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2篇 幼兒小班教育隨筆,供大家參閱。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
從“目光問好”開始
清早起來格外精神,我換上一身新裝,對著鏡子送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輕松地走出家門上班去了。
因為時間充足,我提前將班級衛(wèi)生打掃干凈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一聲聲“老師好”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教室里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像快活的小鳥飛進了教室。
琦琦走進教室隨口喊了一聲:“老師好!”小臉卻朝著其他方向,快速地走向自己的小櫥子。我叫住琦琦,微笑著對他說:“跟別人問好,眼睛要看著他呀!知道嗎?”“噢!可我最近都是這樣和你打招呼的呀!你的眼睛也沒看到我呀!”琦琦蠻有理地辯解著。
我笑了,馬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剮開學教師的收發(fā)工作比較多,有時面對家長的詢問還要細細講解,有時一邊忙一邊應聲孩子的一個個問好,無意問忽視了早上孩子們“問好”的目光。正是這個忽視,讓琦琦覺得“只要讓老師聽見聲音,具體的行為是不被關注的”。
這種行為立刻引起我的重視,這也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我馬上對琦琦和所有的小朋友說:“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不僅用語言問好,還用目光問好,行嗎?”聽說和老師一起學習,還聽到新鮮的“目光問好”,小朋友都高興地答應了,琦琦興奮地使勁點著頭。
我慶幸那天發(fā)現了這一件小事,更慶幸那天做了一件教育的大事。要知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永遠是榜樣,教育的細節(jié)是多么熏要呀!從那天起,我開始用目光追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老師的關注。
現在小朋友走進教室,看到老師迎接他們的是和藹的目光、甜美的微笑,都會面對老師從心底真摯地喊一聲“老師好”。快樂的一天從一個目光、一聲問候開始了!這件事情讓我感悟很深,我們一直在學習優(yōu)化教師行為,轉變教育思想,原來就這么簡單,就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小小的目光中。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2
一、觀察對象:
小班(姚姚)
二、觀察實錄:
?。ㄒ唬┰绯縼韴@
姚姚:(跟外婆再見后)“老師,現在我們去干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游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游戲,一起去玩?!?/p>
姚姚:“那玩好游戲又去干嗎呢?”
師:“玩好游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煉身體呀?!?/p>
姚姚聽完我說的話后,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游戲了。
?。ǘ┲形绯燥?、睡覺時間
地點:在盥洗間洗好手
時間: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姚姚:“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干什么?”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姚姚:“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干什么???”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p>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干什么呢?”
師:“姚姚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干嗎呀?”
姚姚:“是不是應該去午睡室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鞋子放到小床下擺整齊,對嗎?”
師:“是的,真棒!姚姚真聰明!”
三、分析與反思:
姚姚寶寶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征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了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為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托,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tài)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采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為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煉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煉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里,更加能鍛煉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3
今天幼兒在區(qū)域游戲的時候,我看到洋洋的旁邊有一個椅子倒在了一旁,他看了看,大概他認為椅子不是他弄倒的,所以他走開了,我輕輕叫住了他,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又看看倒在地上的椅子,他忍不住問我干嗎,我說:“你看到了地上的椅子倒了,你可以把他扶起來嗎?這樣別人也不會摔交了?!彼f好就把椅子扶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對全班的小朋友說:如果你看到別人的東西倒了,你也可以幫助別人扶起來。今天有個小朋友就這樣做了,我覺得他很棒。說完,洋洋忍不住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是他做的,那得意勁兒就別提了!
