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個兒子》2篇(我是什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參閱。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個兒子》1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zhí)”,這是上學期我讓小朋友們背誦的三字經(jīng)中關于孝敬家長的經(jīng)文。本課就是教育小朋友們孝敬家長的,文中沒有明顯的語句讓小朋友們如何去孝敬自身的家長。我看了幾遍課文想:有沒有必要在課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讓同學在我的深挖細摳中去感悟要孝敬自身的家長呢?可是我轉眼一想,作為二年級的小朋友那么小,給他們將孝敬家長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導小朋友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小朋友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讓他們在讀中感受到作為小朋友最應做到的是要孝敬自身的家長。
學習課文時,我讓小朋友們找出三個兒子在母親心中是什么樣的?然后引導小朋友們讀出三個母親對自身小朋友的評價。夸自身小朋友會唱歌,會翻跟頭、力氣大的母親心里是無比的驕傲。朗讀的時候語氣是自豪的。只有一個小朋友的母親說自身小朋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她的心是平靜的,朗讀時是用平淡的語氣。當我在指導小朋友們讀三個母親的話時,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將2個夸獎自身小朋友的母親說的話讀的好極了。他們覺得會唱歌,會翻跟頭的小朋友是好樣的。
讀完3個母親對自身小朋友的評價后,我出示圖畫,三個母親各提著一桶水在路上走,讓小朋友們看圖讀文找出三個小朋友是怎樣做的。然后讓小朋友讀出這三個小朋友的表示。讀到翻跟頭的小朋友是入迷的;讀到會唱歌的小朋友是陶醉的;可是當我的小朋友們讀到那個協(xié)助母親提水的小朋友時他們臉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覺他們心中充溢一種感動。我趁機將課文中對第3個小朋友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趕緊跑過去,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著走了。讓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開始點同學讀評議,再同座互讀上臺扮演讀,小組競賽朗讀),讓他們在讀中感受到三個兒子中只有一個是愛家長的。然后我問小朋友: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什么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小朋友?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紛紛舉手說:三個兒子,有兩個不心疼自身的媽媽,看到自身的媽媽提著那么重的水卻不幫媽媽提,只知道扮演自身的節(jié)目給人看。只有一個兒子是心疼媽媽,孝敬家長的,所以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我接著問:你喜歡那個小朋友?為什么?一小朋友說:喜歡沒有什么特別地方的小朋友。雖說他沒有特長,但他知道孝敬媽媽。特長可以花錢去學,而孝心是無價之寶。愛家長,不是在家長需要協(xié)助、關心的時候去展示自身的特長,而是協(xié)助家長做事情,減輕他們的負擔。小朋友們都說要向幫媽媽提水的小朋友學習。就這樣在讀中,小朋友們不知不覺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身的家長道理。
教學完這篇課文,我在辦公室講述自身教學這課的感悟,為小朋友們終于明白了孝敬家長的道理而高興。沒有想到我們同室的老師說,假如他們選擇兒子,就要那些會唱歌、會翻跟頭、有特長的小朋友。他們的觀點就是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學習好,有專長,不協(xié)助他們做事、不孝敬也無所謂。他們說其實小朋友們長大了也享不了小朋友們什么福,只要他們過的好,不找麻煩就夠了。我當時心里一驚。不要孝敬家長、沒有什么專長的小朋友,情愿要有能力,對自身不關心的小朋友?試想,一個連自身家長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心中沒有愛的人,那他在社會上又會有什么作為了?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勝利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溢愛、充溢責任,他才會盡職盡責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假如是我,我一定要選擇協(xié)助媽媽提水的兒子。我希望我的同學也是那沒有什么特別地方卻知道幫媽媽提水的小朋友。我的教育目標是讓小朋友先學會做人再才是成材!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個兒子》2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xiàn)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朗讀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么樣夸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么樣的?”從而導入課文“這里也有三個媽媽在夸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并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自主化。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yǎng)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其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huán)節(jié)以后,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本的主題進行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合作在課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桌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后,請三個小組來表演,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么讀的,自己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值得商榷,如識字教學不夠扎實;指導朗讀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個兒子》2篇(我是什么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三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