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下面是會員“caoxia”分享的清明節(jié)來歷作文,供大家參閱。
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落,路程路人心緒如斷。借問酒家何處可循,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由唐代詩人杜牧所做,描寫了清明節(jié)的場景。清明節(jié),做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在清明這一季節(jié),大家普遍會前去祭掃、踏春和植樹。提及清明節(jié),不得不提介子推的故事。
依傳說,春秋時期,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介子推始終相伴,立下赫赫戰(zhàn)功。當重耳歸國變成君王,被稱作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時,他有心為介子推分配官銜,但介子推卻拒絕,挑選攜母歸隱在綿山。因此,晉文公派遣御林軍前去綿山搜索,卻未能找到介子推。有人建議放火燒山,期待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行亮相。因此,晉文公下令縱火,但大火擴散了整整三天三夜,火滅掉后,依然不見介子推的身影。最后,爬山的人發(fā)覺,介子推和母親依偎在一棵焦枯的大柳樹下,已經去世。晉文公痛不欲生,拜喪后為其安葬。為了牢記介子推,晉文公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并在山上建祠,開設寒食節(jié),以此勸誡全國,要求這一天不可生火,只能吃冷食。
此后,晉國百姓過著安逸的生活,深切懷念介子推那類無私和貞操。在逝世的日子里,大家自發(fā)禁煙火以示紀念。同時,人們用面粉和棗泥混和,揉成燕子的形狀,并用柳枝串起來,掛在門邊,以召喚他的靈魂,這類物件被稱作“之推燕”。此后,寒食與清明變成全國人民共同慶祝的主要節(jié)日。在寒食之時,大家都不再生火做飯,而是食用冷食。北方百姓會選擇事先準備好的如棗餅、麥糕等冷食,而南方的則多以青團和糯米糖藕為主。每年清明時,人們將柳條編制成圈戴在頭上,把柳枝插在家前屋后,悼念介子推的偉大精神。
清明節(jié)來歷作文相關文章:
★ 春節(jié)的來歷敘事作文6篇(春節(jié)的來歷作文400字作文)
★ 清明節(jié)作文優(yōu)選11篇(“清明節(jié)作文”)
★ 清明節(jié)的作文900字6篇(清明節(jié)作文900字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