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放下議論文8篇(有關放下的議論文題目),供大家賞析。
放下議論文1
“忍”,“心”上有利刃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僅靠“心上刃”,一字便囊括了此狀態(tài)下人心的苦痛和煎熬。
忍時所積的怨氣一并爆發(fā),不將對手轟個落花流水決不罷休。與其讓忍在心中將仇恨積聚,還不如放下忍刀,舍身成魔。豁達大度,寬以待人,那不是“忍”,而是“容”;隱忍吞聲,伺機而動,那不是“忍”而是“待”;孤苦寂寞,韋編三絕,那不是“忍”,而是“蓄”……說到底,忍字難行。多少人以“忍”為起點,卻最終偏向了爆發(fā)的終點。
個人不忍,是對尊嚴的堅守。俗言道:“忍字頭上一把刀?!苯o它曲解一下就是,忍時頭上懸利刃,搖擺不定勢危難,不知何時掛不住,傷人害己禍患多。心上之所以有刀,多為他人傷害所致。人生在世,要維護的東西很多,比如說骨氣,比如說尊嚴。拿掉“忍”上的刃,便是隨“心”而動,坐地成魔。魔隨心性,傷人七分自傷三分,但若因此給別人示清底線,留下生存空間,何人能說這不值得?
國家不忍,是對自由的呼喚?!叭獭弊謱θ诵缘拇輾?,在中華歷史上尤為清晰。父要忍愚忠,子要忍愚孝,男要忍父母之命,女要忍媒妁之言……女權壓制,多少女子在忍中過完僅此一次的一生;思想束縛,無數才子在忍中壓制進步思想的火花。于是,真理竟要忍受愚昧,進步卻要忍受腐朽。在“忍”字的天羅地網中,泱泱大國停滯不前,甚至在外敵侵略時都要忍氣吞聲,唯唯諾諾。
與之相反,印度的章西女王,不過區(qū)區(qū)一個平民,卻在英國入侵時揭竿而起,奮勇抵抗。甚至在左眼被刺瞎,胸前連中兩刀的情況下拼盡全力又手刃一敵。章西女王的事跡是“不自由,毋寧死”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忍受國恥,只求保一時之命的貴族們最大的諷刺和鮮明的對比。試問,連國家、民族受辱都能隱忍茍活的人,又能擔起什么責任呢?!這種人,已經失去了做人基本的尊嚴和羞恥心。這樣的民族,注定要面臨覆滅的結局。
失掉靈魂的軀殼,不過是行尸走肉。與其如此,還不如放下忍刀,做一個堅守靈魂和底線的魔。
不瘋魔,不成活。為所愛之物而瘋,為所護之人成魔。聽從內心的聲音,放下糾結的心刀,以守護的姿態(tài),成魔。
放下議論文2
想獲得更有意義,就要懂得放下,想活得無憂無慮,更要懂得放下;想活得命長,想活得命久,一定要懂得放下;懂得放下不是唯一,但要想活,必不可少!
清朝大臣和申,善于玩弄權術。憑著多年的拼搏,登居高位!當時可謂是權傾朝野。但和申太貪,做官期間,斂財手段層出不出,財富可敵國,生活極為奢侈。和申不懂得放下,也因如此,嘉慶帝上臺之后,把和申作為第一打擊對象,公布和申罪狀于天下。對其抄家,賜白縊三段,讓和申自行了斷!和申縱使善權謀,但還是壓制不住貪婪的本性,不懂得放下金銀之物,導致殺身之禍!
可見,活是一門大學問,懂得放下是必修!
漢朝末年,戰(zhàn)亂四起,西涼董卓弄權。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封相國,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群臣不敢言,屈服在董卓之下。董卓獨攬朝政,暴虐無比,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諸侯群起而攻之。董卓則夜夜笙歌,建酒池肉林,奢侈之極!諸侯來攻,董卓火燒長安,遷都洛陽。臨走還不忘帶走無可計數金銀財寶!董卓太貪了,因為他不懂得放下榮華富貴,最終導致死后尸體還被憤怒的民眾點燈的悲慘結局!人生于世,有所得必有所失,董卓不肯放下榮華富貴,卻失去了性命!
縱觀歷史,董卓、和申之流并不罕見!當然,也有懂得放下懂得活的人物,值得我們去學習!
越國大臣范蠡,為越王勾踐所器重,視為左右!吳越兩軍交戰(zhàn),越國被吳國所敗,范蠡與勾踐去越國做人質。范蠡在后來的復國計劃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越王勾踐勝利后,給予范蠡高官厚祿,想范蠡繼續(xù)為他出謀劃策。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至理,更何況,范蠡覺得勾踐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人!所以范蠡放下了高官厚祿,退隱歸林,與紅顏西施避世而居,活的逍遙自在!范蠡放下了高官厚祿,而選擇了快樂的生活,不失為一種大智慧!