小班幼兒還屬于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本身很關心,關心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椅子,蠟筆,而對于別人的東西卻一點也不關心,有時候教室里東西倒了,書掉到了地上,他們走過路過都不會主動把它撿起來。對于這時候的幼兒,我用了提醒加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引起重視,這樣,久而久之,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主人翁的意識,讓他們真正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4
云鵬是個愛挑食的小家伙,喜歡的菜能吃兩份甚至三份,不喜歡的菜只挑選下喜歡的,將不喜歡的留在盤里,然后就會對老師說:老師云鵬肚子疼。
第一次云鵬說的時候我們都信以為真,很緊張的抱過來揉揉肚子,喝電熱水,不再強求云鵬繼續(xù)吃,可是當讓云鵬收好盤子,坐到后面的時候,便沒有再說肚子痛。又一次,吃的是胡蘿卜、山藥燉排骨,云鵬將排骨和山藥都吃光光了,將胡蘿卜都留在了盤子里,然后又說肚子痛。
之后一段時間我都在觀察云鵬,只要吃雞蛋、胡蘿卜,云鵬都會說肚子痛,我們覺得有蹊蹺,上次也是將胡蘿卜留在了盤子里,我便順著孩子的話,像上次那樣,抱在了懷里,肚子痛我們要上醫(yī)院了,醫(yī)生要給我們打針,病才能好了,聽我一說,云鵬接著說不疼不疼了。我當時也有顧慮,如果孩子是真的肚子痛,聽我這樣一說以后會不會不敢告訴我們自己不舒服了呢,但一想,孩子不舒服都是能表現出來的,體溫、情緒等,都有不一樣的地方,心一想就放心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5
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老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性。
他們剛來那會兒,對一切都很陌生。老師不認識、小朋友不熟悉,每一天嘴里念著要媽媽,眼淚在臉上掛著。我們班的君雅小朋友,剛來的前兩天只有她一個女孩子,她媽媽說女孩子是嬌氣一些,她每一天基本上都把嗓子哭啞,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此刻從門口走再也聽不到前段時間的哭喊聲了,讓我感覺到突然他們都長大了,但是時間來過了一個月,一個月的適應期他們都習慣了。
他們習慣了每一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早上一到九點多的時候尤仁航就會走過來問老師:“老師,喝牛奶了!”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孩子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此刻不知不覺小朋友都能夠自己提褲子了,睡午覺的時候他們也會告訴我們我自己睡,我不自己拍。
如果孩子做事總是依靠大人,那么,他們會缺乏獨立性,進而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構成。所以我們就應讓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飯的問題上,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都紛紛告訴老師:“他不喜歡吃飯!”“他不吃飯吃零食,他要人喂?!钡窃谟變簣@,我們讓幼兒自己吃,學會自己吃飯了,我們只在旁邊幫忙他們,我們班的“蹦蹦”到吃飯的時候喜歡下位亂蹦,之后一到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老師陪著他吃,坐在他旁邊,他就習慣了自己坐在位子上吃,教他們脫鞋子、等技能,暫時不會能夠慢慢練。
天天學,天天練,老師務必有耐心,孩子也要有耐心。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6
九月的來臨,讓我們共同迎接了13名幼兒的到來,在我們班,幼兒的平均年齡都在兩歲半,而且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剛來的前兩個星期,寶寶們都以揮淚來告別父母,而于心不忍的家長也留戀往返的站在門口、窗邊,久久的注視。
家長們的不舍、寵愛、不忍……,便構成了此刻越來越多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獨占意識,孩子在家中交往的范圍少,關系少,所以全家人都會為了一個寶寶轉。在豆豆班也發(fā)生了一些“咬人、打人”的小事件,原因在于什么?就在于玩玩具和看圖書,自己先拿到玩具就是不肯給別人玩,對方當然也不甘示弱便動手去搶,這樣意外就發(fā)生了。幼兒在家所有的玩具、食品,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全部都是自己的,沒有人會跟你爭、跟你搶,但是到了幼兒園呢?玩具是有限的,圖書是少量的,不可能每個小朋友都擁有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就需要大家把教玩具輪流操作、輪流玩。那里就涉及到我們所說的———分享。
分享,并不只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大家吃這么簡單,懂得分享的小朋友是能夠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經驗、快樂的情緒,一齊與小朋友們在一齊分享。帶來了自己喜歡的零食,我們一齊品嘗;拿到好玩的玩具,我們一齊玩,體驗搞笑;把自己聽到的故事、兒歌,大聲的朗誦,讓所有小朋友一齊感受。讓孩子從小懂得與別人分享,不因為搶占而傷害別人。同時也避免了意外的發(fā)生。
在10月份,我們班開展的分享月餅活動,在第二次的親子活動中,同樣讓家長與我們幼兒一齊完成分享的過程,幫忙幼兒養(yǎng)成樂于分享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7
情景一:今天早上,軒寶的外婆送軒寶來幼兒園的時候,跟我說:“老師,軒寶一直說幼兒園的飯菜不好吃,中午的時候你多給喂幾口!”軒寶很“合作”地在一邊痛哭流涕。軒寶因為生病,已經有好幾天沒來幼兒園了。我從軒寶的外婆手里抱過軒寶,和他進行了交流,無奈軒寶一直哭,于是我讓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他還是哭個不停,嘴里還嚷著:“我喉嚨痛!”我說:“哭確實會讓你喉嚨痛的啊!”他一聽,漸漸減弱了哭聲,但還是有稀里索羅的聲音。
分析:軒寶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由于家人的寵愛,照顧得非常仔細,使得他覺得自己很是嬌弱。前幾天的喉嚨有點發(fā)炎,在家休息了好幾天,軒寶就更加持寵而嬌了。其實,在幼兒園每天吃飯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外婆的擔心是多余的。我采用了順流而下的方法,讓聰明的他學著自我調節(jié)。
情景二:到了晨間談話的時間了,我放棄了原先預設的談話內容,改為對孩子早上表現的評價。我特別表揚了蟲蟲,因為蟲蟲和軒寶一樣前幾天生病休息在家,今天早上來讀書,非常開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軒寶看著我,希望得到我的表揚。我實事求是,沒有表揚他,軒寶止住了哭聲,開始參加我們接下來的話題。
分析:老師實事求是的表揚,具體的表揚內容讓軒寶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也意識到老師或者說是其他人喜歡的是講道理、懂事的孩子,哭鬧并不能得到他人的喜歡。
情景三:用餐前,我臨時在電腦上下載了一些非洲難民兒童的圖片,和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看那些沒衣服穿、沒飯吃、沒書讀兒童的悲慘圖片,并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吃中飯的時候,孩子們都吃得非常好,而且吃得很干凈。
分析:雖然小小班的孩子不能理解“難民”的意思,但是當這些圖片非常真實地擺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都說:“很可憐的寶寶!”有些孩子說:“不吃飯,也會像他們一樣很細(瘦)的!”他們不能理解到對那些難民的憐憫,也不能感受自己的幸福,但是至少他們知道了,不吃飯、不穿衣服的后果。這樣也足夠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8
小班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的萌發(fā)時期,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幼兒自我中心很嚴重,認為什么都是我的,不會謙讓;有的幼兒較膽怯,羞于交往,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但其內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戲的;有的幼兒缺乏起碼的禮貌知識,在活動中撞倒了對方或踩痛了對方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說。因此,幫助小班幼兒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其自我人格的建構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一次戶外活動回來后,翟老師帶女孩子喝水,我?guī)泻⒆尤霂?。這時,廁所里傳來了爭執(zhí)的聲音:“我是第一個嗎!老師他搶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個!”“哇!”(哭聲)…… 原來,小朋友小便后喜歡趕快跑回來站隊,有些小朋友回來的早,可是不排隊,所以就讓回來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稍缁貋淼男∨笥?,就是不主動排隊更不愿讓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讓還給他,于是他就動起了“武力“…像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排隊的時候都會上演好幾次。
