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9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最簡單,供大家參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和孩子一起讀完的,說實話,孩子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受比我要深刻得多。
這本書好多內容在理論上我都非常贊同和欣賞,可在自己教育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往往不能堅持,一遇上孩子不聽話和不順心的事,就容易急躁、發(fā)脾氣,這時,宇辰就會跟我說:“媽媽,你看書中的好媽媽是如何和圓圓姐姐一起溝通、一起解決問題的。我們是孩子,難免會犯錯,需要最多的就是媽媽的耐心和溫柔?!焙⒆拥脑捥嵝蚜宋?,給我的感觸最深?,F(xiàn)在再遇到這樣的情形時,我會盡量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更多地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孩子也比以往更愿意和我講一些在學校發(fā)生的和自己生活中認為有趣的事。多交流、多溝通,這是孩子和家長之間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現(xiàn)在宇辰在很多方面也總拿自己和圓圓姐姐做比較,他經常對我說自己能夠和姐姐一樣堅持閱讀各類書籍,上課專心聽講,能夠獨立完成作業(yè),懂禮貌,長大爭取像姐姐一樣優(yōu)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是本好書,不光當父母的要看,也值得孩子讀一讀。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2
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書的作者既是媽媽又是老師,更因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教育理念與傳統(tǒng)的教育有所不同。我的學生時代,基本都是靠著老師的教導和指引,以及自己的努力才能學有所成,至于父母,更多的時候是忙碌于生計,無瑕顧及。
從孩子降臨到這個世上,相信每一對父母都既驚喜又惶恐,驚喜的是孩子每天的成長與變化給家人帶來無比的快樂與幸福,惶恐的是如何能夠培養(yǎng)孩子成為有用之材。我和老公是雙城生活,他在外打拼事業(yè),家庭的重擔基本是我一個人承擔,孩子的教育理所當然落在我的肩上。因為生性好強,所以不想讓少有父親陪伴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guī)缀鮾A盡了全力給他我所能給的,教他我所能教的。但在教育的過程中,我時常困惑著,到底怎樣的教育才是正確的,如何教育才是他能接受的。
帶著諸多的疑惑,翻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看起來也許很平常,只要走進去了,就會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值得反復讀。每一次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困惑,我就會再次翻閱相關的章節(jié),從中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本書不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動了我自身作為家長、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其中幾節(jié)感觸頗深,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像牛頓一樣
象其他的孩子一樣,尹建莉老師的女兒也會經常犯些小錯誤,忘了帶
鑰匙,炒雞蛋把蛋液打進了垃圾桶,幾百元買的電子辭典,用了幾天就丟了。每當這個時候,尹建莉老師總是無可奈何的說她“象牛頓一樣”。這源于牛頓的一個故事:因牛頓醉心于實驗,朋友來看他等不到他,就把傭人準備的午飯吃完走了。等牛頓從實驗室出來,看到桌上的殘局,自言自語說“原來我吃過飯了”。
兒子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丟三拉四的毛病,對于這個問題我已不只一次跟他提過,但每次還是如此,有時候心情不好時,就會對他大發(fā)脾氣。大概很多父母都會與我一樣,在內心的潛意識里,認為大聲的責罵可以讓孩子因為害怕而小心翼翼,從而改掉原來的毛病吧。但事實并非如此,正如尹建莉老師所說,“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或變得脾氣暴躁,自卑固執(zhí);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再錯?!薄胺稿e誤是孩子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的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薄跋衽nD一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為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哪里錯了,又不損害他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甚至隱藏著對他某種才能的褒獎。這樣批評的話,孩子比較愛聽。”
人無完人,成人尚且如此,為何對孩子過分苛責?道理每個做家長的也許都明白,只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任意妄為,反而讓原本的小毛病變成了孩子個一個痼疾。
二、“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
尹建莉老師從女兒一開始上學,做作業(yè)的時候只陪了她一周,之后就全部由她女兒自覺完成作業(yè)。當中也發(fā)生過兩次貪玩忘了寫作業(yè)的情況,尹建莉老師并沒有大驚小怪,她堅持這是一件小事,不是個錯事,只要鼓勵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不責怪,不經常提起,不讓孩子有內疚感和負罪感。
尹建莉老師的不陪是有前提的,她女兒在學前已經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剛入學時,認字量已經達到小學三年級水平。而我的孩子目前還沒有達到這種狀況,所以我選擇暫時陪同,引導他多讀課外書,通過增加閱讀量來提高讀題的能力。目前已經由上半學期的全陪,改為了半陪,一大半作業(yè)是由他自己獨立完成。我贊同尹建莉老師的觀點,一直陪著,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不利于養(yǎng)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
