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2篇 悲慘世界讀書記錄,供大家參考。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
我利用工作之余看完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來自靈魂的那種力量讓自己震顫不已。那種道義的美,把晦暗的心靈豁然照亮,真的是久違了,久違到誤以為它已經(jīng)不存在了,原來它還在,就在我們的心靈中——期待被喚醒。這種力量不是虛假的,虛假的東西是無論如何撐不遠的。他能夠激發(fā)我們的心靈去遠征,去拼搏。它只能來自高貴、真誠而又有著偉大悲憫的靈魂。
《悲慘世界》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是兩種信念的較量,打動我的更是后者。冉阿讓代表的是人性善的信念,沙威所代表的是人性惡的信念,每一種信念都擁有自身的力量。沙威本身也是一個好人,可是他相信人性是邪惡的,而且需要他這樣的人來裁制邪惡。兩人的較量,有點像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賭博,帶著強硬的個人意志,誰都不肯妥協(xié)。表面看是兩個人不肯妥協(xié),實質上是兩種信念不肯妥協(xié)。冉阿讓堅持用愛來化解人間罪惡,沙威堅持用酷刑來消滅人間罪惡。沙威一副國家機器的表情,帶著毫不掩飾的道義上的自信,義正辭嚴,仿佛代表著人間正道,然而,沙威鐵一般的意志還是向冉阿讓屈服了,他寧愿毀滅自己,也不愿毀滅冉阿讓所代表的那種道義。這不是一般的道德感化,這是人性善的勝利。善與惡是人性永恒的角力戰(zhàn),冉阿讓對于人性惡的反抗悲壯而令人動容。
這是一個多么悲慘的世界。冉阿讓付出了許多,最終卻好像什么都沒得到,可是,我能感覺到他的幸福,正如看完《悲慘世界》之后,我感覺到自己是多么富足,內心的愉悅和充實不亞于進行了一次幸福的旅行,甚至覺得自己受到了太大的體恤和熨慰,太奢侈了。
《悲慘世界》中有很多巧合,但我仍然覺得它很真,仍然愿意為之動容并全情投入,這就是人格和信念的力量,它讓人看到了善和美力量的存在,讓人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在雨果身上,我更愿意相信,個體濃縮的是屬于全人類的人性。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們奉獻的地方,無愧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這是我的閱讀和經(jīng)歷帶來的最大教誨。作為組織系統(tǒng)的基層干部,我深知責任重大,要時刻對群眾充滿敬畏之心,要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同時要以身作則,這同樣離不開日常的閱讀。讀書,是每個人進步的階梯,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思想的提高、讓人格在時光中慢慢升華。優(yōu)秀的書籍,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滋養(yǎng)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充盈而富有,從而筑牢精神的四梁八柱,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指引我們的人生前進的方向。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2
“法律和習俗造成社會懲罰,男人因貧困而沉淪,女人因饑餓而墮落,兒童因無知而凋敗,地球上還存在著愚昧和貧困”。這是雨果在《悲慘世界》中的一段序言。書中描寫的是一個黑暗的世界,但即使是在那樣一個被黑暗籠罩的年代,也依然存在善良的光輝,他們用自己的愛溫暖和感化著那些受當時社會荼毒的人。冉阿讓人生的轉折從被救贖開始。
冉阿讓為了給孩子們找東西吃,他打破窗子偷了一塊面包而入獄,為了自由,他屢次越獄,最終被判19年。19年的苦役讓冉阿讓心中滋蔓了仇恨,“當一個人心中充滿黑暗,罪惡便在那里滋長起來”。從牢獄中出來的冉阿讓受到世人的歧視,人們對他避之若浼,無處可去的他來到了米里埃主教的家里,善良的主教為他準備食物和床鋪,冉阿讓卻在晚上偷走了主教家里的銀餐具,第二天被抓獲,當警察找來時,主教居然說東西是自己送給他的。主教的仁慈和寬容深深感化了冉阿讓,讓他那在苦役中被澆滅的希望之火重新被點燃。這是主教對冉阿讓的救贖,此后,冉阿讓的人生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摸索前進,樂于助人、善良和藹,最終成為受人愛戴的馬德蘭市長。實現(xiàn)自我救贖。很難想象,在那樣的年代,生活在水生火熱的底層民眾中竟然會有這樣的圣人存在,從囚犯到市長的轉變中,主教無疑起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后來冉阿讓放過一直追捕他的沙威警官,我想也和這次事件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吧。可見,意是可以傳播的,那些善良的人在傳遞溫暖的同時,也召回了身處黑暗的人的良知。
沙威這個人物也讓我深受感觸,他是一個警長,他的價值觀就是遵從法律,但最終他發(fā)現(xiàn)自己追捕幾十年的逃犯竟然是一個善良無私的人,還救了自己,自己卻不得不抓捕這個人,最終因信仰崩塌而選擇自殺。但他在自殺前仍不忘自己的職責,將對警察所治理的建議寫在紙上讓人交給所長。這一舉動是令我震撼的,“善”是可以影響人的,接收者領略后的做法是不盡相同的,對沙威來說,冉阿讓是他的救贖,即使他最后的結局是悲慘的,但那對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用善良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世界,把愛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蒲穎)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
《悲慘世界》——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當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
正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終于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
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藥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
另一種則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悲慘世界》的.書。這本書令我感悟深刻,你想了解這本書嗎?
