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評語3篇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表,供大家參閱。
高中生物教學評語1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1 內容地位
本節(jié)為(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2遺傳與進化》第4章第5節(jié)的內容。以遺傳病的病理、危害、診斷和預防為線索,主要講述人類遺傳病常識性知識與基因的分離定律、染色體變異、“伴性遺傳”等相關內容聯系密切。本節(jié)活動較多:一個邊做邊學,一個積極思維,一個知識海洋,一個嘗試調查人類的遺傳病,一個拓展視野。
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人類的許多疾病受遺傳物質控制,能在上下代之間傳遞,而且多數目前還沒有有效的 治療 手段,只能采取各種監(jiān)測、預防措施,因此 法律 禁止近親結婚,在婚前進行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此部分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 科學 素養(yǎng),指導他們科學的認識遺傳病,對于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概述人類遺傳病的類型;②舉例說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遺傳病;③說出人類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方法。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染色體剪貼配對操作理解先天智力障礙與染色體異常的關系;②通過苯丙氨酸耐量試驗,理解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學習認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性和婚前檢查的重要性。在進行遺傳調查和實驗活動中,善于從自已親身經歷的事物中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和進行自主性探究,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與合作的科學精神。
重點難點。①重點: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以及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②難點: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調查法、辯論法、討論學習法、賞識性評價;②教學手段:多媒體、投影。
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第一小節(jié)):引言
教師活動(第一小節(jié)):①最近甲型H1N1流感已經傳染到多個國家,演變成全世界大流行;②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 發(fā)展 和醫(yī)藥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fā)生改變,使由此發(fā)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
每一個人都想擁有健康、高質量的生活,而這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卻因身體疾病而不能擁有健康,其中有些較嚴重的疾病是因為遺傳所致,這些人的生活有著不為常人所知的痛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遺傳病吧!
學生活動(第一小節(jié)):學生聽講。
設計意圖(第一小節(jié)):引起學生興趣。
教學內容(第二小節(jié)):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教師活動(第二小節(jié)):流行感冒是不是遺傳病?為什么?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流行感冒是由感冒病原體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著根本的區(qū)別。
問:遺傳病有哪些類型?(學生自學)
(學生回答,老師 總結 歸納)
①單基因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強調一對,而不是一個)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上,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下,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fā)育不全是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用心
愛心
專心
常染色體遺傳病:a.顯性遺傳病,如并指、多指、軟骨發(fā)育不全;b.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
伴性遺傳病: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染色體遺傳病,如外耳廓多毛癥。
(銀幕出示各種疾病患兒圖,加深印象)
總結各種遺傳方式的遺傳特點:表格顯示。
②多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區(qū)別是什么?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fā)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唇裂、無腦兒、原發(fā)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出示多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率、遺傳率表。多基因遺傳病中,遺傳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稱為遺傳率。一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如果完全由遺傳基礎所決定的,其遺傳率就是100%。遺傳率高者可達70%~80%,這表明遺傳基礎在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于患病上有重要作用,環(huán)境因素作用較小,相反,遺傳率低于30%~40%,這表明遺傳基礎在決定一個個體是否易于患病上作用較小,環(huán)境因素對是否發(fā)病可能更重要。
請學生讀表,說出:一般情況下,多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受遺傳基礎和環(huán)境因素的雙重影響。單基因遺傳病和多基因遺傳病合稱為基因病。下面學習人類染色體遺傳病的有關內容。
③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如果人的染色體發(fā)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
指導學生完成P86邊做邊學,完成討論題。比如先天智力障礙是由于體細胞中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引起的,(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征患兒圖)也叫“21三體”綜合征,此患者體細胞為47條染色,核型45+XY.問:先天智力障礙患者的癥狀是什么?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目前我國是什么狀況?
學生回答: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fā)育緩慢,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張,舌常伸出口外,約50%患者先天性早夭,它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我國每年新出生的幼兒中有2萬人患有此病,患者總數估計不少于100萬人。比如染色體結構發(fā)生異常,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取名為“貓叫綜合征”;又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核型44+X0,性腺發(fā)育不全綜合征癥。(銀幕出示性腺發(fā)育不全綜合征癥圖)還有先天性睪丸發(fā)育不全綜合征,核型44+XXY,以及XYY綜合征,核型44+XYY.展示圖片
學生歸納、總結 性染色體遺傳病。
教師講述: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女性會習慣性流產,研究發(fā)現其主要原因與胚胎細胞中染色體異常有關。
學生活動(第二小節(jié)):實踐:將課本86頁圖4~28復印下來,用剪刀將每條染色體分析。
設計意圖(第二小節(jié)):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第三小節(jié)):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教師活動(第三小節(jié)):目前,只有極少數遺傳病能夠得到有效 治療 ,大多數的治療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采取各種檢測和預防措施,防止遺傳病的發(fā)生非常重要。
問:能直接根據表現型來推測患者的基因型嗎?