小班幼兒剛剛從家庭中走出來,他們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較明顯。在他們的意識中,“我搶到的就是我的?!薄拔覔尣坏骄痛蚰?、咬你”,而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常常發(fā)生沖突。我們知道幼兒模仿力極強,特別是小班幼兒,他們能通過模仿去學習攻擊性行為,同樣也可以通過模仿去學會謙讓、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為。所以我們在日?;顒觼韱l(fā)、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經過我們班級老師一段時間的耐心引導,現在我們在如廁時耳邊經常聽到的是:“老師,我排好隊了。老師,我沒有搶第一”……
今天的幼兒園教育,是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生活環(huán)境對幼兒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孩子的行為、語言、表情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他們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為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9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重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孩子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教學所倡導的是面向全體幼兒,尊重幼兒主體,使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各種教育活動的“主角”。但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經常會發(fā)現:當我們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積極舉手發(fā)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卻很少發(fā)言,來來去去都是讓那幾位“好孩子”唱“主角”,其他幼兒只能做“局外人”,有些孩子為什么不愛舉手發(fā)言呢?是因為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還是本身上課不夠專注,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卻因生性膽小而不敢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逐漸發(fā)現了這些孩子不愛舉手發(fā)言的原因所在,并隨后采取了相應的教育措施。像一些因為膽小而不敢回答問題的孩子,我就鼓勵他們大膽舉手,并及時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能夠逐步養(yǎng)成大膽發(fā)言的好習慣。對一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我就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提醒、引導,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對于年齡偏小的孩子,我提問題時盡可能提得簡單些,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自信。與此同時,我還對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孩子予以小獎勵,如五角星等,以激發(fā)孩子們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獲得禮物的愿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孩子們在大膽回答問題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里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回答問題時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起來??吹侥且恢恢桓吒吲e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滿了希望和感動。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0
《好朋友的魔力》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不過當爸爸走后她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情,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非常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情還是相當的低落。
早餐過后,快樂的區(qū)角游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qū)進行游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游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天早晨怎么了,怎么不高興?。 甭牭阶雍膯栐捖暎拘那橛悬c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特別有神的看著子涵,弱弱地說:“早晨爸爸忘記給我?guī)ё龊玫奶鞖忸A報本了!”子涵一聽笑著說:“原來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老師說說,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說著就牽著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說明事情的經過。當得到老師許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
對于小朋友來說,朋友是他們一同游戲的玩伴,一起分享小秘密的伙伴,一同說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伙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對象,相同的閱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蛟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huán)境里健康快樂得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1
我們乖乖虎三班有一群討人喜歡的小家伙,有時孩子們上午的語言活動,我都會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排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進行活動,而美工活動時往往是讓孩子們把小椅子搬到桌子邊上來。每當這時,教室里就會響起“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不但損壞了椅子,也使教室里顯得格外亂,甚至有調皮的孩子趁這個“機會”進行搗亂。每次氣得我都大聲吆喝:“慢點??!輕點啊!”這樣,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這次語言活動后,和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耳朵疼,小朋友搬小椅子時我不想聽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老師閉上眼睛,看誰搬椅子時,讓老師聽不見聲音。”小朋友們很好奇,個個躍躍欲試。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們開始搬椅子。當我睜開眼睛時,全班小朋友都整齊地坐在桌子邊上了。我裝做不知道的樣子問孩子:“你們是怎樣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點聲音也沒聽到?”這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有的說:“我輕輕地搬,輕輕放?!