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收集的教學反思范文12篇 教學反思范文怎么寫,供大家賞析。
教學反思范文1
今天教《畫風》,很美的一篇小文章,與學生生活貼近。生字很少,文中三個孩子的姓名外加一個“顯”字。我們集體備課準備的教學設計也頗花了些心思,拋棄一貫學生字的思路,導入課題后直接識字,安排如下:
1.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大家試著叫出他們的名字。
2.小游戲:每個學生與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打招呼,并自我介紹。示范: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開火車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并擴詞。
4.討論:“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認讀名字中能找到。
之前布置過學生預習,課堂從揭題到學完生字我們一直沒有接觸文章,今天的生字是完整意義上的脫離文本,與“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方法恰恰相反,可是我們的課堂氛圍濃厚,效果尤其好。反思這節(jié)課的生字學習,沒有按照慣例讀文識字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大家對著圖大聲與圖中人物對話交流,圖中人物好似活了一般,這個小游戲學生很喜歡。進入到第4步找名字,課堂一下炸開了鍋,很巧的是這些字在我們班學生的名字中都能發(fā)現(xiàn),當說到“宋”時,學生們還大聲說出“宋江”等名字,喜悅與成功之情溢于言表。課本中學習的內容與坐在教室里的學生之間聯(lián)系起來了,換句話說,學生的名字成了課堂學習的內容,多親切啊,識字成了快樂的事。把要學習的目標與學生的生活盡量聯(lián)系到一起,是教學的好方法,老師們可以常用。
教學反思范文2
《窮人》一課成功地塑造了桑娜,漁夫感人的形象。謳歌了窮人那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
在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的認知規(guī)律安排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學到“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币欢螘r,我引導學生理解段落中關鍵的關聯(lián)詞語“非……不可”,學生結合上下文思考后得出結論:“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緊跟著我提問:“為什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隨后學生通過自瀆,感悟出這是桑娜出于對死者的同情,對孩子的憐愛。結尾處,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形象性,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內心世界。課堂上學生的潛能獲得了充分的發(fā)揮,師生互動中創(chuàng)設出一種和諧,融洽,互相激勵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教學反思范文3
“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學生用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課前和課內的自習,發(fā)現(xiàn)課文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遠東和技巧,通過交流接受新的語文知識和發(fā)展學習語文的能力,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語文與學習其他學科的一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學生不是從零開始。因為,一方面語文課文都是通你在
一、借助多媒體手段,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領 指導學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應從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實慰出發(fā)。因為他們正處在由具本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和初步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這就是說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而多媒體呈現(xiàn)知識內容,形成情晰具體的映像,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系統(tǒng)。這樣,學生就能依據已掌握、理解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知識遷移,使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所以對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是進行抽象的講解,而是應結合具體內容的學習,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逐步進行滲透。
為了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對比,我不是要求學生去背解釋,而是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聯(lián)系上下文,知道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即使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了詞、句的本義后,我也總是再要求學生聯(lián)系課文來理解這些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體手段啟發(fā)學生通過想象體會詞句所描寫的意境,通過與同類詞語的比較,體會這些課文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如學習《井》一文時,課文中:“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了“多遠!多遠!”后面用感嘆號,而“多深?多深?”后面用問號。于是我立刻借助計算機使句中的感嘆號和問號不斷閃爍,激發(fā)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道:前一句是感嘆號,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問,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嘆星星離我們很遠,后一句在猜測這井水到底有多深。問題是“發(fā)現(xiàn)”的前提,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使學生了現(xiàn)了標點符號運用的不同,通過思索,運用已掌握的有關語文知識和語文學習能力,繼而發(fā)現(xiàn)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義,進而達到對句意的頗有深度的理解。這樣學習,就有了“主動探索、主動建構”的內容。因此,我常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時,想想與學過的課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想新課在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并對此提出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提問和答問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造機會,鍛練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它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學生初步感知了一種學習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經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就會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所以,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學的全過程——從課文的導入、審題,到初步感知課文,到分析理解課文,到小結歸納,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來進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在學生想講而講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結而結不了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lián)想力等得到強化。
教學反思范文4
《蝸?!肥橇x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是“動物”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尋訪小動物,和對幾種小動物進行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這些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發(fā)展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更多的內容的能力和觀察對象進行描述、記錄的能力,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的小動物,珍愛生命。第一課已打開了觀察探索小動物之門,尋訪了自己身邊的小動物,熟悉了身邊小動物的棲息之地。《蝸?!愤@一課將對蝸牛進行細致觀察,不僅觀察它的外形,更要關注它的生活。蝸牛對于我們農村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說他們常見到蝸牛,也知道它們喜歡在什么地方棲息,陌生是說他們對蝸牛身體構造并不了解。除此之外,孩子們對于蝸??可眢w的哪一個部分爬行的,也并不了解。因此,本節(jié)課就通過觀察、講解讓孩子們進一步地了解蝸牛的身體構造和它的運動。
