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篇,以供參閱。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是一篇老課文,在幾次教改后依然被列為重點講讀課文。而在全面提倡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要直面新課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帶入新的課堂。不得不承認,在課改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經常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答非所問,異想天開,而這些往往要讓教師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烏鴉喝水》這課后,我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有了新的認識。
一、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
通過我的啟發(fā),并做了實驗演示。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于喝到了水的共識!突然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被打斷教學的我顯然有些始料未及。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平時淘氣搗蛋總有他的份。我有些生氣,但是看著他稚氣的臉上滿是執(zhí)著?!澳銥槭裁催@樣說?”我追問?!耙驗槭訒阉蜎]!”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笆釉趺磿蜎]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后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顯然我有些發(fā)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馬上,我后悔了,又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著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于同意為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鄰居玩過了,他的瓶里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后,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著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蔽一腥淮笪颉J茄?,書中只說瓶里有水,若是小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著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贊道:“今天你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xiàn)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于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差點被我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里!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了學生的見解,并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贊賞,那么此刻,教學的意義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二、鼓勵學生精彩的想象
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最成功的。順著學生的這股學習勁,我在原有的教案設計上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假如這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么辦呢?
學生討論的很激烈,有幾個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垃圾桶里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里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里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里的水倒進碗里,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松,多好啊!”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答案呀!我都沒有想到這些!聽到這兒,我不得不為自己反思一番。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fā)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你會發(fā)覺兒童的世界是多么豐富多彩,他們的心靈純真無瑕的讓人向往。
讓我們?yōu)閷W生的“異想天開”喝彩!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烏鴉用什么方法(怎樣)喝到水的。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來解決。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烏鴉、喝水、口渴、到處、看見、瓶子、怎么辦、找”等詞語。區(qū)別“渴、喝”的字形和字義,會用“看見”練習說話。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法特點】
1、從課后的訓練題入手,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在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后,就用課后的訓練題1揭示教學目標,重點學習課文第二、四小節(jié)。
2、把字、詞、句的理解與有感情朗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語氣。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讀,在讀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難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加強訓練。
4、背誦課文的訓練層次清楚。從看投影背誦到看板書的詞語背誦到獨立背誦,由形象到抽象;從一節(jié)一節(jié)背誦到全體背誦,由個別到全體。這樣訓練扎實到位。
【課時安排】
本課建議安排三教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看圖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投影片,問:圖上畫了什么鳥?
2、教學生字“烏鴉”。
3、烏鴉要干什么?教學生字“喝”。
?、?“喝”為什么是口字旁?
?、?右下部分看筆順指導書空。
3、 齊讀課題。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學生提出的問題聽課文錄音。
2、讀課文:
?、?自由輕聲讀;
?、?給每小節(jié)編號;
?、?指名讀,每人讀一節(jié),正音。
3、烏鴉喝到水了嗎?
三、教學第一節(jié):
1、指名讀。思考:烏鴉為什么到處找水?
2、教學生字“渴”。
?、?讀準字音;
?、?為什么是“氵”旁?
?、?讀卡片,分清“渴”和“喝”。
3、輕聲讀第一句。問:烏鴉口渴得怎么樣?從哪個詞看烏鴉口非???
4、教學生字“找”。
?、?讀準翹舌音;
?、?誰找什么?
5、指導讀第一節(jié)。小結。
四、教學第二至四節(jié):
1、出示投影片。(書上圖1和圖3)
?、?問:烏鴉到處找水,找到了嗎?喝著了嗎?
⑵ 師:瓶子里有水,烏鴉開始為什么喝不著?后來,它想了什么辦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課文哪一節(jié)寫烏鴉找到了水卻沒喝著?學第二節(jié)。
?、?聽錄音,看第二節(jié),有幾句話?
?、?指名每人讀一句,思考:哪一句寫烏鴉找到了水?
?、?出示第一句。
?、俳虒W生字“瓶”,讀準后鼻音;
?、跒貘f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樣?它會想些什么?
?、劾首x第一句,讀出高興的語氣。
⑷ 指名讀第二句。
①問:烏鴉喝到水了嗎?
?、谶呑x邊思考:瓶子里有水,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板書)
③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書上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個瓶子)找找烏鴉看見的是哪個瓶子,為什么?
