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幸福的種子讀后感,歡迎參閱。
第1篇:幸福的種子讀后感
很多時候有家長讓我推薦給他圖畫書,目的是能夠便于識字,字大圖多的那些圖畫書。他們讀圖畫書只是為了識字,而不是通過圖畫書培養(yǎng)閱讀的樂趣,讀圖能力和想象力。圖畫書的插圖本身就給孩子帶來藝術的美感,特別是上等的插畫,給孩子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勵他發(fā)揮,是對孩子一生有決定性影響的一個父母應該做的工作。當我們孩子看到圖畫書里的動物,與實際看到的動物,就會有一個明顯的對比,給孩子激動、興奮和聯(lián)想的感覺。曾經讀過的圖畫書里介紹的一些動物,植物等等的,都會讓孩子開闊眼界,彌補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看到的東西。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喜歡圖畫書。最好的結局就是母親自己先喜歡。不過,如果母親熱心過度,而采取強迫的方式,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抗。這和過度贊美,讓人惡心是同樣的道理,唯有適當而由衷的感動,才能打動聽者的心。
讀書不等于識字,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么只要是中文,再艱澀,再專業(yè)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讀完整本書并不表示看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
要想專心的聽故事,就必須具備獨特的能力,將看不到的故事在腦海中想象成畫面,這就是一般所稱的想象力。只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都可以用“心”看到,圖畫書與孩子的想象力有極其密切的互動關系。
能從一本書中發(fā)掘豐富絢爛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識,這完全有賴于讀者的想象力,而圖畫書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的啟蒙工具。
第2篇:幸福的種子讀后感
前幾日,有幸拜讀了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種子》,一口氣看完,心中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書中系統(tǒng)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并列舉了許多生動的實例教家長和教師如何為孩子挑選優(yōu)秀的圖畫書、如何對孩子進行閱讀指導。非常的有實際指導意義。 通過閱讀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種子》,告訴我如何透過共讀圖畫書,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成為內在充實、有情有愛的人。通過閱讀本書,使我開闊眼界,改變我對童書、對育兒的看法。
如何給孩子讀圖畫書:其實也一直也是我很疑惑的問題,應該怎么樣給孩子讀圖畫書呢,是照本宣科,一字字的念插圖所附的文字呢,還是對著圖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解呢?如今我看了《幸福的種子》以后,這個問題終于迎刃而解了。 松居直先生認為,父母在給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要盡量的去讀“圖”,而不僅僅只是念文字,因為孩子不識字,他們看書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看書都是最先注意到書中的插圖,他們會從插圖中去理解書的意思,以及細節(jié),而成人卻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圖畫,這樣很難和孩子達成共識。
另外父母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懷著愉快的心情去讀,一定也要從心里喜歡這本書,只有這樣,讀書的人才能夠把這種心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從書中體會到樂趣。松居直先生還特別強調圖畫書的作用,圖畫書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更不是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做準備,它唯一的作用是帶給孩子樂趣,讓孩子真正體會到讀書的快樂! 松居直先生可以說是日本最久負盛名,同時也是最堅忍不拔的圖畫書閱讀的推廣者,幾十年來他一直旗幟鮮明的堅持一個觀點。就是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讀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自己的這種觀點;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用來學習的東西,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父母親用自己的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系。真正讓父母與子女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不是戶口薄或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
念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當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么多故事的意義在哪里。我也發(fā)現(xiàn),通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母親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 用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擁抱孩子,讓他在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因為,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 用好的圖畫書,通過父母給孩子讀書,從小讓孩子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3篇:幸福的種子讀后感
