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聲聲慢》教案模板6篇

時間:2024-05-07 11:1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聲聲慢》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參閱。

《聲聲慢》教案模板6篇

《聲聲慢》教案模板1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詞人情感。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一句?

  四、具體分析

  (一)導入思考: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這是一首悼亡詩,主旨是哪一句?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反問句式,意味綿長,感慨深沉,一唱三嘆,發(fā)人共鳴。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二)探究作者選取了哪些物象來表現(xiàn)“愁”之深之重的?

  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談?wù)剛€人看法。明確:淡酒/急風――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意緒全無,愁云更濃重北雁――丈夫故去,錦書不再,雁叫聲聲心欲碎“愁”〈黃花――花開花落,無人共摘,難堪徹骨孤獨梧桐/細雨――化用,以聲襯情,頓挫凄絕㈢名句欣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逼鹗兹浔容^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薄皩ひ捯挕保亲髡叩膭幼餍袨?,作者在經(jīng)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后,內(nèi)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jié)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戚戚”,它不但沒有減輕內(nèi)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diào),使全詞籠罩在一種凄慘愁苦的氛圍中。

  五、小結(jié)課文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盡管沒有寫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聲聲慢》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聯(lián)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詞中情感的表現(xiàn)手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敘抒情)結(jié)合,感受本詞的藝術(shù)特色。

  3、比較閱讀,感受婉約派的藝術(shù)風格,提高分析鑒賞能力。

  重點難點

  1、作者沉重復雜的“愁”

  2、作者表達情感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清照語言的獨特魅力;

  3、比較鑒賞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以《如夢令》導入

  1、誦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xiāng)溪亭游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閑適的心情。)

  2、誦讀《聲聲慢》。

  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哪里直接傳達出來了?(“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3、作者兩首詞表達的情感怎么會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寫《聲聲慢》時怎會有如此濃重的愁呢?聯(lián)系其生平運用知人論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詞人。父親李格非很有學問,母親王氏知書能文,文學氣氛濃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學藝術(shù)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時和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生活優(yōu)裕,與丈夫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gòu)南逃,重新立國,史稱南宋。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夫妻二人被迫逃離山東青州故鄉(xiāng),倉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趙明誠奉詔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漂泊在杭州、紹興、臺州、溫州、金華一帶,始終無安身之所,過著動蕩無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后在顛沛流離中死于杭州。

  前期悠閑的少女和少婦生活使她前期的詞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聲聲慢》屬于哪個時期的作品?(后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理想破滅后的失望交織而成的愁苦,“怎一個愁字了得!”)

 ?。ǘ├首x,初步感受。1、生齊讀。2、聽錄音朗讀。

 ?。ㄈ┤~賞析

  1.作者怎樣傳達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明確:直接抒情:“凄凄慘慘戚戚”、“怎一個愁字了得”

  間接抒情:①借敘抒情:“尋尋覓覓”、“守著窗兒”;②借景抒情:上闋有淡酒、急風、過雁,下闋有黃花、梧桐、細雨。

  2、“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p>

  “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環(huán)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于敵人的侵略、政權(quán)的崩漬、流離的經(jīng)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jīng)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么,結(jié)果卻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huán)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huán)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nèi)。接著“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nèi)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huán)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

  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為全詞打下了哀婉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

  3、緊接著詞人寫悲苦心境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氣?!罢€寒時侯,最難將息?!北緫?yīng)說由于環(huán)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yīng)。然而這里不說環(huán)境之冷清,心之慘戚,而獨歸之于天氣之“乍暖還寒”。

  4、這愁苦如何排遣?結(jié)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結(jié)果愁更濃重。)

  明確:(1)本應(yīng)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說,卻言淡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

  風之急可見身之冷、心之凄,例“風急天高猿嘯哀”。

  酒之淡更顯愁之濃重:借酒消愁盡管愁更愁,但最起碼有醉時的片刻解脫,而酒不管怎么喝卻片刻都壓不了悲愁,是酒太淡還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先讓生思考回答一些關(guān)于酒表示愁情的詩句。

  后師明確:最初飲酒是樂事,要與神靈共享或用以招待客人;一邊飲酒一邊做游戲這在宮廷宴會誰最常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囑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赤壁賦〉“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到了漢末,天下動亂,連年戰(zhàn)爭,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就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慨。這種憂是時光流逝而未建功立業(yè)的苦痛。最終這種“憂”也不能排解“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唐朝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酒的消耗與詩的產(chǎn)量成正比?!袄畎滓欢肪瞥霭倨?,可以說李白的詩是一篇篇醉出來的?!俺榈稊嗨鳎e酒消愁愁更愁”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國之恨)

