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語文第一單元教案6篇 語文第一單元反思,供大家參考。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把香港稱為“東方之珠”的原因。
3、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香港的歷史與今天。
【課前準備】
搜集與香港有關(guān)的資料。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大家了解香港嗎?請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說一說。
2、今天,我們產(chǎn)“東方之珠”這一課,你會對香港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己試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注意帶拼音的字音。
2、邊讀邊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香港的?
3、小組合作,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4、指名說說課文講了香港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三、誦讀體驗,進行實踐
1、從課文重點介紹的四個方面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方面多讀讀,再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這一方面的內(nèi)容,講述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2、總趨勢:
裝扮解說員,向游人介紹你最喜歡的那方面的內(nèi)容。
大家相互評議。
拓展遷移,發(fā)展語言。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想象,把下面的話寫具體。
?、傧愀壅媸莻€“萬國市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谙愀壅媸莻€“燈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畚业募亦l(xiāng)真是個美麗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2
?。ㄒ唬⒔虒W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體會詩句的語言美,感悟比喻的妙處。
3、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ǘ?、教學重點
1、想象西湖晴雨變幻的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三)、教學難點
1、想象西湖晴雨的變幻景色,體會雨的奇特。
2、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激發(fā)學生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ㄋ模?、教學過程
一、文字線索題導入
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
3、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4、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方面獨具風格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他流傳千古的名句
1、同學們,你們能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猜出這個人是誰嗎?(蘇軾)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學習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出示課題)說說詩題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蘇軾在西湖邊上的望湖樓醉酒題詩)
3、那么蘇軾在望湖樓上題了怎樣的一首詩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讀詩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朗讀?
(齊讀)
3、讀得真不錯,同學們,讀詩不僅要讀響、讀準,更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由練讀一下這首詩。
4、誰愿意來讀一讀?讀得真好(如果讀不好,師范讀,再指名讀)
5、男女生賽讀。
三、檢查預習,提出疑問
1、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學習古詩僅僅會讀還不行,我們還得理解詩中意思,品讀詩中的`意境。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難懂得詞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生提問,相機指導回答)
2、相信解決了這些重難點詞,你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現(xiàn)在再讀這首詩,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帶著你們的理解在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四、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著讀著,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來得快、去得也快)
五、品讀詩句
1、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雨??!你從詩中得哪些字眼或詩句中感受這場雨的奇特呢?請默讀詩歌,并從信封中取出“共學單”,認真完成。
“我從‘____________’(詩句或者關(guān)鍵詞均可)感受到雨的奇特,讀著詩句,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場景(畫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預設(shè)1、生答:從“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中感受到......
a、從這句詩中,有沒有哪些字或詞最能讓你感受到這場雨的急呢?
預設(shè)2、“未遮山”、“亂入船”
a、“未遮山”,“亂入船”說明了什么?
b、你能從關(guān)鍵詞中體會到這場雨來得快、來得大,老師表揚你,你能帶著這種感受去讀一讀詩句嗎?
c、還有同學對這兩句詩有自己的理解嗎?請你補充。
你真是一個善于讀書的孩子,帶著你的感受去讀一讀好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相機指導“亂”字,將“亂”讀胖“)
2、關(guān)注比喻:
老師關(guān)注到,同學們在分享自己感受的時候運用了比喻得修辭手法,(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詩,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其實就是詩中出現(xiàn)的黑云翻墨、白雨跳蛛,詩人們在寫詩的時候都喜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可以使詩句更加形象生動。無獨有偶,蘇軾在另一首描寫西湖的詩中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全班齊讀)
不僅如此,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中同樣也用到了比喻得修辭手法”不知細葉誰裁出“------生接”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也在《望洞庭》中寫到”遙望洞庭山水色“----生接”白銀盤里一青螺“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感受比喻的妙處吧!
3、你還能從哪里感受到這場雨的奇特呢?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抓住“忽”感受雨去得快
“卷地風”:這是一場怎樣的風?
請你用朗讀讀出這一場大風,讀出這雨過天晴的美麗景色吧!