最近有幸讀完《幸福的種子》這本書,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受益良多。這本書的內容貼近家庭生活,針對幼兒早期親子閱讀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可行的指導方法和建議。特別適合嬰幼兒的父母和從事幼教相關行業(yè)的`人士去讀。下面簡單向大家分享一下本書的內容。
《幸福的種子》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本有關親子共讀圖畫書的書籍,本書提出幼兒閱讀圖畫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而給幼兒看圖畫書的意義在于以圖畫書為媒介,與幼兒心靈相通,促進親子關系。
該書從圖畫書與兒童的世界出發(fā),系統(tǒng)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生動的列舉了如何教孩子看圖畫書以及怎樣為孩子挑選優(yōu)秀圖畫書的方法。
反觀今天,我們在圖畫書的功能上賦予了太多的教育意義,希望幼兒從中了解或學到一些東西。結果因為耍了太多的小動作,反而忘了一本圖畫書能否給孩子帶來快樂、滿足。希望大家通過這本書,能在孩子生命中播下幸福的種子。
第4篇:幸福的種子讀后感
自從投身幼教,無端地愛上了童話,故事,圖畫書。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喜歡在靜靜的夜里捧一本圖畫書,躲進暄軟的被子里,讓童話的溫暖浸入我的夢鄉(xiāng)。
一次偶然的機緣,我有幸讀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就像一個癡迷的粉絲突然獲得了偶像的簽名,當這本書遞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來,那種感覺,如獲至寶。
素凈溫馨的書皮,精致而細膩的裝幀,書頁未曾打開,就似乎感受到了書的溫暖?!缎腋5姆N子》沒有辜負我的心跳。翻開書,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種子,也找到了播種幸福種子的方法。那顆種子就是,閱讀。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動人的語句,沒有磅礴的氣勢,沒有蕩氣回腸的情愫,一本書就這樣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捧著書,有如一位多年的摯友坐在你面前,捧著一盞溫熱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對書的感悟,而這些感悟,可謂字字珠璣。
教孩子學會閱讀,便是給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通覽全書,我們幾乎可以在書中找到我們需要的所有關于親子共讀的問題:圖畫書對孩子的意義,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圖畫書,怎樣選擇圖畫書,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些系統(tǒng)而詳盡的知識讓我平時遇到的一些困惑在這里迎刃而解。
“圖畫書不是有用和有益的東西,要有趣才行”。讀到這句話時,我感到有一種力量在撞擊我的心靈,我想,那種力量叫做反思。事實上,作為教育者,我們誰都明白授人以漁與授人以魚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等待。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做的遠遠沒有說得那么灑脫,不是嗎?
當我們學一首兒歌時,我們的目標往往是“背過”“會念”;當我們在講一個故事時,我們的目標又往往是“知道故事中的主要意思”“看圖能把故事講下來”“懂得這個道理”;盡管我們的教案上都有情緒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往往并沒有情緒放在第一位。
是的,這樣的教學依然存在于我們身邊。
我并不諱言,就在幾天前,我還眉飛色舞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帶給你們一個好聽的故事,要認真聽哦!聽完老師會提問的,我看誰聽得最認真?!本驮趲滋烨埃疫€在為孩子們聽故事時的“全神貫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沒有顧及到孩子們緊繃的神經。
是啊,帶著“任務”聽故事,不全神貫注哪行?
可是,這樣的全神貫注中,能有多少孩子體會到故事帶來的快樂,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并不樂觀。
在語言教學中,有時讓孩子體會到“純粹”的閱讀的樂趣,恐怕比“有針對性”的課程來得更加有效。其實何止語言課呢?在我們在教學中,有太多的功利成份我們應當摒棄了。比如音樂,比如美術……
摒棄了功利的想法,現(xiàn)在讓我們坐下來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吧!什么樣的圖畫書是好書呢?松居直說:真實。讀過雅布什的圖畫書,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也是這兩個字,真實?!肮酚泄窐?,熊有熊樣”,這是許多人對他圖畫書的最高評價?!肮酚泄窐?,熊有熊樣”,這也值得稱道?
初看,不可思議,細品,的確如此。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認識生活,學會生活。那么,就要給孩子一個真實的情境,而不是扭曲的環(huán)境。
當我們手里拿著色卡告訴孩子:“這是紅色”,“這是綠色”的時候,請看一看窗外。如果現(xiàn)在剛好是春天,剛好有花有草,那么快扔掉色卡,帶孩子們到戶外去吧!那兒,才有真正的紅色和綠色;
當我們指著掛圖告訴孩子們:這是大樹,這是小草的時候,請看看窗外。如果我們的幼兒園里能找到一棵真正的樹,請把課堂搬到這里,因為那兒才有真正的樹;如果條件允許,請不要把所有的動物弄成簡筆畫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孩子,別讓孩子以為,只有穿著紅肚兜,黑皮鞋的才是小熊;因為,孩子需要真實的教育!