這本書大致介紹了這樣一個情感淳厚的故事:讓·瓦讓是一位剛從監(jiān)獄里釋放出來的苦役犯,雖然他已自由了,卻由于那張黃色通行證而遭到了別人的謾罵。萬萬沒想到的是,一位主教大人竟免費提供給他住宿與食物,并以巧妙地方法教會了他善良的人品。從此,讓·瓦讓神奇般地變成了為人親切、善解人意,還不惜生命來幫助別人的馬德蘭市長。后來,他還以父親般的慈愛完成了芳蒂娜的遺愿——將阿塞特培養(yǎng)成人。他在一次次波折中挺了過去,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情緒的低潮,用勇與嘗試、急中生智的優(yōu)點度過了改過自新的一生。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沉思很久,仍在回顧那感動人心的故事。在故事情節(jié)中,不知不覺地便深刻反映出了惡與善的兩個極點。讓·瓦讓的前半生有不可救藥的惡,而后半生卻有著令人敬佩的善,芳蒂娜有著為了還子而付出一生,在死前還惦記著孩子的精神,泰納迪埃一家人確有著名副其實的不靠工作,只靠狡猾的做法。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是:有好心就有好報。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我相信它會讓你終生受益!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5
黑暗的牢房里,一個衣衫襤褸的囚犯獨自痛苦而茫然的坐著。在他2歲時,只因為貧困和饑餓打破了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面包而被判了9年的苦役,陰暗潮濕的監(jiān)獄里,只有墻縫中露出的一縷微光照在他絕望的臉上。
這個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并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笔顾麖氐谆谖?,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他曾經(jīng)是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產(chǎn)的市長時,他卻把絕大多數(shù)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于他出門時往往口袋里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于窮人而言,他就是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有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長相像冉阿讓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后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删驮谛寄俏焕先擞凶锏臅r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了那個已經(jīng)呆了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毫無血緣關系的人!
為了實現(xiàn)一個可憐的妓女芳汀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的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后芳汀還是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汀——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諾,最終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的守衛(wèi)者冷酷的警長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從此又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靜與安詳中死去……
讀完這本書,感動之余,我突然感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溫暖??!尤其不能讓我忘懷的是: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fā)現(xiàn)了黑暗F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松了綁,放走了他。對此,我即敬佩又疑惑。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什么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惡的人呢?直至讀到最后: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并不是他所維護的,在善與惡的沖擊下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里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6
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悲慘世界》。大多數(shù)人聽到這個書名就知道書中所講的了。
最張我感動人物是芳汀,芳汀這個人物也許在那個充滿著宗教的,君主專制的時代并不足為奇,但在現(xiàn)在這個高喊著人民自由幸福萬歲,人人安居樂業(yè),不愁吃穿,不愁吃喝,不愁花錢的,所謂的“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上不可想象的,除非他喪失人性的家庭,不沾沒人會這么干。
書中芳汀是個美麗漂亮,善良,有著柔順頭發(fā)的,潔白亮麗牙齒的少女,先是她的“男友”拋棄了她,扔給了她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反復聽為了生計,先是將她的孩子暫時托付給了一家人,那家人看似“友好”,他們先是向芳汀索要了一大筆錢,等芳汀走后,他們不但特別對待那個孩子,不給她吃好的,穿好的,還讓她吃的沒狗好,住的沒狗大,穿破衣服,都是洞,沒有任何補丁,還數(shù)次寫信騙去一大筆錢,還要芳汀每月給一樣的錢,為此芳汀賤賣了頭發(fā),拔了兩顆門牙給賣了,最后出賣了自己的肉體,在悲慘中死去,并且這在現(xiàn)代社會很正常,不過是家常便飯,乃至當官的也是如此。
