那么悲慘了,即使麥克白不殺害國王,說不定國王退位還立他為王呢!
強大的野心和強烈的欲望可以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盡力而為即是自我超越,那比做的好還重要。當(dāng)你有足夠強烈的欲望去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所有的困難,挫折,阻撓都會為你讓路,欲望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難,就能戰(zhàn)勝多大的阻撓。你完全可以挖掘生命中巨大的能量,激發(fā)成功的欲望,因為欲望有時就是力量。
巴拉昂正是因為野心和欲望從一個窮人變?yōu)楦蝗说?富勒的母親說的一句話,激起了他的野心和欲望,那就是“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為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欲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zé)o大志”,此后,富勒收購了7家公司。
野心和欲望(指的是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下的野心和欲望)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至,可以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去排除所有障礙,它們能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后顧之憂。所以,我們應(yīng)該保持著一種野心和欲望,不要把它們丟掉。
麥克白寒假讀后感2
《麥克白》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占有獨特地位。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的主人公都是代表真、善、美的高尚人物,《麥克白》所寫的卻是一個野心家、陰謀家。麥克白是蘇格蘭一員立過赫赫戰(zhàn)功的大將,野心驅(qū)使他覬覦王位,他和夫人合謀把來家作客的確國王鄧肯殺死,又嫁禍于其侍衛(wèi),篡奪了王位。即位后他整日寢食不安,驚恐疑慮,深怕別人知道他弒君之罪 ,于是不斷殺戳臣下,迫害他們的家屬,實行血腥挑戰(zhàn)。最后 鄧肯的長子馬爾康率領(lǐng)蘇格蘭將士回來,戰(zhàn)場上麥克白還想垂死掙扎,但這個人早已喪失了當(dāng)年大將的英雄氣概,因眾判親離而被殺。
莎士比亞為什么把這樣一個反面人物作為悲劇的主人公呢?原來他塑造麥克白這一形象是具有深刻意義的,體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政治理想和人文主義思想。
《麥克白》的悲劇往往借取歷史題材,從封建時代錯綜復(fù)雜的斗爭中,尋找對于當(dāng)代具有政治意義的歷史教訓(xùn),表達自己的政治愿望。由于權(quán)欲熏心而墮落的麥克白就是一個概括性強又具獨特個性的典型人物,他代表的是英國封建貴族階級,同時還具有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冒險家的特征,實際上正是英國14——16世紀幾代國王、女王血腥統(tǒng)治的寫照。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嚴厲批判了封建暴政和暴君,揭示出野心之為害,表達了主張中央集權(quán)、國家統(tǒng)一、君主賢明的政治思想,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英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要求。
麥克白的問世,使悲劇的內(nèi)涵更為豐富了。從希臘、羅馬時代起,悲劇總是以正面人物、英雄人為主人公,以他們的失敗、被摧殘來激發(fā)人們“恐懼與憐憫”,進而產(chǎn)生崇高感、渴望感,從而凈化精神世界。在這一點上,麥克白似乎違背了悲劇的傳統(tǒng),但實際上,莎士比亞從他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fā),使悲劇的效應(yīng)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人的內(nèi)心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復(fù)雜的世界,麥克白這一形象的意義在于揭示了社會生活的丑惡面。麥克白并非天生的惡人,他有過從善的愿望,權(quán)力斗爭與權(quán)力欲促使他第一次殺人時,他有過猶豫,犯罪后更有過追悔、自責(zé),良心時時敦促他罷手,但權(quán)力斗爭又使他欲罷不能,他在一次次的矛盾痛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殺人,在罪惡的深淵中越陷越深。因此人們在觀看這一悲劇時,固然痛恨麥克白的兇殘,為他的罪行所震驚、恐懼,同時也會感到他的可憐與可悲。這樣劇本就促使人們?nèi)ニ伎肌叭撕我詴兂梢矮F”?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立場,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而指向了社會政治。社會由人心這面鏡子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也由于善惡在人心這一方寸土地的劇烈搏斗,由于毀滅了自己的尖銳矛盾,而顯得更為驚心動魄,耐人尋味。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文學(xué)史家稱《麥克白》是悲劇中心理描寫的杰作。
麥克白寒假讀后感3
讀完這本《麥克白》,我的腦海里思緒萬千,不知道該用什么心情來表白。
麥克白,一個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敵人的頭示眾,因此獲得了獎賞,在回去的路上聽信了三個巫婆的話,刺殺了哥哥,自己當(dāng)上了皇帝。但他有一個下屬,他當(dāng)時也被其中一個巫婆說到,因為那巫婆說他兒子能當(dāng)上皇帝,便以吃飯為幌子,殺死了他,但他兒子卻逃了。
兩個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過了追殺,并出了國,尋求了幫助,。而麥克白又找到了那個巫師幫他語言。后來兩個王子和麥克白的屬下的兒子打敗了麥克白,并割下他的頭示眾。
像麥克白這種人,殺了那么多的人,手上沾滿了那么多的鮮血,卻不知悔改,再去殺人,哪怕千刀萬剮也死不足惜。
他沒有一點人情味,連自己的哥哥都殺,簡直連禽獸都不如。
在現(xiàn)在的這種生活里,也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欲而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不放過,真是可恥。
希望不會再有這種人危害社會了,讓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明天。
麥克白寒假讀后感3篇(《麥克白》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麥克白經(jīng)典名著讀后感3篇 莎士比亞的麥克白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