庇械恼f:“我走路跟小貓一樣沒聲音”……。面對孩子們正確的回答我又趁機問:“下次搬椅子的時候,誰還能讓我聽不見聲音?”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我”“我”“我”……。這樣連續(xù)幾天,教室里再也聽不見“咔嚓咔嚓、稀里嘩啦”的聲音了。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2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fā)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yǎng)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fā)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孩子正確的發(fā)音是發(fā)展孩子口語的語音是發(fā)展語言的基礎,要發(fā)展孩子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孩子正確的發(fā)音。只有發(fā)準了音,孩子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孩子的發(fā)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孩子語言發(fā)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對今后升小學,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fā)音練習和豐富詞匯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fā)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fā)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匯,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征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說、不愿說過渡到大膽地說。
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小班孩子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huán),模仿、實踐、訓練、創(chuàng)造、運用是孩子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孩子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在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中認為首先要教會孩子注意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適當的語言的環(huán)境。我在培養(yǎng)小班孩子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chuàng)造聽讀的環(huán)境!
總之,在培養(yǎng)說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使孩子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fā)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啟發(fā)孩子,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孩子語言能力,
雖然已有4年時間沒有教小班了,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課程滲透都不及別的老師,但既然接手了這個班,我想我有責任把這個班級管理好,服務好。每個學期初,每年新生入園,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是教師的重要工作。為了使孩子盡快熟悉幼兒園,喜歡上幼兒園,我在歷年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在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家庭狀況的基礎上,嘗試采用幼兒園教育/趨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園適應
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當孩子哭鬧較厲害時,老師將事先準備的小食品分發(fā)給他們,孩年齡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轉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著自己平時熟悉的食品時,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樣,一個個喊著:“老師給我,我不哭了?!?/p>
(二)良好常規(guī)的培養(yǎng)
1、設立規(guī)則明確、要求統(tǒng)一。良好的常規(guī)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兩位老師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孩子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孩子學會輕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孩子快,并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只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3、要注意常規(guī)設立目標的循序漸進。常規(guī)培養(yǎng)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如培養(yǎng)孩子穿脫折疊衣服的常規(guī)培養(yǎng)我實施的“序”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培養(yǎng)目標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正反,會脫-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學期的培養(yǎng)目標是:在老師幫助下會穿脫-衣服,初步學會扣紐扣,初步有放整齊的意識。小班孩子的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這樣的,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后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提高為主;后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4、采用兒歌等藝術形式培養(yǎng)良好的常規(guī)。在培養(yǎng)和訓練孩子們正確洗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不是把先后順序弄錯,就是細節(jié)達不到要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洗手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打打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凈?!边@樣既可讓孩子熟練地掌握要領又可把握動作的先后順序。
5、不要吝嗇表揚和鼓勵。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經常與孩子談“愛”,我們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如吃飯好、睡覺好、來園不哭、有禮貌的孩子,老師經常會說:“寶貝,真乖,老師愛你”。我還注意捕捉孩子在園一點點的進步,及時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揚他,親親他的小臉或摸摸他的頭以表示鼓勵或獎勵小貼貼。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12篇 幼兒小班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小班教師節(jié)活動總結范文3篇(小班教師節(jié)活動計劃與總結)
★ 最新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簡短3篇(年中班幼兒教育隨筆簡短)
★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師個人工作總結7篇 幼兒園小班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 幼兒園小小班個人計劃模板5篇 幼兒小班個人工作計劃怎么寫
★ 9月份幼兒園小班教師工作總結3篇(幼師九月份工作總結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