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作文3篇 參觀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作文1
那是一個碧空如洗,風(fēng)輕云淡的下午。我和姐姐來到了無錫博物館。只見這里金碧輝煌的,那想什么博物館,簡直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宮殿啊!
我和姐姐走進去了,這再次證明了我起初的想法,雖然不是什么宮殿,但這足以讓我大吃一驚,博物呢?博物都哪去了,外表看這里歪歪扭扭的,說知道是整么大的“科技館”。一樓是“科技與無錫”這里面是人們推算出的三十年后的無錫,這里是我最感興趣的是手機的制造。是通過3D影像來告訴我們手機的制作,平時見大人們都拿著手機,功能無窮無盡,卻不知是怎樣造成的。原開手機的制作是這樣的:手機的外殼是用鐵、黃金、塑料做成的;而內(nèi)部就復(fù)雜了,手機之所以擁有那么多的功能,全都是靠那些大小不一,參差不齊的小芯片,人們通過電腦把數(shù)據(jù)存到芯片里,再通過機器安裝到手機里,最后加上簡單的包裝手機就算造成了。
此外,還有一個地方令我更加難忘,那就是四樓“太湖與無錫”。以前,我曾多次問媽媽,太湖是怎樣形成的呢,媽媽也說不知道,這次,我算真正領(lǐng)略到了大自然的奇妙!百萬年前,太湖區(qū)域是一片無邊無際的盆地,現(xiàn)在稱“太湖盆地”,那時,誰都想不到太湖竟然見證了河姆渡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與廉政文化。后來,全球突然變冷,這里結(jié)成了冰山,原來的.盆地消失了,距今8十年的時候,突然全球變暖,這里變成了一片湖,那時的太湖十分大,直到后來海水襲擊中國東部地區(qū),這里更變成成汪洋了,然后,長江河道被改變,這里的氣候也隨之熱了起來,太湖再一次干旱了起來,最后還是長江河道的該變才建造了這里,由于早期的太湖海拔高,有許多小山?jīng)]有被水覆蓋,太成就了今天的太湖。
雖然沒有逛完,但是這里實在是太好了,我和姐姐走出去,一起異口同聲的感嘆道:“這里絕不是博物館!這里太好玩了,我們以后還要來!”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作文2
今天我非常高興,因為上午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池州市博物館。
雖說博物館就在我們身邊,有時跟著爸爸媽媽還路過那兒,但一直沒有進去參觀過,對它的情況也不太了解,總以為我們小地方的博物館就是一個存放“破舊”物品的地方,肯定沒有什么好看的。
但今天,當我真的走進這個一直讓我興致不高的地方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當我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來到博物館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兩扇威武壯觀的大門。
從外面看,整個博物館坐北朝南。據(jù)館內(nèi)人員介紹,它是依據(jù)池州府儒學(xué)原有格局,按序廳、歷史文物、儒學(xué)文化、佛教文化、非遺文化、古碑亭廊六大板塊陳列展示。其中序廳主要展示池州歷史沿革;歷史文物展廳分為七星點斗、紅星紫煙、青釉流翠、范版印記四個單元,主要通過館藏文物展示池州遠古文明、青銅文明、陶瓷文明、錢幣文化;儒學(xué)展廳主要展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池州六位狀元為代表的科舉文化;佛教展廳主要介紹以九華山佛文化為代表的池州佛教文化;非遺展廳分為鄉(xiāng)韻古風(fēng)、名流尋蹤、綠城薈萃三個單元,主要介紹非遺文化、名人與池州、地表文物;古碑亭廊主要展示池州宋、明、清三塊古碑及代表性石刻文化。目前,館藏文物1200余件,充分展現(xiàn)出池州輝煌的歷史文化。
穿行在各個展廳,觀賞著琳瑯滿目、古樸珍貴的文物,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歷史時空。比如說美麗的鹿角化石宛如一件加工精美的藝術(shù)品,美不勝收;“兇惡”的熊頭骨化石露出參差不齊的長牙,至今還讓人不寒而栗。
還有我最喜歡的青銅劍,用青銅鑄造而成,歷經(jīng)千年,依然那么閃亮、鋒利,閃耀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七星墩古文化遺址”處了解到,著名的七星墩古文化遺址位于貴池區(qū)里山街道白沙村,由七個大小不一的土墩組成,深約9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為新石器、商周、春秋三個時代的堆積層,是迄今為止池州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早期人類文明遺存,池州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個代表。
除了展示這些厚重的歷史,市博物館還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更加細致、逼真地展現(xiàn)出池州傳統(tǒng)文化。這里有觸摸式解說池州傳統(tǒng)文化的電子屏、還有通過幻影成像技術(shù)呈現(xiàn)出來的池州儺戲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好玩、好看的東西,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晚上陪爸爸媽媽散步,走在干凈整潔的道路上,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格外舒暢。遠處,林立的高樓、明亮的街燈、熱鬧的商鋪、如流的人群,在這個夜晚更加吸人眼球,這些無一不在證明今天的池州是一座美麗文明的城市。我想,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又有多少人對我們光輝的歷史有所了解?不過沒關(guān)系,我告訴大家一個好辦法,到池州市博物館去看看,因為那里有你想要知道的東西。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作文3
話說“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西安”,歷史上曾有十三個朝代在西安建都,給這座古城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跡。去年暑假,我來到赫赫有名的中國四大博物館之一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
遠望陜西歷史博物館,便是一派大氣、雄偉的仿唐代建筑,好像一座盛唐時期的宮殿。館內(nèi)共有一百七十多萬件寶物。其中的基本館是按年代順序排列的,史前人類部分展出了距今115萬年的陜西藍田人、大荔人的頭骨碎片以及他們使用的石器,陜西不愧是人類文明的發(fā)祥地。而夏商周時期,多以形狀各異、種類繁多的青銅器為主,有生活用具、禮器、兵器……開啟了人類制造工具的先河。之后,是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代部分,其中的國寶廳有一尊與眾不同的綠面跪射俑,神奇之處在于他的臉是淡綠色的,也是秦兵馬俑出土的唯一的一個,雖然面部已經(jīng)斑駁,但英姿猶在。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我才知道每一尊兵馬俑原來都是被彩繪過的,封存在地下兩千多年,只是在出土的一瞬間,接觸空氣就迅速氧化、褪色,變成了如今的土灰色。此外,這里還展出了許多兵器,有長短不一的刀、劍、矛,還有各種弓、弩、箭,可見當時秦朝軍事的強大。
而后參觀的漢、唐部分,則更是整個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精華所在,這里展出了大量精妙絕倫的金銀器和唐三彩,令人嘆為觀止,體現(xiàn)出古人無窮的智慧與精湛的工藝。其中一個“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機關(guān)重重,無論怎樣轉(zhuǎn)動,里面的香料都不會灑落,而且做工十分考究,有繁復(fù)精美的鏤空花紋,據(jù)說深得楊貴妃的喜愛,更是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整個博物館的大大小小的寶物令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是當之無愧的“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作文3篇 參觀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軍事博物館六年級觀后感作文年3篇 軍事博物館小學(xué)生觀后感
★ 消防博物館防火安全知識觀后感范文5篇 博物館消防安全知識培訓(xùn)
★ 最新博物館觀后感范文4篇(有關(guān)博物館的觀后感)
★ 消防博物館防火安全知識觀后感范文5篇(博物館消防安全知識培訓(xùn))
★ 洛陽博物館觀后感最新范文3篇 參觀洛陽博物館的簡短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