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_无码熟妇人妻AV_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_国产AV寂寞骚妇

《混合運算》教案12篇(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時間:2022-09-06 15:0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混合運算》教案12篇(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供大家參閱。

《混合運算》教案12篇(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混合運算》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用簡明、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100+25-18

  75-25+15

  24-(18+3)

  學生計算,完成后提問計算的順序。

  3.揭示課題。

  我們學過了分數(shù)加、減法,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97頁例1的表格。

 ?。?)讓學生讀懂表格的內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老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幾分之幾?

 ?。?)提問: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樣列式?

  板書:1/2+3/10-1/5

  (4)請學生試著算一算,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巡視,請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

  讓學生將這兩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看出哪一種更簡單,確定自己喜歡的方法。

 ?。?)小結計算方法:計算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個問題:裸露地面儲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看懂表格內容,然后老師提問:在這個問題中,把什么看作單位1?7/20是什么意思?

 ?。?)請學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請學生試著計算,并指名板演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過程。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

《混合運算》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P28例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發(fā)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坐過公共汽車嗎?在乘坐公共汽車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指名匯報。分小組交流在乘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

  學生在交流討論中可能會說,在途中有下車的,也有上車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來有67人,到站后下車25人,又上來了28人?,F(xiàn)在有多少人? 這道題該如何解答?

 ?。?)、指名列式解答并板書計算過程。 這道題的豎式能不能直接用簡便寫法呢?

  讓學生在練習上寫出連寫豎式,然后指名板演。 2練習。

  三、總結提升

  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1)、觀察主題圖。 小組交流數(shù)學信息

 ?。?)、理解題意。

  獨立思考解題方法,嘗試解答。

 ?。?)、匯報并板演豎式

  2、完成課本p28的“做一做。

  3、與老師共同小結,自由說一說。

  【板書設計】

  加減混合運算 例3: 67-25+28=70(人)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大部分學生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就在我們的身邊,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方法。 強化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達到鞏固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目的。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不過,在教學習題的過程中,學生上臺習題花費的時間太長,很多弄懂了的學生沒有事情做,而個別沒弄懂的學生又跟不上節(jié)奏,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改進。

  同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聯(lián)系。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不必做過多的鋪墊,不用多余的提問引導。

《混合運算》教案3

  教學內容:

  p.35、3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用以解決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獲得成功體驗,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重點難點:

  理解三步計算運算順序;運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光盤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題

  1、很多同學都喜歡下棋,我們一起去看看王老師買棋時遇到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演示例題,指名說說圖上的信息

  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象棋的單價是12元,圍棋的單價是15元

  讀問題: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這是一道購物的實際問題,遇到這類問題你馬上會想到哪個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

  復習:單價數(shù)量=總價

  2、學生嘗試列式,并交流

 ?。?)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綜合:123+154

 ?。赡苓€有):(12+15)(3+4)

  講評:指著分步列式,讓學生明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較兩個綜合算式,讓學生說說下面的算式為什么是錯的?它這樣算出的結果表示什么?

  明確:要用象棋的單價乘象棋的數(shù)量等于象棋的總價,圍棋的單價乘圍棋的數(shù)量等于圍棋的總價;分別算出兩樣棋的總價加起來就是一共要付的錢。

  3、運算順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較這兩種運算順序,它們都對嗎?哪個更好?為什么?

  指出:這是一個三步混合運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別先算象棋和圍棋的錢。

  4、學生完成試一試: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會有個別學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請學生說說正確的運算順序,乘除在一起的時候,誰在前誰先算。

  5、結合兩題引導學生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做在自備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xx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結合具體問題交流。

  2、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題略)

  建議:做混合運算,要先觀察該題的運算符號,可把先算的步驟劃線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說出原因嗎?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40-400)40

  第一組題可引導學生結合乘法意義來說,或是結合具體問題來舉例說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4題)讀題后讓學生解釋人均居住面積的含義和求法,并列出綜合算式。

  2、(第5題)分析我們組比你們兩組的總人數(shù)多6人,指名說說你們兩組的總人數(shù)怎么算?

