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阿細跳月》教案6篇(阿細跳月 教案),供大家賞析。
《阿細跳月》教案1
【教學目的】
1、 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
2、 能聽辨樂曲中各種音色的變化,較熟練地演唱主題旋律。
3、 了解相關的民俗風情,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并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鋼琴
學具:準備一些報紙或其它自制樂器的材料
【教學重點】
重點是讓學生能感受彝族樂曲的風格特征,較熟練地演唱主題旋律。
【教學難點】
難點是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并自己或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
【教學課時】 1 課 時
【教學方法】
1、 教法:
利用多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直觀教學法、聆聽法、講述法、唱奏法、談話法、詩畫舞結合法進行教學,力求做到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 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生注意配合老師積極活動。利用模唱法、聆聽法、練習法、比較法、討論法使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到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也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一、 節(jié)奏律動
教師: 今天我們要一起外出,請跟上老師的節(jié)拍,可不要掉隊呀!
拍 × ×× ×× ×× ×
合 右左 右左 右左 右
念: 走 快點 快點 快點 走
?。ê希号氖?右:右手拍腿 左:左手拍腿 )
學生:模仿拍節(jié)奏
教師:走的節(jié)奏是什么樣的?
學生:部分學生起來走動,拍出走的節(jié)奏:
× × × × ×……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拍出5/4拍的節(jié)拍的重音。
?。?>
× × × × × × × × × ×
教師:哎!這邊還真有同學掉隊了,于是呼喊學生:
×× × × × ×× ×
等等 我 呀 嗨 快跟 上
(呼) (應)
學生: 模仿拍節(jié)奏
二、 導入
1、 欣賞《阿細跳月》片段.
教師:請大家根據(jù)下面這段音樂,判斷我們要去的地方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是什么因素會使你產生這種聯(lián)想?(播放音樂)
學生:音樂歡快、熱烈,使人聯(lián)想到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節(jié)奏感強、富于動感,與舞曲有關……
教師:我們將要去彝族山寨參加他們的篝火晚會,先請大家將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進行交流。
2、 討論交流
?。?) 彝族主要居住在我國云南、四川等省,有十幾個支系。阿細是居住在云南境內的彝族支系。
?。?) 火把節(jié)是彝族(西南少數(shù)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 “跳月”是彝族阿細人的一種歌舞形式。(播放彝族“跳月”的音樂。)并了解基本舞步。
三、 授新課
1、 板書:《阿細跳月》。
2、 完整欣賞《阿細跳月》。(播放音樂)
3、 討論歸納:
教師:你們能找出剛才所練習過的節(jié)奏嗎?
學生:節(jié)奏(1)是引子部分的節(jié)奏型并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經常出現(xiàn)在伴奏聲部。(聽相關部分內容)節(jié)奏(3)是旋律的節(jié)奏型。(出示節(jié)奏譜)
5/4 ×× × × × ×× ×|
教師:節(jié)奏(2)是5/4拍的固定節(jié)拍,也是跳月這種舞蹈風格的獨特之所在。
4、分析、練唱。
教師:我們一起來哼唱一下主旋律。(唱)
1=G 5/4
你們能將它的主要特點歸納出來嗎?
學生:旋律主要由5、1、3三個音組成,每句的句末相同。
練唱旋律:
5 1 3 1 3 5 2 1 |… …
?。?strong>師) (生)
教師:還有補充嗎?
學生:結構歸整、勻稱,由四個樂句組成,每句的節(jié)奏相同……
5、聽音樂分聲部拍節(jié)奏
5/4 × ×× ×× ×× × |
×× × × × ×× ×|
× × × × × |
6、討論
教師:你們注意到音樂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
學生:旋律是不斷反復,而演奏的樂器經常變換。
教師:能聽出什么樂器在演奏嗎?
學生:有二胡、竹笛……有時是一件樂器在演奏,有時是很多樂器一起演奏。
(老師就學生不熟悉的樂器音色如:笙、高胡與二胡的區(qū)別等進行講解和比較,使學生能分辨民族樂隊中幾種主要樂器的音色)
7、完整欣賞《阿細跳月》(播放課件)
教師:下面我們將再一次地欣賞這首作品。在聽的過程中,請你們用自制的樂器共同來參與模擬演奏,可準備一些報紙或其他的材料,讓學生動手制作。同時請1-2名同學出來,記錄出各種樂器演奏時所表現(xiàn)的順序。
8、討論檢查學生記錄的結果,出示結構圖(電腦課件)
引 竹 合 彈 二 高 笙 竹 彈 合 竹 合 尾
子 笛 奏 撥 胡 胡 笛 撥 奏 笛 奏 聲
教師:樂曲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學生:聯(lián)想到不同的舞蹈場景、不同的舞姿、不同年齡的人……
教師:你們還能注意到音樂中其他的變化嗎?