⑤練習說話:要是瓶子怎么樣烏鴉就可能喝到水了?
?、拗笇ёx第二句,讀好“很、又、也”。
?、哌@一句的開頭用了一個什么詞?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讀出語氣來。
?、?烏鴉喝不著水,心里怎么樣?書上哪句話寫烏鴉心里著急?出示第三句。學習生字“怎、呢”,“呢”讀輕聲。
?、?有感情地讀第三節(jié)。
?、?背誦第二節(jié)。
?、倏赐队氨?
?、诳窗鍟?
?、郦毩⒈?。
3、學習第三節(jié)。
?、?烏鴉喝水遇到了困難,你們說說該怎么辦?
?、?聽錄音,問:烏鴉想出辦法了嗎?
⑶ 齊讀第三節(jié),讀出高興的語氣。
4、學習第四節(jié)。
?、?輕聲讀,然后看錄像說說烏鴉想了什么辦法。
⑵ 再看錄像,看清烏鴉是怎樣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會怎么樣?然后討論并板書。
?、?三看錄像,看時,把烏鴉的動作“銜、放”說出來,水升高的“升”也說出來。
⑷ 指導朗讀,“一個一個”、“慢慢”讀得慢,最后一句讀出非常高興的語氣。
?、?指導背誦。
五、總結全文:
1、聽錄音讀課文。
2、說說:開始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后來它想了什么辦法才喝到了水?
3、你認為這是一只怎么樣的烏鴉?
六、課堂練習:
1、選字填空。
2、背誦全文。
3、用“看見”練習說話。
4、聽寫詞語和句子。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烏鴉是又黑又丑的鳥。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的文句里,每每把烏鴉以贊美,如“寒鴉數(shù)點”、“暮鴉棲未定”之類。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第二組的學習中,我們談到了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干的一個側面。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中我以運用多種形式體驗為途徑,讓孩子知道這是只“愛動腦筋”的鳥,從而消除在生活中人們對烏鴉的一種偏頗的認識,使學生在情感上從厭惡轉向友善、關愛。
一、視覺體驗,拉近距離
這篇課文所配圖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圖畫作者采用寫意畫法,把難看的烏鴉描繪成頭大目明的樣子,以突出烏鴉聰明可愛的形象,使學生看到圖畫就對烏鴉產生一種親切感,表現(xiàn)出友善。從而喜歡閱讀課文,也為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烏鴉善于動腦筋想辦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二、情境體驗,情感升華
文章開始作者用“到處”說明小烏鴉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用“看見”、“可是”說明喝不到水的原因。面對文本中的這一情景,讓孩子在情境中可以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體驗烏鴉找水的焦急心情,找到誰又喝不著時,更加焦急的情感。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對烏鴉的情感不在留在表面形象上,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烏鴉的焦急心情,而且自己也為烏鴉找到水而喝不著感到焦急,表達了他們不僅僅是一種友善,更是一種關愛。學生的情感在這時也得到了升華。
三、活動體驗,“人”“文”合一
當學生“經歷”了烏鴉喝不著水時的焦急心情到想到辦法時的竊喜再到喝到水時的舒心,這樣的一個情感體驗后,不知不覺中他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這只烏鴉。這是把課文譜上瑯瑯上口的曲子,把烏鴉喝水的故事制作成一個flash播放起來,讓“小烏鴉”們隨著音樂盡情地歌唱、演繹。即使對烏鴉“愛動腦筋”的品質的一種贊美,也為自己悟出道理:“只要開初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倍械礁吲d、愉悅。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屬于經典課文。在我的'記憶中,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當時,更多的是根據(jù)老師的要求,不停地讀,最后背下來。從此,這個故事就一直保持在腦海中。
今天,聽了一節(jié)在新課標理念指引下的《烏鴉喝水》,總的感覺:是一堂精彩的,有語文氣息,體現(xiàn)低段年級的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在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指導學生識字,讀文。很好的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本堂課亮點頗多,給低段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學習的例子。現(xiàn)選擇識字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分析:
一、帶拼音認讀生字。
1、學生自讀一遍。
2、全班交流,難讀的生字的讀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3、齊讀一遍。
二、去拼音認讀。
1、生自己認讀。
2、交流:不認識或難讀的生字。教師加以整理,概括。
3、交流難讀的生字的識記方法。(小組合作)
4、生交流。(這個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向學生傳授了除過傳統(tǒng)的識字方法,新增加的識字方法。比如:猜字謎的方法,某些字的演變過程。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魅力,以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漢字的興趣)
三、生字放在新的語境中加以鞏固,訓練。比如:烏??梢苑旁?“烏云、烏黑”當中認讀。
四、有關生字的練習。(教師選擇學生容易認錯的生字,放在設計的小練習中進行練習。
評析:這個識字的環(huán)節(jié)有以下值得借鑒的地方:
1、識字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層次性。我們好多老師的識字教學,沒有章法,想怎么教就怎么教。這節(jié)課的識字環(huán)節(jié)提供的很好的學習例子。正是因為有了教學的層次,所以整個識字的教學扎實、有效。老師不是在做樣子,而是實實在在地為學生的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2、識字的環(huán)節(jié)中有新的識字方法的滲透。比如:猜字謎、編故事、介紹生字的演變等等。則就符合新課標中的要求。教師應設計多樣的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以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
