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九華山導游詞8篇(九華山景區(qū)導游詞),供大家閱讀。
九華山導游詞1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快到九華山,大家先聽小柯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待會到了,我們就可以更快的進行游覽了。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這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游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zhèn),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這就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這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2000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俗之感?!盎峭礴姟彼斐蔀椤熬湃A十景”之一。
九華勝景在天臺。天臺峰就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1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
好了,我們到了,大家一次下車,跟著小柯我一起進入景區(qū),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隊旗,不要掉隊,或者是走錯別的團隊里。
九華山導游詞2
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寺,四進院落式民居建筑,屬全國重點寺院。
相傳為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生前修行的地方,也是九華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九華山四大叢林的總叢林,它的四進殿宇分別部署在三個臺基上,層層升高,序落有致。第一進天王殿,進深16.5米,面闊5間,有兩個小天井,兩側為廂房。其臺基比平面高出3.7米。第二進寬20米,進深20.5米,敞廳堂,有四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半廊。臺基比第一進高出1.5米。第三進是大雄寶殿,進深20.5米,有藻井3只,中間為浮雕"九龍戲珠",為全國罕見!最后一進為3層藏經樓,高20米,進深14米,其臺基比大殿高出2.7米。三、四兩進之間夾有長方形院落,種植牡丹、桂花等花木,院墻嵌有明、清以來的石碑八方。全寺對稱嚴整,硬山頂、馬頭墻、磚木結構。寺背倚虎形山,前有放生池和石板廣場。化城寺歷經興廢,前三進殿宇為清末修建,第四進藏經樓仍保持明代建筑風貌。建筑面積1705平方米。
九華山導游詞3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們光臨九華山參加游覽。我很榮幸能夠擔任您們的導游,陪同各位領略九華山人文風光的神韻,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九華山在皖南青陽縣境內,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登上九華山后,對其贊嘆不已,認為天下名山均不能與九華山爭長。李白曾三上九華山。九華山的特點是山奇峰秀,佛寺眾多。
早在東晉年間(4XX年),山上就開始建寺廟,以后歷代都增建、擴建,形成“三里一小廟,五里一大廟”,廟宇遍布全山,據說興盛時期多達300余座,僧眾四五千人。現在保存完整的寺廟尚有五六十座。
游九華山,首先到九華街,這里海拔 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寺廟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里實際上是一個山上的村鎮(zhèn),除了廟宇外,還有商店、學校、旅店、農舍,游人可以在這里住宿,并以此為起點,游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
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勢布局,反映了高超的 建筑設計藝術。寺內有一口高一丈有余,重約XX斤的古鐘,鑄造精美,聲音洪亮,用槌撞擊,凝重清揚的鐘聲,在山谷回蕩,往往使人有超凡脫 俗之感。“化城晚鐘”遂成為“九華十景”之一。
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歲宮”。
其匾額上書有“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無暇的和尚,26歲來到九華山,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 XX年。死后3年,人們才在洞中發(fā)現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認為他是活 佛轉世,遂將尸體裝金供奉。明崇禎皇帝知道后封他為“應身菩薩”。于是供奉他的小廟香火日旺,寺廟擴展,成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這具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臺之上的無暇和尚的裝金肉身。
九華勝景在天臺。
天臺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 300多米。有“不登天臺,等于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臺,約 5華里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臺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么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竹喧,令人陶醉。周圍的巖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臺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臺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各位朋友,今天的九華山游覽即將結束了,歡迎您及您的朋友再來平武游覽。祝愿大家生活愉快。
九華山導游詞4
