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必須要以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對工作進行全面分析總結,這樣才能提升自己,那么如何寫好一份工作總結呢?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共3篇 語文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賞析。
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共1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學工作總結
香香老師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學期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進行大膽探索,按照期初制訂的教學計劃,大力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了學生學習“自主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習效率。主要表現(xiàn)在:
1、學生從“苦學”到“樂學”
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發(fā)問,學會釋疑、說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雙手拿書、右手執(zhí)筆、舉左手、邊讀邊批劃,批劃時不借助尺子等工具。
2、變“學會”為“會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的能力。
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應授之以漁,教給方法,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大多能通過上網(wǎng)查找資料、查找工具書、有關書本、報刊、聯(lián)系實際等手段來得以解決,化簡馭繁,化難為易,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培養(yǎng),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钡木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導演,師生角色互換。
4、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是主人;教師是導師,是指導者。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引導、誘導和輔導?!敖獭蓖耆菫榱恕皩W”,教師的“教”,要服從學生的“學”。沒有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積極的實踐,無論教師怎樣教,學生都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學機會,開發(fā)了學生的自學潛能,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自學能力強,師生、生生相互作用,課堂活躍而又有秩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活躍、分析課文、品詞析句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5、學生的自控能力得到培養(yǎng),師生共振協(xié)調課堂教學。
6、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明顯提高。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學生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因此,閱讀寫作是學生的弱項,很多學生對此都大傷腦筋。通過一期的教學,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也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活動。掌握了自學能力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博覽群書,并用自己學會的“讀—想—批—劃—品—析—評”的方法,通過細讀、精讀進行分析、閱讀,從而達到對文章的理解。廣泛地閱讀大量的文章,大量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從古人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和寫作是一對孿生姐妹,閱讀是理解,寫作是運用,運用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也要以閱讀為基礎,讀和寫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白x”是基礎。在讀的基礎上,學生自讀、自思、自悟,不僅自己解決了疑難問題,還積累了大量的詞匯,汲取了作者的各種寫作方法,因此,下筆的時候也就“如有神”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提高。在作文中還出現(xiàn)了“佳詞妙句”,寫作時也能夠多角度地選材,有的甚至頗有新意。周萍、李勝蘭、覃慧敏等同學的習作多次在《萌芽》上刊登。
一期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還存在很多不足。有的學生不愛學習,貪玩,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還有的學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老上不去,像趙亮、文鵬軍、鄭潤、楊隆等同學考試時經(jīng)常不寫作文;有的同學膽小,上課怕舉手發(fā)問等等。
2007年6月
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共2
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學工作總結
張尓莎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蔽艺J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還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方法。教師只有把教會學生學習當作教學任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才能完成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任務。
基于這點認識,我力求把學法指導貫穿于語文教學全過程。這里的全過程既指一堂課中自始至終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指備課、上課、輔導、批改的整個過程。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每上一堂語文課,每教一篇課文前,除了確定思想教育、知識教學、基本訓練方面的任務之外,還要確定幫助學生領會、掌握或運用哪些學習方法,并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引導學生領悟、運用。在設計練習題和批改作業(yè)時也注意啟發(fā)學生掌握和鞏固有關的學習方法。下面結合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的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談幾點做法。
一、教給學生讀懂不同類型文章的方法