  得出結(jié)論:酒是“愁”的象征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離愁)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柳永《雨霖鈴》;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蹙S《送元二使安西》(離愁)

  明確:①“晚來風急”承前“乍暖還寒”,秋天的晚上與白天溫差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較多,且夜晚更顯凄苦,襯托愁苦的濃重。

  ②“曉來風急”,古人有晨起喝扶頭酒的習俗。下闋的“獨自怎生得黑”、“到黃昏”與之照應(yīng),白天尚且無法排遣愁苦,更何況是凄苦的漫漫長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來的夜晚,也許第二天又是如此,“曉”使愁苦煎熬的時間顯得很長,可見其濃重。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意象“雁”如何理解?

  明確:“雁”點明秋,象征離愁。例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似曾相識”如何理解?

  明確:①勾起思鄉(xiāng)之愁、亡國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xiāng)相逢,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過雁不正是以前經(jīng)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過雁嗎?(《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還是那只過雁,只不過物是人非,收信的那個人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

  (老師明確:秋天大雁由北向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所以覺得大雁舊時相識,并且在一剪梅當中寫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尚且能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xiāng)。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xiàn)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內(nèi)心已是永遠的絕望。)

  詩人哀戚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繡水江邊時常見的那只呀?北來的鴻雁啊,家國可曾無恙?溪亭可免于戰(zhàn)火?耦花還那樣嬌艷嗎?可南飛的雁群卻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問: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因為“卻是舊時相識”這正是傷心的由來。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然而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jīng)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過雁嗎?(《一剪梅》:“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過雁還是那只過雁,只不過物是人非,收信的那個人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雁足傳書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得出結(jié)論:過雁象征離愁。

  下闋:由遠及近,轉(zhuǎn)入對自己庭院內(nèi)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5、緊承上闋仰望天空,下闋作者如何排遣愁苦?(“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作者俯視地上黃花)(老師明確:黃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黃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顏,更是愁上加愁。)“滿地黃花”: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p>

  如何理解“如今有誰堪摘”?

  明確:(1)“有誰堪與共摘”:當年也曾與丈夫“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庇止雌鸬客鲋?。

  (2)“有何可摘”:菊花雖然曾經(jīng)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摘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你看,它們都抱枝枯萎了??菸蛄愕木栈ǘ嘞笞约恒俱驳娜蓊?、孤苦飄零的晚境。

  6、“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過雁,不想摘地上黃花,只好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么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凄清的苦況蘊含于平淡語言之中,發(fā)人深思。

  7、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細雨”?

 ?。?)梧桐葉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獪赝ン蕖陡┳印?/p>

 ?。?)雨絲象征愁絲。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拍痢肚迕鳌?/p>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壯志難酬之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老師明確:梧桐細雨象征著哀傷、愁絲。這里運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極為簡省的語言來勾勒事物,抒發(fā)情感。)

  窗前的梧桐樹又飄下了幾片枯葉,沉沉的夜幕里,偏巧這時又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難道上天也在憂愁哭泣嗎?“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聲,對于傷心的我來說,不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葉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顆破碎的心上。

  8、結(jié)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悲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shù)卣f“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為李后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9.再次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聲聲慢》教案模板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guān)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lǐng)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育重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掌握藝術(shù)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shè)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yīng)該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 以說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

  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

  已經(jīng)說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diào);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意蘊,和鋪墊的感情基調(diào):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huán)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diào):哀婉、凄涼、愁苦

  (3)追問: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師總結(jié):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jié)合詩作背景,說一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jié)(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

  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p>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jié)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

  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guān)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jié)合詞句,聯(lián)

  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借助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哀愁

  的?

  (三)結(jié)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jié),補充并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jié)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辈懿佟抖谈栊小?“艱難苦

  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倍鸥Α兜歉摺?/p>

  師總結(jié):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倍鸥Α睹┪轂榍镲L所破歌》 “風

  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

  馬?!瘪R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總結(jié):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狈吨傺汀稘O家傲》 “云中誰寄錦

  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jié):過雁象征離愁。

  延伸: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聲聲慢》教案模板4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體會詞人的愁情,不是閑愁,那又來自何處?(了解作者了解歷史)

  能力目標:如何營造的這種愁情,也就是說我們是如何感知到詞人的憂愁的。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感情傳達出去。(意象的運用,意境的表現(xiàn))

  情感目標:品讀作品,品味別人的情感,愁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并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學方法:賞析誦讀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凄,美打動了無數(shù)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簡介

  李清照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前期:出身于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母親知書達理、溫婉賢惠。18歲嫁與金石考據(jù)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和諧。前期以抒發(fā)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寫得曲折,含蓄,韻味深長,形象鮮明.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句清新別致;<<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則通過對相思之情的描寫,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遷,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后期的詞和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詞風也充滿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感懷舊,悼亡之情.

