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熱心會員“brnq37”整理的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xué)隨筆,供大家閱讀。
在幼兒園,教師給予幼兒獎星星、小物品等獎勵的情況屢見不鮮,那樣不僅使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且也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潛意識中逐漸形成了良性的鼓勵競爭,推動了他們的進取心。作為一名幼兒老師,這種行為我始終在堅持,但一次的懶散卻讓我重新思考了獎勵的價值。
那天是一個周五的下午,開展例行的周總結(jié)獎勵活動,原本打算在每個幼兒身上都花點心思,親自折一只五彩紙兔子,想要給他們帶來開心。然而,折了兩只兔子后,別的事的插進讓我沒法繼續(xù),心情也慢慢消沉,沒辦法再堅持到底。突然,一個念頭浮現(xiàn),我為何不嘗試把此次的變故變?yōu)闄C會呢?便決定將兩只兔子與其它大小和顏色各異的星星一同做為獎品,讓幼兒自己去決定如何領(lǐng)取獎勵。結(jié)果,參加的幼兒展示出超乎尋常的激情和興奮,主動性顯著提升,他們各自發(fā)表看法,我舉起任何獎品時,他們就開始探討這個獎品應(yīng)當(dāng)頒給誰,及其原因與期望,等全班批準后,我才將獎品拿給這位幼兒,別的孩子都紛紛引導(dǎo)他們,期待被獎?wù)咴谙轮苡懈玫谋憩F(xiàn)。
這次經(jīng)驗讓我嘗到了甜頭,接下來獎勵活動中,我便把獎勵決定的權(quán)力交給幼兒,慢慢地,幼兒展現(xiàn)出了更加活躍的思路,想法更加獨特,主動表示自己所見所感,語言表達能力也獲得提高,而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了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同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回憶起當(dāng)時的情景,不禁令人感慨,難道沒有嗎?在所謂獎勵表面光暈下,我未曾發(fā)覺地陷入誤區(qū),認為將獎勵的管理權(quán)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理所當(dāng)然,憑著老師的角度與標準來評判幼兒的表現(xiàn),忽視了活動本身的交互性與開放性,造成幼兒可能產(chǎn)生這樣的觀念:老師的標準就是唯一的正確。老師認為某個小孩乖巧,便可以給予星星獎勵,從而慢慢形成依賴老師、以教師為核心的觀念。這豈不是違背了我們的教育宗旨?真是恐怖!所幸如今我終于意識到這一點,走出了誤區(qū),更樂觀的是,大家班的孩子們在各個層面、不同程度上都自覺地在進步著。
幼兒園老師的教育教學(xué)隨筆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