  3、(第6題)比較兩小題,說說兩題的聯(lián)系。

  4、把這3道聯(lián)系實際問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混合運算》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5頁練習十五的第5-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了解整數(shù)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加減法,并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十五第5題

  3/8+1/85/9-2/95/6-5/61/3+1/21-5/87/10+5/10

  集體口算后校對,并請做錯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數(shù)加法運算律在分數(shù)中同樣使用,整數(shù)減法運算性質在分數(shù)中也同樣適用。

  2、學生獨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1)加法結合律;(2)加法交換律;(3)(4)減法運算性質;(5)(6)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僅可以是整數(shù)或小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2、學生獨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并請錯誤的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五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義與結果,強調單位“1”。

  2、改變習題:將“小華調查了全班同學在母親節(jié)送給***禮物”改成“小華調查了全班30位同學在母親節(jié)送給***禮物”。

  (1)該怎樣解決問題?

 ?。?)為什么方法不變?

  強調:這兩題都只要把全班人數(shù)看作單位“1”,從單位“1”里去掉送鮮花的1/3,再去掉送賀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圖畫的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與全班實際的總人數(shù)沒有關系。

  五、延伸

  完成書上思考題。

  1、計算后找出規(guī)律。

  2、應用規(guī)律直接寫得數(shù)。

  3、應用規(guī)律自編加法算式。

《混合運算》教案5

  教學目的:

  1、在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中,使學生掌握應用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簡和計算二次根式;

  2、會求二次根式的代數(shù)的值;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在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中,靈活選擇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簡二次根式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和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數(shù)式的值

  教學過程:

  一、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例1 計算:

  分析:(1)題是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可先把前三個二次根式化最簡二次根式,把第四式的分母有理化,然后再進行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

  (2)題是含乘方、加、減和除法的混合運算,應按運算的順序進行計算,先算括號內的式子,最后進行除法運算。注意的計算。

  練習1:P206 / 8--① P207 / 1①②

  例2 計算

  問:計算思路是什么?

  答:先把第一人的括號內的式子通分,把第二個括號內的式子的分母有理化,再進行計算。

  二、求代數(shù)式的值。 注意兩點:

  (1)如果已知條件為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先把它化簡;

  (2)如果代數(shù)式是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應先把代數(shù)式化簡,再求值。

  例3 已知,求的值。

  分析:多項式可轉化為用與表示的式子,因此可根據(jù)已知條件中的及的值。求得與的值。在計算中,先把及的式了有理化分母??墒褂嬎愫啽恪?/p>

  例4 已知,求的值。

  觀察代數(shù)式的特點,請說出求這個代數(shù)式的值的思路。

  答:所求的代數(shù)式中,相減的兩個式子的分母都含有二次根式,為化去它們的分母中的根號,可以分別先把各自的分母有理化或進行]通分,把這個代數(shù)式化簡后,再求值。

  三、小結

  1、對于二次根式的混合混合運算。應根據(jù)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和乘方運算的.順序進行,即先進行乘方運算,再進行乘、除運算,最后進行加、減運算。如果有括號,先進行括號內的式子的運算,運算結果要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2、在代數(shù)式求值問題中,如果已知條件所求式子中有含二次根式(或分式)的式子,應先把它們化簡,然后再求值。

  3、在進行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時,要根據(jù)題目特點,靈活選擇解題方法,目的在于使計算更簡捷。

  四、作業(yè)

  P206 / 7 P206 / 8---②③

《混合運算》教案6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情境,呈現(xiàn)知識起點

  師:你們喜歡購物嗎?這是小軍在文具店購買學習用品(在與學生的談話中出示購物

  情境圖,先呈現(xiàn)小軍來購物的情境,改動教材小軍和小晴同時呈現(xiàn)的購物情境)。

  師: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現(xiàn)三種學習用品的標價)

  生:一本筆記本5元,一個書包20元,一盒水彩筆18元。

  師:小軍想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請你替小軍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錢?

  生:53=15元,15+20=35(元)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有沒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個別同學列成如下算式,并進行了計算。

 ?、?3+20=15+20=35

 ?、?3+20=15+20=35

  師:板書學生的算式作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師:黑板上這兩個同學列的是一個算式,你同意他們這樣的寫法嗎?你們也試著寫一寫(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列出53+20的算式)。

  師: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兩個算式嗎?說說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計算53的積是15,第二步計算15+20的和是35。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說53+20這個算式要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哪兩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結合情境圖誰能說一說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買3本筆記本用的錢。第二步再加上買書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錢。