學生:后部分漸快、漸強,將樂曲推向高潮。
9、歸納。
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是作曲家、指揮家彭修文根據(jù)彝族民間歌舞“跳月”的素材編寫創(chuàng)作的。旋律素材簡潔,節(jié)奏富于動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題多次變化重復的結構,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變化對比,表現(xiàn)了“跳月”時歡快、熱烈的歌舞場面。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幾種形式的《阿細跳月》。
?。úシ耪n件――音頻、合唱和視頻,學生看彝族人舞蹈并學跳基本動作)
四、 創(chuàng)作表演
教師:我們再次聽到的將是由你們自己設計并擔任表演的《阿細跳月》,請你們自己組合,分小組討論、設計、練習。
1、 小組活動(老師分別參與各小組的討論和設計活動)
2、 各小組表演。
五、 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共欣賞了哪幾種形式的“跳月”?
學生:有阿細人自己跳的“跳月”,有舞蹈《阿細跳月》有器樂曲《阿細跳月》,有合唱《阿細跳月》,還有我們自己表演的《阿細跳月》。
教師:這幾種“跳月”各有哪些特點?
學生:1、彝族人的“跳月”是大家一起跳,音樂比較簡單。
2、舞臺上的“跳月”是經過加工的藝術作品,服飾鮮艷,舞蹈動作是經過設計的。
3、樂隊演奏的“跳月”是通過不同的音響來表現(xiàn)的,它需要我們根據(jù)音樂進行聯(lián)想……
教師:這節(jié)課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請你們自己來進行總結、提問和評價。
?。?strong>學生活動,師做點評)
教師:音樂是人們認識一個民族文化的窗口?!疤隆笔前⒓毴吮磉_情感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們也隨著《阿細跳月》走進了彝族山寨。現(xiàn)在就讓我們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分享他們的快樂吧!
(播放音樂,師生一起隨著音樂“跳月”,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課)
以語言節(jié)奏律動,讓學生感受5/4拍的節(jié)拍規(guī)律和掌握樂曲中兩種典型的彝族樂曲節(jié)奏型,為欣賞樂曲做好鋪墊。
?。?strong>本課難點)
讓學生在簡單的走路中掌握難點。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展開聯(lián)想,歸納出對《阿細跳月》主旋律的總體印象。
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相關內容,為教學創(chuàng)設意境,使學生能“走進”彝族山寨,了解相關的民俗風情。
通過聽、辨、憶、分析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阿細跳月》的主旋律及其主要特征。這也是本課欣賞教學的一個重點。
師生用接龍的方式練唱主旋律,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旋律的認識。
(重點)
學生分成三組,以節(jié)奏律動參與欣賞,使之能熟記音樂的旋律。使學生對彝族旋律的典型節(jié)奏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引導學生關注音樂的結構及音色、織體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橫向與縱向的聽辨能力。
讓學生“加入”到樂隊中更進一步的關注各種音色的變化和它的表現(xiàn)作用。
啟發(fā)學生根據(jù)音樂展開想象。
關注力度、速度的變化。
?。?strong>課堂延伸)
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
?。?strong>難點)
拓寬視野,讓學生了解各種形式的《阿細跳月》。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
學生自己總結、評價所學的內容。
首尾呼應
附板書設計:
節(jié)奏訓練
拍 × ×× ×× ×× ×
合 右左 右左 右左 右
念: 走 快點 快點 快點 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等 我 呀 嗨 快跟 上
?。ê簦?(應)
《阿細跳月》
典型節(jié)奏:
5/4 ×× × × × ×× ×|
聽音樂分聲部拍節(jié)奏:
5/4 × ×× ×× ×× × |
×× × × × ×× × |
× × × × × |
《阿細跳月》教案2
教學內容:
欣賞《阿細跳月》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阿細跳月》、了解彝族的音樂特點以及與他相關的風土人情,增強對祖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2、通過欣賞《阿細跳月》讓學生感受樂曲歡快跳躍的節(jié)奏特點,掌握節(jié)奏“×× × × × ×× ×”。
3、能感受《阿細跳月》的基本情緒,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進行表演,并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編。
教學重、難點:
1、欣賞《阿細跳月》了解其音樂主題,掌握其典型節(jié)奏型。
2、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進行表演,并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編。
教具準備:
課件,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律動導入:
學生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聲中走進教室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還記得嗎?一起跟著唱一唱吧。
?。◣熒黄鸪?/p>
師:彝家娃娃們能歌善舞,小朋友們,你們了解彝族嗎?