現(xiàn)代社會表功你不公!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7
看完《悲慘世界》一書,冉阿讓高大的形象始終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他樂于助人,淳樸善良,品格高尚,雖然由于生活所迫,曾犯過一些錯,但這并沒有影響他的人格,因為他用了一生的時間在艱辛和逆境中不斷地完善自己。
冉阿讓失業(yè)了,因為生活貧因,他偷了一塊面包,就被抓住關進監(jiān)獄,萬惡的舊社會!出獄后,一心想報復的他受教主的感化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并立志從善,他來到蒙特億,改名馬德蘭,開辦工廠,成了富翁,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當上了市長。然而,為人正直的他由于不想讓別人替他頂罪又被抓進監(jiān)獄……
多么善良的冉阿讓,他以德報怨,樂于助人,撫養(yǎng)孤女,不求回報。為了讓珂賽特獲得幸福,勇于坦言自己的真實身份,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愛心啊!雖然一再地受人們的誤解和歧視,但冉阿讓始終默默地遵守對主教的諾言,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我為冉阿讓而感動,如果我們都能像冉阿讓那樣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盡自己所能去改正,以一顆博愛的心去看世界,那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我為冉阿讓而難過,為他報不平,如果冉阿讓生活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那么他的經(jīng)歷也許就不會那么坎坷了。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8
《悲慘世界》是在一位被人們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手中誕生的。它刻畫了從拿破侖在滑鐵盧的失敗直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這一階段的歷史現(xiàn)實,繪制了一幅規(guī)模龐大的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圖畫。
它描繪了主人公冉阿讓坎坷、悲慘的一生,更突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正,它就好像是一幅五彩繽紛的畫,把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xiàn)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yè)城鎮(zhèn),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jiān)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qū)寒愴的客店,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zhàn)場,戰(zhàn)火紛飛的街壘,藏污納垢的下水道……
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寫的很真切很細致,而畫幅的形象又是如此鮮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濃重瑰麗,氣勢是那么磅礴浩大,不是堪稱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范嗎?在這一本《悲慘世界》,讓我深有感觸,也讓我領略到不同的偉大:就像冉阿讓人格的偉大;沙威對待良心與職責的偉大;米里哀主教寬容的偉大;愛潘妮對待愛情的偉大……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9
暑假中,我讀了法國大文豪雨果寫的一部震撼人心的輝煌巨著——《悲慘世界》。
這本書敘述了讓·瓦讓的悲慘人生。讓·瓦讓是一個苦役犯,他刑滿釋放后,被一位主教感化,重拾善良的本性,改名換姓,當上了市長,做了許多善事,之后,讓·瓦讓又救了一位可憐的母親,她叫芳蒂娜,她為了她的女兒珂賽特,賣掉了寶貴的頭發(fā)和門牙,可她最終還是病死了,臨終前還是沒能見女兒一面,讓·瓦讓決心把珂賽特從貪婪的泰納迪埃夫婦手中贖回??伤譃榱司鸵粋€被認為是讓·瓦讓的無辜老頭,再次被捕入獄,一次,他冒險救一個水手而跳入海中,乘機逃跑,人們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了。逃走后,他又以重金從惡毒的泰納迪埃夫婦手中,贖回了珂賽特。然而,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社會不容他,到最后,連他辛辛苦苦一手養(yǎng)大的女兒珂賽特也誤解了他,他多次舍己救人,卻只能在孤寂中死去。
讓·瓦讓的善良在當時的黑暗社會面前是蒼白無力的,他無數(shù)次的為了一些與他毫不相干的人不受到傷害鋌而走險,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樣一個高尚的人,竟然在誤解中死去,我同情他,但我更敬佩他。
而當今社會的人們,為了個人利益完全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比如,公交車上,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扶著扶手,卻無人讓座,這是為什么?也許這是他們在想:別人都沒讓,我為什么要讓?。康绻麚Q個角度想想:當你上了年紀,行動不方便了,坐公交車也沒人讓座,你是什么感受?再看看我們學生,在考場上,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偷偷地看其他同學的答案,這樣的行為,既欺騙了老師,也欺騙了同學,就算你考了一個好成績,你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嗎?