  師:結合情境圖說一說53+20,能先算3+20嗎?(學生基本上能結合實際情境說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師:對比分步與綜合算式,比較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直接寫在算式的后面,而綜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寫在算式的下面。教師配合學生的發(fā)言在綜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機用紅筆標出。

  【設計意圖】:新教材融計算于解決問題之中,這是源于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需要,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的,只有在解決問題時才需要計算。因此,混合運算順序的規(guī)定,也應是這樣的。整改情境圖分層出示數(shù)學問題,既便于突出學生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又便于在解決問題中體驗、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為了解決問題用綜合算式需要運算順序需要在解決問題情景中去分析運算順序的建構過程,實現(xiàn)計算與應用交融的目的。

  二、豐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運算順序

  師:投影增添小晴來購物的動畫情景。

  師:小晴付50元錢買2盒水彩筆,請你幫小晴算一算她帶的錢夠不夠?(生馬上回答:夠了)

  師:為什么?應找回多少錢?(學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結果)

  師:請同學們列綜合算式并嘗試解答。

  生:50-182

  師: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買2盒水彩筆的錢。第二步再用50去減182的積,表示應找回的錢。

  師:現(xiàn)在老師寫兩個算式,你能結合情境圖說說分別在解決什么問題嗎?

  師:18+53;182-20

  (由于情境圖信息比較簡單,學生都能結合情境圖說出每道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師:請同學板書上面三道算式。

  師:比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兩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體驗不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的道理。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豐富的算、用材料,讓學生通過情境提煉數(shù)學問題,;根據(jù)算式尋找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經歷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過程。尤其是兩組算式的對比,讓學生深層次地理解運算順序的實質,拓展了運算順序的認知。

  三、抽象概括運算順序

  師:黑板上有幾道兩部計算的綜合算式,觀察它們的運算符號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乘加(減)

  師:誰能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

  四、拓展延伸

  師:繼續(xù)增添情境圖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話》共36元。①小明買4本。②小紅買2套。

  師:誰能結合情境圖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分別是解決什么問題?該怎樣去計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買4本《格林童話》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紅買一本《格林童話》要多少元?

  師:結合情境圖說一說,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師:算式3626呢?

  師:你覺得乘除在一起運算,他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通過觀察,結合情境圖中的解決問題,大部分都能說出運算順序)

  師:算式3634與算式3626在運算符號上有什么相同點?

  生:都是乘除運算。

  師:對比黑板上的幾道只有乘加(減)和上面兩道乘除算式的運算順序。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乘加(減)兩部計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減;乘除兩部計算順序,要按照順序(從左到右)計算。

  生:暫時不計算的數(shù)要把它移下來。

  生:等于號要在算式的下面寫,兩個等于號要對齊。

  師:配合學生的敘述,在算式的相應位置相機標示。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再次通過增添數(shù)學問題情境,使學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為進一步拓展岸生對兩步混合運算順序的認知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溝通了練習題中的題組對比題之間的聯(lián)系。

  五、突出重點訓練

  第層次:質疑運算順序,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層次: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計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層次:下面計算對嗎?不對的請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課總結

  1.有什么收獲?

  2.有什么問題?在計算混合運算時,你想給同學哪些友情提示?

  3.你認為兩步混合運算還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課后你能應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嗎?

《混合運算》教案7

  “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數(shù)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萬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所學計算方法的綜合練習,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因此,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混合運算順序,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表面上是混合運算,實質上是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為本節(jié)課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性目標:

  通過參觀養(yǎng)鴨場,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的必要性。

  2、發(fā)展性目標:

  通過觀察、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我認為: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策略

 ?。?)讀懂圖是學習的前提。

  因為本信息窗內容比較多,感覺比較亂,所以帶領學生認真讀圖,讓他們找出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

  (2)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是訓練的重點。

  要求還剩多少個鴨蛋,解題思路有兩種,第一種先求賣了200個后剩下的鴨蛋,再求賣了150個后剩下的。第二種解題思路是可以先求一共賣了多少個鴨蛋,再求還剩多少個?