  《聲聲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釋疑

  1、齊讀全詩,思考,這首詞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一種深深的愁思

  2、詞人通過什么樣的手法抒發(fā)出這種感情的?

  明確: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的方式。

  3、能不能從詞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確: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雁過也,正傷心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探討研究這些句子

  (1)朗讀第一句詞,回答,凄凄慘慘戚戚這種感覺是如何產(chǎn)生的?

  ——詞人早起百無聊賴,若有所失,東張西望,想要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虛,找的也許是丈夫,也許是以前美好生活的點滴,可是四周卻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單的身影。

  補充: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如今淪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其凄慘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傷之心情,在疊詞的回環(huán)往復中傳到讀者心中。讓我們再齊讀這句來感受一下吧。(語速緩慢低沉)

  (2)“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該如何理解?

  ——表面埋怨天氣冷暖不定,令人身體不適,實際上實在說生活的變故際遇令人沉沉浮浮,憂喜不定。想想夫唱婦隨、共賞拓片的歡樂時光猶在眼前,頃刻之間卻剩自己一個承受生活的風風雨雨。

  (3)為什么大雁飛過會讓詞人感覺是舊時相識,又為什么會勾起詞人的傷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詞: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雁,也許就是當年為他們傳信的使者。甜言蜜語猶在耳邊,斯人卻已逝,千山暮雪,萬里層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飛,春暖北歸,詞人自北方逃難至南方,早已國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舊恨。

  舊時相識異鄉(xiāng)相逢,更增添詞人天涯淪落之感。

  大雁是古詩中常用來表現(xiàn)離愁別恨的意象。(板書意象雁)

  (4)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讓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一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分析意象

  剛才講到,“雁”是作者用來表情達意的一個意象,在此詞中,你還能找到類似的意象嗎?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淡酒:

  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詞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風,卻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歡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飲,兩相對照,愁情更重了。

  黃花:

  指菊花,黃花堆積指菊花繁盛,千朵萬朵壓枝低,大好景象,本該夫婦攜手共賞,丈夫摘取一朵為妻子戴上,萬般柔情,千種疼愛,此刻的.作者卻已是形容枯槁,無心賞花,也無人再會憐惜她。這種感情與劉夷希《代悲白頭翁》中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所抒發(fā)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

  梧桐:

  梧桐這個意象在古詩中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來看這句詩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它傳遞出的是一種離愁別緒,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

  再看這一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寫出了楊貴妃去世之后唐玄宗心中的悲涼以及對佳人的苦苦思念。

  再看詞中,作者也正是借梧桐表達內(nèi)心的哀怨和凄涼,更何況,外面淅淅瀝瀝的纏綿細雨不時敲打這她的耳膜,擾亂她的心扉,梧桐加上細雨的點染,使詞人的愁情濃得怎么也化不開。

  小結(jié):詞人是詞壇才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你看,她選擇的是慘淡的黃昏,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點滴的細雨,這樣一些飽含愁情的事物,將它們別具匠心地組合在一起,反復地渲染,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意境。

  四、用詩化的語言,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就讓我們閉上雙眼,隨著音樂把自己化身為李清照,走進她為我們營造的凄美畫境,身臨其境地感受一番。然后,請你用詩化的語言把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我們。

  學生發(fā)言,教師評價總結(jié)。要點:抓住詞的語言,可作適當聯(lián)想。

  確實,李清照在情景交融方面取得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卻比一愁深的效果,我們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也能深切感受到“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的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痛。

  五、分析完了這首詞,體會了詞人的情感,讓我們帶著感情再讀此詞。

  生讀

  范讀

  六、拓展練習。

  南鄉(xiāng)子[唐·李王旬]

  煙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龠@首詞所要表現(xiàn)的主旨是__________。 (2分)②詞的前三句主要是寫景,請簡述寫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鄉(xiāng)處,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詞中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請作簡要回答。(2分)

