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科學幻想小說三體讀后感3篇(科幻小說三體讀后感),以供參考。
科學幻想小說三體讀后感1
科幻小說《三體》是比較火的一部國產(chǎn)科幻小說,我剛讀完了第一部,簡單談談對他的感悟。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更像是一部哲幻小說,通過末世狀態(tài)來討論哲學概念。
首先,三體問題是一個數(shù)學猜想,它是指三個質(zhì)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zhì)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guī)律問題。現(xiàn)有的數(shù)學求解的答案依然是不可測。由此便引出了一個大問題,宇宙有規(guī)律嗎?如果沒有,那么宇宙就是混沌的,在一個混沌的宇宙中,一切就都是偶然的,那我們的出現(xiàn)就是個偶然,如果我們的世界本是個偶然,那么我們的未來呢?這實際上是小說設計的一個大背景,在第一部中作者的答案是什么呢?作者通過三體文明世界最后的計時鐘擺給了我們一個選擇,那個在倒計時星球毀滅的鐘擺是對規(guī)律的渴望還是對混沌的畏懼呢?對這個一點也不科幻而且真實的有點可怕的背景你是否有點不寒栗呢?
不用害怕,上面那個問題太大了,現(xiàn)實世界最終答案還未定,也許有一天數(shù)學家與物理學家會給我們答案。但小說圍繞故事主線展開更像是一場哲學的探討。小說中對邏輯方法在認識論中應用的討論:先普及一個知識,邏輯學中認為論證是有兩個方法,演繹與歸納,演繹就是由一個真理論證出另一個真理,只要前置真理為真,而演繹方法是對的,那么結論就是真的。而歸納則舉例論證,歸納結果是不保真的,他只是給出一個更為合理的結果。好了,知道了這個,我們就可以來看作者寫的幾次三體模擬游戲中的經(jīng)歷了。這五次游戲經(jīng)歷是物理學史的縮影也是邏輯法則在認識論中的應用。
第一次,周文王。
文王引導主角汪淼第一次進入三體模擬游戲中,給出了一個看似混沌的世界,文王給出了自己摸索這個世界(建立宇宙模型)的理論:陰陽二元論以及他的六十四卦(宇宙模型)。并通過后期墨子與伽利略的口說出了文王的邏輯方法,他是一種簡單的觀察歸納法,而歸納的結果歸于一種冥想假設,這個假設僅僅通過簡單驗證就建立一個抽象模型,于是很快就失效了。這是早期物理學。
第二次,墨子。
墨子開始了更為細致的觀察,并開始建立實體模型來驗證其歸納的結果,但其模型的建立仍然是一種冥想的結果,只是比文王進步在建立了一個看上去更符合現(xiàn)實世界的模型,這個模型已初步擺脫抽象。但依然很快失敗,因為這個模型的建立是忽略了觀察中看似微小的現(xiàn)象飛星的出現(xiàn)。至此,汪淼以中國為背景在游戲中的進程走到了盡頭,似乎作者暗示中國物理學發(fā)展的停滯。
第三次,伽利略與格里高利教皇。
汪淼以哥白尼的名字再次進入游戲,帶著三體理論來到教皇面前,伽利略介紹了他的方法,這時歸納法已經(jīng)進化到觀察歸納驗證再歸納的階段。但仍然沒有跳出歸納的范疇,而教皇聽完汪淼的三體論后就要燒死他的舉動是在暗示中世紀宗教對科學的打壓。
第四次,牛頓與馮諾依曼。
這是由于汪淼帶來三體論,或者說是三體問題后,游戲開始進入第二級,牛頓與馮諾依曼登場了。牛頓為三體討論帶來了演繹論證的基礎,前置真理三大定律與數(shù)學計算方法微積分,而馮諾依曼要解決計算速度問題,他帶來了計算機。這時論證方法已進入演繹時代。于是解方程是主要問題了。當然這次解方程沒有成功是因為前置真理的缺憾(沒有考慮引力攝動,因為牛頓不知道廣義相對論)。前置真理不為真,演繹結果肯定錯誤。
第五次,愛因斯坦登場了。
他帶來相對論,并對牛頓的三大定律進行修正,這下前置真理為真,計算工具也足夠強大了,但是絕望出現(xiàn)了,三體問題依然無解。愛因斯坦絕望的說出,上帝是個無恥的賭徒,他徹底拋棄了我們。于是人們豎起一個墓碑,就是一個巨大的鐘擺,來倒計時世界的毀滅,樣式與伏羲豎起的鐘擺是一樣的,這似乎預示著人類從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之日起就為自己敲響了喪鐘。
于是游戲結束了,三體無解,世界最終要毀滅,那剩下的就是逃離三體世界。在一個我們既知理論體系里,最終證明三體無解。這個結論在我看來一點也不科幻,而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絕望的另一種表達而已。
關于宗教的討論:在談到宇宙起源時,作者首先明確支持大爆炸理論,指出哈勃紅移以及3K宇宙背景輻射就是證明。但關于大爆炸的起點“奇點”之前的解釋,作者通過紅衛(wèi)兵之口說出那是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位置,并且說如果上帝是指宇宙之外的超意識存在的話,是不知道是否存在的。這給后面地球叛軍中拯救派的宗教式崇拜外太空先進文明留下伏筆,因為他們認為外星人就是“主”。另外作者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在理論物理這個領域要想有所建樹,需要一種宗教般的執(zhí)著,這很容易把人引入深淵”。另外在廟堂外申玉菲的一句祈求“佛祖保佑我主脫離苦?!薄Uf明作者的宗教觀點:你既然相信上帝,就不要執(zhí)著的去追尋他是否真的存在,也許當你發(fā)現(xiàn)他真的在了,你又要去尋找一個更高的不存在來寄托自己。一個無法證明是否存在的上帝才是真正的上帝。也許作者相信最終佛教才是終極問題的解決辦法,當然是指佛教中蘊含的哲學理念。
