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桂林山水 教案3篇(《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供大家閱讀。
桂林山水 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基礎知識: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3.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學習在默讀中邊讀邊想像。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句。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教——扶——放”相結(jié)合等方法。
2.學法:“總——分——總”的寫作結(jié)構(gòu)方式和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方法。
五、教學輔助手段 電腦課件
學習第二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作者的感受和我們一樣不一樣呢?他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水有什么特點?課文用了什么句式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的?邊讀邊想象,在你腦海里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十二分鐘
體會對比描寫的特點。
問:第一句話寫了哪幾個地方的水?重點寫哪個地方的水?為什么要寫大海和西湖水呢?(讀第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通過與大海和西湖水的比較,強調(diào)漓江水的獨特美)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問:漓江水的獨特美體現(xiàn)在哪兒?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第二句話)總結(jié):作者抓住漓江水的特點,具體描寫靜清綠。學生回答(靜、清、綠)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通過比較讓學生學習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方法,以及學習排比句。問: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如果把這句話換個寫法,同學們比一比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用原句比較:
1.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2.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綠得很,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回答:
1.不具體,使人對漓江水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感覺不到漓江水的具體美。
2.感情不強烈,原句運用感嘆句,語氣強烈,抒發(fā)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之情,也讓我們強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3.讀起來感覺亂,不如原句的排比句讀起來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讓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漓江水的美。
這一段的最后一句,再次突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點?學生回答(靜)
六、教學步驟與教學活動設計(見下表)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間
導入新課用談話方式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話:同學們,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帶你們?nèi)ヂ糜芜^嗎?都去過什么地方?你們?nèi)ミ^桂林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介紹桂林山水的。 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學習第一自然段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概括能力。齊讀這一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誰、在哪里、做什么)作者為什么要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問題。二分鐘
體會文章內(nèi)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所起到的總領全文的作用。本段一共兩個句子,寫作者蕩舟漓江去觀賞桂林山水,既是受桂林山水的吸引,又是想驗證“甲天下”,因此,“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全文起著總領的作用。那桂林的山水到底有沒有“甲天下”這樣美?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吧。(放錄像)看完錄像請學生談桂林山水給自己的最深的感受。 學生看錄像,然后說自己的感受。(美麗、秀美)四分鐘
學習第三自然段 培養(yǎng)學生的的自學能力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比較和第二段寫法有什么相同,歸納出桂林的山的特點。
學生回答問題。十二分鐘
通過讀,引導學生學語言,體會感情。我們再來回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放幻燈片)邊看錄像邊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體會文中的感情。學生看幻燈讀句子。
學習第四自然段 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問:“這樣的山”“這樣的水”分別指什么樣的山和水?為什么是“連綿不斷的畫卷”?請在這一段中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受的一句話。 學生回答問題。四分鐘
理解重點句含義。出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齊讀。
1.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這保存話與開頭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jié)進一步深化感情,總結(jié)學法。這篇文章不僅描寫了桂林山水的奇麗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感情,同時又使我們從中學會了抓住特點,先概括后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大家可以以此為例,把自己平時觀察到的景物寫成作文。學生做課堂練習。
桂林山水 教案2
一、導入課文,學習首節(jié)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凹住笔鞘裁匆馑?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為什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2、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么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共同構(gòu)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著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只多么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喲!
三、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
1、讓我們從桂林的美景中回來,回到課文中,先來了解美麗的漓江:
?、?介紹漓江:
如詩如畫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發(fā)源于桂林市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般一路流經(jīng)桂林、陽朔,一直到桂林東南部的平樂縣,全長有170多千米。
如詩如畫的漓江之所以這么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嗎?
結(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學生齊讀描寫三個特點的句子。
?、?靜:
?、?請同學們來看插圖: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靜,水面上幾乎沒有一絲波紋,簡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靜?
演示:“桂林的水”。
(點擊略縮圖可放大)
讓同學們體會漓江不的靜。
(漓江的水多靜啊,像不像一面鏡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朗讀指導:
漓江的水多靜啊,你能把有關句子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注意“真靜啊”,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的贊嘆)
③ 在多次指名讀后齊背。
?、?清: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書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紹,同學們肯定覺得不夠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嗎?
?、?先請同學們來看一幅圖片,演示“水中倒影”。
(在課件中把鼠標放在兩幅圖片的中間,會出現(xiàn)詳細的說明文字。通過這幅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
?、?看了圖片,同學們對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觀的感受,讓我們再來看一組具體的數(shù)字吧?
演示“對比圖”: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漓江的水整整比黃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謂是水清見底,游魚可數(shù),景色如畫。
?、?朗讀指導:
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們該怎樣朗讀來表現(xiàn)呢?
