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仙娘廟調查報告3篇,供大家閱讀。
仙娘廟調查報告1
關于榕江仙調查報告
概述
榕江縣,位于貴州黔東南苗侗自治州南部。地跨珠江,長江流域,介于東經108°04′至108°44′,北緯25°36′至26°28之間,東靠黎平、從江,南連荔波,西與三都、雷山接壤,北與劍河縣毗鄰,東西寬公里,南北長93公里,總面積平方公里??h城位于都柳江中游與平永河,寨蒿河相交匯處。東南距廣西桂林直線距離192公里,南距柳州200公里;西北距凱里89公里,貴陽192公里。
榕江,地處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邊緣地帶,地層屬江南古陸的一部份。地貌類型以中山和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為主,為周高中低的長狀山地,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間地勢低落,加之都柳江及其支流的強烈切割而呈現中山峽谷;地形復雜破碎,山地特色明顯深切的峽谷構成大小河流67條,總長303公里,水上網絡縱橫交錯;地質屬震旦系板溪群淺變質巖類,土壤多以砂巖、砂頁巖上發(fā)育的山地黃壤與黃紅壤為主;沿河盆地則以砂質壤土為主。其中林地與草山占90%以上,除居于古川盆地的車江萬畝大壩及河谷低洼地有10 余處零星小壩外,其余層層梯田遍布山間。
縣境屬亞熱帶中亞區(qū)。年均氣溫 18.l℃,積溫超過6500℃,降水量1211.2毫米,無霜期 310 k。由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短,為農業(yè)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光熱水氣資源。但縣境地處黔東南穩(wěn)定多雨區(qū),受雷公山暴雨中心的影響,雷雨天氣頻繁,時常引發(fā)洪澇災害,沿江人民吃了不少苦頭。境內各族人民素以農耕為業(yè),以水稻種植為主,沿河壩區(qū)有傳統(tǒng)棉、麻、甘蔗和蔬菜等。
我縣侗、苗、水、瑤是世居的主體少數民族,其中侗、苗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0%。侗族屬于古越人的后裔,在宋代以前就已有定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悠久的長河里,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文化財富,三寶侗、七十二寨侗、四十八寨侗、天甫侗、苗蘭宰蕩侗、四十八寨侗、下河侗等七個支系可謂“枝葉繁茂”,服飾、習俗等各有千秋、盡顯風采。侗族村寨大多是依山傍水、沿河而居,因四周杉鄉(xiāng)林海,其建筑獨有特色,都是干欄式木樓,冬暖夏涼,我縣最為典型的有四合院木樓、宮殿式雕房吊腳樓、封火山墻四進木屋,還有中國侗語標準音所在地——章魯。
榕江苗族是東漢開始從武陵等地最早遷入貴州乃至西南的苗族之一,在變遷過程中形成了高坡苗、黑苗、紅苗、花裙苗、長裙苗、短裙苗等十五個支系,其地域文化差別很大,歌舞、服飾等各不相同,侗族琵琶歌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車江侗族歌舞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栽麻侗族大歌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兩汪短裙苗茅人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卡寨苗族歌舞文化藝術之鄉(xiāng)、擺貝苗族百鳥衣文化術之鄉(xiāng)。
三寶千戶侗寨