3、在新的語境中鞏固生字。好多老師一交流完識字的方法,就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究竟認住了沒有,老師心里沒底。所以,建議低段的老師應該在此增加在新語境中認字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學生就有了鞏固的環(huán)節(jié),從而使識字的環(huán)節(jié)趨于完整。
如果低段的教師都能認真地按照識字教學的有機環(huán)節(jié)真扎實的進行那么,我們的識字就會有所進步,學生的錯別字就會減少。
識字的環(huán)節(jié)如下:
一、帶拼音認讀生字(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1、生自讀、2、交流難讀的生字的讀音,3、抽查讀、4、齊讀。
二、去拼音認讀。1、生自讀2、抽查讀、3、齊讀。
三、單個生字打亂順序認讀。比賽讀。
四、交流識字的方法。有側重的指導難記的生字的識字方法。巧妙地傳遞新的識字方法。
五、新語境中鞏固識字。
扎實的訓練,有機的練習,有效的鞏固,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不妨一試!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于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獲。
通過教師啟發(fā),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于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zhí)著。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zhí)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說?”她追問?!耙驗槭訒阉蜎]!”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笆釉趺磿蜎]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后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zhí)教者顯然有些發(fā)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后,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著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于道出了原委?!白蛱煳液涂悼低孢^了,他的瓶里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后,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著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說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薄罢媛斆鳎 蔽颐麍A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贊道,“今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xiàn)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于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里!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贊賞,那么,教學的意義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6
《烏鴉喝水》這節(jié)課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難看出,這節(jié)課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們在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知識的獲取并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教師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就大膽地交給了學生。老師的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從學生的相互辯論中不難看出學生在情境中,熱烈的情緒,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認知活動中。親身經歷的探究為主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老師讓學生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7
設計理念
本次活動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烏鴉喝水》這個寓言故事。整個活動也是以這個故事引入并貫穿始終的?;顒幽繕说拇_立是依據(jù)《綱要》中指出的:“要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不同見解”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顒又?,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當幼兒力圖主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兒在情景游戲中體驗并獲得成功的快樂,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目標:
1、了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的關系。
2、會觀察,積極思考,并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樂于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并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媒體策劃:
課件的選擇直接把幼兒引入到了一個童話世界里,使小朋友很容易對小烏鴉喝不到水產生同情感并愿意主動幫助小烏鴉解決問題。課件的出現(xiàn)也把幼兒直接帶入到了一個問題情境當中,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和興趣。課件的選擇,也使幼兒的觀察變的更直觀;活動氣氛變的更生動、更有趣!
活動準備:
小烏鴉圖片、烏鴉喝水課件、雪豆、云豆、黑豆各若干、每位幼兒兩個裝有相同多水的玻璃瓶(貼上黃色膠帶)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
1、出示小烏鴉圖片,教師用問題引入:
小朋友,你們看,這個小家伙是誰呀?這只小烏鴉遇到了一點麻煩事兒,需要大家的幫忙,我們來看看小烏鴉到底遇到什么難題了?