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2只蝸牛,便于課堂上進行觀察和教學??捎袃晌粚W生沒等老師來上課,他已經把蝸牛給弄死了。另一位學生課前拿來玩弄時,不小心蝸牛掉到地上,剛好經過的同學給踩死了。對于以上三位學生,我在課堂上進行了批評教育,并呼喚學生珍愛每一個小動物,不傷害它們。讓學生觀察蝸牛的構造時,大部分學生都細致觀察,并把觀察中地發(fā)現(xiàn)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有少數(shù)學生就不聽指揮了。有把兩只蝸牛面對面放,觀察它們是否會打架;有把蝸牛放到女同學的頭發(fā)上,嚇唬女同學的;有用手在蝸牛后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趕蝸牛往前爬。當時我都一一對這些行為進行糾正,并引導他們用放大鏡去觀察蝸牛的身體構造。在畫蝸牛圖時,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畫出蝸牛的各個部件,雖然不是很美觀。粗心的學生畫得并不完整。在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時,學生們都比較認真地去做,去觀察,也比較積極匯報自己在觀察中地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上,學生們認識了蝸牛的身體構造、運動及它對外界的反應。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了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對于課堂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在今后教學中應加強防范,加強課堂組織紀律,加以引導,力爭更好地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范文5
《觀潮》一課寫了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tài)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shù)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xiàn)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xù)練習抓住主要內容,二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于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本照片、掛圖、影視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顯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松”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yǎng)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掛圖等強化感性認識;反復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shù),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然后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范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xiàn)在同學們的腦海里。最后叫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
1、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xiàn)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
小組討論,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課時,已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后,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后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xiàn)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賞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向我們移來”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tài)和聲音的句子,并要求他們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從近處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xiàn)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yōu)樽鹬貙W生個性發(fā)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指導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這樣形式獨特新穎,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反思范文6
現(xiàn)就本人所做《滑輪》一課談一些粗淺的反思,供同行們參考.
一,成功之處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數(shù)據,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區(qū)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并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松地區(qū)分出定,動滑輪,并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并非是滑輪結構的區(qū)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層層追問,使結論自然呈現(xiàn)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論之后,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shù),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shù)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組裝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分析得出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及滑輪重,得出拉力f= ,此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追問:"如果有3段繩子承擔滑輪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學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繼續(xù)追問到:"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達式會是什么樣呢 "通過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不足之處
1, 引入缺乏知識的連貫性
盡管用三幅科學漫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滑輪的興趣,但缺乏新舊知識的自然銜接,不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如果結合杠桿的知識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fā)學習興趣,還能為"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做鋪墊.
2,低估了學生的日常經驗和自學能力
本節(jié)課后,我和部分學生進行了交談,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部分觀點竟出乎我的意料."老師,像滑輪的結構及能否改變力的方向,我們通過生活經驗和自學課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您在這點上不需花費過多時間解釋".面對同學們真誠的目光,我仔細一想,這些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真知灼見,不正是學生對老師的突破啊!由此我領悟到:要把一節(jié)課上好,把學生自主求知潛在動力調動起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是多么重要.
3,忽視了經驗知識,更需要理論驗證.
定,動滑輪的作用,我組織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這種直接經歷探究過程固然重要,但學生需要的是更為理性的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作用呢 而恰恰這點被我忽視了.如果能夠聯(lián)系杠桿及杠桿平衡條件,通過做圖,從理論上分析,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滑輪的實質,這將對加速經驗知識的內化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4,課后的困惑
聽取評課分析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同時做到課堂的開放與高效兩不誤
就拿本節(jié)課為例,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親自經歷探究過程,實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數(shù)據,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對滑輪作用的理解,這是我設計的初衷,但也正是這一點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課堂出現(xiàn)了前緊后更緊的局面,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教學效果不佳.
