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后感3篇,供大家賞析。
四世同堂讀后感1
重新接觸《四世同堂》,給了我年少時沒有的感受,我想,這不僅僅是年齡的原因,或許更多的,是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社會的黑暗,我仿佛看見了戰(zhàn)爭中的北平,淪陷中的北平,覺醒中的北平。那時的北平離我相隔萬里,卻又感到近在咫尺。
《四世同堂》有百萬余字,其中分為《惶惑》,《偷生》,《饑荒》三部。在這個以亂世、戰(zhàn)爭為背景的大家族中,老舍先生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爺,祁老太爺?shù)膬鹤犹煊?,老是病病歪歪的兒媳婦,三個孫子:瑞宣,瑞豐,瑞全,沒上過學的長孫媳婦韻梅,頭發(fā)燙的象雞窩、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孫媳婦胖菊子,重孫子小順兒,重孫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詩人錢默吟,兩個老婆的冠曉荷,好心腸的李四爺夫婦,xxx徒丁約翰,會唱戲的小文夫婦,剃頭匠孫七,拉洋車的小崔,大赤包,棚匠劉師傅......
整本書圍繞當下血雨腥風的北平展開了敘述。北平淪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fā)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通過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態(tài)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后整個北平人的動態(tài)過程,以人物的細部特征和對話描寫,精妙的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比如祁老太爺?shù)膬鹤悠钐煊樱仙嵯壬沁@樣說的:“作慣了生意,他的臉上永遠是一團和氣,鼻子上幾乎老擰起一旋笑紋”,韻梅的“只好低著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臉上亂跑”;比如瑞宣和錢詩人說到錢的妻弟野求,錢詩人說:“別提野求!他有腦子,而沒有一根骨頭!他已經(jīng)給自己挖了墳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難,可是不能原諒他!給日本人做過一天事的,都永遠得不到我的原諒!我的話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詛咒的人大概不會得到上帝的赦免!”錢詩人的這段話和一連串的驚嘆號,他和他妻弟的心態(tài)一目了然。書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寫映襯環(huán)境和人物的心境,讀起來更覺得自然親切、通俗易懂。
北平淪陷了,百姓們?nèi)背陨俅⑹鼙M苦難,可是日子卻還得過,如果大家都死了,那也好,可能戰(zhàn)爭就不會顯得那么殘酷無情了,奶奶告訴我,其實死也是為了活。我就感到奇怪,為什么逃離危險的都是些好的、會拍馬屁的,而留下來受苦受累的都是些體弱多病、懦弱無能。后來,隨著對《四世同堂》的深入,我漸漸明白了,在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想要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又要保全自己是不可能的。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良心與性命只能選擇一樣,應該沒有人傻到會拿性命去換良心。盡管能博得一個美名,但又有多少人能記住你的名字,只有那些選擇了忍辱負重地活,被稱為“漢奸”的人,才能風風光光地被人們所認識,哪怕背負了再多的罪名,被群眾認識只需驚鴻一瞥的時間。
四世同堂讀后感2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個令人敬佩深愛的作家,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正是這些波折的經(jīng)歷給了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總能反映出時代的印痕,針砭事實,把當代人們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發(fā)人深省,成為時代的標簽。而在老舍先生眾多的薈萃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經(jīng)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這部小說是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軍欺凌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譴責了附敵者的丑陋。老舍以戰(zhàn)爭下的人性為筆觸,為我們揭露了當時陰暗的社會。那種時代的烙痕成為讀者不能磨滅的記憶。而通過人性丑惡余善良的對比,作者贊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無畏的人們,也鞭笞了求榮的丑惡。在《四世同堂》里,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寫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個動蕩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茍且偷生、求榮。在《四世同堂》里發(fā)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后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個道理。一個家族是不可能在國破的情況下依舊昌盛的,國破家必亡。就像小說里描寫的一樣,一個四世同堂之家最終也在侵略者的鐵騎下、在戰(zhàn)爭的摧殘下徹底的崩塌。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zhàn)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華。
戰(zhàn)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面對在那種環(huán)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四世同堂讀后感3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沖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郁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yōu)楦锩肥康腻X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皾h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zhì)里,只是后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么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zhàn)士。在全書緩慢的節(jié)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于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zhàn)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zhuǎn)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感謝老舍先生給后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zhàn)爭與和平》。
四世同堂讀后感3篇相關文章:
★ 四世同堂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3篇 觀看老舍小說四世同堂讀后感
★ 《四世同堂》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3篇(四世同堂小說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