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熱心網(wǎng)友“s41293”收集的湘行散記讀后感,以供借鑒。
這位說著粗狂語句的漢子呀,悠揚的櫓歌輕輕傳來。山與山相接,水與水交匯,歌聲竟在 蔥郁的群山和清澈的水流里被擋了回去,河邊的洗衣婦羞紅了臉,掩面接好了這櫓歌,歌聲依然不曾停息,水波蕩漾不已,湘西猶如桃源般美好!沈從文在1934年回鄉(xiāng)時的畫筆,給予了我如此質(zhì)樸而美好的想像。教師在這次回鄉(xiāng)中,記錄了湘西的舊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里、湘西流水……十多年未回湘西,家鄉(xiāng)好像沒什么變化——但確實又有所不同,那些人離去了,那個小鎮(zhèn)換了樣子……這是為什么呢!大家依舊保持著單純和大氣,但那歡笑中卻蘊含著無盡的辛酸!回憶起水手們,十六年前,河邊的港口旁仍停著一半巨大的油船。廣闊的河面上,整齊地碼頭上,水手們往來穿行,裝載著朱砂、水銀、苧麻、布料……滿載而歸。白天喧鬧不提,單是落日余輝灑下的深紫時候,泛起的櫓歌聲,依然是那般熱血沸騰。然而,十六年后的今天,堤岸已是破敗不堪,船舶被綁在一起,標識著“此船售賣”。水手們竟然要出售的船!何等凄涼!當年那個豪放愛笑的年輕人,如今竟成了為貨品數(shù)量而爭吵的瘦弱小子!這是為何?是什么讓這片桃源變得如此艱難!悲痛之后,只有無奈地感慨:“時間世事難料”。往事沒去,新事不到,鋼材巨輪起航,誰還要小破船運輸貨物呢?這便是“人生”的苦澀,欲望與憂傷皆顯得神圣。大家無權(quán)用金錢或其他方式介入他們的命運,更不該打攪他們生活中的苦與樂。人總要看得開,所以他們又樂了,只是笑中帶著些許苦味。三十年代所面臨的困境,幾十年后仍然存在。你看那中國南部某條河上,以前漁夫在水里放飛一群鸕鶿,劃著竹舟,赤腳翻卷褲子,黝黑的兩腳和嘹亮的聲線一動一吼,水花四濺,歌聲縈繞。過了一會兒,鸕鶿躍出水面,脖子上的繩索卡住了新鮮肥美的魚。這傳統(tǒng)的江南“鸕鶿打魚”雖美好,卻終究無法抵擋歷史的洪流,被淘汰了。 那山依舊是那座山,那水依然是那條水,然而人卻不再是從前的人。歲月消逝,時過境遷。慶幸的是,湘西的水手們,依然能夠在歷史的喜悲中唱出一曲櫓歌。
湘行散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 湘行散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例3篇 《湘行散記》 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