4、就是這樣一場卷地之風,它不僅吹走了------生接或指名(這場大雨),還吹來了------指名回答(望湖樓下水天一色得美麗景象)
小結(jié):你們看,剛才我們通過讀詩、抓關(guān)鍵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色,跟著詩人領(lǐng)略了一場西湖疾雨急來急去得變幻景色,讓我們捧起書,再去領(lǐng)略一下西湖這場別樣的雨吧!
六、拓展進行“飛花令”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雨情有獨鐘,寫了許許多多贊美雨的詩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場有關(guān)“雨”得飛花令吧?。ū尘耙魳讽懫穑鷮υ姡?/p>
結(jié)束語:同學們,蘇軾帶來的這一場雨,讓我們愛上了有關(guān)“雨”的詩句,甚至愛上中華傳統(tǒng)古詩詞,讓我們再次一起飽含深情地讀一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ㄎ澹?、板書設(shè)計
雨
大
急
?。ㄆ嫣兀?/p>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3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課文生字及相關(guān)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課件片段與插圖學文明理。
2、讓學生在反復誦讀與討論中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有趣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1、知道植物種子的傳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識字認讀詞語,積累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式。
2、讓學生知道豐富的知識要通過仔細觀察與認真學習才能學到。
教學方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討論法
3、朗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誘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美麗的植物世界的有多神奇。(放課件)
2、談話:多美的景色呀!春去秋來,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植物媽媽有辦法》,我們就會有所啟發(fā)。(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視頻。
2、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用序號標出課文共有幾小節(jié)。
(2)課文寫了幾種植物?
(3)你喜歡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喜歡的段多讀幾遍。
三、品讀感悟
?。ㄒ唬W習第一小節(jié)。
師:同學們,課文中第一小節(jié)提出了一個問題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你們找到了嗎?誰找到了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個問題?
1、自薦讀第一節(jié)(評讀):
?。?)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疑問的語氣。
?。?)指名讀,齊讀。
2、過渡:是呀!植物沒有手腳,靠的什么辦法來傳播種子呢?這也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課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植物?(板書)那么你喜歡哪種植物的方法?
(二)學習第2、3、4、小節(jié)。
(1)蒲公英
師:既然你喜歡這一小節(jié),那么你能不能帶著對它的喜愛把這一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呢?
出示圖片,認識蒲公英
A、理解“降落傘”。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降落傘嗎?誰能說一說他是什么樣的?看看老師準備的圖片(出示課件降落傘的圖片)誰能說一說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用到它?(也就是說降低了危險,可以讓人安全著陸??梢娖压寢尪嗝磹圩约旱耐尥扪剑。?/p>
B、理解“紛紛”“四海為家”讀后兩句。
師:那你們見過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實嗎?它是什么樣的?(生回答)(評價:你可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好孩子。)我們有些小朋友還沒有看到過蒲公英,所以我?guī)砹艘唤M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出示蒲公英果實的圖片)看它的果實還真是毛茸茸、圓乎乎、輕飄飄的,多可愛呀!他們的種子就藏在這毛毛里。當微風吹過的時候,這些種子就會怎么樣?(邊看課件教師邊引導學生(生答:飛走了)是怎么樣飛走的?(生答:一個接著一個)用詩歌中的一個詞是(紛紛)。還有見過哪些景物是紛紛落下的?(落葉、雪花)分別用“紛紛”說一句話。(評價:同學們我們平時就應(yīng)該象這兩位同學學習。不僅要學會學習知識,還要學會運用知識。)
C、練讀、指名讀,齊讀
師:同學看蒲公英離開媽媽的視頻,小蒲公英撐著媽媽為他們準備的降落傘在藍藍的天空里自由的飛呀飛呀,他們是多么的自豪啊,因為他們長大了,終于可以離開媽媽獨立生活了。就讓我們把自己當做小蒲公英,讀出他歡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風”與“紛紛”讀的要輕一些,柔一些體現(xiàn)種子輕柔,自豪、愉快的感覺
大家想一想:風兒會把它們帶到哪里?還會走到哪?(森林、小河邊、田野、菜園)他們走到哪里就會在哪里安家,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四海為家。
練習: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會乘著風紛紛出發(fā)。有的飄到了(山洼)有的飄到了(湖邊)還有的飄到了(田野)他們四海為家
(2)蒼耳。
過渡:還有誰喜歡其它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那么就請喜歡倉耳的你帶著喜愛之情把這一小節(jié)讀一讀。
1、蒼耳媽媽給孩子準備了什么?什么是鎧甲?(出示鎧甲圖片)這是古代士兵打仗所穿的鎧甲,能保護自己。
2、身穿鎧甲的蒼耳是什么樣呢?(出示圖片,老師發(fā)蒼耳實物,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它是什么樣的。)
3、能不能把剛剛的發(fā)現(xiàn)連起來說一說,說話訓練:小蒼耳是怎么樣的?(同桌交流,指名說)(殼上有刺,就像穿上一件帶刺的鎧甲)。摸一摸,感覺如何?(刺手)。玩一玩,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粘住衣服)
4、蒼耳娃娃的鎧甲除了能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什么用處呢?用原文說說(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孩子們就能去田野、山洼。)
5、大家看看插圖,小蒼耳掛在誰的.身上?小兔子跑過去,蒼耳會說什么呀?
