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大全3篇(讀約翰克利斯朵夫讀后感作文),供大家參閱。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大全1
現(xiàn)在這個年齡,重讀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時讀它不一樣了。然而,它還是好,那么好,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
當然,我關(guān)注的內(nèi)容、細節(jié)已經(jīng)變了。然而,一個人的歷程里,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我欣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什么呢?很多,比如情節(jié),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jié),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一種能撼動你心的真情。我從克里斯朵夫的世界里,感受著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這是一種普遍的升華了的美,是平常生活里壓抑了的美。這種美在每個人的心里,在心靈深處,在許多人渴望的世界里。人是多么孤獨的動物啊,然而有時又是多么熱鬧。走在喧囂的世界里,和很多人交流,但在內(nèi)心深處,有個地方,卻很少為誰打開過。難以打開。如同永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一直延伸著,一直凝望著,一直寂寞著,一生一世。但是卻根本不需要改變。
是的,不需要改變,在那個角落里,寧靜地守候、微笑,就像日升月落,春華秋實,云卷云舒,花開花謝。大自然以其恒久的美簡簡單單、平平凡凡,人類的心路歷程也在不斷地變化中不斷地改變,升華。活著的個體,總有其神圣的一面,體現(xiàn)在永遠的追求中、奮斗里。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是掙扎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得到與失去的一生……羅曼羅蘭借助主人公為我們描寫出了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zhàn)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心靈歷程。
在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世界里,無論世事怎樣紛紜,他卻始終保持著那顆心的`渴望和追求,這使他能夠不斷超越自我,能夠達到心靈渴望的高度。理想、愛、壯志、精神,諸多不可或缺的東西,令他的心靈豐富,反映在他的音樂世界里,那就是偉大、輝煌、真誠、美。小說通過刻畫約翰·克利斯朵夫?qū)φx和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他的頑強的生活意志和斗爭精神,給閱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教育。讀之,心靈得到震撼。
我喜歡這部著作,我喜歡主人公,我喜歡富有追求的生命,喜歡心靈的豐富與充盈,喜歡真誠、善良、美,喜歡理想、純潔、偉大……凡是使人類靈魂高尚、充實的精神、情感,同樣也會在瑣碎的俗世里給我深深的感動,令我神往。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大全2
《約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傳記體小說,是羅曼?羅蘭藝術(shù)水平的最高體現(xiàn)。它規(guī)模宏大,條理清晰,內(nèi)容豐富,寓意深刻。集浪漫主義之大成,創(chuàng)立了傳記體小說的典范。的確,與一般小說相比,它更有詩的優(yōu)美,歌的雄渾。你很難想象,這百萬字的長篇,它的藝術(shù)水準竟可以保持在一個令諸多文人嘆為觀止的高度上。與此同時,羅曼?羅蘭的批評、剖析、譴責的聲音,也如洪鐘一般在書中回響著。
人們常常以為,浪漫主義藝術(shù)家把自己鎖在象牙塔里,住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里,畫幾幅《圣母加冕》,奏一曲《梁祝》,難道就能從此穿越到大清去了嗎?不可能!羅曼?羅蘭與眾多最偉大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思想家一樣,他有一顆天父般雄健的心靈與廣闊的胸襟。他們創(chuàng)造的唯美的浪漫主義作品,就像火炬,照亮了昏沉的現(xiàn)實,讓每一片腐爛的塵埃無處遁逃。
如今,或者說是從古至今,有許多偉大的浪漫主義者,他們從來不“穿越”,也從來不在下午滿街走;同樣,也有許多人以“藝術(shù)”的名義,想偷渡到天堂里去。富于幻想、崇尚自由、回歸人性,本都是極好的。但,思想與藝術(shù),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以拋棄現(xiàn)實。李白有詩: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wèi)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他已脫凡塵,遁入仙界,卻還是傷痛于洛陽一帶叛軍的橫行、生靈的涂炭。這,是一個真人,一個有血有肉的偉大心靈對于苦難勇敢的凝視與反思。