學生:不能,對于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表現型正常的個體其基因型可能是純合子也可能是攜帶者。
請大家看教材87頁“積極思維”,并回答后面的問題。學生分析討論后,回答:苯丙氨酸為25mg/dL時,為患者;苯丙氨酸為10~15mg/dL為攜帶者;苯丙氨酸為5mg/dL為正常人。
討論: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優(yōu)生?
用心
愛心
專心
教師講述:優(yōu)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為了達到優(yōu)生的目的措施有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婚前檢查,適齡婚育,產前診斷等。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
問:什么禁止近親結婚?有什么危害?
(出示人類《血親關系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后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fā)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小結預防遺傳病的方法:臨床診斷——實驗室診斷——遺傳咨詢
學生活動(第三小節(jié)):學生閱讀87頁“積極思維”完成課后分析。
設計意圖(第三小節(jié)):屬于“了解”水平,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教學內容(第四小節(jié)):自我評估。
教師活動(第四小節(jié)):①下列有關人類遺傳病的途述中,正確的是()
A 遺傳病是由于孕婦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藥物引起的B 遺傳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遺傳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輩中一定有遺傳病患者
C 染色體的變化、基因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人類出現遺傳病
D 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遺傳病,為避免遺傳病的發(fā)生,人類應提倡優(yōu)生優(yōu)育
②下列疾病與基因病無關的是()
A 腭裂B 無腦兒C 肝炎D 黑尿癥
③下列屬于常染色體遺傳病的是()
A 性腺發(fā)育不全綜合征 B 21三體綜合征
C 先天性睪丸發(fā)育不全綜合征D 原發(fā)性高血壓
④苯丙酮尿癥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遺傳病,該病屬于()
A 單基因遺傳病B 多基因遺傳病
C 常染色體遺傳病 D 性染色體遺傳病
⑤從人類遺傳病知識出發(fā)、結合實際案例分析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4 板書設計
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5 教學反思
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一定要注意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關注每一位學生的 發(fā)展。課堂不是老師一言堂,在這里,學生的每一個觀點都會受到尊重,每一點努力都會受到賞識;備課過程中多搜集相關資料,充實內容,并使知識深入,此專題與生活實際聯系較大,所以,我利用 網絡 和身邊的人群進行實例搜集,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興趣,使學生感嘆生物學原來離生活這么近。
組織課堂時一定注意緊湊感,還思維給學生,但不能散漫,每個問題都設置合理的時間限制,使每個同學的大腦高速運轉,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知識點,回顧整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達到當堂清。并就此專題讓學生提出適當的假設與疑問,利用課下時間自己查找,組織答案,我認為這可活躍他們的思維,并通過查找資料拓寬知識面。
用心
愛心
專心 3
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高中生物教學總結
高中生物教學總結
高中生物教學心得體會
高中生物教學評語2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篇一
鄭慶惠老師上的“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的第二課時,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只有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不能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只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而導致物種的進化,從而得出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定向的改變。鄭老師本節(jié)課以這一線索為中心,將各個知識點落實。鄭老師的上課風格給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體如下:
一、教學設計思路清晰:
鄭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然后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首先是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么是種群”,“什么是基因頻率”再回憶種群基因庫頻率不發(fā)生改變的五大條件。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不存在這樣的種群,比如有可遺傳的變異產生,再回憶可遺傳的變異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課,突變和重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再通過探究得出: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再通過課堂小結的形式來概括本節(jié)課的內容。最后有反饋評價,進一步鞏固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是:鄭老師的這種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將知識點落實到位。
二、課堂結構安排嚴謹:
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既能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又能引出下一問題。如:“既然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隨機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發(fā)生定向改變,那么什么才會使基因發(fā)生定向改變呢?”這一過渡就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適中,重點突出,效率高。
三、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一定的進步。有效的利用課堂的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
鄭老師善于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做法是:采用問題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層層的深入。如本節(jié)課中的探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其中要求學生作出假設,鄭老師就采用循循善誘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作出假設。
五、教學語言獨具特色:
鄭老師的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抑揚頓挫,富于變化。讓學生一聽就知道哪些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語速上的變化能使學生改變對一個問題的關注程度。另外,鄭老師的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極具啟發(fā)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談談這節(jié)課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還不夠強。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的話,也許會更好。
篇二
xx老師的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一、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標精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和生物學科特點,恰當的制定了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級目標,從淺至深,不僅讓學生了解,理解,培養(yǎng)了能力,確立(形成)了態(tài)度(觀點)。
二、內容編排合理,教材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發(fā)展實際。
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入手,循循善誘,突出重點,通過突破了。
三、教師行為: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到問題熟悉,同時又新奇而富有挑戰(zhàn)性,使學生處于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引起強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學生參與,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教師講授,滿足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需要,做到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教師適當點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一步,深化一層,拓展一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科學思維的習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3、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教師實行賞識教育,對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給予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統(tǒng)一,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實現了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