現(xiàn)在,像讓·瓦讓這樣為社會、為人們無私奉獻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但是,只要人人都像讓·瓦讓一樣,奉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0
《悲慘世界》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雨果的作品。它以法國大革命的小說背景為主,輔以經(jīng)典歷史事件和歷史建筑,以冉阿讓由惡變善和貴族之子馬呂斯的愛情故事為線索,生動地揭露了舊法國社會的極端不公,下層階級黑暗而艱難的生活。在第一部分中,主人公冉阿讓,一個因偷他哥哥的東西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的罪犯,在幾次越獄失敗后服刑19年。在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不公平待遇后,他決定向社會復仇。但在他向大主教報仇的第二天,他就被警察逮捕了。大主教沒有以牙還牙,而是幫他在現(xiàn)場轉了一圈,給了他一對銀燭臺。所以他受到了影響。幾年后,在他的努力下,他改變了身份,當上了一個沿海小城市的市長,這使這個城市繁榮而出名。這時,他認識了一個貧窮的女工,袁某幫她擺脫了困境,并救出了自己的女兒,但黑心的德納第多次采取敲詐手段,時間也被耽誤了。然而,當一切順利時,他從沙威,他的前任典獄長和現(xiàn)在的下屬那里得知,有一個窮人被誤認為是冉阿讓。經(jīng)過長期的思想斗爭,他終于決定救這個可憐的人。但也是為了這個。然而,在艱苦的勞動中,他假裝死了,成功地把珂賽特從德納第領回來。幾年后,馬呂斯愛上了珂賽特。但悲劇再次發(fā)生。德納第綁架了冉阿讓,馬呂斯站在一邊。然而,德納第是馬呂斯父親的恩人,他進退兩難。最后,他用一個巧妙的計劃救了冉阿讓,德納第被捕了。
在第二部中,馬呂斯與柯賽特相識并相愛,而后來馬呂斯又因冉阿讓被威脅要舉家遷往英國時,他再也見不到珂賽特了。此外,他沒有向公眾尋求幫助,所以他加入了路障,成為了頭目。冉阿讓聽到這個消息,就來參加。經(jīng)過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路障被打破,馬呂斯的朋友們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但是馬呂斯被冉阿讓救了出來,然后轉到了招待所。最后,她的祖父改變了主意,接受了珂賽特。他們終于結婚了。冉阿讓把積蓄給了他們。不幸的是,他很快就放棄了。
整部小說聯(lián)系緊密,構思工整,敘述清晰。本文通過描述馬呂斯對拿破侖及其父親龐眉胥的崇拜,表達了他對法國革命者的贊揚。同時,作者還描寫了無窮無盡的苦難和貧困所造就的無人性的惡棍。他們?yōu)榱松娑艞壸饑?,為了錢他們可以取悅任何人;他也拋棄了自己的孩子,視他們?yōu)樨摀?;他失去了個性,像野獸一樣咆哮。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這是法國黑暗舊社會的真實寫照。
世界注定不公平,富人注定貧窮。作者用這本書來表達不公平和黑暗的封建王朝終將滅亡。我們應該用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去面對一切。人要敢于進步:“人總是在進步,流血的是革命”,我們既然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要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建設和平世界。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1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述了法國大革命前夕各行各業(yè)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眾多的社會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層階級相互沖突的丑惡現(xiàn)象。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平的社會里,但總有一個人在和丑惡的勢力競爭冉阿讓。也許是他的愛,寬容,高尚的靈魂,讓人們內心的良知復活了。他是什么樣的人?
25歲時,因打碎一個玻璃和偷了一條面包被判19年苦役。然而,當他在監(jiān)獄里呆了很長時間后終于自由時,他卻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因為他曾經(jīng)是一名囚犯。但是他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了他一個罪犯的偉大!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些人只愛自己,愛自己愛的人,愛自己擁有的一切。冉阿讓的愛是對世界上所有貧窮的、可憐的、有同情心的、可敬的人的愛。
他曾經(jīng)是一名擁有大量財產(chǎn)的市長,但他把大部分錢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以至于他經(jīng)常帶著裝滿錢的口袋出去,回來時卻是空的。此外,他經(jīng)常給饑餓的人面包,給寒冷的人衣服;走訪窮人,到處問問題。對窮人來說,他就像一把傘,正義的化身。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2
讀完《悲慘世界》這本書,覺得這本書非常好,把它介紹給大家。主人翁冉阿因為偷一塊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他出獄后,受一位主教的感化,化名為馬德蘭。查得??四?,從此他立地成佛、處處行善,關心窮人,為貧苦人打抱不平,結交了很多貧民朋友,馬呂斯。芳汀、瑪賽特等窮苦人,在這期間,他為保護窮苦人的利益,與警察沙威發(fā)生過數(shù)次沖突,幾經(jīng)厄運,最后被迫在孤獨中死去。
讓我感興趣的是第二章奇怪的客人,主要講了冉阿被旅店趕出來后,在一位善良的老婆婆的引導下,來到了主教,主教用豐盛的晚餐和舒服的床款待了他,可是他半夜起來,把主教家的銀餐具全部偷走,當警察把它抓起來時,主教主卻謊稱銀餐具是他的一個遠方親戚偷走并且送給了他。
我敬佩住教主那顆寬宏大度的心,盡管在那種封建舊社會、舊制度的殘酷迫害下,沒有貧民百姓的好日子,可是善良、正氣的主教主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感化了遭受貧窮的冉阿。這本書也揭露了外國封建社會的黑暗。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2篇 悲慘世界讀書記錄相關文章:
★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心得體會5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 《悲慘世界》讀后感心得領悟3篇(悲慘世界的讀后感悟50)
★ 雨果《悲慘世界》讀后感_《悲慘世界》讀書心得3篇 悲慘世界閱讀收獲
★ 《悲慘世界》讀后感優(yōu)秀領悟3篇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悟
★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領悟與領會3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