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詠柳閱讀答案4篇(詠柳課內閱讀),以供參考。
詠柳閱讀答案1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閱讀答案由美作文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23、這首詩中的“裁”字,用詞有什么特點?對表現詩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分)
答;
用擬人手法,使詩中的意象變被動為主動,形象生動可愛,充分表現了春光的美麗,垂柳蓬勃生機、優(yōu)美姿態(tài)。
24、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
答:
賀知章生活在盛唐,仕途順利,思想積極樂觀,《詠柳》表達了他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詠柳閱讀答案2
柳
鄭谷
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是傳統(tǒng)意象之一。兩首詩同為詠柳詩,但畫面風格迥異,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請分別分析。(4分)
?。?)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兩首詩不同的藝術手法。(4分)
答案:
?。?)鄭詩:描寫了一幅江畔橋邊柳絲輕拂,依依裊裊、柔美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表達了離人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
曾詩:描繪了一幅楊柳借東風之勢,柳條狂舞柳絮紛飛的畫面;諷刺了得勢猖狂的惡勢力。
?。?)鄭詩:襯托。以春風駘蕩,楊柳妖媚之美景,襯托離人眷戀之情。
曾詩:比擬。以借東風之勢狂舞之柳比擬得勢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借對楊柳的貶抑,諷刺(小人)邪惡勢力。
鄭詩賞析:
題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贈別,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詩歌中,柳這一意象與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懷遠緊密相連。所以,題目雖只有一字,但卻主題鮮明。然而,描寫對象為柳,詩中卻無一個柳字。其實,詩歌句句寫柳,句句含情。試看:
首句半煙半雨江橋畔,寫柳樹在煙雨中搖曳多姿。江橋畔是離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于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半煙半雨表明送別是在春季的一個陰雨天。四周煙霧飄渺籠罩,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此處詩人用意精妙:一是朦朧的煙霧就像是離人朦朧的眼淚,就像是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縱觀一、二句,寫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緒綿綿。用語復沓回環(huán),節(jié)奏舒緩,平仄聲調起伏,與離人步伐緩慢、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態(tài)十分吻合。
如此愁緒,恰似一江春水,蓄勢待發(fā)。第三句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彌漫,令人窒息。會作領會,體會解,連無語的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說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觀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東西借感性化顯現出來(黑格爾《美學》)的效果。離人無限淚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清新的畫面:離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言以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有無邊的愁緒縈繞。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
至此,主題突顯,情意濃烈,詩歌已及高潮,但詩人并未結束,而是輕柔一轉,妙筆生花。千絲萬絮惹春風言春風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裊裊,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柳絮飄蕩,風情萬種,惹動著彼此繚亂的離緒。此情此景,用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再看千絲萬絮即千思萬緒,一語雙關。明寫柳樹嫵媚多姿,暗寫春風撩撥離人心弦,思緒深永。又與上句無限相得益彰,真是處處含玄藏意,令人回味無窮。此處如換成春風惹柳,便平淡無奇了。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之后,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有所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卻依然長于抒情且富于風韻,此詩集三者于一體。前兩句寫景蓄勢,渲染離情。第三句突兀而出,點明主旨。末句語出自然,韻味深長。詩人寫得情真意切,明白曉暢,毫無削足適履,刻意求工之嫌。梅堯臣《論詞隨筆》有云: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細品鄭詩,正深得其中之真意。
曾詩賞析
這首詩把柳絮飛花的景色寫得十分生動。柳絮在東風相助之下,狂飄亂舞,鋪天蓋地,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變初黃,準確地點出了早春季節(jié),此時柳樹枝上剛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淺黃的新柳。 第一、二句寫凌亂柳枝憑借東風狂飄亂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詞,對柳樹的愚蠻可笑加以嘲諷。 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 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
詠柳閱讀答案3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樂府《碧玉歌》,這首詩是歌詠-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的。
1、兩首詩運用了不同的修辭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
2、兩首詩對柳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現了___________的態(tài)度,后者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態(tài)度。
3.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想,請分析兩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想到什么?
4.對這兩首詩的字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賀詩中碧玉是樂府所寫的一位妙齡女郎,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樹干。絲絳即絲帶,這里以翠綠的絲帶喻寫紛披下垂的柳條。
B.賀詩中三、四句設問作答,誰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風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萬條的柳葉。
C.曾詩中初黃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淺黃色。亂、倚、狂表達了詩人憤怒、憎惡、嘲諷的感情色彩。
D.曾詩中解讀作jiě,意思是散開、拋灑。清霜指秋天肅殺的嚴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飛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嚴霜將把柳葉剝得精光。
5.關于這兩首詩,分析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A.賀詩用梳妝打扮的碧玉少女為喻,描寫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風像少女纖纖素手中的利剪為喻,寫出春風下柳芽萌發(fā)。這樣寫使詩的后兩句與前兩句緊密聯系起來??梢哉f想象出奇,描寫生動。
B.曾詩一反托物寄興、言志抒懷之常格,以所詠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時的丑態(tài);告訴人們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騙手段為非作歹,總有一天失勢遭殃,受到懲罰。與傳統(tǒng)詠柳詩相比,可以說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別調。
C.兩首詩同為詠物詩,構思均與傳統(tǒng)詠物詩相異。賀詩詠柳而不抒離別思鄉(xiāng)感傷之事,曾詩詠柳而不頌柳,卻反其意以喻小人,進行貶斥、嘲諷。
D.兩首詩都為七言絕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賀詩頌揚了唐王朝興盛、光明; 曾詩抨擊了北宋末年政治斗爭之黑暗。
答案:
1.比喻 擬人
2.喜悅、贊賞 貶斥、嘲諷
3.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姻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想到沒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賀詩沒有頌揚唐王朝興盛光明的明顯用意。)
?。?) 兩首詩的作者對柳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詩的作者喜悅、贊賞柳;第二首詩的作者貶斥、嘲諷柳。
(7) 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想,請分析兩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后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想到沒有節(jié)操、反復無常的小人。(前者運用了比喻、 后者運用了擬人也正確)
詠柳閱讀答案4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 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秋日。斷腸:銷魂。
(1)兩首詠柳詩中,李詩以柳自喻,曾詩以柳喻人(喻指社會上的某種人),請簡要分析兩首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李詩中的“逐”字和曾詩中的“倚”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6分)(1)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現對秋柳也是對自己的悲嘆之情;曾詩重在議論,表達了對倚勢猖狂、得志一時的小人的憎惡之情。(2分,“悲嘆之情”、“憎惡之情”各1分。意思對即可
?。?)“逐”字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對即可);“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tài)。(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對即可)
詠柳閱讀答案4篇(詠柳課內閱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