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4篇 朗讀會觀后感,歡迎參閱。
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1
朗讀是一件人人都會做的平凡事,對于小學(xué)生來說朗讀恨不得天天必做,對朗讀無比反感,但今天我在《朗讀者》節(jié)目聽到這段朗讀時潸然淚下。
朗讀者是斯琴高娃,她扮演的孝莊太后已是家喻戶曉。她讀的是賈平凹獻給母親的一篇散文,聲情并茂,句句動人心弦,微微顫抖的聲音卻堅強有力,當(dāng)我聽到“我在地上,她在地下。”一句心靈一震,想起了那一幕。
那時我還小,那天的事已很模糊,記得是我做錯了事,母親罰我面壁思過。我不高興,一心想著玩兒,便開始鬧。踢壞了小板凳,弄翻了花瓶,踩臟了沙發(fā)……躲在衛(wèi)生間里大哭大鬧,突然我聽見了幾聲抽泣—是母親在哭,我不知怎的,心痛了,一下沖出來,緊緊的摟著她,莫名的樂了……記憶的長河中這段已是記不清了,也很少回憶它,如今竟因看一個節(jié)目,聽一段朗讀,喚起了那段兒時的記憶?,F(xiàn)在撥開母親的黑發(fā),那一根根銀絲閃爍的歲月光芒,有幾根是那時添的呢!去問那已逝的光陰吧,我也猜不到啦!時間啊,慢下你的腳步,讓我再多看幾眼母親那年輕的容顏;記憶啊,慢下你的流逝,讓我再多回想一下母親那燦爛的笑臉…………淚花在我心頭綻放。那是一朵堅強的花,一朵充滿愛的花,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晶瑩的淚花里有多少講不完的故事呢?母親坐在陽臺上讀著海子的詩,讓她靜靜地讀下去吧!我愿做她永遠的聽眾。
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2
趁著假期,我惡補了前段時間很火的《朗讀者》,接下來分享分享令我感動的一些片段。
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jīng)做了十五年的預(yù)防艾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dāng)初只是有這樣一個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jié)果一做就是這么多年。蔣雯麗與先生顧長衛(wèi)合作的電影《最愛》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這群感染者來拍攝。在《朗讀者》訪談中,蔣雯麗談起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劇組工作人員和艾滋病感染者們同吃同住。
“同桌媽媽”16年陪讀 兒子以朗讀感恩母親
除了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動無數(shù)國人的“同桌媽媽”陶艷波也將和兒子楊乃斌一起走上《朗讀者》的舞臺2017中央臺朗讀者觀后感2017中央臺朗讀者觀后感。因為16年堅持陪伴患有聽力障礙的兒子楊乃斌讀書,“同桌媽媽”陶艷波曾獲評“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從無法說出一個詞匯,到順利完成大學(xué)學(xué)業(yè),楊乃斌16年的學(xué)習(xí)生涯,全部都有母親陪伴,這中間歷盡艱辛,旁人無法想象。不過,陶艷波從未有過怨言,她說,“教育乃斌是我一輩子的職責(zé)。這是一個母親會做的,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堅持走的路比別人長一點?!?/p>
為了報答母親的付出,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楊乃斌將朗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么》,“獻給我的母親,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當(dāng)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她還一直堅持,一直鼓勵我。”他還分享說,之所以來到這個舞臺,是因為這么多年,他都想跟媽媽說一聲謝謝,但是一直沒有好的表達方式。楊乃斌還推薦聽障孩子以朗讀作為康復(fù)訓(xùn)練,“對于一些聽障孩子來說,這樣的朗讀相當(dāng)于一次康復(fù)訓(xùn)練,是有實質(zhì)幫助的,我小時候也每天都朗讀訓(xùn)練。朗讀對于聽障孩子來說是有特殊的意義的?!?/p>
其實從小到大,我都對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通過節(jié)目中嘉賓的朗讀,讓觀眾感受文學(xué)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這個節(jié)目也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朗讀帶來的強大正能量,太棒了!
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3
中央一套又播出一臺新的節(jié)目《朗讀者》,由董卿主持,這一次的主題是"遇見"。五位嘉賓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合適的時間遇見合適的人,使故事延續(xù)。
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一對夫妻"周小林,殷潔"的生活方式和心態(tài)令人神往。
丈夫因妻子的一句話,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一千兩百畝的鮮花山谷,這就是他們的伊甸園。
其中夫妻倆的一句話道出了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的生活。
妻子殷潔說:"我們一直都在談戀愛,他就是一個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小女人。"
丈夫周小林說:"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還是我永遠的夢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們感動,送給他們一句沈從文的詩:"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
遇見對的職業(yè),就是一種永不泯滅的熱情。
一位96歲高齡的亞洲第一翻譯人許淵沖,一生執(zhí)著翻譯,用延續(xù)白天的模式來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對于走過的日子不記多少,只記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腸癌數(shù)年,在醫(yī)生宣布最后的日子里,非但沒有停止翻譯工作,還拿到了人生的最高獎項,并延續(xù)生命7年。翻譯工作從不停止,還要在百歲之前完成莎士比亞的翻譯。多么令人欽佩!
我們這些正常的,健康的,但懶惰的,無所追求的人啊!醒醒吧!好好利用有效的時間來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讓有限的時間變得的有質(zhì)有量而精彩吧!
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4
幾乎所有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從當(dāng)下社會現(xiàn)狀以及情緒的投射。這是個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會,精神繃得夠緊,壓力總是很大,時間過得太快。文化類節(jié)目的悄然回暖,呼應(yīng)著國民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級,滿足了大眾對于知識、審美、情感的多重高階需求,緩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文化焦慮”。
《朗讀者》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展現(xiàn)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生故事。作為一檔用文字承載情感的節(jié)目,《朗讀者》的氛圍相對安靜,節(jié)奏更為舒緩,和追求刺激、熱鬧的“快消內(nèi)容”截然不同,恰恰會滿足受眾在疲憊的忙碌之后回歸內(nèi)心寧靜的欲望,感受朗讀傳達的力量。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jié)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fā),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眾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后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jié)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有關(guān)“遇見”,有關(guān)“選擇”,有關(guān)“陪伴”,有關(guān)“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jīng)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仿佛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guān)于別人,其實映照著最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聯(lián)起不同的人生關(guān)鍵詞。《朗讀者》還原著電視人的初心,希望節(jié)目帶來的觸動能溪流汩汩地從觀眾心靈流淌開來,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寧中,找尋自我。
觀看《朗讀者》初中觀后感4篇 朗讀會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_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觀后感3篇 我們走過的改革開放四十年觀后感
★ 電影《攀登者》最新觀后感影評精選_攀登者觀影感想3篇(看完攀登者電影觀后感)
★ 《紅樓夢》初二學(xué)生個人讀后感7篇 紅樓夢讀后感兩初中生
★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jié)表彰大會觀后感3篇 殘奧會表彰大會觀后感
★ 開學(xué)第一課小學(xué)生觀后感作文202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