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分享的小說人類簡史讀后感3篇 人類簡史前四章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小說人類簡史讀后感1
我們從幾十萬年前開始學會使用火,然后逐漸學會打制石器,然后逐漸登陸其他大洲不斷適應各個大洲環(huán)境,使得第一次“人類的洪水猛獸”席卷全球。
此后人類不斷進化與發(fā)展,進而逐漸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國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國,然后宗教、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便也應運而生。而人類的數(shù)次重大變革既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科學革命則深深改變了人類進程,也深深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而人類的進化也不過就是遵循著大自然的法則,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樣,“既讓自己的DNA持續(xù)永久的復制下去”,只是人類到后來尤其是現(xiàn)在的進化越來越超脫大自然的束縛。
回首望去,讓我們從一眾生命脫穎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腦袋卻能思考整片宇宙,這著實是人類的偉大之處。不過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也遠超以往,且形式不容樂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戰(zhàn)爭究竟離我們有多遠?雖然如今是史上相對來說最和平的時期,但當今世界局勢仍然錯綜復雜,中美博弈、朝韓危機、中東變局、歐洲風云。而世界終會走向何方,其中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局,尚不得而知。
人類的未來究竟去往何處?作為宇宙的奇跡生命代表的人類,是否甘于自然法則的束縛?而若真的有一天,人類凌駕于萬物之上,那時又該會是何種模樣?
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續(xù),敬請期待……
小說人類簡史讀后感2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fā)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于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fā)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fā)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信息,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語言能夠創(chuàng)造出客觀物質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chuàng)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fā)展到今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著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說,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說,人類的歷史的發(fā)展就是一場宏觀敘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敘事,社會就能正常運行,若這套敘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敘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yǎng)農作物、馴養(yǎng)家畜,從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于人類發(fā)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fā)展到現(xiàn)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說,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xù)了下來,但對于個體的發(fā)展和幸福感來說,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xù),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說,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著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復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說明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么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于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么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tài)度。
最后是科學革命,從十五十六世紀人類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到現(xiàn)在人類破譯了不少自然法則,從物理學、到生物學、到基因學,因為人類掌握了相關知識與技術,又開始變得野心勃勃起來,人類開始想辦法進行“吉爾伽美什”長生計劃,改造基因,妄圖成為創(chuàng)世主。作者對未來的想象偏向于悲觀,將來智人也許會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機結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時候,智人還是現(xiàn)在的智人么?還是智人已經被改造得滅亡了?
最后,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于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后再看,不過是湮沒于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shù)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采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guī)е鴮ひ挼降氖澄铮黄鹩貌?,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fā)展到現(xiàn)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復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暫的智人經歷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小說人類簡史讀后感3
對于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于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于有目標,有理想,并為共奮斗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xiàn)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fā)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fā)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fā)膨脹,進而躍入欲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欲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了曰:富貴于我如浮云。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罷了。書中寫道:“現(xiàn)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yī)療系統(tǒng),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們有一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凈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污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小說人類簡史讀后感3篇 人類簡史前四章讀后感相關文章:
★ 2022學生觀看課外書讀后感3篇(看完課外書的觀后感250)
★ 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讀后感7篇(平凡的世界路遙著讀后感)
★ 格列佛游記情節(jié)讀后感3篇(《格列佛游記》 讀后感)
★ 2022《三國演義》讀后感啟示5篇 三國演義讀后感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