新課程倡導開放式教學,要求還課堂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無論哪種學習方式都需要很多時間,偏遠貧困地區(qū)的實際決定了這段時間會更長,而課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找到它們的最佳結合點
另一方面,新理念要求加強課堂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及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當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相一致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充滿活力,這樣必然與有限的課堂時間相矛盾.怎樣解決這些現(xiàn)實的教學問題,讓我們在實踐中一起探索!
教學反思范文7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分數(shù)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
成功之處:
1.注重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應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在例4的教學中,當學生發(fā)現(xiàn)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shù),怎樣比較大???學生一般會想到兩種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實際上這兩種思路都是應用轉化思想,都是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2.注重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能力。在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了如下解題思路:
(1)化成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
2/5=2×4/5×4=8/20
1/4=1×5/5×4=5/20
8/20>5/202/5>1/4
?。?)化成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
1/4=1×2/2×4=2/8
2/5>2/82/5>1/4
?。?)推理法:
1-2/5=3/51-1/4=3/4
3/5<3/42/5>1/4
?。?)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方法:
2/5=0.41/4=0.25
0.4>0.252/5>1/4
不足之處:
1.學生在通分中比較大小,但是在做練習時出現(xiàn)了不需要比較大小卻要比較大小的現(xiàn)象,學生認為只要通分,就比較大小,不管題目的要求。
2.部分學生還是不能用最小公倍數(shù)做公分母。
再教設計:
加強對題目的審題,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教學反思范文8
通過這節(jié)的教學,我明白了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再設計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根據所教內容特點出發(fā),深入的分析樂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圍繞教學目標設定教學環(huán)節(jié)。
《夏夜》這首歌曲主要是兩種演唱聲音的對比,同時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整段的二聲部演唱,因為并沒先從教唱歌曲下手,而是通過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同時了解旋律中的變化,感受歌曲。再教唱歌曲中,學生果然因為前面的環(huán)節(jié)效果很好。二聲部學唱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放手,多讓學生參與演唱,出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但是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我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前面第一次邊聽歌曲邊劃旋律線時,應該多一遍讓學生邊看著圖譜邊劃的,其次是在演唱歌曲中講到的難點部分,我的方法還不夠兒童化、形象化。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我明白了教學一定是基于學生本身出發(fā),一切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前提,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輕松的積累音樂素養(yǎng)是老師需要下工夫研究的首要任務。
教學反思范文9
安全教育是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y要開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杰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界,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桿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huán)節(jié)的安全警示,并請小朋友們相互監(jiān)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wèi)士。通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fā)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系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例如游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游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游戲,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guī)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游戲的難度,也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游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
教學反思范文10
《荷花》是葉圣陶先生筆下一篇精美的寫景散文,讓我們領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韻,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語句優(yōu)美,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荷花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時,我注重朗讀感悟,增強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通過口誦心記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寫出了生機勃勃的荷葉及不同姿態(tài)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過“挨挨擠擠、碧綠的大圓盤、冒、有的… …有的… …有的… …”讓學生在解詞、析句、悟情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更使學生認識逐漸深化,感情逐漸深入。我采用了繪圖的方法,在學生解說的同時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圖形象直觀的展現(xiàn)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樂朗讀與舞蹈表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叭绻憔褪沁@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覺得自己美嗎?”我熱情滿懷的說?!懊?!”學生異口同聲。我抓住時機,“好!那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讓我們一起來釋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樂響起,我們大聲誦讀,翩翩起舞又姿態(tài)不一,一時間教室似乎就是一個舞臺,把“我”看到荷花展開的美妙想象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課外延伸部分,多媒體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鮮花圖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頭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節(jié)教學我最滿意的是學生學會了寫景文章抓住事物特點進行
觀察和表達的方法:細心觀察+豐富想象+細致描寫=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學中應該把這種從文本學習到挖掘文本外資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目標:學以致用。不知之處是,在展現(xiàn)荷花美時,荷花圖應該讓學生上臺畫出學生自己文中筆下的荷花,這樣就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fā)了。
教學反思范文11