三、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yè)
“教師和家長在調動兒童寫作業(yè)的熱情上,適當使用逆向思維,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yè)的熱情,不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yè)的厭惡之情?!薄跋胱屢粋€人喜歡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的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p>
家長無論采用哪種教育方式,出發(fā)點都是好的,都希望孩子能愛學習,但是采取的不合適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的行為,有兩個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不相信孩子的本能是自愛和上進;又認為自己對孩子的話是金玉良言,可以讓孩子更好。這是對孩子的操縱,是教育的對立面。
尹建莉老師的觀點與很多家長的想法有所不同,細讀下來,慢慢品味,無一不是金玉良言。而且這本書最大的好處是可操作性強,不是空談一些大道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應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方式,是否真得站在了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是否真正體會到了他的開心與不悅,是否真得能夠引導他往我們所想的方向去發(fā)展。
社會上流行的一句: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我想首先應該是父母不該輸在起跑線上。愛孩子就應該象尹老師一樣,處處用心,時時在意,將教育化于有心無痕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學習,完整成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3
在班主任老師的推薦下,我利用放假時間認真讀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看了這本書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師,她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智慧,從而使她教育出一個這么懂事的孩子,她確實是一位成功的媽媽。但也不是說她所有的做法都適合所有的媽媽,因為每個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時也要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性格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不過有一點是對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單純,都像是一張白紙,好比當我們手上有塊玉時,我們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還是想把它變成一塊形狀像石頭的小玉,關鍵看我們的教育方法。
欣賞孩子不是只贊賞他的優(yōu)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我們要用“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還不傷他的自尊。這點我做得還不夠,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學時落了語文書之類的,放學回來我雖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溝通,但是我還是有點嚴肅,從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覺得到,她有點怕。
看了第二章,我還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個錯,而且很嚴重。我自己很少有看書的習慣,我的孩子卻很愛看書,這點我非常欣慰,但我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卻是在成為她的絆腳石。我經常在她看書的時候告訴她,不要看這類的書,要多看作文方面的書,要把好的語句記下來,等會兒我要考考你,看進去一些什么內容。如果我這方法一直持續(xù)下去,最后就會導致她對閱讀失去興趣。書上有句話,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所以我應該去誘惑她閱讀,應該要讓她感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其它的目的。在給孩子選課外書時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不以“有用”為選擇標準。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節(jié),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我覺得這個不完全正確,雖然說以后年級高了,考試時會用到很多的課外知識,但語文課本里的內容都是基礎,是必須掌握的,只有在語文課本內容按照老師進度已經學好的情況下,盡量多的,快的去看課外閱讀,這樣才會兩不誤。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掛在嘴邊,只要用實際行動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自己不撒謊,實事求是,不虛榮,我想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小孩應該也壞不到哪去。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陪”才能培養(yǎng)好習慣,這句話寫得很好,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我的孩子讀一年級時我差不多就是一個培讀生,天天站在她身邊,她下筆一錯,我就馬上讓她改正,有時她還會被我嚇一跳,等她讀二年級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慢慢的讓她學會獨立,她自己做錯的,就應該自己去找,我們能做的就是稍給點提示,就從上個學期開始,我就讓她獨立做作業(yè),偶爾給她檢查一下。
替孩子寫作業(yè),這觀點我不怎么贊同,如果我們真覺得老師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當,我們可以單獨和老師溝通,但不應該和孩子說,如果經常這樣和孩子說,孩子就會對老師失去信任。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分數,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會問,你們考了幾分,如果考差了我會覺得沒面子,書上就寫得很有道理,我們要引導孩子面對知識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試分數,孩子在學習上的潛力才會慢慢噴發(fā)出來。我們要采取考好不獎勵,考壞不批評的政策。