4、教師教態(tài)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精煉,富有親和力,專業(yè)素質過硬。
四、學生行為:
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思維活躍,參與面廣,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積極交流,樂在發(fā)現,樂在有感,樂在悟道。在整堂課中是靈動的,收獲較多。
五、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在呈現教學內容上做到圖文并茂,提高了可讀性,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師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六、特色:
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精神為宗旨,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性,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高中生物教學評語3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篇1
鄭慶惠老師上的“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的第二課時,它是高二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只有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到: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不能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只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只有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而導致物種的進化,從而得出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定向的改變。鄭老師本節(jié)課以這一線索為中心,將各個知識點落實。鄭老師的上課風格給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體如下:
一、教學設計思路清晰:
鄭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然后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首先是對上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么是種群”,“什么是基因頻率”再回憶種群基因庫頻率不發(fā)生改變的五大條件。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不存在這樣的種群,比如有可遺傳的變異產生,再回憶可遺傳的變異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課,突變和重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再通過探究得出: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再通過課堂小結的形式來概括本節(jié)課的內容。最后有反饋評價,進一步鞏固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是:鄭老師的這種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
1 / 5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果非常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將知識點落實到位。
二、課堂結構安排嚴謹:
知識點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既能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又能引出下一問題。如:“既然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隨機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發(fā)生定向改變,那么什么才會使基因發(fā)生定向改變呢?”這一過渡就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適中,重點突出,效率高。
三、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一定的進步。有效的利用課堂的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
鄭老師善于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做法是:采用問題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層層的深入。如本節(jié)課中的探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其中要求學生作出假設,鄭老師就采用循循善誘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作出假設。
五、教學語言獨具特色:
鄭老師的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抑揚頓挫,富于變化。讓學生一聽就知道哪些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語速上的變化能使學生改變對一個問題的關注程度。另外,鄭老師的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極具
2 / 5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啟發(fā)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談談這節(jié)課中值得思考的地方:一、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還不夠強。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的話,也許會更好。
篇2
xx老師的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一、教學目標具體、明確,符合課標精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和生物學科特點,恰當的制定了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級目標,從淺至深,不僅讓學生了解,理解,培養(yǎng)了能力,確立(形成)了態(tài)度(觀點)。
二、內容編排合理,教材處理得當,符合學生發(fā)展實際。
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入手,循循善誘,突出重點,通過突破了。
三、教師行為: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從學生知識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到問題熟悉,同時又新奇而富有挑戰(zhàn)性,使學生處于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tài),引起強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例:
2、注重學生參與,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
3 / 5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課堂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教師講授,滿足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需要,做到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教師適當點撥,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提高一步,深化一層,拓展一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科學思維的習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3、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教師實行賞識教育,對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給予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統(tǒng)一,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實現了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
4、教師教態(tài)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精煉,富有親和力,專業(yè)素質過硬。
四、學生行為:
學生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思維活躍,參與面廣,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探究,積極交流,樂在發(fā)現,樂在有感,樂在悟道。在整堂課中是靈動的,收獲較多。
五、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整合,在呈現教學內容上做到圖文并茂,提高了可讀性,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師生和生生信息交流充分、有效
六、特色:
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
4 / 5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精神為宗旨,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性,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高中生物評課評語]
5 / 5
高中生物教學評語3篇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價表相關文章:
★ 新課標高一生物教學設計方案3篇 高一生物教學計劃教學目標
★ 關于高中生物范例教學設計3篇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學設計案例
★ 高中生物備課組教學計劃方案3篇 高中生物備課組教學計劃方案范文
★ 中學生物教學工作總結3篇(初中生物教學工作總結今后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