從體裁上看,課本中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數(shù)量較多。每一類文章我都先下功夫,花時間“扶”著學生學習
一、兩篇,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自學其它篇。
如:以寫人為主的文章,一般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的描寫來表現(xiàn)其思想品質。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這些描寫來學習。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回憶學習過程,體會、總結學習方法。如教《黃繼光》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前進”“爬去”“挪動”“站起”“舉起”“張開”“撲”“堵”這些寫黃繼光戰(zhàn)斗動作的詞,再讓學生找出形容其中某些動作狀態(tài)的詞語,“匍匐前進”中的“匍匐”,“更加頑強地爬去”中的“更加頑強”,“艱難地挪動”中的“艱難”等,然后讓學生畫句、讀句,從中體會黃繼光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說說黃繼光的崇高品質是用什么方法體會到的。
再教類似的課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等課文,首先引導學生回憶《黃繼光》一課抓住人物動作及動作狀態(tài)的詞語體會人物品質的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自學,既提高了閱讀效率,又鞏固了以寫人為主的文章的學習方法。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大部分有總起句和總結句。教學中,我就幫助學生掌握抓總起句、總結句讀懂課文的方法。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首先啟發(fā)學生從題目理解這是寫景為主的文章,再聯(lián)系學過的《海濱小城》等課文,使學生意識到可以用抓總起句、總結句的學習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去自學。
對于課本中不同類型的教材(看圖學文、讀寫例話、習作例文、基礎訓練等),我也首先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然后讓他們運用這種方法去自學其它篇課文。
二、教給學生讀懂文章的具體方法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僅僅教給他們讀懂各類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夠的。只有教給他們讀懂文章的具體方法,才能達到“用不著教”的目的。 (一)教給學生哪些方法? 從識字、解詞、釋句,到給文章劃分段落,歸納段意,中心思想;從理解文章題目,理解、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到自己能圍繞課題、圍繞課文的某一詞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從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到體會其內涵,品味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二)怎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是把方法“灌”給學生,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規(guī)律?答案當然是后者。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運用得靈活。我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1示范引導,舉一反三 有的課文結構鮮明,寫法類似,我就以某一段為例,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悟”出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反三”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其它段落。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寫水和寫山兩個段落寫法上是相似的。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寫水部分的內容之后,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學生體會到,是用首先抓住寫水的特點的詞(靜、清、綠),再看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了這些特點及為什么這樣寫,然后體會一下作者用波濤洶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的水作比較的方法學習的。接著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去自學寫山的部分,收到良好效果。 2借機滲透,適時點撥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會不自覺地運用一些較好的,甚至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若教師能抓住這些時機借機滲透,適時點撥,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久而久之,自學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如:初讀了《貓》這篇課文之后,依據(jù)課文第一段的構段特點,我啟發(fā)學生選用了圍繞總起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即:圍繞著“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個總起句,看是從哪幾方面分述的,每一方面是怎樣具體地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匯報討論時,有的學生把寫貓“老實”“貪玩”“盡職”的內容各作為分述的一個方面。有的學生反駁說:“這三個意思應合為分述的一個方面。因為“古怪”在這里是難以琢磨的意思。貓老實,不能說是古怪,貓貪玩也不能說是古怪,貓盡職更不能說是古怪。只有老實、貪玩、盡職這些看起來截然不同的性格偏偏都集中在貓身上,才能說是古怪。”我借機滲透,說:“誰發(fā)現(xiàn)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這三個內容合為分述的一個方面的?”
學生在討論中,領悟了“在圍繞總起句學習的時候,不能忽略總起句中的關鍵詞”這一學習方法。在讀、議中,有的學生提出:“作者為什么把貓在稿紙上踩的臟腳印比喻成梅花?”當有的學生談到作者是以此來表達對貓的喜愛之情時,我又借機滲透在學習狀物為主的文章時要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接著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達了作者喜愛貓的思想感情。學生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掌握并實踐了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 3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我們都知道,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學習方法有一般的規(guī)律性,也有其特殊性。由于學生的氣質、智力、基礎存在差異,在學法的適應性上也有差異性,所以在總結課文時,我總要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說說自己采用了哪些學習方法,其中什么方法效果好,并把這些方法分類積累起來,以便運用時信手拈來。以理解句子的方法為例,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大部分學生就能比較熟練地運用“一抓、二聯(lián)、三問、四想、五體會”的方法。