為確保對旅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九華山風景區(qū)日前首次對閔園生態(tài)景區(qū)限量旅游,高峰期每日旅游接待量控制在千人以內,以使旅游資源的開發(fā)走上健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閔園景區(qū)又稱九華山的“后花園”,是九華山今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的生態(tài)景區(qū)。該景區(qū)由上閔園、中閔園、下閔園三部分組成,面積近6平方公里。這里綠色生態(tài)資源豐富,空氣新鮮、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著名的“閔園竹?!焙汀疤煜碌谝凰伞兵P凰松均在其內。景區(qū)開放以來,因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樸素的風土人情吸引了眾多中外游人。為了更好地保護該景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旅游經濟、改善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質量,九華山管委會近日決定,在每年旅游高峰期間,景區(qū)管理部門合理控制游客數量和車輛。經科學測算,對游覽閔園景區(qū)的人數控制在日接待1000人以內,確保該景區(qū)的旅游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受大的影響。
九華山風景區(qū)在各地競相發(fā)展旅游經濟的熱潮中,頭腦清醒,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對重要景區(qū)的游客量進行科學調控,這種做法很好。
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也應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掌握好量和度的關系。過多的人流長時間蜂擁而至,會大大超過景區(qū)的承受能力,加大景區(qū)的“折舊率”。九華山風景區(qū)不以游客多少論“英雄”,以及黃山風景區(qū)這幾年堅持對著名景點實行輪休,這些做法都值得借鑒。
九華山導游詞5
肉身殿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筑,坐落于九華山街西神光嶺頭,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空。殿宇高15米,山門西南,紅墻森嚴,巍峨雄壯。入殿須登八十一級臺階。站在臺階之下,舉引仰望,可見南門廳上方有兩塊橫額。上額書“肉身寶殿”四字,楷書,豎匾四周鑲飾立體花邊,無署款;下額書“東南第一山”五字,行書,民國八年(1919年)閏七月青陽人施玉藻題。上署“浙江慈??h信士董東海、董東福久感地藏王威靈,以助夙愿。”
殿前的東西廂房,底層均有房間。入內如平步登樓。東廂數間,為客堂和僧人寮房。西邊數間,原為“佛教文物陳列室”。
殿宇面闊3間,進深16米,地平鋪漢白玉石。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方木質寶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層八面背有佛龕,每龕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在塔北門外有個半月形瑤臺,臺上鑄有三座大鼎。其一,置肉身殿北拜臺東側,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其二,置肉寶殿北拜臺中,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其三,置肉身殿北拜臺西側,高120厘米,口徑109厘米,此處比殿南正門前開闊得多,香客多到此燒香拜佛。
明萬歷年間朝廷賜銀重修塔殿,賜額“護國肉身寶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池州喻成龍重修殿宇,正殿大門朝北,建有84級臺階。咸豐七年(1857年)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同治初山洪沖倒殿宇,繼又重建。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肉身塔大規(guī)模重修,移殿門正南向,門額懸掛“東南第一山”橫匾。殿南陡建8l級臺階。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書贈“地藏大愿”匾額。1944-1946年住持僧化雨。1947-1949年住持僧寶嚴。
1955年和1981年又兩次重修。該寺殿宇宏偉,是塔殿式建筑,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檐。殿內漢白玉輔地,塔基上建有七層八方木塔,每層木塔有佛龕供地藏菩薩佛像。全寺建筑面積705平方米。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漢族地區(qū)佛教重點寺院。
九華山導游詞6
相傳九華山原為青陽縣居士閔讓和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閔讓和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后自己亦隨之皈依。至今九華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讓和父子。金喬覺來山后,居詮在東岸峰的巖洞里(后人稱之為“地藏洞”),巖棲漳汲,過著十分清苦的禪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長老諸葛節(jié)等數人結伴登山,一路但見深山峽谷,荊榛莽莽,寂靜無人。到得東崖,見巖洞內唯有釋地藏孑然一身,閉目端坐,旁邊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數白米摻雜觀音土煮的剩飯,眾長老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肅然起敬。于是共同籌劃興建禪舍,供養(yǎng)地藏。不到一年時間,一座廟宇建成,地藏有了棲身之地和收留徒眾常住寺內的條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體力行,斬荊披棘,率眾墾荒,鑿渠開溝,造水田,種谷物,勞動自給,堅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張巖,因仰慕地藏,施舍甚厚,并奏請朝廷將“化城:舊額移于該寺??裙倮艉雷?,紛紛以師禮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獻大量財帛。金喬覺,聲聞遐爾,連新羅國僧眾聞說,也相繼渡海來華隨侍。