 ?。?)由分步到綜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綜合算式,作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僅僅會做分步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因為只有在綜合算式中才能體現(xiàn)括號的作用。

 ?。?)解決有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學習的落腳點。

  因為學習帶有括號的運算是本節(jié)教材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學的落腳點是有括號的算式怎么算。對于運算順序的學習,要和解決問題的順序結合起來理解。

  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設計的參觀養(yǎng)鴨場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在運用混合運算解決這一串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確計算。

  2、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學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本單元教材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充滿濃濃的親情。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結合解決現(xiàn)實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混合運算》教案8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是學生學習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分數(shù)加、減、乘、除法作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是把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shù)上的,為以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做好準備。因此我在教學時直接引導學生回顧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說明運用這些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學會解答了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這樣引入讓學生覺得新知不新,沒有學習難度。

  本節(jié)課學習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學法,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知識,并重視對學生在計算習慣方面的培養(yǎng)。

  成功之處:

  一是借助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并通過具體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新知的學習過程中來。首先我請兩名不同做法的學生上黑板板演。比較兩名學生計算方法后,及時小結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同時一起算。要注意檢查第一次約分后所剩下的分母分子是否還能約分,直到分母分子不能約分后才能計算。

  二是精心創(chuàng)編計算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對于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都會做,但真正準確率很高的學生卻不是很多。因此我在教學中精心創(chuàng)編了一些具有典型特點、學生易錯的習題。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應用運算順序和運算定律計算時,要合理選擇才便于計算結果正確,并形成合理利用運算定律進行運算的意識和掌握一些計算技巧。

  三是重視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在教學時不僅注重訓練學生掌握靈活的計算技巧,更注重要求學生在做每一道計算題時,首先不能把題抄錯;其次要認真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點;最后不能忽視書寫格式。

《混合運算》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同學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同學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知道,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jù)已知數(sh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還是先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shù)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shù)和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shù)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shù)能夠被分數(shù)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shù)、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來做比較簡便。)

《混合運算》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shù)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shù)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shù)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tǒng)計完成的題目數(shù)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5,那么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shù)并分析每一題的數(shù)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shù),再算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jù)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shù)。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shù)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shù),再用總人數(shù)減去男運動員人數(shù)求出女運動員人數(shù);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shù)。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shù)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課內作業(yè):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混合運算》教案11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例1:要做兩種中國結,第一種每個用2/5米彩繩,第二種每個用3/5米彩繩,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

  讀題,獨立完成。

  板演。

  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重點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生:計算順序不同。

  生:結果相同。

  生:符合乘法分配律。

  3、小結:

  師: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shù)。

  1、師:剛才有同學說到這兩個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貞浺幌拢菏裁词浅朔ǚ峙渎桑?/p>

  生回答。

  師:乘法分配律有幾種形式?分別是什么?

  生:兩種,一種是添括號,一種是去括號。

  2、出示:(2/7+4/9)×63 31×3/7+4×3/7 57×5/8-5/8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重點說第3題:

  生:將題目變成57×5/8-5/8×1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57個5/8減去1個5/8,也就是57×5/8-5/8×1.

  3、出示:3/8×(8/3+32/9)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8×(8/3+32/9)=3/8×8/3+32/9×3/8=1+4/3=1又4/3

  3/8×(8/3+32/9)=3/8×8/3+32/9×3/8=1+4/3=7/3

  引導辨析:

  這兩個答案哪個正確?

  小結:帶分數(shù)必須是整數(shù)和真分數(shù)合起來的數(shù),不能有假分數(shù)。

  4、出示:

  5/9×1/8+4/9÷8 (2/5+4/7)÷1/35 7/8÷(3/4-1/6)

  指名板演后,小結:除以一個數(shù)要先變成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才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特別強調注意:

  第3題,是除以一個算式,不能先變成乘這兩個數(shù)的倒數(shù),而是要先將括號內的結果算出來,然后再乘它的倒數(shù)。

  另外還有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3/4-1/6)÷7/8的錯誤。

  5、出示:

 ?。?)(1/5+3/16)×15×16

  試做,板演。

  生1:(1/5+3/16)×15×16

  =1/5×15×16+3/16×16×15

  =48+45

  =93

  生2:(1/5+3/16)×15×16

  =1/5×15+3/16×16

  =3+3

  =6

  引導學生辨析兩種做法。

  小結:乘法分配律是要讓兩個加數(shù)分別與外面的數(shù)相乘,而外面的這個數(shù)是15×16的積。所以分配時,不能將這兩個數(shù)分割開。

  (2)出示:(1/5×3/16)×15×16

  師:這個題目和上題有什么不同?

  生:都是乘法。

  師:都是乘法說明是同一種運算了,可以怎么辦呢?