二、介紹“彝族”(邊欣賞圖片邊介紹)
彝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服裝色彩艷麗,他們習慣佩戴很多首飾,這些首飾多是用金銀及玉石做成。彝族人們個個能歌善舞,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彝族“火把節(jié)”的熱鬧場面。
彝族的“火把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六,這天彝族人會身著盛裝,白天在一起搞一些慶?;顒樱雇韲谝欢洋艋鹬車?、跳舞。
彝族的“火把節(jié)”場面?人?
三、欣賞《阿細跳月》
1、整體聆聽,初步感知。
師:彝族盛大的火把節(jié)你想參加嗎?我們先聽聽彝族火把節(jié)的音樂有什么特點。(聽音樂)
師:這首曲子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說。
師總結:這首曲子熱烈,歡快,感覺像過節(jié)一樣,很熱鬧。
2、學節(jié)奏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彝族火把節(jié),感受這歡快的氣氛。
(1)、出示節(jié)奏
5/4 ×× × × × ×× ×
(平時我們接觸的大多是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而這個五四拍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常常用到它,它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我們民族音樂的特點)
?。?)、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說一說節(jié)奏(邊劃拍邊說)
分析:我們之前學過“×”是幾分音符?唱幾拍?“×”呢?
那像“× × ×”的節(jié)奏我們叫它?
?。ㄒ龑W生說出“切分節(jié)奏”)
(3)、師生交流,拍一拍節(jié)奏
a、師:你會拍這個節(jié)奏嗎?拍給旁邊的同學聽一聽。
誰來試一試?
師:拍得好不好?(好的話給與掌聲)
我們一起來拍一次。(學生拍)
b、師:很好。聽老師拍一次。
?。ń處熍?,漸強)
師:你覺得聲音有什么變化?
生:由弱到強。(漸強)
師:再聽一遍,聽聽是不是這個效果?
你們來試一下?
師:你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表現(xiàn)漸弱嗎?試一試
生做。
c、師:除了我們剛剛用到的這種方式,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強弱變化?
(學生說,并做一做)
(4)、表現(xiàn)快慢
師:剛才我們通過強弱表現(xiàn)了這個節(jié)奏,下面老師加上旋律唱一唱,聽!它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說。
師:我們來試試!
4、再次聆聽,繼續(xù)感知。
師:你們表現(xiàn)的真棒!剛剛我們了解了這段音樂的特點,接下來再欣賞一遍,把你聽到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比如說唱一唱、動一動。
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了解“阿細跳月”
師:這就是彝族音樂中非常有名的《阿細跳月》。你知道“跳月”是干什么嗎?阿細又是什么意思呢?
?。◣熤v“阿細跳月”的故事)
傳說在很早的時候,阿細人住的地方發(fā)生了一場山火,大火燒了九天九夜,阿細人打了九天九夜還打不滅火,地面被大火燒得滾燙,打火的人就不斷地換著腳,或單只跳著打,大火終于撲滅了。為了慶祝勝利,大家吹起笛子、彈起三弦、拍著巴掌、摹仿打火時的樣子,換著腳跳舞。以后每逢豐收,在明媚的月光下,阿細人就載歌載舞地慶祝。后來漢族人就給他們的這種舞蹈取名 “阿細跳月”。你們想不想學“跳月舞”?