建設和諧社會和諧學校“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最近,頒布的《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把“安全管理”列為學?;A管理。安全教育是學?!鞍踩芾怼钡暮诵?,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是學校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務。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抓好班級安全教育。班級安全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首先,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現(xiàn)在的學生難教。是的,現(xiàn)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并不比成人少,并容易受到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導致學校教育常常在社會不良氣氛中顯得蒼白無力。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潤物細無聲,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從聽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遵章守紀與安全同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進行必要的點評,并張貼宣傳,給學生以安全警示教育。如前面鏡頭二的例子,在收集學生的體會后要告訴學生,交通法規(guī)對兒童騎自行車上路行駛有嚴格的規(guī)定,不滿13周歲的兒童是不能騎自行車上路的。十次事故九次違規(guī)違章,遵守交通法規(guī)就是珍愛生命。遵章守紀就能防患于未然。
?。?)從看到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文明與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鏡頭一、鏡頭三的情況就經常在學校出現(xiàn),鏡頭三的后果就比較嚴重。利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鏡頭一,班主任可在班隊活動課上讓學生討論:假如有同學踩著了這位女同學,后果會怎樣?假如那時是全校集會,這位女同學會怎樣?假如你當時就在這位女同學的身邊,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這位女同學,你會怎么辦?假如那位男同學的頭撞到墻角上后果會怎樣?學生在討論中,逐步認識到不文明的活動潛在許多危險,進而提高防范發(fā)生類似安全事故的意識。
組織學生尋找發(fā)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于班級或學校的櫥窗里,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范。
其次,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fā)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在小事中尋找教育機會去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
舉例來說,“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指割破,捏著傷口,哭著,跑進老師辦公室請求老師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著……”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全部找老師或者找家長,學生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班級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通過老師教,學生互幫互學練,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包扎方法。再在班上發(fā)動學生或家長志愿者準備一些傷口消毒藥水及一些包扎傷口用的物品,用來平時讓學生嘗試包扎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學生在校園里發(fā)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簡單處理,并在處理時互相幫助、相互協(xié)作,共同體驗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自救、互救中的情感體驗,既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
?。?)在小事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對付突發(fā)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是一種捷徑,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譬如,發(fā)現(xiàn)學生帶了打火機到學校里玩,教師可利用這一次機會創(chuàng)設教室里著火的情境(燒舊報紙,制造濃煙),讓全體學生參加火災逃生演習。演習后要認真進行總結,肯定利用逃生知識逃生的學生,指出演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引發(fā)的后果。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既能體驗火場的緊張場面,又學到了火場逃生方法,同時教育了違反紀律的學生,增強了大家防火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再次,導之以行,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難以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重中之重是扎扎實實抓好養(yǎng)成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文明的行為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學校和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認真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以此去占領學生課余時間和空間,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學校安全無小事。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做有心人,安全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它發(fā)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那時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教學反思范文12
再教《天窗》,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孩子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抓住關鍵詞語“慰藉”與“神奇”走進“天窗”?!跋奶礻囉陙頃r”“晚上,被逼著上床‘休息’的時候”,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為它能讓活潑會想的孩子從“無”中看到“有”,“虛”中看到“實”。
聚焦重點句段,誦讀中體味“無”和“有”,“虛”和“實”。這是孩子理解的難點。能夠從文段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奧秘,掌握寫作的金鑰匙成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嘗試抓住文章的“留白處”,提供寫作契機。“發(fā)揮你的想象,孩子們還會從天窗中看到和想到什么?”試著寫一寫。本以為很容易的“補白”,卻難倒了這些孩子。他們絞盡腦汁地想,抓耳撓腮地寫,無法表達的窘相,干巴巴的語言……著實觸痛了我。孩子的想象力呢?
在本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孩子們卻用沉默回應了我?!安桓蚁耄粫?,不知道如何想?”一道鴻溝擋在孩子前面,怎樣幫助他們逾越?我學會了等待,等待他們開啟想象之門。聯(lián)系生活,尋找靈感;同桌交流,激發(fā)靈感?!昂⒆涌赡芸吹絻善t葉……可能看到明麗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種種可能”中,思路被慢慢打開了,“世界”進入孩子眼中。
小“天窗”,大“世界”。要讓孩子從小小的“天窗”,看到這個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課堂上,孩子們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來,我們一定能夠讓想象載著我們在廣闊的“世界”中遨游。
教學反思范文12篇 教學反思范文怎么寫相關文章:
★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1篇(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教學反思簡短)
★ 初中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反思9篇 數(shù)學教學反思初中老師
★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12篇(三年級語文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反思)
★ 四年級平均數(shù)教學反思7篇 小學四年級平均數(shù)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