房子有了愛才是家,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這點我就做不到,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盡量這么做,多豎大拇指,珍惜孩子的榮譽感。家長如果有農人的信念和適度的管,孩子一定會長得更好,這是對的,把孩子管得太緊了,她就非常被動了,然后依賴思想也會越來越嚴重。家長是孩子第一個且最重要的榜樣,有“聽話”的父母,才會有“聽話”的孩子。家長和學校老師溝通是一種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徑,老師會如實的將孩子的各種情況告訴家長,就看家長怎么轉達給自己的孩子,這時需要付出一點理性,思考和智慧。“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樣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歡,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但我有時也會這樣做,當然我沒書上說的這么夸張,只是輕輕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單純,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善于觀察,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問題,書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設法的去引導,不知道她女兒的隱私,估計還會給女兒帶來一定的傷害。
教育這塊我還是那句話,如果真覺得老師哪做得不好,家長應該單獨和老師溝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說。
總體來說,看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作者有那么幾句話,“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安皇撬谐蔀楦改傅娜硕紩龈改浮薄W詈笪蚁胝f,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得正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4
小班開學的時候,谷老師給大家推薦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當時急急的買回來,也曾認認真真的讀過,只是到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1、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從德昌1歲半開始,我堅持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給他講3—4本繪本,從未間斷,甚至外出旅游時,我們也都帶著繪本走。所以,德昌也養(yǎng)成了較好的閱讀習慣,繪本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時候孩子頑皮,不肯安靜下來時,只要說一聲“講故事了”,德昌肯定會過來認真地聽故事。睡前念故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孩子總是不喜歡睡覺,所以告訴孩子如果講故事就可以晚一點睡覺,孩子一般都會很樂意接受。我們前一陣子買了一套《不一樣的卡梅拉》,這套書成了德昌點讀率最高的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套書每個故事都很長,他可以在睡前聽更久的故事。
2、念故事的時候,如果可以,父母應盡可能帶著感情去念。
像我自己,講繪本的時候,如果故事里有多個角色,我都會盡量想象著他們應有的語氣和聲音去念,這樣孩子會對故事更感興趣?,F(xiàn)在有的時候,講過的故事,如果我再講時角色語氣不對,德昌都會說:“媽媽,這里應該是這樣的?!比缓?,自己裝出很兇的或是很溫柔的聲音重新來一遍。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可把我給害慘了,因為德昌爸爸每次念故事時,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所以德昌一般都不聽爸爸講的故事。但每次只要爸爸真正開始講了,德昌還是會認真地聽。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只要故事好,簡簡單單的念也沒有問題,照樣能吸引孩子。
3、個人認為,孩子不一定要過早的認字。
繪本上的圖畫,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美的感受。媽媽王培珽在《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一書中是這樣講的:“有經驗的父母應該都知道,對于同一本故事書,孩子往往可以一聽再聽,一看在看,好像永不厭倦。就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閱讀文字,所以他們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賞繪圖。繪圖的欣賞應該比閱讀文字更為優(yōu)先,因為在整個人生中,閱讀的機會非常豐富,但只有這個年紀的孩子由此能力和興趣,可以只用耳朵聽我們朗讀,眼睛則能盯著繪圖看個不停。”
我在德昌小的時候也曾經買了杜曼閃卡,并且在很短時間內讓德昌認識了不少字。在我讀到上面的這段文字后,我就沒有再有意識的教德昌認過字。因為我覺得,學會欣賞美、懂得欣賞圖畫對幼兒來說是比認字更重要的。而且我發(fā)現(xiàn),德昌雖然不認識字,哪怕是很長的故事,在聽過兩三遍后就幾乎能一字不差的自己講一遍。這樣的能力,我們做父母的恐怕都沒有。
4、讓孩子隨意涂鴉、天馬行空的講故事。
德昌很喜歡講故事,他故事里的小動物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可思議的事情,汽車、輪船、小草、大樹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神奇。我很喜歡聽他講故事,有的時候,我會接著他的故事講一段,于是他又會受到新的啟發(fā),想出新的內容來。個人覺得,多鼓勵孩子講講故事非常好,有時候孩子故事里各種語言的應用會讓父母大吃一驚,你會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用詞竟然會那么準確,有的詞會用得那么精彩。而且,講故事對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聯(lián)想能力都非常好。