我們做人要懂得放下,方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做人之至理,無窮盡也,活著需要懂得放下,是必不可少的一條!
放下議論文3
我時時刻刻銘記著梁遇春先生的一句哲語:“古來成大事者不過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边@句話有些冷峻有些無情,然而我品覺出它骨子里沉厚的積極與有為。如果連不可為之事都去奮力,這樣的生命里,又怎么會有虛無?
不放下,是一種堅守,且不論結果,里面就已蘊含著牽動人心的深沉美感。有人說諸葛亮青史垂名,《出師表》當記頭功。功是要記的,然而用《出師表》來遮蔽孔明的光輝,未免太誅心,也太薄情。本來是可以閑云野鶴的,為了蒼生他卻毅然出仕,并再也沒有退縮——后世千萬的志士,不就在這樣“爾來二十一年”不放下的凄壯中雙淚默流嗎?我時而想到《箜篌引》中“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中的無名氏,也時而想到北宋名將宗澤嘆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高呼“過河”而死,幾近唏噓。不放下,任它艱難——這樣的堅守里,有足以讓勸人放下的道釋之流羞赧的深情。
然而美感又是不足夠的,正如淚水在血水之前太過清淺一般??酌饕彩窃谏硭乐蟛诺靡悦?。不放下,如只是個人的堅守,那恐怕命運極快便能壓碎我們的雙肩。所以克爾凱郭爾讓我們“信仰”,而加繆更讓我們“反抗”——在命運前堅持自己,其實就是高貴的反抗。
不放下,就是還懷有著不可舍棄、甚至高于生命的希望。顯克微支寫下過這樣一幕:尼祿大肆迫害基督徒,使徒彼得被迫離開羅馬,路上卻遇上了基督。“主啊,你往何處去?”
“你離開了我的羔羊,所以我要回羅馬,讓他們再釘我一次。”彼得含淚返城,毅然殉教。 其中的宗教意味,我無意細究。只是那樣執(zhí)著于愛、善與信仰的基督,是對不放下的最有力詮釋。
不放下,有著一種對于生命的人性而高貴的堅持,在樂觀與勇氣中屹立于虛無的對岸。退一步——犬儒道釋之流誘惑我們在命運的困局里放手,然而只俯拾起可以安然取給的一切,我們不過與尼采所說的愚勇者無異,因自覺的缺失脆弱而易屈。
在空乏與脆弱的對立面里,不放下,有其悲喜,而在淚與笑中卻能閃爍出其崇高。知道了高于失去的恐懼、系于生命價值的希望,你會知道,不放下,是最勇敢的自覺者的風姿。
“你拋棄了我的羔羊,所以我要回到羅馬,讓他們再釘我一次。”耶穌對彼得說的這番話,任是不是信徒,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與力量。更毋言加繆筆下的西西弗——在無盡的苦役前的微笑,即便巨石千百次落下的定局里,這樣的不放下,已足以戰(zhàn)勝絕望。
況且我們的命運,又怎么會一直只有冰冷面龐呢?斯多葛派那為了絕對的自由而不惜自殺的苦澀激情,其實離我們很遠。不放下者,多能成事——熱血向來是最不負人的。夢想的美感里、堅守的自覺里,理想將讓我們戰(zhàn)勝憂傷。“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睙o懼失敗地堅持,不要放下。一番跋涉后,或許你將驚覺,幸福并不很遠。
放下議論文4
我煢煢地走在黯然的深巷中,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個背影,當它轉過身,映入鏡中的卻是一張可笑的面具,因為躲在其后的面孔沒有勇氣去面對這紛繁的世界與那湛藍的天。最終為得“面子”二字,可謂荒謬至極!何不摘掉偽裝,放下面子,做回真實的自己?