2、學跳基本舞步
左、右、左、蹬、蹬
右、左、右、蹬、蹬
?。▽W會后跟著旋律跳一跳)
3、舞蹈欣賞
師: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阿細跳月》,看看他們有什么好動作?我們一起跟著跳一跳。
4、師生隨樂舞蹈
師:他們跳得好開心,我們也一起來。
師:火把節(jié)沒有篝火可不行,老師這有幾把扇子,我想請幾個小朋友來用扇子表現(xiàn)篝火(邊說邊做動作)
老師這還準備了鈴鼓,誰來敲響我們節(jié)日的鼓點?(邊說邊敲鈴鼓)
我們其他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圓來跳“跳月舞”。
?。◣熒瑯罚?/p>
5、小結
學生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
《阿細跳月》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民族音樂,感受歌曲的歡快。
2、通過集體舞蹈,感受五拍子曲風,并用肢體表現(xiàn)后兩拍。
3、認識民族樂器葫蘆絲,并用道具進行模擬表演。
4、學唱歌曲,掌握斷頓、歡快和連貫、舒緩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鈴鼓、葫蘆絲圖片、沙錘
活動重難點:
掌握歌曲的五拍子曲風。
后兩拍肢體創(chuàng)編與演奏。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嫦娥在吳剛和玉兔的幫助下,終于拿到了解藥,準備回到地面上,這時地面上的人們?yōu)榱藲g迎嫦娥,準備了一場篝火晚會。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去看看篝火晚會的情景吧!
二、音樂活動
?。ㄒ唬┮魳仿蓜?/p>
1、全體圍坐,教師帶領幼兒拍腿感應固定拍,并于每小節(jié)最后兩拍拍手。
2、提問:你覺得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感覺?你發(fā)現(xiàn)它有什么特點嗎?
引導幼兒觀察拍了幾下腿,拍了幾下手?從而感受五拍子的組合模式(3+2)。
3、教師提問:除了拍腿之外,還可以在哪些肢體拍出后兩拍的節(jié)奏?(拍肩、拍頭等)
4、請幼兒配合音樂試一試。
?。ǘ┘w舞
1、教師帶領幼兒跳集體舞,感受五拍子曲風。
?。?)教師示范彝族舞的基本動作,與后兩拍瞪腳。
?。?)幼兒原地感受,學跳彝族舞。
(3)全體幼兒圍圈站立,一起學跳彝族舞。
2、幼兒兩人一組表演。
?。?)兩位老師示范動作:一人拿鈴鼓,另一人在后兩拍拍鈴鼓。
(2)幼兒自愿結組,嘗試跳雙人舞。
?。ㄈ┠M樂器演奏
1、教師出示葫蘆絲的圖片,幼兒認識其外形,聆聽音樂中葫蘆絲的音色,并模擬吹奏。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持沙錘和打棒,伴隨音樂進行演奏。
沙錘模擬葫蘆絲吹奏,打棒演奏后兩拍。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是嫦娥奔月這個單元的最后一首曲子,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掌握五拍子樂曲的曲風特點。
通過近一階段在活動中的了解,我知道孩子們之前很少接觸過這種類型的音樂,穩(wěn)定節(jié)奏感雖有所增強,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幼兒還是不能很準確的演奏出歌(樂)曲的固定拍,所以對于這次活動,我是有些顧慮和擔心的:感受五拍子樂曲,會不會對于我班的幼兒有點難?
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目標和重難點,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我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前三拍和后兩拍的不同,故意用了拍三下腿和拍兩下手的肢體動作,以為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更清晰的區(qū)分出樂曲3+2的節(jié)奏特點,更準確的感受后兩拍。(北京老師來視導的時候曾經說過:孩子們第一次感受樂曲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拍手的動作,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們對音樂的整體感受。)
在接下來的.欣賞中,我也是擔心孩子們不能準確的感受,所以一邊聽音樂,我一邊數(shù)著1、2、3、4、5,讓孩子們知道數(shù)到4和5的時候,是要拍手做動作的。(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孩子們的動作和樂曲完全脫離了,孩子們雖然會數(shù)著數(shù)拍出后兩拍,但在之后聽音樂做動作的環(huán)節(jié),又亂了。)
在舞蹈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我一直是按照教案中的進度在帶著孩子們跳集體舞、雙人舞,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一方面孩子只要一起來活動,常規(guī)仍然會有點亂;另一方面是他們對五拍子樂曲的曲風根本就沒有掌握,所以做起動作來也就無法準確的表現(xiàn)音樂了。
改進措施:
1、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盡量不用拍手的動作,而是讓孩子們更完整的感受樂曲。
2、所有的活動都要和音樂結合在一起,脫離了音樂,就不是音樂活動了,奧爾夫活動雖然是玩兒,但最后還是要回歸到音樂的本身上去。
3、要根據(jù)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和臨時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活動的內容,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照設計好的教案上。孩子們做起來有困難的地方,就可以換一種方式,最終也可以實現(xiàn)目標。
《阿細跳月》教案4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阿細跳月”片段,發(fā)現(xiàn)并嘗試表現(xiàn)樂曲的節(jié)拍特點。
2、引起對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興趣。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對外出觀摩課的修改,原活動將對音樂的聽辨、肢體動作的表現(xiàn)、集體舞放在一次中進行,量大而無法做透。分析素材后我認為,對音樂的聽辨對幼兒較有挑戰(zhàn),需要組織一次活動幫助解決難點,因此設計本次活動。
“阿細跳月”是一首彝族名曲,通過傾聽、分析樂曲特點,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不同于漢族的風情,引起了解各民族的興趣,推動主題的發(fā)展。
【環(huán)境與材料】
自制ppt
【活動過程】
一、傾聽發(fā)現(xiàn)
1、第一次聽前:今天我?guī)硪皇缀寐牭那印?/p>
聽后討論:聽到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
2、第二次聽前:這首曲子不但好聽,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請你找一找。
聽后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別的地方?
