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孟子》兩章教學反思3篇 孟子二章教學實錄,供大家閱讀。
《孟子》兩章教學反思1
今天講了《孟子》二章之后,我靜下心來冷靜的思索我的教學。
這節(jié)課本想向孩子們講講得到與失道,憂患與安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可是,講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失誤的地方其實很多。
首先,新課導學過程中的讀文和翻譯環(huán)節(jié),給學生10分的時間讓他們完成這個任務,本以為學生已經(jīng)預習,可以很快的完成,意料之外的是,學生預習的并不是很好,因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只有一半的`組完成,其他組參與度不夠;同時,在處理過程中,太倉促也太粗糙,雖然找學生起來翻譯,但可能仍有同學不會翻譯。還有幾個重點詞語沒有做強調(diào)。
其次,在分析課文過程中,有點“一手包辦”的感覺,沒讓學生自己探討,只是結合學案上的幾個問題進行思索,顯得不夠深入。
第三,拓展部分,沒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致使拓展沒展開,感悟部分也被放到了課下。其實這應該是學生思想感情升華的一個契機,我有點浪費了。
理念在實踐中會不斷創(chuàng)新,也會在不斷的失敗中獲得前行的動力,我一定會在教學中積極改變理念和教法,使自己成為一個跟得上時代理念的老師。
《孟子》兩章教學反思2
學完《孟子》兩章,我想檢查一下背誦。但由于學生多,要求學生在組內(nèi)互相檢查,感到檢查效果不太好;隨后找部分同學在全班展示背誦。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不高。只有零星幾個舉手的。與上其他課型,學生積極踴躍的場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而如何提高他們積累文言、背誦文言美文的興趣。便成了我當時思考的一個主題。
后來我用默寫的方式,檢查背誦的測試過后,(默寫《孟子兩章》)。我進行了批改,根據(jù)批改的情況來看,成績很不理想,班里有一多半學生的成績不合格,到第二天上課時,我拿著改好的試卷走進教室,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時,先是“呀”的一聲,隨后變習慣性的低下了頭,做好了挨批的準備。
看到這些,我想如果再批評他們的話,效果也不會很理想。那么為什么不能改變一下評價的方法呢?所以我告訴他們這次默寫作廢。聽到這個消息,有的同學悄悄松了口氣,還有一些大概是覺得又過了一關,所以也松了一口氣。
“但是我想在咱班重新測驗一次?!闭f完后,我看到一些同學又不做聲了。 “不過這次咱們改變一下考試的方法,不全班一起測驗了,我有一個提議,以這個星期為界限,在本周內(nèi)如果有誰背過《孟子兩章》的話,就可以單獨找我背,背過的我就在記分冊記滿分。背不過的我先不計分,等什么時候背過,就什么時候找我。如果到本周末還沒找我背誦的話那么下星期一開始我要找你背,到那時候背過多少就記多少分,大家說同意么?”
“同意!”同學們回答的聲音非常響亮,這大概是我接這個班以來回答得最齊的一次。
剛一下課,就有幾個學生圍了上來:“老師,那如果萬一背不過,也不記分?”
好的! “我現(xiàn)在背可以嗎?”有幾個成績不錯的同學說。
好!結果全背下來了。 “滿分!”我說完后便記到記分冊上。
其他幾個一聽,都搶著說:“老師,我也背,我也背!”
“好,好,一個一個地來?!蔽艺f。
接著又有幾個同學背過了,我也都給他們記上了滿分。背過的同學都非常高興,沒背過的也都躍躍欲試,班里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積極場面。于是又有幾個同學利用吃飯后的時間找我背。我說,學校不允許中午找老師。沒想到,沒背的同學一有機會就要求背誦
結果還沒到兩天,全班學生都背完了,完全出乎了我的預料。
我趁熱打鐵,在班里又宣布:“從今天開始,為了鼓勵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決定在上課提問時也記成績。答對一次加十分,答錯不扣分?!?同學們一聽都迫不及待的等著我評講課文,即便是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同學也抬起了頭。這節(jié)課不像以前那樣,只有幾個舉手的,而是全班大部分同學都舉了手,有幾個爭強好勝的同學還急的大叫。
通過這次試驗使我意識到: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靈活多樣,不但要研究教法,而且要背學法,不斷探索出使學生愛學、會學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對學生評價時,要充分發(fā)揮他的激勵作用,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提高。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著,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fā)他們最大潛能。這種激勵方法,也適用于文言文積累的學習上。
《孟子》兩章教學反思3
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時先要求學生自主討論翻譯全文, 并根據(jù)學習找出重點詞句,然后由學生說出要點,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課文,領悟精神實質(zhì)時,也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完成,收到較好效果。這節(jié)課學生解決了這樣一些問題:
1、掌握了一些實詞,如發(fā),舉,士,苦,勞,餓等。
2、掌握重點句子的理解,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等等。
3、理解課文內(nèi)容,課文從個人成才談到治國。告訴我們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貪圖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在教學過程中,“質(zhì)疑──探疑──合作解疑”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討問題,真正感受到求知的樂趣。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能解答的問題在頭腦中愈發(fā)明朗。同時讀也貫穿整個教學中,且形式多樣,使學生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解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對學生的發(fā)言缺少鼓勵、肯定,應給予適當?shù)脑u價,讓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于展示自我風采。在以后得教學中要盡量避免這些缺點,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自己則做一個旁觀者、傾聽者、引導者。
《孟子》兩章教學反思3篇 孟子二章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12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簡短)
★ 一年級下數(shù)學教學反思5篇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反思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