三寶侗寨坐落在貴州僅有的19個上萬畝大壩之一的車江大壩上,在榕江縣城北,與縣城一江之隔。三寶人的祖先千里迢迢溯江而來,在此安家落戶,幾百年過去,至今已發(fā)展成2430多戶,多人,侗族人口占94%以上,因此,三寶自古享有“千戶侗寨”之名,被譽為“天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是清代著名侗族愛情故事主人公珠郎娘美的故鄉(xiāng),1958年,國家民委確定為中國侗族語音標準音所在地。三寶侗寨位于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古榕風景名勝區(qū)”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宜人。三寶侗寨沿江堤岸延綿數公里生長著近百株清雍年以
前的古榕樹,組成整條河岸的林蔭帶,古榕巨大的根盤結交錯,相互纏繞,牢牢護著河堤和村寨,構成天下罕見的護堤古榕群。寨子邊有古碼頭20處,古石級30 個,古水井30口,古石橋、木橋20座。四周是田園環(huán)抱的30里平川。
這里有遺存最古老而盛大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薩瑪節(jié)”。是侗族母系氏族時期留傳下來的女性崇拜遺風,每逢農歷正、二月,全寨都要舉行盛大而神秘的“祭薩”、“哆耶”活動,這里還流傳著《珠郎娘美》、《薩瑪》、《芒歲流美》、《三郎五妹》、《銀冷與索美》、《丁郎龍女》、《補卦》等眾多美麗、動人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以及傳統(tǒng)侗戲。它已成為我國侗族民間故事的王國和傳統(tǒng)侗戲之鄉(xiāng)。這里還有風姿綽約、古樸濃郁的民族文化和風情,有三寶侗族古典琵琶歌、牛腿琴說唱故事、曲藝音樂、侗戲戲曲音樂等經典音樂文化,獨具民族特色的“行歌坐夜、歌堂對歌”、“攔路對歌”、“哆耶”、“捉新娘”和“稻草人行乞”、“百家長街宴”等民間風情習俗,特別是三寶侗族腳踏紡車同時紡雙線的紡紗工藝,更是我國民間人工紡織一絕。是“古井出故事,土地產文化,山水育美女”的侗鄉(xiāng)瑤池,這里有滴翠的景色,有流金的文化,有流韻的歌謠,是人們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好地方。
空申超短裙苗寨
空申是超短裙苗族的故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方向的兩汪鄉(xiāng),距離縣城94公里。全村寨215戶、1015人。村寨以熱烈歡快的男女蘆笙舞風情為最,曲調深沉細膩歡快熱烈,舞步熱情奔放。特別以最為突出典型的女性服飾質樸而富有韻味,青色頂尖帽,超短百褶裙,配上“叮咚”的銀耳環(huán),銀項鏈、銀項圈、腳穿船形翹角草鞋,是原始部落生活的遺韻。
里最富情趣和浪漫色彩的每年一度的“三月茅人節(jié)”,是苗家成年男女不論年齡婚否的在山野懷舊,尋情覓侶的情人節(jié)。它是由于遠古族群近距村寨不能通婚,女方只能遠嫁他鄉(xiāng),而原來相親相愛的情人尋機幽會懷舊的一種獨特的浪漫形式,日長月久,成為獨特固定的一種風情習俗,從而又漸漸變成了現在的婚戀習俗。因此,爬茅人坡情人懷舊幽會,青年男女山野木葉情歌對唱相識,尋找意中人是這支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主題內容。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是這里苗族人最動心、最誘人、最浪漫的日子。
在空申超短裙苗族村寨,從生活習俗,民俗風情,民居和服飾,都明顯地反映出這支苗族濃厚的原始部落族群的文化遺風遺韻,是這支苗族人原始部落生活
演化的歷史印記和佐證。
晚寨侗寨
寨蒿鎮(zhèn)晚寨侗寨距縣城50公里,是一個自然行政村,全村共239戶,1128人,均為侗族。這里綠村蔭翳,翠竹婆娑,山川秀麗。村寨腳有一條小溪流過,有一座花橋橫跨小溪,古石井清涼爽口的泉水四季溢滿。有瀑布寬約20米,高55余米。環(huán)繞寨腳的小溪兩岸原始生態(tài)植被保護完好,連接山寨的石板古道四處縱橫。
晚寨的民族文化質樸風純,底蘊豐厚,風情以琵琶歌音樂文化聞名于世,被譽為“琵琶歌之鄉(xiāng)”。晚寨侗族婦女的服飾,刺繡十分精美,獨具魅力。其自然生態(tài)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是民族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的勝地。