還會有什么動物從蒼耳身邊經(jīng)過呢?欣賞課件圖片,蒼耳又會說什么呢?就這樣,蒼耳跟著這些小動物到田野、山洼,小動物把它們帶到哪,哪里就是它們的家。(小馬跑到田野,蒼耳就在田野安家)它們也以四海為家。
6、大家說,這蒼耳媽媽的做法妙不妙呀?我們比比看,誰讀得好?(分組讀、齊讀、試背)
(3)豌豆
過渡:誰喜歡豌豆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請你讀一讀。
A、理解“啪的一聲”:
你們知道豌豆長什么樣嗎?豆莢是指哪里?孩子們你們覺得豌豆媽媽的辦法怎么樣?(很有趣)太陽曬后就會--炸開。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B、欣賞炸開的豆莢圖
C、小豌豆蹦到哪兒……跳到哪兒……哪里就是它們的家,它們也以四海為家。
D、朗讀:指名讀、齊讀,加動作自由讀。(讀出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那種歡快的心情)
(三)學習第五小節(jié)
1、植物媽媽的辦法是不是只有這幾種呢?你怎么知道?
2、課文告訴我們,要怎么樣才可以得到知識呀?(仔細觀察+細心)
3、男女生賽讀。
四、拓展
1、你還知道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
2、欣賞相關(guān)知識
五、總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細心觀察是獲取知識,增長知識的源泉,平時我們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能很大的收獲。今天老師給大家留的作業(yè)是你將自己觀察到的或從書籍、網(wǎng)絡(luò)里查閱到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編成小詩歌,寫下來說給小伙伴們聽。
作業(yè):
()媽媽有個好辦法,她給孩子們準備()。只要(),孩子們()。
?。ǎ寢尭修k法,她把家安在()。只要()就能()?!?/p>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領(lǐng)會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感情以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我”對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樂曲《秋日私語》、《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guān)于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整體感知
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
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后,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
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搜集)
附: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yōu)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是現(xiàn)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是懷念?
?。?)、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課文寫母親關(guān)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四、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W生討論交流,代表發(fā)言)
五、重點語段品析
1.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擋在窗前理解、體貼
――央求般的神色母愛執(zhí)著
――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喜悅
――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2.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癥
兒子癱瘓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
3.我為什么去看菊花?(學生自由討論,共同明確)
六、師生共同總結(jié)文章主旨
明確:課文講述是身患絕癥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七、合作探究:課文為什么不以《懷念母親》為題,卻以《秋天的懷念》為題?(可留作課下作業(yè))
八、課外延伸
1.感悟人生至理: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jié)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ㄟ@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
結(jié)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拔摇闭f“要好好兒活”,體現(xiàn)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2.情感升華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悟?請大膽說出來給同學們聽聽。
?。ó斂嚯y、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yīng)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guān)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斗來改變的!)
3.推薦閱讀
九、作業(yè):
1.我想,你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一定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么,請你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我與地壇》。
板書設(shè)計:
秋天的懷念
雁陣北歸
樹葉飄零母親
菊花爛漫
偉大、無私的母愛
課題
2.《秋天的懷念》
教學
目標【學習目標】1.識記字詞。2.感受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關(guān)于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二整體感知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后,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后,感覺怎么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學生課下搜集)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yōu)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是現(xiàn)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2、聽錄音,思考問題: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為什么是懷念?