第5篇:幸福的種子讀后感
《幸福的種子》是我的一個做童書編輯的同學大力推薦的。她說這本書對她的影響特別大,是她職業(yè)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本書。
后來趁著當當打折買來,特別薄薄的一本,經常把它放到隨身的包里,打算有時間的時候看,但是將近一年時間過去了,最近才逼著自己看完。其實,只要集中精力,兩三個小時就能看完的,拖延癥晚期患者真是無可救藥。
書的作者是松居直,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整本書看下來的感覺,可以借用 序言作者文中的話“其著作不那么系統(tǒng)化,不那么條分縷析,不那么引經據(jù)典”,雖然有章節(jié)之分,但是要從中提煉每個章節(jié)的主題思想還是有點困難,因為其全書都在翻來覆去的闡述那幾個核心思想,但是書讀起來很舒服,一如序言作者所說“那些娓娓道來的話語,讓人覺得更可靠”。
作者從其親身經歷來引入話題,成年后的自己,對嬰幼兒時期媽媽讀過的圖畫書、搖籃曲、兒歌等記憶猶新,重新讀或唱的時候有溫暖快樂的感覺,而對上學后老師要求記憶和背誦的文字或歌曲卻沒什么印象,經過思考,其認為“快樂”與否是問題的關鍵。如果不是伴隨著心靈的滿足,不管是歌曲或者詞匯都很難留下記憶。
所以,這本書,通篇都是在闡述,家長應該充滿愛意的為孩子讀圖畫書,讀書時候最好是抱著孩子,跟孩子有肢體接觸,讀書時不應有任何功利性,只是為了享受有趣的故事,這樣的場景會永遠的留在孩子的記憶里,對孩子心理和心智的發(fā)展都有積極作用。同時他指出,哪怕孩子已經會認字了,也可以繼續(xù)給孩子讀童書,因為大人擁有較豐富的人生體驗和讀書經驗,在閱讀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思想,能這么深入解讀圖畫書的人,如果滿懷愛心地念書給孩子聽,能將文字轉化成生動、溫暖的話語,并讓這些話語傳入孩子的耳中和心中。這種言語的體驗和心靈的溝通,是孩子自己看書時無法體驗的。
當然,在書中,松居直也很明確的提出了什么樣的圖畫書才是好的圖畫書。圖畫書的插畫最重要的是“能否充分的表達故事”,“形”重于“色”,畫的可愛和顏色鮮艷不是好的圖畫書必備的要素。同時,圖畫書文字的好壞,必須用耳朵聽聽才知道,聽起來歷歷在目的圖畫書才是好的圖畫書。此外,他還指出,好的圖畫書還要圖文一致,插畫應該比文字的描述更豐富、更正確。當圖文完全一致時,孩子會滿懷信賴的進入圖畫書的世界。
關于如何閱讀一本圖畫書,松居直還指出,讀圖畫書要從封面、封二、扉頁、正文到封底,仔細閱讀每一幅插畫。大人習慣從有文字的地方才開始看,這樣可能會遺漏非常重要的部分。
上面這些觀點,毫無疑問幾乎是沒有爭議的。書中還有兩個觀點,一個是迪士尼出版的圖畫書,一個是關于圖畫中的殘酷與幽默,作者的態(tài)度很鮮明,但是估計讀者中會有爭議。
對于迪士尼出版的圖畫書,松居直是持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的,甚至能從他的語言中讀出對這類圖畫書的厭惡。他認為,這種圖畫書是原著的簡寫版,”抽掉了世界名著的精髓,擅自改編,作出與原著內容似是而非的東西“,”使原著精神完全變質,把原本可以激發(fā)孩子豐富想像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搞成追逐市場的廉價商品“。
關于圖畫書中殘酷與幽默。松居直以《三只小豬》的不同版本結局為例,拿出專門的章節(jié)來討論,到底哪個結局更好。第一種,小豬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第二種,大野狼被燙傷后落荒而逃;第三種,大野狼死了。松居直考證了,英國童話原著中的結局就是當大野狼從煙囪滑下來時,小豬趕緊打開鍋蓋,把大野狼咕嘟咕嘟地煮了,當晚飯吃。他認為這種結局最符合邏輯,而且充滿幽默感,小孩子們也最喜聞樂見。前兩種結局是大人基于教育上的考量而設計的,小豬和大野狼成為好朋友,摒棄前嫌,團圓的大結局會對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大野狼最后逃之夭夭的結局,則是擔心把大野狼殺了,會太殘酷,對孩子不好。但是,松居直認為這種篡改的結局,是不符合邏輯的',小孩子可能會覺得受到了愚弄。
我傾向于認可他的觀點。從迪士尼圖畫和《三只小豬》的例子,倒是更可以得出“讀書還是要讀原著,盡量少讀精簡版本”的結論,二手知識永遠不如一手知識來的精妙。
書末還附了松居直推薦的圖畫書的名單。
我家哥哥小的時候,更喜歡認知類的圖畫書,故事類的他看的不多,而且由于認字特別早,三四歲就獨立閱讀了。所以在哥哥身上,松居直推薦的這種抱讀、共同體驗美好故事的經驗并不是很多。
妹妹現(xiàn)在也到了看繪本的時候,她比較喜歡坐在我的腿上,一起看繪本。于是我們一起看了好多哥哥小時候買來卻沒怎么看過的繪本,也一起看了很多新的繪本,確實有不少松居直說的,大人看著很一般,但是孩子卻特別喜歡的圖畫書,另外,真的靜下心來看,發(fā)現(xiàn)很多繪本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jié),有的色彩搭配看起來真的很美。
珍惜可以共讀圖畫書的時光吧。
幸福的種子讀后感范文實用5篇相關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