擺貝苗寨
擺貝是月亮山麓最古老的苗寨之一。位于縣城南面54公里的半山腰上,全村350多戶1700人。這里的苗家人仍然過著他們自己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吃新節(jié)”、“苗年”和“鼓藏節(jié)”?!肮牟毓?jié)”是苗族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tǒng)祭祀祖先的節(jié)日,又稱為“祭祖節(jié)”、“祭鼓節(jié)”、“鼓社節(jié)”,每十三年過一次。節(jié)日里,苗家人跳“蘆笙舞”、“古瓢舞”、“木鼓舞”、“銅鼓舞”這些至今還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民間舞蹈時,都穿著節(jié)日盛裝,沿襲古老的“行歌坐夜、火塘對歌”、“木葉傳情”的戀愛習俗風情。擺貝苗族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古樸的民族風情,而且還傳承著精美的剌繡和蠟染工藝,有罕見的苗王古墓(苗族自古未建墓)以及長廊干欄式吊腳木樓,寨子座落在四面青山環(huán)繞,古樹林立的半山腰上,寨邊有“鼓藏場”、“斗牛場”、“蘆笙坪”、“苗王古墓”等人文和自然景觀。因此,這里被許多專家和學者稱為“露天的苗族民俗博物館”。
歷史大事記
(公元1729年-公元1949)
雍正七年(1929年)六月十五日,貴州巡撫張廣泗統(tǒng)兵剿憮“黔省東南鎖鑰,苗疆第一要區(qū)”——古州
1730年冬,筑土城于諸葛營。是年,兵部議復云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奏疏,古州始餐廳,隸黎平府;江古州鎮(zhèn)(時為貴州四軍事重鎮(zhèn)之一)。是年,開泰縣丞移駐古州。是年,古州廳始于車寨等地興辦義學。
1731年七月,清軍側撫上、下兩江及東、北諸路苗寨,劃定571寨為古州廳精。
1732年廣西委官商吏目劉仕龍押運生息余鹽人古州試銷。廣東委余文問撥語鹽一封領運古州再試用。
1784年古州城廂俱被水淹,水退,廬臺無恙。
嘉慶十九年(1814年)查編保甲,境內漢民計5112戶,人(不含屯軍);苗寨454寨,計戶。
道光四年(1824年)七月五日,洪災。古州廳城廂俱淹,沿岸民田沖毀甚多,木材大批流失。
十一年(1831年)貴東兵備道道臺余克襄,同知徐宏倡捐修建榕城書院。
十三年(1833年)五月,暴雨,古州廳城廂俱淹,溺死百余人。災后疾病流行。七月五日,古州有輕微地震。
是年,水從訓導移駐古州。
二十五年(1845年)鄭珍任古州訓導兼掌榕城書院咸豐五年
1855年九月,苗民首領羅光明、余正紀率起義軍圍攻古州廳城
1856年七月二十三日,起義軍攻破廳城.鎮(zhèn)總兵桂林舉家登樓自焚,城廂官晉、寺廟、民宅均被焚毀。
同治十年(1871年)用商賈紛至沓來古州廳城集市復興。
光緒三年 1877年同知余津春等始纂古州廳志,光緒十四 十八年各堡寨病死多人。1892年車江帶疾病流行
1903年春,農民廣種罌粟
宣統(tǒng)元1909年朗洞縣丞撥歸古州,朗洞城內外并治。
是年,貴州官錢局古州分局開業(yè)。
1910年八月,置古州郵政代辦所,十一月改為內地郵政分局
是年,古州商務分會成立。
是年,傅良粥創(chuàng)辦古州開明學堂。
是年,貴州省礦務局派員勘察人蒙銻礦。
1911年十一月,“大漢貴州軍政府古州分府”成立,清王朝在古中華民國。
1992年)貴州省礦務局委員激用軒等首次在興華八駐開采以礦,川的統(tǒng)治宣告 1913年2月 13日,廣西張三嫂、梁月初率兵攻下江,聲言將奪取古州。駐B游擊大隊長吳傳聲率部星夜馳援,廳城無恙。
11月,貴州都督唐繼堯調云南,從古州官錢局提走白銀9140兩。
是年,古州廳改稱榕江縣,為省內一等縣。
是年,榕江縣議會成立。
1914年3月,廢朗洞縣丞,改設一等分縣,隸榕江縣。是年,榕江縣團防分局成立。1915年8月,縣開賭禁,自此賭風日盛,治安混亂。
是年,縣公署奉令禁吸鴉片并開征地方附加屠宰、斗息、牲牙捐。