關于人性的探討:葉文潔所帶領的地球叛軍似乎有一點反社會心理,葉文潔產(chǎn)生的反社會心理萌芽。父親的死,母親、妹妹的背叛讓她心如死灰,那時她是厭世。而大興安嶺農(nóng)場的那次初戀愛人的背叛讓她有了逃世的想法,于是她以一種出家的姿態(tài)進入了紅岸基地。在基地中她收到了外星文明的信息時,如同一根救命稻草,又如同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一絲偶然的沖動讓她按下了決定毀滅地球文明的按鈕。葉文潔本身是有一顆善良的心的,甚至最后的決定目標依然是希望地球變得更好,但后期的心態(tài)的轉變是受外力的影響,這種人性的轉變是啟示著人性本善的最終含義。
科學幻想小說三體讀后感2
早就聽說三體的作家劉慈欣在二零一五年獲得了雨果文學獎——他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籍作家。我為他感到非常的自豪,早就想見識一下他的大作《三體》,所以我這個暑假閱讀了想與中國的《三體》三部曲。
三體三部曲講的就是在紅岸計劃發(fā)射并接收外星人的信號后,一部有一部激動人心緊張的形勢的嚴峻變化。最后外星人與地球人展開激烈的競爭的故事。這部書描寫的精彩激烈,讓我不禁沉浸于其中,有時候甚至看到晚上一兩點都不想放下書本,總是抱著書,細心的研究。書中有令人感傷的故事,也有令人痛快的瞬間,有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也有令人拍掌稱贊的好主意。
其實書中介紹的兩個主人公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就是程心,另一個就是羅輯。羅輯所帶給我的是一種男性的陽剛之氣——他做事爽快麻利,絲毫沒有懈怠之情,他每辦一件事就要把它辦到最好,每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優(yōu),這樣的人正是值得我學習的。有一次他在制定一個計劃的時候,一些古板的老科學家總是向他提出反對,但是他卻絲毫的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因為他總是覺得,他的方法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相信一定是正確的。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正確性。而文中的程心這個人卻是非常優(yōu)柔寡斷,而且有些愚昧的善良的人。他總是把自己的善當作自己的高尚品德,殊不知他這樣的‘善良’其實是一種愚蠢,一種假善。后來也是因為他的這種善良,害死了不少科學家,讓外星文明登陸地球,地球文明從此得到了永生。
《三體》這本書用輝煌壯麗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為人們敘述了未來的一幅神奇的世界。這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驚異。只不過我更期待的是《三體》電影的上映,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卻盼不到那部我最心愛的電影。
科學幻想小說三體讀后感3
葉文潔,時期的遭遇使她對人類文明極大痛恨,凈化人類成為她的目標。所以她暴露了太陽系的位置。讀的時候我對她很痛恨但是她的見解與思考直接引出第二部黑暗森林,她的思維是深邃超前的,還有這時期的章北海,楊冬,也許她們都已經(jīng)看到了結局。
羅輯也是受葉文潔的啟發(fā),思維頓時開闊,掌握主動權并且意志堅定。這一時期的人類親身體驗過戰(zhàn)爭,體驗過科技,能把握事情的精髓和關鍵所在,一針見血,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第二部第三部可以看到她們后續(xù)那精準鋼鐵般的意志和執(zhí)行力。
第二部中新人類文明太過于脆弱,沒有基礎科學支撐,虛華的外表,看似強大真實卻太脆弱,如同嬰兒時期,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火洗禮和艱苦斗爭的歷史,天生的缺陷。
人類的關鍵人物程心,過于脆弱的心靈,一再干涉文明的進步,導致人類文明萎縮退步,毀滅到來之際全軍覆沒??傊拿鞯倪M步需要犧牲和奉獻精神,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思維是進步的階梯。
科學幻想小說三體讀后感3篇(科幻小說三體讀后感)相關文章:
★ 三體中的物理學讀后感范本3篇(《三體》中的物理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