  答案:①離愁別恨(或思鄉(xiāng)之愁,或離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煙、雨、落花以及鷓鴣的叫聲來渲染出思鄉(xiāng)之情(2分,“ 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鄉(xiāng)而不得歸鄉(xiāng),更突出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2分,含義與作用各1分)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下練習題。

  板書設(shè)計:

  聲 聲 慢

  國愁 家愁 情愁

  亡國之恨 喪夫之哀 孀居之苦

  教學反思:

《聲聲慢》教案模板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能力目標:通過“誦讀感知——合作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并體會詞人之愁是一種極其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shè)美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詩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

  二、學習重點

  凄苦意境的深切感受,厚重愁情的深入體會。

  學習難點:通過與早期詞作的比較閱讀,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詞人愁情的厚重。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法學法

 ?、僦苏撌?/p>

  通過李清照兩首《如夢令》和《武陵春》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lián)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前后期詞風的不同。

 ?、谡b讀法

  ③“情境法”教學

  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④合作探究

  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jīng)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

  詩歌是情感的精靈,是美神的驕子,是人類靈魂不朽的造化。徜徉詩歌的殿堂,我偏愛易安一人,今天,就讓老師帶領(lǐng)大家一同走進易安的詞作,易安的世界。

  【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能讓學生快速走進教學氛圍,快速走進作者?!?/p>

  2、知人論世

  誦讀李清照前后期的三首作品[《如夢令》兩首、《武陵春》],讓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jié)李清照前后期詞作內(nèi)容和風格的不同,學會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品讀詩詞。

  【教師總結(jié)】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悠閑、充裕的少女和少婦生活使她此時的`詞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詞風清新明麗;后期飽經(jīng)離亂、顛沛凄苦的生活使她的詞多寫其悼亡之悲、懷舊之思,詞風哀婉凄涼。而《聲聲慢》寫于詞人南渡后,筆下流淌的已經(jīng)不是閑愁。

  【這個環(huán)節(jié)在訓練概括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p>

  3、涵詠詞韻,走進作品

 ?。?)學生自由誦讀,把握詞的基調(diào)

 ?。?)請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誦讀,誦讀者自己評析為什么會這樣處理情感進行誦讀,讓學生在自我點評中進一步明確詞的基調(diào)和情感。

  (3)全班齊讀,把握節(jié)奏,情感、,教師做最后點評。

  【設(shè)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diào)、節(jié)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p>

  4、合作探究,解讀作品:

  教師提問:找出你喜歡的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句并作賞析

  學生合作探究后展示,教師引導總結(jié)。

  課堂預設(shè):

 ?。?)緣愁選景——感悟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jié)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huán)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xiàn)實的孤苦無援?!捌嗥鄳K慘戚戚”,寫詞人內(nèi)心的凄涼、悲苦、慘戚的情緒。音韻上徘徊婉轉(zhuǎn),感情上層層遞進,使全詞頓挫凄絕,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詞悲苦愁絕的基調(diào)

 ?。?)緣愁選景——品意象析愁情

  分析“酒”、“風”兩個意象:

  明晰:酒是“三杯兩盞”,量并不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說明并非酒淡、酒少,而是愁濃?!罢瘬Q寒時候”并非天冷,而是詞人的孤單寂寞與凄清。

  分析“雁”這個意象

  明晰:“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毖泔w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里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

 ?。ㄒ唬┭泔w過去了,雁叫聲聲,凄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已不止一次,現(xiàn)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

 ?。ǘ┕糯醒阕銈鲿膫髡f。雁以往是給我?guī)н^信的,給我安慰,現(xiàn)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

 ?。ㄈ┳髡叩墓枢l(xiāng)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xiàn)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xiāng),發(fā)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懷鄉(xiāng)之意。

  分析“黃花:這一意象

  明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黃花”是指菊花,品種是黃色的。“堆積”,指花開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開放,不是言落英滿地?!般俱矒p”指人因傷心而消瘦。損,煞,是說憔悴得很。有人認為是黃花“憔悴損”,不妥,因為前面的“堆積”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頭的?!罢l”,指自己?!翱啊?,能夠,經(jīng)得起。菊花盛開,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還有什么心思和興趣去摘花呢?已經(jīng)沒有賞花的心情了。故花盛,則以樂景襯愛情;花衰,則以哀景寫哀情。

  分析:“梧桐”、“細雨”兩個意象

  明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憋L吹梧桐葉,蕭蕭瑟瑟,本已悲涼,又加細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涼。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銳善感的詞人,雨打梧桐點點滴滴,好象敲擊著她破碎的心靈,使她悲傷至極。