  生:換位。

  學生獨立完成。

 ?。?/5×3/16)×15×16=1/5×15×3/16×16=3×3=9

  (3)再次比較兩題的不同點,說一說在做題時應該注意什么。

  三、課堂鞏固練習

  完成75頁練一練。

  四、教學反思:

  1、開門見山,直接引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2、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學習將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shù)。而本節(jié)課,重點是進行乘法分配律的練習,在新課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使學生在辨析、比較的過程中,明確每種類型的分析方法,掌握分配律的兩種基本類型。不過在第一組練習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兩數(shù)之差與一個數(shù)相乘的例子,豐富學生對題型的認識。

  3、對于一些除法算式,今天課堂中忽略了一個數(shù)除以兩數(shù)之和(之差)的類型,這是學生認知上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易錯點,他們很容易受前面的影響,把除法變成乘法,但卻沒有分析,這里是除以一個算式,而除法的法則卻是除以一個數(shù),才能變成乘它的倒數(shù)。

  4、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不夠,對所學的知識不能靈活應用。今天課堂上涉及到的都是一些特征較為明顯的題目,部分學生就只會做這些類型的題目,對于稍有變化的題目,就覺得束手無策,這也反映出有些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生搬硬套,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

  例如:教材練一練第2小題,看到2/3,3/2就覺得需要用簡便算法,也就不管是否符合運算定律,就隨便湊數(shù)進行簡算。

  第2題的第(2)題,是需要先將括號內的算式先算出結果,再進行簡算,可有些學生一看題目要求簡算,但題目中的數(shù)據(jù)卻沒有簡算的特征,也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連按部就班地去計算也不會了。

  同樣的問題出現(xiàn)在家庭作業(yè)中:

  22/13-3/2×3/10-11/20 只需把乘法的這一步先算出來,就可以看出簡算的方法,但一部分學生就空著不寫,不知道該怎么簡算。

  5、一些拓展性的題目,其計算方法之前曾經有過滲透,但在遇到具體題目時,多數(shù)學生還是難以靈活運用方法將算式進行變形,達到簡算的目的。如:

  6/13×5/12+5/13×7/12

  6、總體感覺,雖然課堂上穩(wěn)扎穩(wěn)打,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方面,我覺得做的還是比較好的。學生基本掌握了分配律的幾種類型,也能較為正確地進行簡算。但是整節(jié)課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做的不夠,如果能設計一些思維發(fā)散的題目,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拓寬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應該會更好。

  例如可以給出一半的算式,讓學生把算式補充完整,達到簡算的目的,這樣讓學生自己出題,促使他們自己去思考:符合簡算的算式有什么樣的特征,從而加深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混合運算》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主動體會整數(shù)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并能根據(jù)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shù)的簡便計算。

  2、使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分數(shù)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shù)學學習的經驗,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嚴謹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重點難點: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理解整數(shù)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布置要求,引導預學

 ?。?)做書上第80頁“練習十五”第1題

 ?。?)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199-68×2 38-[2.44×(8.5-5)]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A、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 )順序進行計算;

  B、一個算式里,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 ),再算( );

  C、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 ),再算( )。

  二、預習反饋,診斷查學

  課中進行預習反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映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

  三、目標引領,探究導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教科書第80頁的例題圖。提問:要求“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要求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并盡可能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

  2、集體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

  25 ×18+35 ×18 (25 +35 )×18

  追問:列式時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shù)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是運算,統(tǒng)稱為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ǘ┙虒W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根據(jù)以上計算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你會計算上面這兩道式題嗎?

  學生分別計算,并指名板演。

  2、提問:這兩道式題的計算結果相等嗎?運算順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3、小結: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4、做“練一練”第1題。讓學生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交流、訂正。

 ?。ㄈ┙虒W把整數(shù)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shù)。

  1、引導: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例1的兩種解法。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有什么想法?

  通過交流明確:整數(shù)的運算律在分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shù)貞眠\算律使計算簡便。

  2、做“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分別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

  四、鞏固練習,反饋練學

  1、做練習十第1題。

  讓學生按要求直接寫出得數(shù),再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再選擇一兩題要求說說運算順序。

  3、做練習十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每道題分別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

  4、做練習十第4、5題。

  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五、課堂總結,拓展思學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進行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混合運算》教案12篇(小學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