“一抓”,指抓重點詞語、關聯(lián)詞、表達方法等;“二聯(lián)”,指聯(lián)系課題,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總起句、總結句、中心句,聯(lián)系段、篇主要內容,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三問”,指理解每個句子時都可以問寫的什么,怎么寫的以及為什么要這樣寫;“四想”,主要指展開想象;“五體會”,主要指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麻雀》一課中有這樣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边@個句子是全文的重點句,理解了這句話,有利于把握全文的中心。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復習理解句子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理解這句話。有的學生聯(lián)系表達方法,體會到作者是用“石頭落地”比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的動作之快。有的學生用聯(lián)系前文的方法,體會到因為老麻雀在樹上看到“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張開大嘴……
小麻雀處境十分危險,便不顧一切地飛了下來,所以它的動作不僅快,而且猛。有的學生用提問的方法,意識到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在于說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救自己的孩子。還有的學生體會到這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老麻雀這種奮不顧身地救自己孩子精神的贊美之情。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語文課上啟發(fā)引導他們運用,另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中鼓勵他們運用。每學期我都選擇一部分小學生優(yōu)秀習作,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最佳的學習方法自學,然后匯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收獲,再組織全班學生講評誰的學習方法最佳,誰的收獲最大。這種比賽,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寓學法指導于語文教學之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經(jīng),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2006.1
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共3
第十二冊語文教學總結
今年我?guī)У氖切W畢業(yè)班,學生每次的考試成績都不是很理想。每次考試后,作為畢業(yè)班的語文老師來說,我的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的。在教學之余,我一直在反思我自己的教學。現(xiàn)將我的教學反思寫下,作為自己的教學總結。
一、重視學生的基本功。
學生的寫字姿勢,筆畫、筆順,查字典的方法,書寫的工整,美觀,答題的規(guī)范。這些看似簡單的、基礎的東西,要及早抓。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否則,隨意的書寫,任意的做答,一旦養(yǎng)成習慣,每次的失分都是一個不小的、可怕地數(shù)字。因此我們要十分的重視學生的基本功。那怕是一個“答”字,一個“關聯(lián)詞語”都不能少,還要分清楚條理。由于在這一方面認識的不夠,抓的有點晚,學生在每次考試中都有不少的失分。所以這是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重視學生的積累。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積累。良好的積累習慣,對學好語文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就要在積累上趁早下功夫。
首先,讓學生知道要積累、積累的好處和重要性。
其次,還要讓學生明白:“知道積累”和“會積累”還有很遠的距離,要交給學生積累的方法。如:寫春天??梢宰寣W生從詞語,成語,詩句,名言,俗語,諺語上積累;還可以讓學生從春天的事物中積累,如寫花、草、樹、風、雨、山、水、人分別用什么詞來形容;還可以按春天的象征意義來積累,比如春天是希望的象征。用同樣的方法積累夏、秋、冬。那么無論以后考到四季的任何事物,學生也可以輕松應對。
再次,學生掌握了積累的方法之后,還要教給學生積累的內容,積累的內容越具體越好。
第四,積累不要一次貪多,而是多次,少量。
最后,學以致用,讓學生積累的東西可以很好的得到展示。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有計劃的留出課前3至5分鐘,讓
一、二個學生展示自己的積累。讓學生在積累中體會到學習的幸福和快樂。
三、重視學生知識學習后的鞏固、變化訓練、強化訓練。
俗話說得好:“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學生知識學過以后,往往因為知識留下的印象不深而很快忘掉。所以對于每次出現(xiàn)的新的知識點,在學習之后,就要進行鞏固,不是題目的鞏固,而是就新的知識點,專題進行鞏固。做到基本訓練,變化訓練,強化訓練。最后總結出方法,規(guī)律。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是講完了,練完了,忘完了。要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重點突出,簡言之就是精講,精煉。
四、重視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
知識點經(jīng)過反復的訓練之后,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識記,自主消化,自主總結,最終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做老師總是以為什么都講給學生了,甚至很多題目都是原題講過的,學生做過的,甚至有的都做了幾次了,可就是再次考試的時候依然會錯。原因就在于沒有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
五、重視學生的做題方法的積累和使用。
關于語文,學生一直以來都認識不夠,甚至認識上還有偏差。學生認為做數(shù)學題,每一道題都有方法,而語文沒有關系,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做答。實際上并非如此。語文題目每一道題也都是有做題的
方法和依據(jù)的?,F(xiàn)以理解詞語為例,說一說理解詞語的主要方法:
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共3篇 語文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第十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