  教師總結(jié):“處處景語皆情語”,詞人借助一系列意象來表達她濃濃的愁情,雖不見一“愁”字,但字字讀來皆是愁。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能結(jié)合詩歌的傳統(tǒng)意象和作品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提高他們解讀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詩詞鑒賞的能力?!?/p>

  (3)以愁作結(jié)——品內(nèi)涵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愁之內(nèi)涵

  喪夫之痛

  孀居之悲

  顛沛之苦

  亡國之恨

  5、誦讀提升

  在理解作品之后,再次誦讀作品,品味作者濃濃的愁情。

  6、拓展延伸

  結(jié)合你對作品或作者身世的理解,選取本詞的相關(guān)意象或詞語,完成下面的對聯(lián)。

  淡酒怎敵晚風,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窗酌酒,雁過天寒風愈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當堂完成寫作并展示

  【設(shè)計意圖:加強學生對作品和作者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寫作和鑒賞能力】

  7、課堂總結(jié):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shù)靈魂,這些經(jīng)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shù)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世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后,讓我們齊讀《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8、課后作業(yè):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眼淚和愁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shù)的悲懷愁情的詩詞,你們知道哪些呢?課后請收集相關(guān)寫愁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

《聲聲慢》教案模板6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聲聲慢》屬于蘇教版必修四“筆落驚風雨”這一模塊?!堵暵暵肥抢钋逭胀砟甑拿鳎瑲v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體會運用疊字所達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這首詞巧妙的鋪敘手法,借助意象抒發(fā)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1、理清思路,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熟讀成誦。

  2、在誦讀、品味得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三) 情感目標;

  在詞的藝術(shù)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心靈,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難點

  1、理解這首詞的含義,并品位它的語言風格。

  2、體會李清照這首詞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風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四、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對宋詞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備了一定的詩詞鑒賞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對宋詞也有一定的興趣,愿意學習詩詞。

  2、學生對學習詩詞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師講什么他們就聽什么,并認為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豈不知詩歌鑒賞有非大的個性差異,需要學習者認真品味、欣賞。

  五、教學方法

  1、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2、反復吟誦

  3、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文本,爭取熟讀成誦;搜集材料進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nèi)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jié)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

  聽我國的著名民樂《二泉映月》,創(chuàng)設(shè)詩歌學習的氛圍。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介紹作者:

  教師:其實對李清照我們并不陌生,在初中時我們曾學過她的詞,能回憶一下嗎?

  學生:自由背誦《如夢令》和《醉花陰》。

  教師: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李清照呢?(點一名學生回答)

  教師補充: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早期生活優(yōu)越,婚姻美滿。父親為當時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和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他們夫妻流域南方,不久趙明誠病死,接著書畫、金石盡失,李清照境遇孤苦。她同南渡流亡的難民一樣,始終無安身之所,過者動蕩無定的生活,最后在顛沛流離中死于杭州。

  2、朗誦:

 ?。?)自由朗讀

  要求:找出全詞中表現(xiàn)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愁”(板書:愁)

  (2)齊讀。要求讀出愁苦感。

  (3)教師配樂朗讀。

  教師: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味兒?語調(diào)和語速怎樣?

  學生:語調(diào)很低沉,語速也很慢。

  (4)再請一名同學起來配樂朗讀。(教師評價)

  3、賞析課文:

 ?。?)、教師:請同學們劃出整首詞直接抒情的句子。

  學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帶領(lǐng)全班學生反復讀這一句話。)

 ?。?)、教師:除了這一句難道就沒有了嗎?

  學生:第一句。

  對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進行賞析

  這三句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凄涼、悲愁。

  這三句十四個字被譽為“千古創(chuàng)格”、“絕世奇文”,你贊同嗎?

 ?、?、 連用七組疊詞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diào)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徘徊低迷,婉轉(zhuǎn)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

  這三句享有如此高的贊譽,只是因為疊詞嗎?

《聲聲慢》教案模板6篇相關(guān)文章:

《聲聲慢》教案4篇

聲聲慢說課稿3篇

聲聲慢教案12篇

聲聲慢高二語文教案4篇 高中課文聲聲慢

《聲聲慢》教案模板6篇 聲聲慢 教學實錄

《聲聲慢》教案12篇(聲聲慢 教學實錄)

聲聲慢教學反思12篇 聲聲慢 教學實錄

聲聲慢教學反思12篇(聲聲慢 教案)

聲聲慢教學反思8篇(勸學教學反思)

《聲聲慢》教學反思12篇(李清照聲聲慢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