涂鴉也是,這么小的孩子不應該要求他畫的東西像不像,而是要問一問他畫的是什么。有很多次,德昌畫得亂亂的一張紙,當我問他畫的是什么時,往往可以聽到一個非常棒的故事。孩子能畫出自己心中想畫的東西,會很有滿足感。還有一點是,父母千萬不要隨意否定孩子的涂鴉,哪怕只是看上去亂七八糟的幾根線。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我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那時候德昌大概兩歲半,我?guī)У虏揭患宜囆g早教機構去上體驗課,整堂課都上得非常好,每個孩子都有一張大大的紙貼在墻上供他們涂上自己的畫作。課程結束后,兩個清掃垃圾的工作人員進來了,問也不問就把孩子們的畫揉成一團要掃走(大概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工作的)。就在這時,德昌突然就哇哇大哭,我一看就明白了,趕緊過去把德昌的畫救下來,再拉拉平整。德昌止住了哭,可還是很不高興,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個小時的勞動就這樣被當作垃圾破壞掉了,很難過。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勞動和想法。
最后,要感謝谷老師、傅老師和娟娟老師,你們在德昌心中的地位可高了。家校聯(lián)系本上,你們?yōu)楹⒆觽冑N上了精彩的照片,并用文字寫出了孩子們的可愛,從字里行間都能看出你們的用心,讓我們做家長的感到慚愧。很多生活常識,都是你們教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終身受益。上個周末的時候,我?guī)У虏鋈ネ?,德昌上完洗手間出來,自己洗手,先捏住每個手指洗洗,再把五指并攏在手心里揉揉,洗得很好,很干凈,順帶還按摩了勞宮穴。德昌告訴我,是老師教他這樣洗的。還有每周一個主題的教學方式我也覺得非常好。上周的一天,德昌回家來告訴我,“今天老師讓我們保護蛋,可偏偏有一個蛋被打破了。”
我問他是誰打破的。他說:“很多小朋友說是傅江鵬打破的,我覺得不一定是他打破的,他們?yōu)槭裁床徽f是陳龍德昌打破的呢?”我聽后覺得很有意思。一是孩子懂得了蛋會被打破,要保護蛋;二是因為傅江鵬是德昌最好的朋友,德昌想到了要維護朋友。這個星期,德昌又告訴我,每個小朋友都裝飾雞蛋妹妹了,裝飾好了,雞蛋妹妹要去參加舞會。我知道孩子們這周要裝飾雞蛋,但沒想到老師會用這么快樂的故事來引導孩子們。所以,借這個機會,要感謝每一位老師,感謝你們?yōu)楹⒆觽兏冻隽四敲炊嗟男难蛣趧印N覀冏龈改傅?,也要盡自己的所能,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無憂的童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5
多年以前,在新華書店的暢銷書架子上,看到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沒有大概翻一翻書的內容,也從沒聽別人提過這本書。不知怎么的,10秒之內,我拿了書去付款。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眼緣”吧??戳诉@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吹臅r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暗自慶幸我遇到“她”還算早,因為那時我的大女兒才2歲多。如果我過去的某些教育方式有錯的話,至少還算沒有錯的太遠,還來得及改,不至于貽誤孩子的一生。如今,十年過去了,我的小女兒也快要兩歲了。再讀此書,喚起太多的回憶,也為小女兒的教育再學習。
本書前言這樣寫道:“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qū)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p>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她就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她16歲的女兒圓圓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yōu)異成績。這倒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圓圓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健康、成熟又自立。而她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本書開篇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例舉了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jié)。比如小圓圓打針,撞上小板凳等之類小事。打針時,不是去哄騙、威嚇孩子,而是告訴她打針有些疼,但能治好你的病。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它。在小板凳上撞疼時,媽媽親親她,安慰她,但也不忘親親小板凳,安慰小板凳“馬上就不疼了”。正是在這些小事中,家長見微知著,細心教育引導,使孩子從小懂事乖巧。小小年紀就善良豁達。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做為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yè),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yè)。為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愿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她要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她做到了,圓圓學的輕松愉快。
我們得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教育。但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本書的序言中也說到,“尹建莉給書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絲毫沒有在媽媽與老師之間進行比較的意思,老師在學校和課堂中是孩子的引路人、指導者,甚至是行為上的楷模和榜樣,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書名只是想要說明一個很重要、卻時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書中記敘的許多事情,也證明了雖然不是“媽媽”,作為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fā),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但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夠聰明、總是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要求的時候,我們可曾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我們可曾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