1916年榕江縣高初兩等學堂改建為高初兩級小學校,為榕江縣第一所學校
1917年駐防都勻的貴州東南路6月,縣創(chuàng)辦蠶桑講習所,培訓學員30名,后在城郊栽桑5萬余株
1918年縣筑堤委員會動工接砌城東河堤
1919年縣解除禁煙令,全縣廣種回軍
1922年有土匪行劫,居民和行商受害不淺向地方索銀6000兀。征招18至25歲男性公民入伍。城郊通流要道、村寨滇軍范石生部過境,縣公署首頒征兵令,縣電報支局成立。
1924年3月,滇黔聯軍第一團占據縣城,肆意勒索城鄉(xiāng)人民。夏,黔南廖樹培率部占據縣城,擄掠民眾并收繳團防局武器是年,楊昭卓、張百川部相繼進入縣城擄掠。是年,省官產委員鄒伯寅等赴榕江變賣軍回營房。
1925年滇軍3萬余人途經縣境,持續(xù)40余天,所經之處建國聯軍李世榮部占據縣城。未幾,桂軍沈鴻英、春季天旱無雨,秋糧大欠收。
1931年3月,中國國民黨貴州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派員入榕,組建第十四區(qū)黨務特派員辦事處7月,暴雨,河水猛漲,沿河田土房舍多被沖毀,受災5600余戶。
1934年8月,城外河街失火,受災200余戶。12月2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福建師長征抵達朗洞,25日離境。
1935年4月,毛秉權、朱鵬等率部先后進駐榕江。7月,縣動工修筑車寨飛機場,未幾停工。八開月亮山區(qū)苗民首領潘故新率眾攻打定旦,燒毀鄉(xiāng)公所。11月,全縣統(tǒng)一使用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發(fā)放的法幣,禁止銀是年,實行裁厘,開征統(tǒng)稅。
1936年縣政府奉令成立戒煙(鴉片)所抗日救國軍周共十部進駐縣城。;
記必朗潤分縣,改為縣糧區(qū)??h創(chuàng)辦簡易師范學校。子底撤銷元流通
1938年開展抗日宣傳州 冬節(jié)成立”抗日救國后接會”并開展支前抗日活動。三江河水陡漲。全縣共沖毀房舍2337幢,公路格江段動工修筑。
1939年國民黨格江縣黨部成立。7月7日,格江抗日陣亡將土暨死難同胞紀念碑竣工。各界人士上千人在此集會,紀念日戰(zhàn)爭二周年。
1940年)10月,整編保甲并調整行政區(qū),全縣共設5個區(qū),23計戶,人。11月12日,縣舉辦首次民眾體育運動會。是年,國立貴州師范于縣城開展大規(guī)??谷招麄骰顒?/p>
1944年3月,縣調派千余民工赴獨山趕蜂飛機場。4月9日,格江縣30名知識青年投筆從戎,赴抗日前線。9月1 日,格江縣立中學首期開學。秋,廣西大學、桂林師范學院、漢民中學、德智中學遷入榕江。次年8月返回原籍。12月,某日上午11時許,美機誤炸城南涼亭勒,河街平民2人被炸身亡。是年,榕江縣因廣植油桐,獲省政府獎金1.15萬元(法幣)。是年,縣農業(yè)推廣所建立。
1945年)8月13日,全縣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災,古州、車江頃成澤國,公私房屋懼遭毀損,毀壞農田畝,損失公(軍)糧大米3662.8噸,民糧784噸,溺死、失蹤90余人,經濟損失數以億計。是月,縣長蔡正中動用一批公糧、公鹽賑濟災民。
1946年)5月二日,全縣施行霍亂疫苗預防注射6月3日,縣屬黨政軍機關、學校、各界人士舉行會議,紀念林則徐虎門禁煙10 7周年。是年,德化鄉(xiāng)改隸黎平縣。
月28 縣城篾匠街失火,653戶芳被燒毀8月28日下午4時,縣城許地震,縣城家具移位現象。
1949年11月7日,代縣長劉琦召開民眾大會發(fā)表反共演說,強令推行“三光”)即人跑光,東西搬光,房屋燒光)政策。令火燒縣城。后因故,陰謀未遂。11月14日,中國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蘭州支隊解放榕江,民國縣政府消亡。
年級:09工藝本
(一)班
姓名:宋真至
學號:
仙娘廟調查報告2
仙林商業(yè)調查報告
針對仙林大學城的商業(yè)市場調查,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商業(yè)面積、租金、已有零售業(yè)等方面:
