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周國平散文讀后感3篇 生命感悟周國平讀后感,以供借鑒。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1
這本書的名字平實無奇,沒有《朝花夕拾》這書名這般藏有深意,但翻開此書,隨意一瞥幾行字就被其中道理吸引。
我翻開序言,“我的寫作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學術性的論著和翻譯,另一類是散文。所謂散文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說法,我把學術論著之外而又不是小說和詩的文字都算在內。對于我來說,這兩類寫作是完全統(tǒng)一的,它們不過是我從事哲學思考的不同方式罷了。這個集子所選僅限于后一類。”讀到此句頓知周國平先生大概的寫作風格。后一類即為散文,翻到正文時我仔細起來。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第二部分是札記,第三部分是隨感,第四部分是詩。散文占了大半,周先生筆下的散文,其自由不但在文體,更在寫作時的心態(tài)。第一輯首先提出“只有一個人生”,深入簡出,字句觸動我心,在我這樣的年紀也許還不能完全讀懂,但周先生素樸的筆調讓我隱約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外冷內熱的深深的熱愛,不留意間拉近了我和文字的距離,拉近我和他的感受。'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時所說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一語,在我看來是道出了哲學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他的文字把哲理悄然滲入其中,讓人暗暗領會。后來一句“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于愛一切,包括甚于愛生命”反復研讀之下,一層一層意蘊仿佛條條雨絲,輕輕柔柔,劃過我的思想。學習本是為了智慧,智慧如日常餐飲所需營養(yǎng),讓我得以明事理明本心,周先生一字“愛”,巧妙地表達出我內心所求,也正如周先生所言“這正是我所想的!”
周先生的精神所在是平凡,平凡所以貼近我們的心聲。哲理,本是深奧的,像是講不清的心情,而周先生以樸實無華的文字,組成一章一章的心語,平平淡淡地向我們講述哲理——人生的意義,靈魂與超越,死亡——皆此種種都是充滿哲理與神秘,難以道明,沒有閱歷沒有細細品味不能讀懂這些簡簡簡單單的文字更不會有自己的感悟吧。“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周先生這樣說,我不禁牢記心頭。讀書讓我汲取智慧,智慧滋潤我的思想,這便是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吧!
周先生在此書中的文采深深打動我,實在受益匪淺。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2
"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靜,獨坐燈下,攤開一冊喜歡的書,漸覺塵囂遠遁,雜念皆消,忘卻了自己也獲得了自己。"——周國平
隨著年齡漸長,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對很多事情多了許多無奈,就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臺詞,"人生真是諷刺,一個人竟然真的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反感的樣子",而這種變化是保護自己的有效途徑,雖然無奈,確實有效。可是,夜深人靜輾轉反側時,也會討厭現(xiàn)在的樣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書。讀書,不似與人交談,不用擔心別人沒時間、沒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時間,有想法,就可以坐下來,靜靜地讀上許久,尤其是經典,多為濃縮精華,句句透著哲理,好似長者娓娓道來人生道理,輕松愜意,又受益頗多。
而周國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開,過不去時,我喜歡讀讀他的'文章,很多時候都會深有感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困于自身想法出不來,煩惱、痛苦、郁悶也就接踵而至。讀周國平的散文,讓我懂得,人活一世,活著是一個態(tài)度,正如周國平所說,"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所以,端正態(tài)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實而有意義,才不枉此生,也會因此更積極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間百態(tài)。
所以說,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感悟社會、體味人生,也會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認識自身、活出自己。社會愈加現(xiàn)代與科技,人們卻愈加煩惱與高壓,一劑很好的良方就是書,讀好書,好讀書,很多事情就會看得透,想得開,人生的路也會更好走些。
與書相伴,人生幸哉!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郀柣?/p>
我熱愛書籍,因為讀書仿佛是與高尚的人在對話,我從中獲益匪淺。我仰慕名人嚴謹的邏輯與細膩的情感,在他們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閱讀時,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經變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動,貫穿每一個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變成了細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說是迷戀,而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周國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觀
周國平的散文極為細膩,富有哲理。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命運仿佛對他不公。他女兒出生不久,剛開始牙牙學語,便夭折了。為了表達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遺憾、自己對女兒的愛與祝福,他寫成了一部回憶錄。我們可以想想,當周國平面對病床上只會喊“疼”的女兒自己卻束手無策的時候是怎樣的感覺?!靶姆悄臼M無感”,一般人已經臨近崩潰了,何況是心理如此細膩的他。他內心深處將會泛起多大的波瀾?面對自己的至親至愛,他內心將會承受多大的打擊?不知有沒有資格,我想說:“我懂”。
執(zhí)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許多的道理與哲理,他有許多作品都勸勉大家人生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他說悲觀只是一時的,人生總要執(zhí)著。執(zhí)著會拯救悲觀,執(zhí)著在人生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決定著人能否有機會來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生命需要執(zhí)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執(zhí)著。執(zhí)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說悲觀主義是一條錯誤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虛無的,想一輩子也還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樂趣。但是他也說,并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也會離智慧越來越遠。當時,我還不懂。
超脫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話,但是我后來明白了。一個人不能一味的執(zhí)著,這樣便會產生悲觀,悲觀的心理產生愈多,就愈不能執(zhí)著。這怎么辦呢?他說就把自己分成兩個,一個讓他去執(zhí)著,不顧一切;另一個則現(xiàn)實,讓現(xiàn)實去生活,讓執(zhí)著去追求,超脫一切,變得忘我。
悲觀,執(zhí)著,超脫,三種因素始終存在著。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國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3篇 生命感悟周國平讀后感相關文章:
★ 周國平散文讀后感:孤獨[推薦閱讀]3篇(讀周國平散文精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