?、?齊背。
?、?綠:
?、?“無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② 演示:
“半邊渡”。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中,還有其它的圖片,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展示,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個特點)
桂林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所以山上長滿了綠色植物,山是綠的,把水也映綠了,看,多綠的水,像不像無瑕的翡翠?
?、?連讀描寫三特點句子。
這是幾個句子?一個還是三個?
簡要說明本自然節(jié)首尾兩句,齊讀全段。
?、?本節(jié)小結(jié),演示:
連續(xù)欣賞。
(在課件“桂林的水”部分點擊畫面中間的動畫)
2、了解桂林的山:
?、?過渡:
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點是什么呢?
板書:(奇、秀、險)
?、?奇:
?、?齊讀“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駱駝山”、“蘋果山”、“雪獅嶺”。
欣賞這些圖片時,把鼠標放在圖片的中間部分,會有說明文字出現(xiàn),如不想讓學生看到,請不要把鼠標放在中間。
語言補充:
朝板山、九馬畫山、八仙過海、月亮山、孫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關這些山的文字說明,請到我的專輯中下載)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指導朗讀。
?、?結(jié)合七幅圖片,讓學生理解山之“秀、險”。
?、?連讀三個特點的句子。
三、理解“連綿的畫卷”,總體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師接讀:
(這樣的山……連綿的畫卷)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哪樣的山、水?(圍繞、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進這哪兒?
2、理解“連綿的畫卷”:
板書:連綿的畫卷
什么是“畫卷”,“連綿不斷”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圖。
由桂林到陽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條青綢,如一條綠帶,盤繞在兩岸萬點峰巒之間。一路上風光奇麗,奇峰夾岸,青山浮水,碧水縈回,真猶如一幅百里的畫卷。說它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一點也不過份。
3、齊讀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再次演示:
“配樂欣賞”:看看你有沒有在“畫中游”的感覺。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詩如畫,下面老師要為你們介紹一首詩《桂林山水歌》,這是詩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樣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結(jié)合學生特點運用靈活的手段,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詩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總結(jié)升華
1、本文寫了什么?表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過桂林嗎?你游過什么地方?
(讓學生暢所欲言,贊美祖國美麗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偉的連綿的畫卷啊,可這83千米,在我們偉大的祖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國美麗的山河又豈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我們美麗山河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祖國是多美麗,我們?yōu)槲覀兩钤谶@樣一個美麗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3、欣賞“帶”字:最后老師請你們來欣賞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演示:“鑒山樓石刻”。
讓學生根據(jù)課件提出的問題充分討論,找學生代表來回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結(jié)合學生回答,總結(jié)結(jié)束全課。
桂林山水 教案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通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通過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設計思路】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教師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后,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jié)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讓學生展示搜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投影片。
過渡語: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峰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zhuǎn),巖洞幽深,其巖溶奇觀為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同學們,今天我們?nèi)ヮI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計意圖: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閱讀的愿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隨景入文 初讀課文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2、教師范讀。
3、指名分段配音朗讀。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對課文作整體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三、依圖學文 理解第一段
默讀,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圖學文 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質(zhì)疑問難。
3、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始寫大海和西湖?大海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西湖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顯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出示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或畫簡筆畫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4、(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jié)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
特點之一靜,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
5、指導朗讀:
⑴ 教師引讀句子: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⑵ 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三個啊的變調(diào):
靜,清,綠三字要讀重音,在靜得、清得、綠得后要有小停頓,以
突出后面補充說明得部分。讀這三個分句,音量要漸大,讀出層層推進得感覺。
6、品味詞句,反復誦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感受。讀出漓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7、嘗試背誦,積累語言。
8、了解文章特點,學習寫法:
小組合作學習:
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9、仿照課文,寫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總結(jié)第二段學法。
設計意圖:教師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然后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漓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略漓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1、自由讀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學法。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能不能用學習第2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請同學們分小組自已學習第3段。
2、檢查自學:
?、?填空:
這段話先寫(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寫桂林的山( ) 、( )、( )的特點來展開具體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3、重點指導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用圖畫、錄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自讀課文,歸納桂林山的特點,找出并理解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
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
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結(jié)合畫面,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具體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的特點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shù)男稳荩o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6、運用:
?、?用像像寫一句話。
?、?用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連綿不斷等詞語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jié)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段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后,給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語: 漓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眾不同。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xiàn)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匯報:
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zhuǎn)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3、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后說說自己的體驗。
4、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四、指導背誦課文
1、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列出寫作提綱。
3、根據(jù)提綱練習背誦。
五、知識拓展
1、學生自由閱讀。
2、說說這首詩寫出了漓江的哪些特點,哪些句子寫得最動人。
3、再創(chuàng)造:
結(jié)合這首詩的內(nèi)容,也寫一首詩描寫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 教案3篇(《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 關于桂林山水教案3篇 桂林山水教案設計優(yōu)秀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桂林山水12篇 4年級的下冊語文課 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