1、對原有的商場、商業(yè)街項目,其工作人員一般都不了解情況,業(yè)主又很少會在場,所以調查的難度較大,可以向有關方面的負責人了解情況,或是從仙林的市場規(guī)劃部門了解情況。
2、對于在建項目可以以零售商業(yè)主的身份去調查,一般來說基本的項目情況都可以調查到。
3、對于一些非商業(yè)街形式的商鋪,調查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因為此類項目比較分散,且面積、租金隨地方的不同而相差較大。我認為可以采用發(fā)問卷的形式調查,但是可能業(yè)主的配合程度會有很大的折扣。
已有商業(yè)項目
酒店、賓館、寫字樓方面: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跟相關的專業(yè)人員了解情況
二、人口、住宅方面:
對于原有的住宅小區(qū),居住社團中的人口、住宅數量的調查比較復雜,因為他們分布比較分散,我覺得可以找小區(qū)的管理人員或物業(yè)管理公司,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的結果會比較準確些。也可以向仙林地區(qū)有關部門了解情況。但是對于買家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買家的年齡狀況、收入情況等了解很難。
三、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
這類信息一般比較難統(tǒng)計,可以選擇幾個比較典型的小片區(qū)做一些調查,分析的結果作為仙林地區(qū)的整體實際情況。
四、交通、近年經濟發(fā)展趨勢、生活水平:
這方面的信息可參照當地官方網站。
問卷應包含的內容:姓名、電話號碼、家庭人口數量、已有住房面積、所住住宅屬多層還是高層、所在小區(qū)的住戶情況、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數量、家庭所處的收入等級與消費等級、平時喜歡的購物地方、最喜歡的品牌、對仙林地區(qū)的商業(yè)發(fā)展有什么看法等。
仙娘廟調查報告3
關于重建西娘廟的報告
一、原西娘廟概況
西娘廟位于平陸縣城東,中條山部胡疙瘩前兩公里處的制高點上,實名為“后土廟”。因當地民間年年鬧社火廟內敬有黃土娘娘的神像,故久而久之習慣了就把娘娘會(有碑文記載)稱作娘娘廟,至于傳說無從考究。
西娘廟分前后三座大院。后院是正殿供奉后土娘娘神像,占用三間,西邊一間供奉“馬王爺”,東邊一間供奉財神爺,一共五間,后院東廂房三間,西廂房三間,靠正殿下方兩邊分別為西華門和東華門。西華門外另有和尚居住一座小院,共四間小房。后院的下方為香廳四間,香廳兩邊為東西過道,緊靠過道東西各三間陪房。
中院上首為鐘鼓樓,(有郭豐義寫生記載),中院東西兩邊有看戲的看樓,各五間,均為兩層,樓上是婦女和兒童,樓下是做生意的商鋪,中院下首為戲臺,戲臺下層為大通道,戲臺上下兩層為三間,戲臺東邊通道外是一座小院,供寺內辦公的地方,戲臺西邊通道外是三間兩層樓房,一樓面朝廟外,二樓地面與通道相平。
前院為大門剛進來的一座院,上首為戲臺的背面,東邊為三間廊房,西邊為五間樓房,一樓面外是三間磚窯,前院下首為五間大門房,東西兩間為大門,中間三間面廟內,為庫房。
廟的方向為座北面南,廟內外所有臺階為沙石條鋪成。全部廟宇建筑為磚木結構。
古廟會為一年兩度,農歷三月十八日和九月十七日。正月十二到十七為三社社火活動,請神和送神擺駕。除這些活動外,月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和尚誦經念佛,老百姓的禮拜祈福求子許愿還愿,廟會香火不斷。男男女女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古廟會遠涉河南澠池、陜州,陜西潼關以及山西南部的永濟、安邑、絳州及三省的三角州各官府衙門。
二、原西娘廟所屬轄區(qū)
原西娘廟為三社共管。
東社:坡頭、陡泉、楊家溝、蘇嶺、車溝、廟窊、下澗。
中社:前川、后川、馬家河、溝西、郭原、楊樹爻。
西社:馬泉溝、姚家坡、張原、尖坪、梁宿。
三、原西娘廟的歷史貢獻