1000多年來,肉身寶殿雖有興廢,但迄今氣魄非凡。肉身寶殿建于高臺之上,石柱,紅墻,鐵瓦,漢白玉鋪地,正門高懸“東南第一山”匾額。階。殿中央七層木結構的“地藏塔”,塔基用漢白玉砌成。塔內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薩,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騎著涉水如飛的“諦聽”,左為他的弟子道明,右為道明的父親閔公。因為道明先入空門,成為父親的師兄。塔的前后安置著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兩側是十殿閻羅拱衛(wèi)而立。整個大殿莊嚴肅穆,連游人說話都輕聲細語,或者以眼神示意。順著雕梁畫棟的走廊來到殿后,有一個半月形瑤臺,墻上貼個大字“布金勝地”。每當地藏圓寂之日,國內外香客都到此朝拜進香和施舍。
九華山導游詞7
hello,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我是今天的導游牛牛,古代詩人李白曾說過‘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大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詩篇。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華山的獨特美。
前兩天一場大雨剛過,喚起了九華山的漫山云霧,所以呢,咱們可以穿云踏霧走上山徑。可以看到山路兩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遠遠望去,天臺峰高穿云間,如一把穿天銀劍聳立在云霧之中。仰望天臺,峰上云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彩帶從云間飄落下來。
咱們現在還在半山腰,我看非常多游客似乎都已經非常累了呀,那咱們停下了休息一會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現在這里也是非常美的,有沒一種神山住的地方那種感覺,休息夠了咱們就繼續(xù),因為九華山的全景啟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華山全景就必須登上山峰,所以為了不虛此行,走吧,咱們一起上,一起加油。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咱們終于登上峰頂,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覺得空氣特別清新呢,而且在這里耳聽松濤流泉,環(huán)顧四周,但見莽莽蒼蒼,九華山群峰猶如朵朵蓮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極目遠眺,大江如練,是不是好美?。?/p>
大家站在這里,還是不是有一種神仙般的感覺,難得有這么新鮮的空氣,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幾下,咱們現在就慢慢欣賞九華山的美吧。
九華山導游詞講解4
給為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叫王翔宇,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導游,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歡迎大家來到九華山旅游!下面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九華山的概況。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安徽“兩山一湖”黃金旅游區(qū)的主要景區(qū),這里景色秀麗,古剎林立,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并稱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原來并不叫九華山,在唐朝的時候叫做九子山,因為九華山山峰秀麗,高出云層的山峰有九座,因此九座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兩次到
下面我們首先進入的就是九華街景區(qū),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門坊。它是大理石雕刻而成,高9米,是仿清的徽派建筑。橫額上鐫刻著康熙皇帝御書的“九華勝境”四個大字。中門兩柱南北下方雕有石獅。門仿端莊典雅,過了門坊大家看到的就是迎仙橋了,這座橋修建于乾隆年間,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踏上這座古橋,一起步入仙境之中吧!
好,游完祇園寺,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九華街的中心位置,大家看到的便是九華山開山祖寺化城寺了?;撬率A下有宋代石獅一對,一雌一雄,古拙渾厚?;撬乱赖匦螡u次升高,結構嚴謹,古樸典雅,基本保存了開山祖寺原有風貌。
好了,我們九華山的游覽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對小王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以后還有機會繼續(xù)為大家服務,祝大家一路順風!謝謝!
九華山導游詞8
helle,親愛的游客們,我是你們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叫齊天大圣、美猴王、小蜜蜂。嘿嘿!開個玩笑,你們直接叫我孫導游就可以了。今天我給你們介紹一下九華山的秀麗風景。
今天,我們游覽九華山的最高峰——天臺。這座山可是很高的哦。好了,開始爬山吧,看誰先登上峰頂。好了,游客們,經過我們的奮力拼搏終于登上了這座山的最高峰。大家請向左看,如果你認真觀看就會發(fā)現它十分像一只大鵬鳥。它的頭是朝向山上的這座廟,很像是在聽廟里的和尚念經,所以人們把這處景點叫大鵬聽經。請向右看,那是蠟燭峰,因為它的形狀很像蠟燭,因此,人們就給它起了這個惟妙惟肖的名字。上面那座廟里有地藏王菩薩留下的足跡,比我們普通人的腳印大幾倍呢。
下面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游客們下山嘍。好了,游客們,我們的九華山之游就到這。還有很多美景,你們都沒來得及看,下回再來彌補吧。如果你對我有什么意見可以提出,最后,我祝大家萬事如意。謝謝
九華山導游詞8篇(九華山景區(qū)導游詞)相關文章:
★ 九華山導游詞3篇
★ 九華山導游詞7篇
★ 九華山導游詞4篇
★ 最新安徽九華山導游詞范文介紹大全3篇(安徽九華山景區(qū)導游詞)
★ 九華山導游詞標準范文-安徽導游詞3篇(安徽九華山導游詞)