當下,很多家長,甚至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分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p>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作為老師,我也曾無數次將教鞭在孩子手掌心“啪啪”敲響。而那樣的時刻,總有個聲音在心底強調“我是為你好。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現(xiàn)在想想,這些都是我們自私的想法、逃避心靈譴責的想法。我們覺得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叵胱约菏甑慕處熒睿S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說“現(xiàn)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蔽覀儚膩聿环裾J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彼圆皇撬谐蔀槔蠋煹娜硕紩隼蠋?。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6
今天掃讀了一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兩個地方引人深思。
許多人在平時也知道孩子有了過失 要好好和他談。但一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情時,經常條件反射地沖孩子發(fā)火,“我早就提醒過你了,你居然還……”,“你怎么那么不小心……”,過火的教訓話說過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樣的事,還是忍不住先發(fā)一通火。一些家長只好用“我脾氣不好”來為自己開脫,來平衡自己?!捌獠缓谩痹诩议L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這會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一個痼疾?;蜃兊闷獗┰?,自卑固執(zhí);或是屢教不改,一錯再錯。
脾氣不好是家長的毛病,是家長的錯誤,在要求孩子改正錯誤的同時,我們也要改正自身的錯誤,切記,不要沖孩子發(fā)火。忍耐忍耐,再忍耐。
1、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
2、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
3、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
4、讓孩子讀正版原著,不要讀“縮寫本”或“縮印本”。
這四句關于閱讀的話真是至理名言。引導孩子閱讀時,遵循遵循再遵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7
看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收獲很多,本書的題目就一再提醒我:老師固然很重要,媽媽也很重要,不是說孩子開始上學了,將孩子交托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媽媽仍須要盡上當盡的責任,生下孩子,更要養(yǎng)育孩子,要照管和正確地教育孩子。作者在書中有不少觀點,對我很有啟發(fā),分享如下:
第一,對于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其中之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xiàn)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這的確是我們大人要注意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學會保持冷靜,不要嚇著孩子,孩子會受大人情緒的影響,會恐懼。
第二,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zhèn)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比如,誠實地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叵胱约核姮F(xiàn)象,有時大人會遮掩說:沒事,不疼。其實,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既說了謊,還容易造成孩子以后不再信任自己,不如告訴孩子事實,同時教導孩子要堅強,畢竟這是孩子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分清“逗”孩子與“捉弄”孩子的區(qū)別?!岸骸焙⒆討撌且詢和目鞓窞榍疤幔扇税炎约航档偷絻和那槿ぶ?,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指揮。而“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憂和失落,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不信任。作者針對自家孩子舉例說,寧愿得罪同事,不愿得罪孩子,結果不僅孩子受到保護,同事也能理解父母了。
第四,學會饒耍作者用給小板凳揉痛來說明,不要教導孩子復仇行為,比如孩子不小心磕碰到小板凳,孩子痛的時候,大人不要拍打小板凳以示出氣,在孩子眼中他也許不能辨別小板凳和人的區(qū)別,這種復仇行為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導致不寬容和報復,不利于兒童心理健康。碰撞是雙方的事,要善待對方。不妨教導孩子說小板凳也受撞擊了,小板凳也會痛。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他對別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zhí)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袄褐髁x”和“孤獨”是同義語。一個只顧及自己利益的孩子,容易與孤獨為伴,家長要教導孩子如何做個好人,學會饒刷寬容和恩慈。否則,當他們急于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卻悄悄消失了。
