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個人所感3篇(走到人生邊上的讀書筆記),以供參考。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個人所感1
今天下午看完了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我是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次閱讀。讀完整本書,我在書上劃下了認為對楊先生見解非常認同的地方。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人生實苦》、《人需要鍛煉》、《修身之道》這幾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這幾篇文章,無論什么時候去讀,都不會過時,講的非常精準到位,我記得楊先生在書里不止一次提過,走到人生邊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人生的意義用自己的理解和讀者分享,能夠有幸讀到楊先生的這本書,也是一大幸事。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前半部是哲學命題居多,解釋了很多哲學問題,后半部收錄了楊先生寫的小說,散文、議論文。由此可見,楊先生的文學修養(yǎng)之高,無論什么文學體裁都駕馭自如,之前知道錢鐘書先生的學識淵博,讀了這本書之后,才對楊先生的學識大為贊嘆。好多年前看過楊先生的《我們仨》,時隔多年,再次拿起楊先生的書時,先生已經駕鶴西去了,楊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極高的學者,我從內心深處崇敬她。
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內容,就是楊先生小學的時候,關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這個倒是意外的收獲,日本現在的星期描述原來出處是從我們國家傳過去的,讓我恍然大悟。我真沒想到看楊先生的書,能夠讓我多了這個知識點,也算是意外之舉。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個人所感2
“有修養(yǎng)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的滿足或發(fā)泄,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使?!边@是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出現的一句話,也是我讀完這本書后記憶最深的一句話。
人生路慢慢,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經歷什么,但是唯一能讓自己掌控的也就只有自身的修養(yǎng)了。其實對于我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來說,我并不能說自己有多好的修養(yǎng),但是每次我看到一些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我就特別崇拜他們。
在我看來,修養(yǎng)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前我是個非常沖動的人,在遇到任何意外事情的時候,都非?;艔?,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情緒化。其實這些毛病我自己非常清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改。直到有一次,和一個變化很大的朋友聊天時,他談起說他在“修身養(yǎng)性”,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書。其中有一本就是今天談到的《走到人生邊上》。我這個朋友以前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結果因為一次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之后性格大變,開始看起書來。他曾跟我說過,楊絳先生是一個非常來不起的人物,她所經歷的一切,好像是在告訴我們這代年輕人要熱愛生活,并且要懂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而在為人處世當中,一定要謙遜,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也正是因為朋友的變化,讓我對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領悟。也讓我在參軍之后,不再像從前一樣的浮躁,當然在親自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發(fā)現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遠遠比朋友口中所談論的要多得多。
一個人的素養(yǎng)往往體現這個人的待人處事方面,有人說你“公德心”、“道德感”其實這都和我們的素養(yǎng)息息相關。老師要講師德,軍人也是一樣的,各行各業(yè)都有各種職業(yè)道德,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遵守的,現在作為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我也應該隨時管理好自己,隨時對自己有高要求,做一個有素質的軍人。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個人所感3
花了一天的時間讀完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對楊絳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欽佩。
首先,該書是在楊絳先生96歲時寫成,也許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病臥于床,無心學術,抑或是早已命歸西天,去了另一個世界??捎终沁@個年紀,正是走到人生邊上的時候,對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楊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這一本書。
人活在世上的價值到底有什么?楊先生在書中不止一次的思考這個問題。楊先生在書的一開頭就提到了死的問題,按著中國的抑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傳統,說死都是不好的,可不提不代表不用面對。人類懼怕死亡,是普遍的規(guī)律,所以有很多淡化死亡的說法,有說去往天堂的,有說去往西天的,但天堂和西天在如今的科學下不都不復存在了嗎?
對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價值,楊絳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貢獻,而是本身身為人、身為萬物之靈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真正價值所在,才不會因建功立業(yè)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默默無聞而自怨自艾。
書中也提到了對善惡的思考,性善和性惡,兩個矛盾的方面,一直被人所爭論?,F在或許大都相信性惡論,于是出現各種各樣的"信任危機",就拿我們來說,好逸惡勞就是我們經常表現出來的惡。不到最后關頭絕不完成任務甚至到了最后關頭也完不成,這種現象叫"懶癌",在多少人身上,懶癌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楊先生在書中則是從人的本性出發(fā),提出人的靈性良心是主宰著人之善惡的關鍵。靈性良心占上風,人們就可克制住小我,控制住貪逸的本性,靈性良心被棄置,那這個人的良心也就輸了,內心的欲望膨脹,往往變成極惡之人諸如___,墨索里尼之類。本性是好的,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惡的,怎樣也變不回好的,這也是我自己認同的。
我慶幸我還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問題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思考。我也相信我們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過來的,是可以變勤奮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筆記個人所感3篇(走到人生邊上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 《稻草人》讀書筆記個人感慨范文4篇 稻草人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
★ 朝花夕拾一年級個人讀書筆記3篇(一年級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摘抄)
★ 紅樓夢個人讀書筆記心得3篇(《紅樓夢》讀書筆記閱讀感想)
★ 名人傳個人讀后感_名人傳記讀書筆記3篇(《名人傳》讀后感作文)
★ 九年級水滸傳讀書筆記_假期閱讀水滸傳個人有感3篇 水滸傳九年級上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