1、第三次聽前啟發(fā)引導:以前我們聽過兩拍子、三拍子的音樂,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
聽后討論
提升:這是一首五拍子的音樂,很特別。
傾聽一小段,試著找找節(jié)拍。
2、第四次聽前啟發(fā)引導:五拍里也藏著一個小秘密。
聽后討論
提升:五拍又分成前面3拍和后面2拍……(用幼兒的發(fā)現(xiàn)提升)
再次傾聽,嘗試用拍膝+拍手的方法表現(xiàn)
二、傾聽表現(xiàn)
要求:前三拍拍膝,后兩拍自主創(chuàng)編動作
幼兒可與同伴協(xié)商
激趣:后兩拍“嘿嘿”
三、欣賞總結
1、這首曲子藏著這么多特別的地方,它的名字也很特別,叫”阿細跳月”,是一首少數(shù)民族的曲子。阿細是一種稱呼,阿細人生活在我們中國的云南,這個少數(shù)民族叫彝族。彝族喜歡在月光下圍成一個大圓圈,繞著篝火跳舞,所以就有了這首曲子“阿細跳月”。
2、欣賞教師的'示范
附動作:由五拍組合成“三步弦”(雙臂左右擺動、換腳跳三步,按節(jié)拍擊掌的同時空中蹬兩腳)
【自我反思】
本次活動對幼兒是有挑戰(zhàn)的,尤其是在傾聽方面提出了較大的挑戰(zhàn)。從活動現(xiàn)場效果來看,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幼兒能感受并發(fā)現(xiàn)樂曲的特點,最終達成活動目標,但花費的時間較長,可見幼兒在音樂欣賞方面的能力需要進一步關注培養(yǎng)。但幼兒對此類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一方面是音樂的特殊性對他們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活動的設計也能引起他們參與的興趣。本活動的開展是比較有價值的。
《阿細跳月》教案5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阿細條月》;了解彝族歌舞、服飾、傳說、節(jié)日;學跳彝族舞蹈《阿細跳月》的基本動作。
2、集體相互配合營造表現(xiàn)“歡樂的火把節(jié)”的節(jié)慶歌舞場面。
3、感受彝族的多彩文化,體驗集體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
欣賞彝族歌舞,感受彝族歌舞的快樂場景。
教學難點
彝族舞蹈《阿細跳月》五拍組成的三步弦的動作表現(xiàn)。
解決辦法本課只學一個代表動作,并放慢速度示范,清晰的講解,對每個學生都做親自指導。
教學準備中國地圖、西昌市圖片、VCD歌舞劇《月亮部落》、CD《阿細跳月》、彝族服飾、“月亮”夜光粘貼、紅彩綢。
教學思路二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容易溜號;愛聽故事、活潑好動;因此本課教學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將傳說故事穿插在音樂舞蹈當中。即讓學生豐富了知識,又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謎語師朗誦詩歌謎語《月亮》讓學生猜。
?。棠坦适轮幸恢皇M神話的銀盤,媽媽歌謠中一艘載送美夢的小船。現(xiàn)在我心目中,一輪高懸的靶環(huán),總有一天會用我的火箭,射中兒時的神話和夢幻。)
2、歌唱表演《小小的船》“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學的那首歌唱月亮的歌嗎?歌名是什么?”“一起來歌唱表演《小小的船》吧”。
二、欣賞歌舞劇《月亮部落》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國家里有一個地方被稱作“月亮城”呢,你知道在那里嗎?
