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動物兒歌》評課稿通用3篇 動物兒歌第一課時評課,供大家品鑒。
《動物兒歌》評課稿通用1
《動物兒歌》位于本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xiàn)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兒歌的特點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里干什么”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針對一年級小學生,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林老師這堂課在這兩方面做的都比較好。
這堂課在識字教學方面體現(xiàn)了“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孩子在具體情景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jù)文本特點將其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在教學中,林老師先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再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fā)現(xiàn)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并以此為出發(fā)點習得了識字方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
朗讀方面形式多樣,以讀代講,林老師通過自由讀、師生讀、男女生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在讀中感受到兒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通過多次朗讀,孩子們自然就積累了很多有特點的詞語,像“蜻蜓展翅”“蝴蝶飛舞”“蚯蚓松土”結構的詞語,也仿說了很多。這就是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最后一定還要夸夸林老師的課堂激勵語,每每孩子們說得好,讀得好,做得好時,林老師總能第一時間予以鼓勵,當一個孩子給“迷”組詞為“電視迷”時,林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你是電視迷嗎?老師看你應該是個書迷”,學生聽了倍兒高興,這樣的激勵語課堂上時不時出現(xiàn),所以不得不為林老師的智慧點個贊。
總之,這堂課如林老師的人一樣,真實、樸素,沒有驚濤駭浪,卻讓人回味無窮。
教材與學情分析:
《動物兒歌》是本冊教材第二次集中識字的第一課。文體特點:兒歌題材。文中出現(xiàn)了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動物,雖熟悉,但對學生來說又陌生。如此便有了閱讀張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進入飽滿的閱讀狀態(tài)。兒歌韻律:全文共六行,句句字數(shù)相對,結構相同,傳遞著一種信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偶句押韻,朗朗上口,易于學生背誦。識字寫字:本課要識的12個生字,有六個與昆蟲有關:蜻蜓、螞蟻、蜘蛛,都是形聲字,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的好材料,同時“糧、食、迷、藏”依然是形聲字,可以遷移識字經(jīng)驗,進一步鞏固形聲字識字方法。書寫上,“造”、“迷”、“運”都是走之兒旁,借助以前的書寫經(jīng)驗,遷移至此,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走之的字的字形把握更加準確。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采用多種識字方法,又有所側重地讓學生在兒童的情境中去識字?;诒菊n生字特點,設計多層次的識字學習活動中,從發(fā)現(xiàn)到學會再到運用,讓學生切實掌握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同時引導多種識字方法融通運用。趣味化是低年級課堂的調味劑,本課通過活化文本插圖,設計學習活動,融合識字、理解、發(fā)現(xiàn)于一體,豐富學生體驗,發(fā)展學生思維,積累學生語言,達到趣味化和實效性的和諧共振。
《動物兒歌》評課稿通用2
《動物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左形右聲的形聲字。作為識字兒歌,在教學中應該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進行了集中識字,認識帶有蟲字旁的形近字。通過朗讀、表演,了解小動物的部分生活習性。在上完這節(jié)課,我有以下反思:
1、采用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的方式,讓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構字規(guī)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并了解了字的意思。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孩子,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識字的方法。如,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導學生掌握借助形聲字特點識字的方法。
2、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識字、讀書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練習,鼓勵學生運用課文的句式說句子,讓學生感到“我也能編兒歌”,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3、總之,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對生字的認記要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認記。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識字方式,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在游戲中識字,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同時,我采用以多種形式復現(xiàn)的方法來讓學生識記、鞏固生字,例如,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記住了幾個蟲旁的形聲字,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動物兒歌》評課稿通用3
今天,我認真聆聽了四位年輕老師的精彩課堂,非常震撼,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下面我針對趙彥軍老師執(zhí)教的《動物的兒歌》一課,我談一下我的一些感受和拙見。
一、識字教學抓得非常扎實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圖文識字、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小蚯蚓造宮殿的游戲讀、兒歌中讀、把生字從兒歌中拿出來讀等多種識字方法和認讀方式讓孩子與生字多次見面,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識記了生字。除此之外,趙老師還指導孩子利用形聲字和象形字的方法識字。非常棒!
二、兒歌的讀背指導無痕
我很欣賞趙老師指導孩子讀兒歌背誦兒歌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帶動作讀、小組賽讀、師生對讀、師生問讀、生生問讀,比如:“老師問:什么半空展翅飛?學生答:蜻蜓半空展翅飛……”“誰在半空展翅飛?”“蜻蜓半空展翅飛……”“蜻蜓半空干什么?”“蜻蜓半空展翅飛……”多種方式讀課文,整個課堂書聲朗朗。孩子從讀到背會無痕跡,水到渠成。
三、學習語言,運用語言
趙老師指導孩子背完兒歌后,順勢讓學生“看圖仿說”。先引導:老鷹高空展翅飛。后來就有了孩子精彩的“青蛙荷葉呱呱叫?!薄肮沸軜涠此瘧杏X?!钡染实乃查g。孩子從學習語言到運用語言,這個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也很微妙。孩子的發(fā)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但是,我認為,如果讓孩子再多說一些,比如同桌或小組之間說一說,然后讓孩子拿起稚嫩的筆,寫一兩句話還是可以的。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靈感來了,趙老師讓孩子放到下午暮醒時間再寫,個人認為,估計好多孩子的靈感就消失了。
總之,這節(jié)課趙老師上的非常精彩!給優(yōu)秀的趙老師點贊!給倍棒的孩子們點贊!
《動物兒歌》評課稿通用3篇 動物兒歌第一課時評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