2、為幼兒播放“烏鴉喝水”的課件。幼兒了解到天熱,小烏鴉口渴了,可是卻喝不到瓶里的水。教師再次提出問題:
天這么熱,想一想如果小朋友喝不到水會有什么感覺呢?
鼓勵小幼兒說出自己口渴時的感受,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
3、教師提問,引導幼兒進入討論的情境中。
小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呢,我們來幫助小烏鴉想個辦法好嗎?
二、幼兒分小組進行討論:怎樣能讓小烏鴉喝到水呢?
討論后,各小組出代表說出各自的觀點。
教師把幼兒的答案集中起來,為幼兒展示課件并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探索活動: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呢?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游戲。
2、先請幼兒認識豆子,再向幼兒介紹游戲規(guī)則。水瓶子上有一個黃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小朋友自己選擇兩種豆子,分別投入兩個瓶中,看看,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能讓烏鴉喝到水。
教師指導并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1)、提醒幼兒邊放豆子邊記數(shù)。
?。?)、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xiàn)了兩種結果,引出下一個游戲:
3、游戲——豆子比賽:雪豆和云豆比賽,看看到底哪種豆子能最先讓小烏鴉喝到水?
游戲規(guī)則:一組投雪豆,一組投云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游戲結束。
孩子們發(fā)現(xiàn)雪豆能讓小烏鴉最先喝到水。并產生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投進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喝到水呢?
教師把問題留給孩子,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四、教師小結:鼓勵并肯定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的發(fā)現(xiàn)。
“今天,我們幫助小烏鴉想了一個好辦法,能讓口渴的小烏鴉快速地喝到水,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要多動腦筋,選擇聰明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你們有信心嗎?”
教學反思:
1、從激發(fā)幼兒的情感出發(fā)來設計活動,會使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操作中,幼兒了解到豆子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的關系并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了預設的目標。2、我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把活動引向深入和激發(fā)幼兒主動思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活動中我精心設計了適當?shù)膯栴},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和探索。3、我的不足是在操作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出現(xiàn)了不能一個一個投的現(xiàn)象,使實驗結果不準確,孩子們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我也感到我在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8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透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媽媽的孝敬。聯(lián)想到品德與生活中“小烏鴉愛媽媽”的兒歌,也便使孩子在簡單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又透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習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帶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tǒng)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理解狀態(tài)。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
“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時,講解是剩余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樣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貼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不少問題和不足: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后的拓展沒能完成。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必須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9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學生通過對比,用方法記,不僅記得清楚還記得牢。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0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生動。
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不少問題和不足:首先,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實。接著,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最后教師的主導作用過于強烈,應更多發(fā)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jié)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于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tài),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問題一:兩種課堂結構的反差
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的生字識記能力非常強面老師想考考你們的朗讀水平。(出示幻燈片一)誰會讀這句話?
生:(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出示烏鴉頭飾)誰來表演這只到處找水喝的烏鴉?
生:(戴頭飾,做小鳥飛動作。)
師:同學們,這只烏鴉為了找水喝到處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飛過平原,最后才找到水。同學們,你們看見了嗎?這就叫“到處”。哪個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句話,要能讀出焦急的心情。(生再讀句子)
(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上是按“教師出示句子,學生朗讀表演”的程序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朗讀,一問一答,按部就班,整個課堂有條不紊,環(huán)環(huán)相扣。)
片段二
師:同學們,這是個童話故事。剛才我們讀了課文,你最喜歡讀哪個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寫得最有意思?
生:(積極、興奮)我最喜歡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話。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喜歡讀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教師隨機出示幻燈片)
師:同學們,這句話很長,讀好它不容易。你們幫老師想想,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呢?
生1:“一個—個”要讀慢,一點,讀輕—點,要讀出感情。如果讀得太重,那么小石子就會把瓶子砸破,所以要“小心”一點讀。
師:你說得太有道理了,看來你是我的小老師。來,你給大家示范瀆一讀。(生瀆)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讀得有重有輕,有快有慢,這就叫有感情地讀。
生2:我覺得“漸漸”要讀得慢一點,因為水升得不快。
師:看來你瀆懂了“漸漸”—詞的意思,你能結合動作表演朗讀嗎?