歷史之途中有多少先人留過的印跡?或許有人斑斕一生,或許有人糊途一時。當年躊躇滿志欲稱霸江湖的楚霸王曾是如此驍勇善戰(zhàn),百戰(zhàn)不殆,而又是什么絆倒了你,拱手將江山讓于他人?就是這可笑的面子。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難道這暫時的低谷就注定會影響你后半生的志嗎?換作你的對手,他便會放下顏面,智取江山。而你卻變成了這場殘酷廝殺中的犧牲品。請摘下厚厚的面具吧,它已在你的雙頰上生了層薄銹,而你的心智卻促使它更堅定地蔓延入你的心底,面子不是人生的勛章,更不是種嘉獎,它只會讓你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苦心人,天不負,曾遭慘烈敗北的勾踐卻是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內心的智慧不僅僅體現于戰(zhàn)爭的策略,更是一種放下面子的態(tài)度,君子報仇,十年尚且未晚,而臥薪膽、養(yǎng)精蓄銳的前提正是勾踐自己降低姿態(tài),暫且妥協(xié)。這并不是我們感知中的懦弱,反而是條通往成功的捷徑。勾踐所表現出的粗陋卑賤正是使傲慢自負的吳王大肆猖狂,放松警戒。而暫且拋開面子的同時正鼓足力量,欲在最終的決戰(zhàn)奮力迸發(fā),創(chuàng)造不朽的傳奇,憑著三千越甲大敗吳軍,名垂青史。這不僅是場勝利的戰(zhàn)役,更是點染歷史畫卷中絢爛的一筆。
顏面固然重要,然而我們不能為了面子使心靈的天窗蒙染一層污穢的塵。那只是種形式上的敷衍罷了。放下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吧,因為直視世界當然比透過面紗觀覽到的景色更加斑駁陸離。
放下議論文5
生活總是這么的艱辛!但是艱辛的生活卻總是那么的努力!因為知道青春沒有幾年,因為知道失去了就不再擁有。所以,認知現在,為了自己,更為了將來。也許明天的明天將會更好!也許現在的不懂珍惜,便會是以后的浪費!時光將不會重來。我們就更要努力才行!只有這樣,人生才會更加精彩!拿起與放下,相信每個人都將會擁有!成就未來,做好現在!明天的明天將會更好!愿時光不老,依舊初心!
拿起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對一個事物有著迷戀,當他的進入你的心中時,你卻再也放不下他了。它的一舉一動都將被它所影響!他的表情,眼神都打動了你!這時的你,就沒有了之前的高冷!因為眼中全是他。星辰也是他。那種霸道就只對他一人擁有!這樣的你,希望能夠珍惜!珍惜了將會有更好的收獲!如果你卻只是嫌棄,只是厭倦。那便打擾了。以后也不打擾。因為他曾經也為你拿起,現在卻沒有了!
放下
不是喜歡的物品一輩子都可以喜歡。因為終究會有厭倦的那一天。不是每一個人都不想擁有富貴。只是和你在一起很滿足罷了!放下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關鍵是我們真的放下了嗎?真的舍棄了嗎?也許,放下才是最好!可以改變的更多。讓自己更加的優(yōu)秀。這難道不好嗎?放下吧,讓心歸零。坦然的面對一切。相信,一切都將是最好的!
拿起與放下,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愿我們安好,愿我們更加的的優(yōu)秀!
放下議論文6
湖南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何炅曾經說過放下,是一種心態(tài)的選擇;放下是一門心靈的學問;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壓力獲得輕松;放下煩惱,獲得快樂;放下自卑,獲得自信;放下懶惰,獲得充實,放下消極,獲得進??;放下抱怨,獲得舒坦:放下猶豫,獲得瀟灑。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要懂得放下,學會放下
放下,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每一個人都不能逃避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連那些名人大家都不可避免。
陶淵明,東晉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一名文學大家,一生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名作,很多人都會認為陶淵明如此優(yōu)秀的一個文學家,要么家里是文學世家,要么接觸的人都是很有文化很有才學的人,不然怎么能培養(yǎng)出陶淵明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來呢?然而誰能想到陶淵明其實出身于一個武將世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更是東晉的開國元勛,一代名將。受家族影響,陶淵明年輕的時候也曾做過參軍鎮(zhèn)軍等一些不太高的官職,他也曾渴望能夠有所成就,可是事與愿違他始終都沒得到重用,在陶淵明四十一歲剛出任彭澤縣令八十多天的時候,他離職了從此遠離官場生涯,從此每天過著早出晚歸的農耕生活,但是,不甚勞作的他,無論怎樣努力,依舊草盛豆苗稀。但是這也阻止不了他熱愛上了這種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為此發(fā)生了改變,以至于在朝廷征召他任著作郎時他拒絕了,他不愿再回到官場上那決疣潰癰的生活中去,為此他寫下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等絕世佳句。
