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愛和自由》讀后感),歡迎參閱。
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1
讀書只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開始。當我拿起孫瑞雪老師寫的《愛和自由》的時候,我覺得抓住和把握一個兒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這本書中有幾句話給我很大啟示?!叭说某砷L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辈浑y看出,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和心理發(fā)展都是很重要的。而我們在教育孩子或關(guān)心孩子時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孩子。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我們老師通過更多的主動關(guān)心、真誠的愛、堅持不懈的努力去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這樣才愿意和你溝通。我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對孩子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固然重要,但是對孩子心理的關(guān)注更為重要,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以后才可能理解孩子。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真的很奇妙,不要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不要以成人的行為準則去規(guī)范約束孩子。其次我們要給孩子自由。首先是行動的自由,吃喝拉撒睡、觸摸、游戲等方面的自由。有了這樣最基本的自由,幼兒才能隨之產(chǎn)生獨立的思維。在完全獲得這樣的獨立自主之后,孩子的“自由”上升到更高層次,即行為的自由,自己做決定、做選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簡單地說,行動的自由,導致思維的自由,最終導致行為的自由、自主。當然這種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蒙特梭利說過——自由是建立在一定規(guī)則上的自由。并不是什么都依著他,不約束不管教,這個度就需要我們老師、家長來把握。
最后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我們作為家長、老師要及時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有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理解,愛孩子!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p>
有人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給什么他們就會接受什么,真的是這樣,所以我就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怎樣做才是給孩子真正的愛!我想這也是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帶給我的教育真諦吧!讓我們都學會觀察、學會等待。改變一個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錯誤和失敗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東西和成功。
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2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必須要好好地教育孩子,不能讓他輸在起跑線上;不能讓他以后過不好的生活;我要讓他出人頭地。好像只要我們努力了,孩子就能過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
實際上,兒童是依據(jù)內(nèi)在的理性獨自發(fā)展的,這種理性的過程是自然的,而不是大人強硬的灌輸進去的,所以,兒童應(yīng)當自我去親身體驗,將經(jīng)驗肉體化,才能構(gòu)成屬于他自我的概念。
蒙臺梭利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孩子拿著玩具火車玩,他不讓火車在軌道上走,火車必然要在軌道上走,這是成人的規(guī)則,而孩子用這個火車在進行其他玩法的時候,爸爸就會說:“兒子,這是不對的,這個東西應(yīng)當在火車軌道上走?!卑职纸o兒子示范怎樣走。他的孩子不想這么做,但爸爸認為應(yīng)當這樣做,他就不斷地干涉孩子。
我們是不是也經(jīng)常這樣做?我們帶回家的玩具,孩子并不按常規(guī)的方法來玩,而是用你想不到的方式去玩。
我給陽陽買的玩具汽車,剛拿回家,教他放在地上跑,可是他卻拿起來用手轉(zhuǎn)動汽車的輪子,專心致志地看著它轉(zhuǎn)。無論我怎樣示范正確的玩法,他都不為所動,依舊執(zhí)拗地看輪子轉(zhuǎn),并且一玩就能玩很長時間。我遂放棄了教他的想法,任他自由去玩。
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他能夠讓汽車在地上跑的飛快,比我玩得都溜。我想這或許是他發(fā)展到了這一步,或者這只是他研究汽車的一部分。
因為他有時候還會將發(fā)動起來的汽車不是讓它向前跑,而是讓他撞到物體上,然后再將汽車拉回來,反復地撞。奶奶著急的喊他:別這樣玩,把汽車就撞壞了!他不聽,照玩。我看了孫教師的《愛和自由》后,認為他是在找尋屬于他自我的獨特的感覺,所以我不去干涉他。
經(jīng)常受到外力干涉的孩子,在感覺上的發(fā)展會有必須的缺陷。孫教師說的“濟濟”小朋友的表現(xiàn),讓我看了感到十分心疼。一個幼小的孩子,別的小朋友每當按自我的方式去玩玩具的時候,他都要去干涉,讓別的小朋友按他的方式玩,搞得別人壓抑得受不了。而他自我呢?得經(jīng)受多少次如此的壓抑才能構(gòu)成這樣的感覺或者說心態(tài)?大人那些自以為是的正確方法是多么地傷害孩子的感知本事!
幼兒期是感覺經(jīng)驗開創(chuàng)期,創(chuàng)造經(jīng)驗感覺期,感覺知識敏感期。這時,如果是從自我的經(jīng)驗得出結(jié)果,它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我的,但別人教給你的東西,那是別人的,那是別人的感覺經(jīng)驗,感覺經(jīng)驗是不能代替的!創(chuàng)意是不能教的!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用自我的感覺來感受屬于他的獨特的世界!
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蒙氏理論的書,拿到書后才一翻,就立刻被吸引住了,一邊看一邊打心眼里認同,合上書本,內(nèi)心充滿了接觸到真理的激動。
都說僅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會異常認同,此刻卻已經(jīng)想不起來到底是書里哪些案例和說法觸動了自我,只明白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幻想:如果自我從小能在“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種沖動,恨不得把書上的文字騰印到父母的腦子里,告訴他們當年那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怎樣傷害和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傊纱恕皭酆妥杂伞钡睦砟钜呀?jīng)深深扎根在心里,看著孩子們無邪的笑臉,作為教師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華,看著孩子的臉,在心里對她們說我也要“讓我的愛象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們,而又給你們光輝燦爛的自由?!?/p>
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不求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書中是這樣的定義“愛”的?!安粍优?、相信、盼望、永無止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币酝?,我也認同一個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個人,要有個人“鎮(zhèn)”得住他;認同孩子小的時候講不通道理的時候,至于道理,長大了就會懂了;認同一個凌厲的眼色使過去,孩子就噤若寒蟬的“威嚴”……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的,我們從小按著“乖孩子”的模式去聽話、不惹事、好好學習、不貪玩,就是好孩子。
我們從來沒有或者有過卻沒有答案去問自我: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眼前這些就是我想要的嗎?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成熟,我們的心智卻停滯不前,應(yīng)對紛擾的社會,我們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遠遠大于自尊自信,這就是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后果。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對自我的處境不滿意,拼命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說的去做,但不要學我”?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經(jīng)歷和教訓教導孩子卻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條屬于自我的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
我們了解自我開始,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成長的規(guī)律,認識到并尊重每一個新的獨立的個體,蹲下來,時刻關(guān)注自我和她的成長,用真正的、無限的、無條件的愛滋潤彼此的心靈,讓“內(nèi)心的小孩”和現(xiàn)實的孩子一齊歡樂、自由地成長!
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愛和自由》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寫愛和自由讀后感的優(yōu)秀作文3篇 愛和自由的讀后感
★ 教育書籍《愛和自由》讀后感合集6篇(《愛和自由》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