第五,家長身教影響大。當家長教導孩子“給小板凳揉痛”時,別忘記自己要以身作則,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時,要體諒、豁達,不要愛物勝過愛孩子,要讓孩子有“揉板凳”的品格,家長也要體諒孩子,包容孩子的一些行為。
第六,用充滿陽光的內心感染孩子,信任孩子。只要大人內心陽光,孩子內心也會陽光。成人以干凈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比如,當孩子在青春期時,對于孩子的情感,大人要有陽光的心態(tài),作者認為,“有男孩子喜歡你,說明你是個可愛的孩子,你對別的男孩子有好感,說明你也是個懂得欣賞他人的人。除去不安和自責。”事實上,作者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帶來很好的結果。作者認為,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內,被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孩子就會自我肯定、品行健康。家長信任孩子,以陽光的心態(tài)來感染孩子,孩子會往正確的方向上走。
第七,要陪伴孩子閱讀。作者認為“兒童的天性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xiàn)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huán)境。要么家中很少買書;要么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么是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閱讀是隔離的。”孩子之所以長大后不愛閱讀,與小時候的習慣有關,的確孩子常會找家長講故事,不要用電視打發(fā)孩子時間,要多多親子閱讀。
第八,陪伴閱讀時用書面語,不要用口語。作者認為“好閱讀盡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這對家長是很好的提醒,有時圖快,就用口頭語給孩子表達書中圖畫的內容,但其實自己的口頭語畢竟不規(guī)范,不要圖省事,要按照規(guī)范的書面語給孩子讀故事,讓孩子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此外,家長不要為了孩子不比別人落后和自己的要求強行讓孩子讀書,要巧妙地運用智慧讓孩子自己有興趣愿意閱讀。
第九,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字的能力。作者認為“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fā)展,并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閱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簡單陳述?!眱?yōu)美的文學作品可以陶冶孩子情操,而且可以真正提高讓孩子的寫作水平。讀古詩也是培養(yǎng)孩子心靈意境的一個選擇。
這本書還有不少作者觀點,絕大多數都給我非常大的啟發(fā),包括家長不能生而不養(yǎng),不應與孩子長時間不見面等,作者舉了例子,從反面給讀者提醒,孩子不是動物,要多考慮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需要遣派孩子,等等。
非常感謝這次寶寶班的讀書活動,很感恩,在我很想讀這本書的時候,在讀書活動中看到這本書,內容如我所愿地給我很多受益,愿更多家長協(xié)助老師培養(yǎng)更多身體健壯、心靈健康的新一代!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8
媽媽在許多人的心里,媽媽更多的是承擔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而教育似乎是學校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媽媽只是配合。其實在兒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寒假里,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認真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作者教育其女兒16年的手記,書里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對孩子的呵護之法。這本書沒有教育的大道理,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例讓人感同身受,由此得出的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掩卷沉思,有感觸,有共鳴,也有反思?,F(xiàn)擷取點滴,書寫下來。泰戈爾詩曰:“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教育之美在于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在于其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潤物無聲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其實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這點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我們時時刻刻和孩子相處,教育沒有小事,細節(jié)決定成敗。如果處理不好這點,處處流露教育的痕跡,就會適得其反。本書中關于不要捉弄孩子、打針有些疼、陪寫作業(yè)、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實事求是等都是很好的例子。那么怎樣才能使教育不著痕跡呢?曾經的經歷和書中的例子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寶寶小時候很喜歡看動畫片,飯菜都快涼了,還不肯離開電視機,非要看完她正在看的動畫片才行。
于是,我一再催促,情急之下又由催促轉為呵斥,心頭的火氣在一點點地累積。而她對我那些苦口婆心的諸如“飯菜涼了,吃了肚子會痛”“看電視時間太長了,眼睛就要壞了”之類的勸說一概置之不理,繼續(xù)賴在電視機面前不動窩??吹剿@樣油鹽不進,爸爸終于控制不住情緒,“啪”一聲關了電視機,拎著小家伙上了飯桌。小家伙拳打腳踢,哭鬧不已,雖然被強行塞進去幾口飯,但是,她一直抽抽搭搭,含在嘴里不肯下咽,咽下的也是一肚子的怨氣。這樣一來,一頓飯吃得大家都火冒三丈,好不心煩。孩子為什么要針尖對麥芒似地跟父母對著干呢?很多人可能都會把問題歸咎到孩子的身上,給他扣上“不聽話”的帽子,貼上“任性”的標簽。靜心思考,這些都是孩子的錯嗎?我們成人的教育有沒有問題呢?我們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過問題,我們是否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長規(guī)律,作者在書中關于朋友對孩子的禮貌教育和我的經歷是不是有相同之處?
