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讀后感3篇 讀三國演義的讀后感,以供借鑒。
讀三國演義讀后感1
我終于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了?!度龂萘x》,也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或《三國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流傳極廣,影響很大。《三國演義》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一直敘寫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吳亡為止,差不多一個世紀。讀完了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諸亮和常山趙子龍。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因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這樣,是由于他對具體情況善于進行調(diào)查、分析的結(jié)果。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zhàn)斗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diào)查對方兵力部書,根據(jù)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zhàn)方案,才“輕松”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為他對敵方將領(lǐng)的情況作了分析,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諸葛亮的正確判斷,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當我讀到這里,我不禁為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么辦呢?當看完之后我村不住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趙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長坂坡他為救后主,七進七出。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边@正是他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你知道嗎?在漢水時,黃忠、張著被魏軍圍住,趙云前往救援。他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云救出黃忠和張著回到營中。曹操親率大軍而來,趙云只身在外;威風(fēng)凜凜嚇得曹軍不敢向前,最后趙云與埋伏的士兵一起進攻打敗了曹操。有詩贊曰:“昔日戰(zhàn)長坂,威風(fēng)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并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每次讀到這,我全身熱血沸騰,就好像和趙云并肩作戰(zhàn)一樣,沉浸在戰(zhàn)斗的氛圍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常山趙子龍渾身。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男人看‘三國’,女不看‘西廂’”。我認為是男人就要讀《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可以讓我們學(xué)習(xí)到其中人物的優(yōu)點,如諸葛亮的智慧,趙云的勇敢,也可以引以為鑒,如馬謖驕傲自大、紙上談兵失街亭,曹操諱疾忌醫(yī)最終病死。這樣一部可以學(xué)習(xí)、借鑒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讀三國演義讀后感2
小朋友,你喜歡《三國演義》嗎?你看過《三國演義》嗎?我喜歡《三國演義》,喜歡文中威風(fēng)凜凜的英雄人物?!度龂萘x》中共描寫人物1178個,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個,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僅僅出現(xiàn)1次。
我最喜歡的是《草船巧借箭》這一章。諸葛亮和周瑜聯(lián)合破曹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陣樣樣精通,聰明過人,周瑜十分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議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諸葛亮叫來。周瑜對諸葛亮說:“馬上就要和曹操交戰(zhàn)了,水上作戰(zhàn),最需要弓箭,可我們的箭很少,請您在十天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吧!”
諸葛亮沉思一會,慢慢說道:“十天太長了!還有幾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內(nèi)我負責造出十萬支箭!”
周瑜大喜:“軍中無戲言,請立軍令狀!”
諸葛亮二話沒說,拿起筆立下了軍令狀!
第二天,周瑜派魯肅去打聽消息。諸葛亮一見魯肅,就緊緊的握住魯肅的手說:“先生救我!三天之內(nèi)我如何能造出十萬支箭?”魯肅說:“我怎樣才能救你?請快講!”
諸葛亮說:“請借給我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再準備一些稻草,我有妙用。還有,千萬不要告訴周瑜!”
第三天,天剛蒙蒙亮,諸葛亮就叫上魯肅一起去取箭,魯肅驚問:“去哪里取箭?”“曹操的大營!”諸葛亮輕松地說。魯肅嚇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動不動。
二十只船用繩子連在一起,上面插著草人,諸葛亮一聲令下船隊飛速向曹營進發(fā)。漫天大霧籠罩長江,船隊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不敢出戰(zhàn),忙命令士兵用箭將他們射退。曹營里萬箭齊發(fā),一會兒功夫,二十只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箭。
這時,太陽出來了,大霧慢慢散去,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并叫士兵高喊:“謝謝丞相借箭!……”
十萬支箭整整齊齊的擺放在岸邊,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長嘆:“氣…死…我…了??!”
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萬支箭,氣得曹操仰天長嘆,驚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干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跡被人們稱贊!“諸葛亮”這個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詞!
讀三國演義讀后感3
我以前是不愛看書的,特別是所謂的名著,每次只要一看書,就犯困??涩F(xiàn)在,我很愛看書,簡直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這是為什么呢?
記得有一天,閑著無事,就隨手從書柜上拿了一本書——《三國演義》,當時,我很好奇,不知“三國”是哪三國,一個中華民族怎么會有三個國家,“演義”大概就是故事的內(nèi)容了吧!我翻開這本書,第一章就是“桃園結(jié)義”,看著這四個字,我感到莫名的熟悉,原來在小學(xué)的時候,我的班主任程老師已經(jīng)跟我們講過這個故事了!我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看了一下目錄,故事的名字真精致,真新穎。我一口氣就看了四章的內(nèi)容,卻一點兒也不要睡覺,反而更想看了,更想知道下面的內(nèi)容。我喝了一杯水,就繼續(xù)往下看,不知不覺天已經(jīng)黑了,書,我也看了一半了,我沒有感到半點疲倦,只是打算著明天接著看,一定要把書看完。
整本書圍繞三國時期魏、蜀、吳發(fā)生的戰(zhàn)爭故事,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劉備、張飛、關(guān)羽、趙云等眾多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故事情節(jié)善于變幻,匪夷莫測,令讀者的心隨之興奮傷感,難以捉摸,作者羅貫中采用記敘、講述等寫法,把故事描寫刻畫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動,但之余又不免讓人有想象的空間,這部舉世聞名的作品,其中心寓意也非常深刻。利用這場激烈的戰(zhàn)爭,人們之間的勾心斗角,表面上是說:諸葛亮那樣的才華橫溢以及當時社會的人才濟濟,但是它一語雙關(guān),更深一層含義是說:戰(zhàn)爭給人們、給家園、給生命都帶來傷害,不能傷害那些無辜的生命,否則天理不容。其中心意象告訴人們: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智,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不能一味的橫沖直撞,要考慮后果,隨機應(yīng)變。另外,這部書最大的一個亮點,莫過于它的人物了,大概歸納如下;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直”),神機妙算、機智勇敢、富有正義、悲天憫人。
讀三國,品味三國演義中的風(fēng)情與豪邁,在我心中豁然開朗。我愛三國中人們身上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熱血男兒骨子里所擁有的堅貞不屈!
讀三國演義讀后感3篇 讀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三國演義情節(jié)讀后感模板3篇 《三國演義》片段讀后感
★ 三國演義學(xué)生讀后感4篇(學(xué)生讀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
★ 讀后感三國演義優(yōu)秀中學(xué)生5篇(初中三國演義讀后感)
★ 三國演義六年級寫讀后感作文4篇 六年級作文三國演義讀后感
★ 《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3篇(關(guān)于《三國演義》讀后感的作文)
★ 草船借箭三國演義的讀后感4篇(《三國演義》草船借箭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