師結合地圖的地理位置及相應的`地方民俗圖片介紹四川省西昌市為什么被稱為“月亮城”。
……那里是彝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歌舞劇《月亮部落》描寫的就是彝族的傳說和故事。
2、欣賞歌舞劇《月亮部落》
安靜欣賞一段后請同學們跟著邊欣賞邊模仿跳一跳。
3、討論舞蹈特點與服飾風格。
4、師出示彝族服飾并穿上。
三、歌舞《阿細跳月》
1、故事《阿細跳月》
2、師:老師穿這件衣服好看嗎?圍著老師席地而坐,聽老師講彝族人民跳月的故事好嗎?席地圍坐一圈,欣賞樂曲《阿細跳月》。
3、討論樂曲風格特點。
4、學跳《阿細跳月》基本舞步--三步弦。
前五拍節(jié)奏為XXXXX,前三拍往左平移跳躍三步,第四、五拍右腳空中蹬兩腳。5--10拍動作相同方向相反。五步組成的三步弦,雙臂擺動,按節(jié)拍擊掌的同時換腳跳三步,空中蹬兩腳。
A學跳、指導
B男女同學面對面跳一跳(背景音樂《阿細跳月》;
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女對跳,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5、彝族火把節(jié)的傳說
A你知道彝族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節(jié)日是什么節(jié)嗎?
B誰能講彝族火把節(jié)的傳說和慶祝場景?
C師總結講述傳說故事和節(jié)慶場景。
?。ā栋⒓毺隆肥前⒓毴嗽凇盎鸢压?jié)”時所特有的自娛性舞蹈。)
6、歌舞《阿細跳月》--歡樂的火把節(jié)
A將教室的窗簾擋上,課前棚頂貼的夜光“月亮”
便出現(xiàn)亮光,營造特定的氣氛。
B穿紅衣服的同學在圈內舞動紅彩帶,代表火堆。
C男生將書卷成桶狀當作火把,兩手握舉,在內圈隨樂曲節(jié)奏順時針跑動。或模仿彈三弦、吹笛子的動作,順時針跑動。(阿細人跳舞時常常男生彈三弦或吹笛子,女生跳舞。)
D女生與教師在外圈手拉手跳一跳“阿細跳月”的基本舞步。
《阿細跳月》教案6
教學內容:《阿細跳月》
教學目的:
1、欣賞《阿細跳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音樂,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
2、通過教學,啟發(fā)學生用身體地動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能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進入教室,師生歌唱問好。
二.節(jié)奏練習:
1、: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條節(jié)奏,誰愿意讀一讀?
2、找學生讀。
3、讓學生邊拍節(jié)奏邊讀。
4、根據(jù)節(jié)奏創(chuàng)編動作。
三、新課導入
1、(出示圖畫,學生描述并理解,教師引導。)
師:晚上的景色美嗎?老師這兒有二個對形圖分別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師:“月亮婆婆露出笑臉放射出光”,聽賞《月亮月光光》請你們用動作和表情來告訴老師。
2、了解彝族的特點
1):小朋友們歡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來了,這些小客人穿著漂亮地民族服裝,你知道他們從哪里來的`?是哪個民族的小朋友嗎?
2)教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辨認。
3)教師向學生介紹彝族。
3、感受音樂階段:
1):聽彝族小朋友為我們帶來了一段音樂,它表現(xiàn)了怎樣地情緒?
2)再聽:讓學生用動作感受出節(jié)奏。
3)再聽:讓學生邊聽邊哼唱音樂。
4)教師啟發(fā):你們聽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興啊,你們愿意和他們一起跳起來嗎?
5)邊聽音樂邊看插圖,學幾個彝族舞蹈的動作隨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
課堂:這節(jié)課同學們做得真好!繼續(xù)努力吧!
教后反思:
學生喜歡學跳彝族舞蹈的動作,并能隨著進行音樂表演,用動作來感受音樂,培養(yǎng)學生大方、自信、樂觀的性格。并能根據(jù)音樂用舞蹈動作及表情把這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出來
板書設計
《阿細跳月》教案6篇(阿細跳月 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