陶淵明一個原本在政治上可以有著很好追求與抱負的一個政治學家,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大膽的選擇,他選擇放下了以前的功成名就,選擇放下了之前的官場生涯,只因他性本愛丘山,也因政治場上的陰險狡詐,因此他寫下了很多田國詩,這些田園詩中他揭示了官場的腐敗與黑暗,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自耕自食,無競爭無追逐、無虛偽無小人的和平社會的向往之情。
幸運的是,最終陶淵明他還是過上了他所期待,所向往的生活,只因他懂得放下,放下過去,拾起將來尤瓦爾·赫拉利曾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中寫到:痛苦來源于欲望,要從痛苦中解脫就要放下欲望,而放下欲望,就必須訓練心端,體驗事物的本質;梭羅也曾說過,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過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放下議論文7
秋天樹葉放下葉子,才有來年的“換將新綠千百重”;春天杏樹放下花朵,才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佳話,也許我們放下壓力,才有“直掛云帆濟滄?!钡钠孥E。
又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數學試卷上慘不忍睹的分數,像一個魅影,在我腦海中飄忽著,飄忽著,久久不離去。
雪越下越大,看著院子里被雪打得落英繽紛的波斯菊,它多像我,頂著大雪的壓力,卻仍想堅持,但……我心中頓時泛起無限感傷,嘆人,也嘆花。
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地上像鋪了一層地毯,而波斯菊頭上像抹了一層奶油,但它的枝干仍挺著,我想起一本書上寫過,波斯菊在雪中會借助風,放下身上的積雪,這也是它永遠也打不趴的原因。
欣喜中,我知道,我也該放下一些壓力了。
大考將至,班中的氣氛異常沉悶,元旦也在這時來臨,按照慣例,我們班舉行了元旦聯(lián)歡會,“夏劉朱”組合將晚會推向了高潮,在他們“五音不全”的歌聲中,我們在臺下起哄似地跟著一起唱,好好的《滄海一聲笑》被我們改得面目全非,我跟著他們,傻傻地唱,隆冬時節(jié),教室卻異常熱鬧,我因缺少睡眠而蒼白的臉頰上泛起了紅暈,在熱烈的氛圍中,大考,數學分數在離我遠去,心中充斥的是快樂。
晚會在這樣的氛圍中結束了,每個人都意猶未盡,背上沉重的書包,向考試邁進時,身上的擔子輕了許多,我知道,壓力是該放下的,再放下一些,會飛的更遠。
隨后的三天假期是一個驚喜,我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作業(yè),然后,走到院中,坐下,泡一杯香茗,戴上耳機,一曲溫暖醇厚的《渡口》彌漫開來,那洗盡鉛華的情感述說方式,如天籟般反復吟唱。時間在沉醉中輕輕流走,我的心情像融化積雪的陽光,輕松,溫暖,美為……放下的已放下了。我想,展翅飛吧!
大考如期而至,我以輕松的心態(tài)走進考場,又以同樣的心態(tài)走出,強烈的感覺告訴我,我成功了,是的,確實成功了。
放下,不是放棄,就像樹,秋天樹會去了葉子,換得的是春天的新綠。放下壓力的我們,換得輕松的`心態(tài),獲得成功。
放下壓力,輕松啟程;騎匹快馬,奔向未來。
4學會放下
放下議論文8
不可否認,生活需要放下,也不否認,有放下才有更多地獲得。可是,我始終堅信著,有一種原則,不能放下,也不該放下,那叫做——肩負天下。
歷史的長路上,總有人放不下天下而踽踽而行。屈原不放下天下,在路上上下求索;范仲淹心憂天下,于是岳陽樓上高聲疾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杜甫孤坐在破茅屋中,質問上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更有甚者,在陰霾的路上,面對軍閥的長槍利炮,以一曲筆桿吶喊:我以我血薦軒轅,喚醒了彷徨的中國。
是的,他們都堅持不放下,不放下肩上的天下,也不放下對社會與國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然而,不放下就意味著失去另外的東西。是?。【灰?,屈原艱難前行,最終唯有投入汨羅江水;君不見,范公唯有問道:微斯人,吾與誰歸:君不見,杜甫還有陸游唯有在一襲破袍中遺憾而去嗎?而反觀瀟灑的莊子,豈不在秋水中放下天下,做一只搖頭晃腦的烏龜是何等逍遙啊。
的確,逍遙的老莊令你我羨慕,但現實中放下天下甚至放下自我的慘劇是否撕裂了你的內心。當上海的“醫(yī)跑跑”拋棄手術臺上的病人倉皇逃離,麻醉的病人臉上看似安詳的面容是否覺得諷刺?當不良企業(yè)連飲用水都添加致癌物質只為私利,放下天下,你是否覺得手上的水都似乎光怪陸離?他們放下,似乎獲得了,但卻令你我羞赧。
因而,你我將選擇不放下。楊善洲不放下,獨自走進禿兀的大山,還給世界滿眼蔥蘢一脈青黛;白芳禮不放下,三輪車載來了無盡的希望與曙光。英國鋼鐵公司不放下,一封簡單的傳真感動了世人,啟迪了我們。
顧炎武說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的,那遙遠的時代,普羅米修斯為我們帶來文明的圣火;釋迦牟尼在西方極樂世界指引著世人。
眼前,是耶穌的十字架。耳旁,是孔夫子諄諄的教誨。
是的,我不放下。正如你們,從神圣中走來,獨自走向永恒的不朽。
放下議論文8篇(有關放下的議論文題目)相關文章:
★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議論文3篇(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議論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