原西娘廟地處平陸縣東部山區(qū),在東山所有廟宇中西娘廟是最宏偉壯觀的一座寺廟,在歷朝歷代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佛學文化活動中心。擔負著匯通各種信息情報的重任。城鄉(xiāng)間各種物資交易,牲畜交易的市場。每年兩次古廟會活躍著當地民間的文化生活。
西娘廟在新中國成立后以光輝的形象屹立在平陸東部山區(qū)??谷諔?zhàn)爭中像馮子健、令狐興中、陳義學等以西娘廟為中心組織游擊隊抗擊日寇侵略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解放后自一九五二年成立西娘廟小學、完小、初中到學校全部撤出西娘廟為止,歷時近三十年間為保衛(wèi)祖國,為改革開放,為建設具有特色社會主義培養(yǎng)和造就了一大批合格的共產黨員、革命干部和革命領導干部。培養(yǎng)一大批教師隊伍以及國營和私企老板,企業(yè)家和礦業(yè)山業(yè)主,他們都奮斗在不同的崗位上。西娘廟的光輝精神永載史冊,無可非議。
西娘廟當之無愧應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西娘廟的遺址上永垂不朽,在歷史上重修廟宇時(像河南省澠池縣的皮樂賢、絳州的自成周),文獻記載中他們都為西娘廟重建捐獻過銀兩,同志們、朋友們、同胞們、同學們、學友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無錢無力還可以為重建西娘廟搖旗吶喊,所有原西娘廟的三社的老百姓讓我們攜起手來重建一個金碧輝煌的新廟宇留給我們的子孫,留給后人。
四、重建西娘廟機構名稱
1、平陸縣重建西娘廟籌備處(或委員會)
2、平陸縣西娘廟旅游開發(fā)區(qū)(這涉及到行政村的變更暫不可使用)
五、重建西娘廟的機構設置
原則上還是按照西娘廟的三社為基準成立重建西娘廟領導小組。
1、三社領導核心小組:
葛建平(后窯村長)、劉鄭華(陡泉村長)、劉三學(坡頭村長)、張春生(向陽村長)、陳俊鋒(尖坪村長)、鄭學軍(碾道村長)、張長治(郭原村長)、郭豐文(馬河村長)。
2、總領:
劉楊娥、張成遠、梁旭川
3、督工
平陸縣人民政府
4、質監(jiān)
5、財務監(jiān)管
6、宣傳發(fā)動部
7、對外聯絡部
8、基建部
六、宣傳發(fā)動
1、發(fā)布重建西娘廟的一號公告。
2、網絡發(fā)布重建西娘廟的信息,招募投資者、募捐者。
3、向原西娘廟的就讀學生代表發(fā)布募捐公告。
七、資金來源
1、三社老百姓集資
2、成功的企業(yè)家、私企老板、礦山業(yè)主投資
3、工程承包老板以及三社全體在外工作人員,大小工頭資源集資。
八、西娘廟遠景規(guī)劃
1、開發(fā)西娘廟旅游新區(qū)
2、收集和整理三社的抗日歷史名人,英雄事跡和物證,舉辦紅色旅游博物館。
3、恢復古廟會開展文藝活動,傳播佛教文化。
九、開發(fā)旅游一條線
1、觀賞傳說中的馬蹄廟址。
2、參觀胡疙瘩日本侵略中國修筑的炮樓的遺址。
3、瞰景山瞰望前川的三龍戲水。
4、暢飲長命河的長命水。
5、蓮花臺觀賞中條山全景或運城鹽湖美景
6、觀賞條山奇觀顛倒井
7、品嘗條山的土特產“八月炸”、“五味子”、山核桃、食馬泉溝的水化柿餅、喝有名的柿子保健酒、食用陡泉村的石井豆腐、看秋季黃蠟木的滿山紅葉,聽胡橡樹的蕭蕭風聲。
春觀條山美景心曠神怡,夏飲長命河水避暑健身,秋食野味水果觀賞滿山紅葉,冬觀條山冬雪奇觀。
十、西娘廟的土地問題
1、西娘廟遺留下來的就有寺院土地在西娘廟的周圍
2、五二年建立的學校所有土地都是西娘廟的官地
3、西娘廟學校撤走以后由廟下生產隊占有,改革開放后由廟下隊劃分給個人耕種。
十一、重建西娘廟的步驟
原則上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看資金的籌集程度)
1、先蓋后大殿,修簡易道路架設電線修筑蓄水池。
2、蓋戲臺、建大門,修圍墻
3、建鐘鼓樓
4、重建看戲看樓
5、綠化周圍風景帶,6、開發(fā)旅游線路:馬蹄廟-胡疙瘩(紅色旅游)-瞰景山-蓮花臺避暑山莊-長命河水利。
十二、抄送:
仙娘廟調查報告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