其實,如果長期這樣管教孩子,我們不僅不會讓孩子變得聽話一些,相反,還會讓他變得更加任性,更加“不聽話”,持續(xù)地通過這種方式來跟父母對抗,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那么,面對類似的問題,我們究竟該怎樣處理,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個好心情呢?讀了此書,我認識到如果我們嘗試改變一下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許他就會變得“聽話”多了,“懂事”多了。
一般孩子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理解式——孩子雖然小,但是他跟我們成人一樣需要理解。遇事時,作為家長不要強行制止,而是先表達我們對他的理解,講清楚道理,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并且給他臺階下,那么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誘導式——孩子是最現(xiàn)實的,他只關注當下正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強行阻止他,他就會很難別過勁兒來。當我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相對比較柔性的方式順著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幫助他轉彎。體驗式——沒有比親身體驗更能說服孩子的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不能做某個事情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還是不聽。
這時候,過多的說教是毫無意義的,不如干脆停止說教。他想要那么做,沒有關系,只要沒有危險,讓他自己去體驗一下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飯時間就不好好吃飯,逼著他吃是沒有用的,這時候,我們不妨問問他,確認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確實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說了,征詢過他的意見之后,直接把飯菜撤了,并且兩餐之間一定什么都不要給他吃,堅持等到下一頓再吃。當然,下一頓吃飯的時間可以比平時略微提前一點。孩子餓一頓兩頓,不會餓出毛病來的。
一旦他體驗到挨餓的感覺,以后吃飯,他就不會邊吃邊玩,或者隨便吃幾口,等著兩餐之間吃零食了。其實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關鍵在于你是不是從心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我們的附屬,那樣教育也許就進入了一種美好的境界。在這本書里,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為一位母親所應擁有的心態(tài)。只有自己堅韌,孩子才能不畏艱險;只有自己上進,孩子才能努力要強;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單純,孩子才能善良無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9
第三本讀完的書?!逗脣寢寗龠^好老師》是我在孩子近3歲之時,讀過的關于兒童的第三本書。
如果說《鄭玉巧育兒經》《媽媽怎么做,孩子不生?。缓⒆由×?,媽媽這么做》分別是我在胎兒嬰兒階段遇到問題時的基礎探索,這本則是我在帶孩子去朋友家玩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很多問題的深入拷問。這本書給我?guī)砹藰O大的震撼,通過閱讀和反思,我發(fā)現(xiàn)自己與孩子的溝通常常是簡單粗暴的,沒能很好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有效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這本書可以說是個工具書,針對孩子為人處世、心里健康、生活習慣、學習課業(yè)等方面都通過作者與自己家孩子的相處,給出了合理的建議和參考的做法?!坝行亩鵁o痕”的教育理念,讓我深感認同;家長學會控制脾氣、教給孩子善良、培養(yǎng)學習習慣等內容,都讓人獲益匪淺。
推薦指數4顆半星。盡信書不如無書,我無法像書中的媽媽那樣永遠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也沒有那么多關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我希望我能讓孩子真實感受到愛、尊重和理解,讓她自由呼吸,也讓自己在和孩子相處中變得更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9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最簡單相關文章: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3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6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500字)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個人書評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體會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初中范文3篇(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優(yōu)秀書評3篇(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觀后感左右)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優(yōu)秀書評3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