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網友“l(fā)iqpp47”分享的愛與感恩演講稿,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懂得感恩,與愛同行》。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我們出生、學會說話開始,到垂垂老矣、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受來自親朋好友乃至陌生人的幫助。有些幫助可能是出于等價交換的關系,甚至是利益的驅動,而大多數則是無私的付出,期望不求回報。然而,在享受他人幫助的同時,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感恩呢?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感恩是指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并對他人的援助做出回應。也就是說,除了心存感激,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予以回報。確實,對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來說,回報可能并不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作為受助者可以理所當然地接受他人的付出。
或許是幫你撿起掉落的作業(yè)本,或許是在下樓梯時及時拉住你,或是在擁擠的電梯里幫你按下樓層,或是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幫你遞上零錢……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這些點滴的幫助在不經意間帶來了溫暖。在這一刻,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一句誠懇的“謝謝”便是最好的回報。
在深夜燈光下默默陪伴的身影,三尺講臺上孜孜不倦的教導,遭遇挫折時無聲的鼓勵,父母、師長、同學和朋友,每一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我們都應心存感激,表達我們的愛。
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中遭竊,損失了不少物品。一位朋友得知后,立刻寫信安慰他,建議他不要太過傷心。但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很好。第一,盜賊偷走的是我的物品,而不是我的生命;第二,他只拿走了部分物品,而非全部;第三,更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我現在感到非常幸福。感謝上帝。”對于許多人來說,家中失竊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厄運,而羅斯福卻能列出感恩的理由。也許你會認為身為總統(tǒng),失去一些物品對他而言并無太大影響,但如果沒有感恩的心靈,怎么可能在盜竊后仍然覺得幸福呢?
感恩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永恒的支點。我們常常抱怨社會日漸冷漠,似乎只感受到漠視和無情,這時更應該奉獻自己的愛心,主動幫助他人。其實,感恩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嘗試去感恩、回報他人、感受他人的回應時,你會發(fā)現,雖然溫暖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因為有愛,才有感恩;因為有感恩,我們才有勇氣繼續(xù)前行。
心懷感恩,與愛同行。世界如此廣闊,讓我們一起去發(fā)現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愛與感恩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