沒有辦法,我們需要直面生活,猶如那狂人的雙眼;猶如那羅曼?羅蘭。社會的黑暗——如果有,社會的血跡——如果有,我們要去看、去擦、去治。不要以為藝術(shù)與美會因塵俗而消亡。要知道,《格爾尼卡》是畢加索先給全人類最偉大的杰作,而它,描繪的是屠殺與壓迫,卻激發(fā)我們爭取生命與正義。
人之所以為人,究竟是因為理性?還是感性?我們爭論了那么多年,應(yīng)該有個結(jié)果了。
原來,理性、智慧使我們找到前進的方向;而感性、愛是我們不濫用理性,并使智慧得以永久的存在而不至于消泯的保證??死锼苟浞螂m是一位藝術(shù)家,但他繼承了文藝復(fù)興、啟蒙運動諸多先哲們的夙愿:以人為本、自由無價。因為只有這樣,人類才得以興旺壯大。而要達到它們,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就要用無悔的狂熱與深情去沖破人為或天然的枷鎖。
唯有感性,不愿直面現(xiàn)實,那不是藝術(shù),因為那是無根之水;唯有理性,被顧慮銬住手腳,那不是藝術(shù),是空想。
藝術(shù)之所以為藝術(shù),是因為它生自人類社會污濁的,卻洗凈了我們心中的愚魯和自私。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大全3
輕輕合上書頁,吸入一口夾著書香的空氣,啊,我要和一個個跳動的小精靈告別了,也得與約翰·克里斯朵夫揮手告別了。合上眼,腦海中還回蕩著書中最后一句話:“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p>
約翰·克里斯朵夫出生于德國的一個貧窮的音樂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樂師,祖父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他非凡的音樂天賦,六歲就被引薦給了公爵并獲得賞識,八歲被戲稱為“宮廷音樂師”,十一歲成為真正的宮廷音樂師。祖父在他成名后去世了,生活的不幸隨之降臨,家境早已經(jīng)敗落,父親嗜酒如命,經(jīng)常毆打他,在父親去世后,養(yǎng)家的重擔便落在他幼小的肩膀上,童年提前結(jié)束了。
青年時期,他桀驁不馴,批評所有看不慣的作品,其中甚至包括大作曲家貝多芬、舒曼的代表作,遭到了所有人的唾棄,失去了公爵的賞識,被革職了,生活不如意讓他借酒澆愁,不巧又殺了人,被迫逃亡到法國巴黎。
在巴黎,他也曾被周圍的人們所接受,也許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認為法國社會骯臟下流、粗俗不堪,并將想法宣之于口時,和德國一樣,一幕相同的經(jīng)歷上演,甚至差點被餓死。最后再次因為殺人而逃亡瑞士。
他的一生中沒有幾個朋友,結(jié)識了蘇茲老人,但是不久去世了,最好的朋友奧利維在一次“五一”節(jié)示威游行中被警察殺死,弟弟們并不親近,和戀人始終不能在一起。
到了老年,放棄了憤世棄俗的理念,不再批評別人,憑借龐大的樂曲創(chuàng)作量,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名字廣為人知,他回到了巴黎。過了一段時間,當戀人葛拉齊亞的女兒和好友奧利維的兒子結(jié)婚后不久,他安詳?shù)呐c世長辭了。
約翰·克里斯朵夫繼承了克拉夫脫家族固執(zhí)、暴躁的脾氣,直言不諱的性格,加上對音樂美好的追求,他得罪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人,他在報紙上批評一切他認為是虛偽、造作、浮夸的音樂作品及作者,包括早就被世人認為是偉大的作品,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和舒曼的《a小調(diào)協(xié)奏曲》,自然被社會所拋棄。
我總是想,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悲慘嗎?應(yīng)該說是十分悲慘:幼年就經(jīng)常被酗酒的父親毆打得遍體鱗傷,很早就承擔起養(yǎng)家的重任,生活大多在窮困潦倒中度過,兩次因為殺人逃離他鄉(xiāng),三次羅曼史均以悲劇結(jié)束,被世人恥笑,好友早逝,生活總是不停的在摧殘他的心靈,也許,我想他可能會這樣認為:“不,我的人生十分完美,我嘗到了人生所有滋味,如了自己所愿?!?/p>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生好似大海,起起伏伏,無人可以預(yù)測,總是充滿狂風暴雨,最終是風平浪靜。也許人生也可以像沙漠,有一望無際讓人絕望的沙海,也有充滿生機的綠洲;也許人生像一條路,看不見盡頭,會有很多分叉,會有很多坎坷,一不小心就可能走上一條充滿坎坷的道路,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學會堅強、樂觀的面對生活,暫時的失意并不可怕,自要不停地前進,終會有美好的未來。
我睜開眼,再次撫摸厚厚的書本,站起身,將它們放回書架,打開窗戶,望著天際,陽光燦爛,那里有我的未來。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后感大全3篇(讀約翰克利斯朵夫讀后感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