?。?)、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課文寫母親關(guān)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3、學生自由朗讀
注意感情的抒發(fā)與表達。
4、詞語小盤點(見課件)
癱瘓侍弄整宿憔悴
仿膳豌豆訣別爛漫
翻來覆去絮絮叨叨
四、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
2、學生討論: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是什么樣的?
總結(jié):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的暴怒無常。
四、作業(yè)
預習課文
板書設(shè)計:
秋天的懷念
作者簡介
詞語盤點
教學反思:
課題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干茶大自然。
2、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fā)感情。
3、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1、學習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fā)感情。
2、學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三、課時安排:三課時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全體朗讀
(一)作者介紹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長篇小說《家》《春》《秋》,本文選自《海行雜記》,1923年到上海學習,1927年乘“昂熱”號在航行期間撰寫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ǘ┳衷~
1、四字短語:半明半昧搖搖欲墜
2、多音字:和模
3、形似字:瑩螢熒墜墮
?。ㄈ├斫庹n文
本文短小精干,思路清晰
寫作線索:觀察星星
自讀習題:
1、說出三次看星的時間、地點。
2、作者三次觀星觀察到的星有什么不同?作者每一次觀星的感受受否相同?
3、作者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
學生獨立完成并了出提綱相互討論:
1、寫作順序:時間順序(從前三年前如今)
2、見書。依戀――親密--知心、舒心
4、隨著作者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
?。ㄋ模┐φZ言:
學生找出文中寫得好的句子,談?wù)劄槭裁春茫浚ê迷诤翁帲?/p>
教師明確: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
2、想象和聯(lián)想
(五)作業(yè):
1、字詞
2、造句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6/12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愛國愛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語言優(yōu)美,如“星羅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對學生的積累。
教具準備:
地圖、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看地圖,解說南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及概況。
2、出示投影:說說圖上都有些什么?
3、指導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
?。?)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體會有關(guān)詞語的意思。
(2)認真朗讀課文,能大致說說南沙群島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3、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浩瀚:廣大。
浩淼:形容水面遼闊。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內(nèi)容
1、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南沙群島是祖國的 ,也是 。
2、在課文中畫出句子,齊讀這幾句話。
四、指導寫字
1、鞏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說說是怎么記住的。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礁”和“域”兩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
五、作業(yè)
抄寫生字三遍。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你們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應(yīng)板書)
二、精讀感悟
1、過渡:傳說中的南沙群島是什么樣的?
2、指名讀第1自然段
?。?)“晶瑩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瑩的'珍珠”說明了什么?
?。?)還從哪兒看出島嶼的多?邊讀邊想象,并找出重點的詞語。
?。?)指導讀1、2兩句。
?。?)這段話還告訴我們什么?(指名說)
(5)指導朗讀第3句話。
3、默讀第1自然段,回答課后第五題。
4、學習第2自然段。
?。?)學生自學,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開“寶庫”?在“寶庫”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人一小組討論。結(jié)合理解“蘊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南沙是祖國巨大的藍色寶庫。”嗎?
生自由試讀,再比賽讀。
5、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我們謳歌了南沙群島的富饒,你們想背上小畫板去海邊散步寫生嗎?
?。?)自由讀第3自然段,把表示顏色的詞畫下來。
(2)這些句子你們都讀懂了嗎?試著用彩色筆畫下來。
?。?)指導學生邊想象邊創(chuàng)作繪畫。
?。?)引導學生說,為什么這樣畫?
?。?)指導朗讀。
?。?)看圖,試背第3自然段。
三、作業(yè)
1、摘抄課文中的妙詞佳句。
2、仿段練習。
以“菜市場真是營養(yǎng)的寶庫”為中心句寫幾句話。
板書:
難以計數(shù)
物產(chǎn)豐富 用之不竭
美麗的南沙群島 蔚為壯觀
景色迷人 心曠神怡
旅游勝地
語文第一單元教案6篇 語文第一單元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案9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電子教案第一單元
★ 小學二年級《我是什么》語文教案8篇 我是什么二年級教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