生3:我覺得“烏鴉就喝著水了”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師:是啊,讀課文時,還要注意讀出人物的心情。看來,同學們對朗讀還真有研究?,F(xiàn)在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
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找朋友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表演讀等。)
師:有哪位學生自告奮勇到臺前來讀一讀? (生比賽朗讀)
師:(出示教具:瓶子、小石子)誰能把烏鴉喝水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
生:(演示實驗,另一學生配合解說。)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教師過多地闡述我對文本的理解 在教師的強力牽引下,學生的回答也是言不由衷,出于迎合教師串講串問表現(xiàn)過多,課文內容分析過細,明顯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
片段二的教學,教師盡力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xiàn)為: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學生合作學習,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片段一采用的是線型結構設計。這種設計的弊端是: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huán)節(jié)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片段二采用的是板狀結構設計。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均給學生留有足夠大的選擇空間,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板狀結構的課堂設計在流程上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課堂教學因而顯得多姿多彩;一問多答,討論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學習方式多樣化,氣氛熱烈;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問題二:“教教材”還是“用教材”
片段一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覺得這是只怎樣的烏鴉?
生:我覺得烏鴉很聰明,很會想辦法。
師:你也很聰明,概括得很好 (板書:聰明)
生:烏鴉碰到困難不放棄,值得我們學習。
師:是啊。烏鴉知難而上,肯動腦筋(板書:肯動腦筋)。
生:我覺得烏鴉很了起,很有智慧。
師: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還能用什么辦法喝到水呢?
生:用嘴啄破瓶子,再喝水。
生:小翅膀抱起瓶子來喝。
生:把瓶子踢倒再喝。
生:用吸管插進去再喝。
生:請大象和小動物來幫忙。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不錯。回家后,請大家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你的朋友或父母聽,好不好?(下課)
片段二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休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師戴頭飾,飛到學生中間 )
生:烏鴉,你是—只聰明的小鳥,我要向你學習。
生:烏鴉,你很了不起,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喝水。
生:烏鴉,我要給你發(fā)一朵小紅花,然后給你打上一百分。
師:看來同學們是喜歡上這只烏鴉了。老師也寫了一首兒歌來贊美它。
(出示幻燈片:烏鴉烏鴉本領大,肯動腦筋想辦法,—個—個石子放,困難再大也不怕。)
(生拍手朗讀兒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寫出更好的兒歌。當然,你如果愿意的話,還可以兒歌編成一首歌曲呢!(生自編自唱)
師:今天,江老師有兩份禮物要送給大家。誰想當科學家? (部分學生先舉手)誰想當文學家? (另—部分學生舉手)我把“題一”和“題二”作為禮物送給想當文學家的同學,把“題二”送給想當科學家的同學。
[附題一]“編一編”——“有一天,烏鴉又口渴了,到處找喝??匆娗懊嬗幸豢谛【?,烏鴉飛了過去,可是井太深,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井里,結果……”請你想象結果,并把它寫成故事。
[附題二]請你課外閱讀一個關于烏鴉的故事,下次舉行讀書匯報會時匯報。
[附題三]當瓶子里的水少于一半時,放石辦的辦法還能喝到水嗎?請你動手試一試。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設計,教師結合文本雖然作了適當?shù)耐卣梗瑢W生思維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yǎng),但深度和廣度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課外練習的設計上,表現(xiàn)得比較平淡和蒼白,有草草收場之感。
片段二,教師就贊美烏鴉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編兒歌、唱兒歌”等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自編自唱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而且將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知識、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構。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閱讀與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對文本的超越。在練習的設計上,新穎獨特有個性,大膽開放有創(chuàng)新。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態(tài)度分析事理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實踐的科學求真精神。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
《烏鴉喝水》這節(jié)課我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我主要引導學生們在進行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知識的獲取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澳隳軒蜑貘f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
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到烏鴉口渴的難受,初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并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而在拓展部分,我問學生:“烏鴉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喝水?”大家的思維活躍,如用吸管吸,用石子砸一個洞等方法。學生的答案使整個課堂煥然一新,也使我體會到在自由平等氛圍中創(chuàng)新的可貴。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jié)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弊尯⒆痈业乃悸罚徊讲酵伦?,雖然讀的效果不錯,可是課后反思,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huán)節(jié)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于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tài),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特別注意這點。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篇相關文章:
★ 鯨教學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